瑞典的仲裁庭

字號:

按照《瑞典仲裁法》的規(guī)定,案件的裁決只能由仲裁員或仲裁庭而不是仲裁院來作出。根據(jù)斯德哥爾摩國際商事仲裁院(下簡稱SCC)仲裁規(guī)則第15條的規(guī)定,具體案件中,仲裁庭與SCC在業(yè)務(wù)范圍上是相互獨立的,一旦仲裁庭成立且仲裁費用已交納,則SCC就把案件移送到仲裁庭。至于每個案件的程序如何進行,包括但不限于是否聘用秘書、翻譯、鑒定專家以及聘用誰;如何與當事人之間交換證據(jù)和代理意見;以及裁決書的作出等。以上事項均由仲裁庭自己決定或通過仲裁庭來進行,與SCC無關(guān),SCC既不能審查裁決書的內(nèi)容,也不能在裁決書上蓋章。
    按照《瑞典仲裁法》第10條:“當事人依第8條提出回避申請的應于其知道仲裁員存在上述情形之日起15日內(nèi)提出。仲裁員們應對請求作出決定除非當事人約定該決定由其他團體作出。批準回避申請的決定為終局決定。如果當事人的申請因為逾期提出而被拒絕或駁回當事人可以在收到?jīng)Q定后30日內(nèi)向基層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撤銷對該仲裁員的指定。仲裁員們可以繼續(xù)仲裁程序直到法院作出裁定?!币约暗?1條:“當事人可以同意將第10條第1款的申請交由一個仲裁機構(gòu)來作出終局決定?!钡囊?guī)定,法律為仲裁員的回避設(shè)置了兩個途徑:
    ①由仲裁員們自己決定,如果回避申請得到了批準,則該批準決定為終局決定,否則可按照一定條件起訴到法院,通過司法程序來對此作出終局決定。
    ②由當事人約定某一機構(gòu)來作出終局決定,由于SCC仲裁規(guī)則第18條規(guī)定由它對此申請作出終局決定。故一旦當事人選用了該規(guī)則,SCC即對此異議有最終決定權(quán)。通常在SCC作出決定以前,它會給予雙方當事人及仲裁員機會以對異議進行評論。 按照仲裁法第2條:“仲裁員可以決定自己對爭議事項的管轄權(quán),但這并不妨礙法院在收到當事人的請求時對此問題作出裁定仲裁員可以在法院作出裁定之前繼續(xù)仲裁程序。在仲裁過程中即使仲裁員已經(jīng)決定自己對爭議事項有管轄權(quán)該決定也不是終局決定不服管轄而對仲裁裁決提出異議適用本法第34條和第36條的規(guī)定?!钡囊?guī)定,仲裁庭有權(quán)對自己是否對爭議事項有管轄權(quán)作出決定。不僅如此,事實上,一旦案件移送到仲裁庭后,管轄異議就只能由仲裁庭自己作出,SCC無權(quán)對此作出決定。但該決定不是終局決定,當事人可向仲裁地上訴法院就此事提起訴訟。 如仲裁庭現(xiàn)正在仲裁的美國公司訴北京進出口公司及山東公司的案件,首先就有管轄異議的問題,美國公司毫無疑問是這案件的當事人,那么,另一個當事人是誰呢?是北京公司還是山東公司?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是誰?仲裁協(xié)議的雙方當事人是誰?是北京公司還是山東公司應該對案件的實體問題進行答辯?對此問題,仲裁庭而不是SCC就必須作出決定。而且,仲裁庭的決定也不是最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