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這張“假幣”負責?

字號:

事件:4月12日,消費者劉先生等四人在石家莊市橋西一家飯店吃完飯后,叫來服務員買單,他們從剛從銀行支取的一捆10000元人民幣中隨意抽取兩張百元鈔票交給服務員,讓其代付141元的飯費。然后服務員拿著兩百元錢到款臺付款,時間不長,服務員回到桌前,說款臺無零錢,而后消費者湊了41元錢交給服務員,沒想到該服務員拿走錢后,又拿來一張百元人民幣說是假幣讓其更換。這讓劉先生等人極為心堵,說即便錢是假的,也不能說是消費者的責任,因為款臺遠在消費者的視線之外,中間是否有過節(jié)很難說清楚,雙方因此產生糾紛。后來飯店把錢收下,說就算自認倒霉。
     法理:假如貨幣是假的,這種法律責任應該歸咎于飯店還是消費者呢?河北冀華律師事務所的張智遠律師認為:首先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沒有過錯,因為消費過程結束后,消費者主動提出付賬義務,并掏錢交給飯店的服務人員,這符合消費者的餐飲習慣。飯店服務人員經(jīng)過核對,當時并未對消費者的貨幣提出疑義,這表明消費者支付酬金的消費過程已履行完畢,因此不負過錯責任;相反,飯店服務員在收取消費者的酬金過程結束之后又提出消費者所持貨幣為假的主張,本身就屬于過錯行為。除此之外,飯店還負有另一種過錯責任,那就是一般服務員本不具備收銀資格,也未經(jīng)過任何培訓,不具有初步鑒別真假貨幣的能力,因此不應承擔收銀服務,飯店在這方面存在過錯,也應負有過錯責任,消 費者給付的貨幣無論真假,飯店都應承擔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