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審師資格考試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實務公告1130.A1—2

字號:

實務公告 1130.A1—2:內部審計開展其他(非審計工作)
    解釋《內部審計專業(yè)實務標準》中的第 1130·A1 條標準 相關標準:第 1130.A1 條標準
    內部審計師應避免評估他們以前負責過的具體運營工作。審計師在上年度負責一項工作 之后,本年度又對該工作提供保證服務,則可以假定客觀性受到了損害。
    本實務公告性質 以下指導適用于面臨接受非審計的、運營任務或工作的內部審計師。接受此類任務會損
    害獨立性與客觀性,如果可能,應避免接受此類任務。本實務指導無意囊括開展審計業(yè)務可
    能需要考慮的所有方面,僅推薦一系列應該考慮的事項。是否遵守實務公告由審計師自行選
    擇決定。
    1.由于各種機構的管理層認為合理的業(yè)務原因,一些內部審計師就被分配或接受了非 審計性的任務。更為常見的情況是,內部審計師被要求承擔可能損害獨立性或客觀性的各種 任務。不論是公共機構還是私有機構,都面臨著以更少的資源更加迅速有效地開展經營的日 益加大的壓力,因此,機構的管理層就要求一些內部審計部門承擔一些接受內部審計定期評 估的運營性工作。
    2.如果內部審計部門或內部審計師負責一項或管理層正在考慮分配給他們一項可能受 他們審計的運營性工作時,內部審計師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可能受到損害。在評估對獨立性和 客觀性的影響時,內部審計師應考慮到以下因素:
    ·IIA 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與《內部審計專業(yè)實務標準)(《標準》)的規(guī)定;
    ·利益關系方的期望,可能包括股東、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管理層、立法機構、公共 實體、管理機構及公眾利益團體的期望;
    ·內部審計活動章程所允許和限制的內容;
    ·《標準》披露的要求;
    ·內部審計師接受的屬于審計范圍的活動或任務。
    3.如果內部審計師面臨著接受一項非審計工作的機會,他應考慮到以下因素,以確定 合適的行動方案。
    (1)IIA 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與《標準》要求內部審計活動具有獨立性,內部審計師在開 展工作時應該客觀。
    ·如有可能,內部審計師應避免接受定期受內部審計評估的非審計工作或任務。
    ·如果不可能采取上述做法,就要求將獨立性與客觀性受損這一情況向有關方面進行披 露,披露的性質取決于受損的情況。
    ·如果內部審汁師在上年度負責一項工作之后,本年度又對該工作提供保證服務,則可 以假設其客觀性受到了損害。
    ·如果有時管理層讓內部審計師轉向開展非審計性的工作,應該明白他們不是以內部審 計師的身份開展此類工作。
    (2)應根據潛在的損害性對包括法律、法規(guī)要求在內的各利益關系方的期望進行評估和 分析。
    (3)如果內部審計部門章程中對內部審計師開展非審計性的任務有具體的限制條款或限 制性語言,應披露這些限制并就這些限制與管理層商討。如果管理層堅持這樣的任務分配, 審計師應將此事向審計委員會或有關的公司治理機構報告并同其商討。如果章程中未對此事 加以規(guī)定,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指導方針。但以下幾點都以章程的措辭為準。
    (4)是否進行了評估?應與管理層、審計委員會和/或其他有關的利益關系方討論評估的 結果。應確定以下事務,其中的一些事務是相互影響的:
    ·應該評估運營性任務對于機構(在收支、聲譽及影響方面)的意義。
    ·應評估該工作的持續(xù)時間長度及職責范圍。
    ·應評估職責分工的充分性。
    ·在報告審計結果時應考慮到對獨立性或客觀性的潛在損害,或損害出現(xiàn)的跡象。
    (5)對運營任務的審計及是否進行了披露?如果內部審計活動承擔運營性的任務,并且審 計計劃中涵蓋了該任務,那么審計師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方法。
    ·審計可以由合同規(guī)定的第三方實體、由外部審計師或由內部審計部門來進行的。在前 兩種情況下,可以通過雇用機構外部的審計師來使客觀性的損害降到最低限度。在后一 種情況下,客觀性將受到損害。
    ·負有運營責任的審計師個人不應該參加到審計該運營的項目中。如果有可能,進行評
    估的審計師應該受到那些獨立性或客觀性不受損害的人員的監(jiān)督,并將評估結果報告給 這些人員。
    ·應就下列情況進行披露:審計師所承擔的運營責任、該運營對于機構的重要性(在收 支、或其他相關信息方面)以及審計師與對其運營性任務進行審計的人員的關系。
    ·在相關的審計報告中以及在審計師向審計委員會或其他治理機構進行的常規(guī)性報告 中,應對審計師承擔運營性任務進行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