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檔案文獻編纂學”筆記(5)

字號:

第十一章 檔案文獻的編排273:非重點,本章重點為填空題,要搞清。
    匯編體例的種類
    對選入?yún)R編的檔案文獻,應當依據(jù)一定的組織形式分類和排列,這種組織形式就是匯編的體例。
    一、(歷史事件發(fā)展的階段)設類編排檔案文獻的。中國史學會主編的《鴉片戰(zhàn)爭》,是設類編排檔案文獻的。
    一、 按照檔案文獻的(作者)或通訊者(受文者)設類編排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匯編》是設類編排的。
    二、 按照匯編內檔案文獻的(文種)設類編排檔案文獻。
    中國史學會主編的《戊戌變法》是(文種)設類編排的。
    三、 按照檔案文獻形成的時間順序依次排列檔案文獻是(最常見)(最基本)也(最方便)的編排體例。
    各種匯編內的體例繁簡程度不一,大體可以分為:(不設類編排)與(設類編排),設類編排又可以分為(單層分類編排)和(多層分類編排)。
    簡答:確定匯編體例的根據(jù)是什么?
    答:一、匯編題目的內容
    不同內容的題目往往采用不同的體例,。
    二、檔案文獻的特點。
    反映同一類題目內容的匯編,由于檔案文獻具有不同的特點,便可能采取不同的體例。檔案文獻各自的不同特點是決定匯編編排體例的主要依據(jù)。
    三、編纂?yún)R編的目的。
    應以如何能更好地達到匯編目的作為確定匯編體例的重要依據(jù)。
    問:編排檔案文獻應遵守哪些原則?280了解就行
    編排檔案文獻的原則乃是對匯編內材料進行科學分類的依據(jù)和準則,這些原則是根據(jù)匯編題目的特點以及匯編內檔案文獻的情況決定的,能反映出匯編內檔案文獻相互聯(lián)系的歷史順序。
    一、 限度地體現(xiàn)檔案文獻之間的最主要的或最根本的聯(lián)系。
    對檔案文獻進行分類排列,要根據(jù)匯編題目的需要,體現(xiàn)出檔案文獻之間的這些客觀聯(lián)系。
    二、要遵守分類的邏輯原則
    1、應依據(jù)辯證邏輯的原則。
    1)貫徹歷史規(guī)律與邏輯關系統(tǒng)一的原則。
    2)正確反映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
    3)正確反映歷史事件發(fā)展的因果關系。
    簡答:編排檔案文獻方法應如何遵守形式邏輯的劃分規(guī)則?283理解就行
    答:1、同一級類別必須按同一根據(jù)劃分,不能按不同根據(jù)劃分。
    2、同一級各類別應當界限明確,不能互相交叉、包括或從屬,各類應相互排斥。
    3、層次較多的分類,應按類級的從屬關系逐級劃分,防止層次混亂或越級劃分。
    4、匯編中所設類、項名稱的內涵或外延,應與該類、項內所包括的檔案文獻的范圍相符,即類名的概括不能大于或小于該類檔案文獻的內容范圍。
    三、要體現(xiàn)一定的思想性
    應在編排的先后順序上體現(xiàn)出編者的正確的思想觀點,即正確的思想傾向性。將下面的或革命性的文件列于首類,或者列于一類這首。
    簡答:如何將檔案文獻進行科學歸類?
    答:一、要注意檔案文獻的內容與所屬類別的內存聯(lián)系。
    二、要分清檔案文獻內容的主次,然后進行分類。
    四、如果文件屬于全面的、綜合的、概述的,則可在各類、項之前設綜合性的類、項以歸屬之。
    五、匯編選錄的文件中,如果有以下情況,可以作附錄處理:
    1、不直接屬于本專題收錄范圍而又與本專題有一定聯(lián)系的、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檔案文獻。
    2、匯編文集時,將不屬于作者直接形成的而與作者在文件中所論問題有密切關系的文件,應作為附錄處理。
    3、匯編中主要收錄下面文件,其中也包含少量反面文件,可將反面文件作為附錄處理。
    4、匯編中收錄的材料主要是檔案文獻,不屬于檔案文件性質的材料也保作為附錄處理。
    第十二章 檔案文獻評注性材料的編寫
    檔案文獻評注性材料:(注釋)(題解)(按語)(序言、拔)。
    名詞:內容注釋:是編者對檔案文獻正文中某些不易被讀者所理解的內容所作的闡釋、評述。
    我國自古就有注釋典籍的活動,稱為(箋)(注)(訓)(詁)(傳)、說、解,等等,并形成關于注釋的專門學問,稱為箋注學、訓詁學。
    簡答:如何選擇內容注釋對象?290
    答:選擇內容注釋的對象,即確定哪些內容應該出注,哪些內容沒必要出注,既不能當注不注,也要防止班門弄斧。讀者理解的難點和深度是選擇內容對象的基本依據(jù)。
    一、由于歷詞語的變化,檔案上的一些詞語在今天已經(jīng)不使用或極少使用了,應加注釋。
    二、有的詞語古今皆有,但含義有很大差別,應加注釋。
    三、由于同一名物有不同稱謂,要加注。
    四、有的詞語為特定環(huán)境下特定時期短暫流行的簡略語,要加注。
    五、有的詞語所反映的事物對于未接觸過、未研究過這些事物的人來說,只得其名,只得其表,要加注。
    六、有的詞語有多種含義,甚至作者另有寓意,要加注釋。
    七、有的詞語所反映的觀點,有異說,有謬誤,需加注釋。
    八、有的詞語為生僻的專業(yè)術語、方言、成語,要加注釋。
    簡答:如何考證內容注釋對象?
    答:考證要在詳細地占有相關材料的基礎上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據(jù),文核事明,準確無誤。
    一、占有與注釋對象直接相關的第一手文獻資料,包括檔案、書籍、報刊等。
    二、占有與注釋對象相關的社會研究成果。新的注文就是在掌握并利用社會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
    三、必要時要進行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將注釋對象相關的文獻與實物、文物相印證、與當?shù)禺敃r的當事者或知情者所提供的活資料相印證。
    簡答:如何編寫注釋的注文?
    答:注文是編者寫出的對注釋對象進行解釋的文字,是編者對注釋對象考證、研究、成果的表現(xiàn)方式。
    1、注文內容要準確,文字要嚴謹。用精確的語言如實地解說、疏通文獻的原意,是對注釋的最基本的要求。
    2、注文要緊密配合讀者閱讀正文的需要、宜簡慎繁,寓評于述。要注意詳略得體,惜字如金,避免借題發(fā)揮,多余議論。
    名詞:腳注:(296頁)
    腳注亦稱頁未注,在橫排本中將注文置于注釋對象同頁版心下端臨近地腳之外。
    篇后注:(知道就行,不用背)亦稱文后注、文未注、文尾注,是將一篇文獻中的各條注文集中安排在該篇文獻全文之后,按每一篇中注釋對象出現(xiàn)的先后為序編列注碼。
    書后注:將一冊書中的所有注文用小號字集中安排在全書之后。
    名詞:對應法:編者在注文中用極簡潔的文字指明注釋對象即是讀者所熟知的某對象,或是讀者所能理解的某對象或某種關系。
    名詞:簡介法298頁:
    編者在注文中用較精練的文字對注釋對象本身的由來、簡況等做出必要的介紹。
    名詞:補充法:編者在注文中對與注釋對象相關的信息加以補充交代,使讀者得知其詳。
    名詞:修正法:編者在注文中對注釋對象記載、提法不準確、不正確之處,予以修正,以免使讀者發(fā)生誤解、誤傳。
    名詞:評論法:編者在注文中對檔案文獻中提及而未加說明的重要內容等加以評論,對某一提法、典故引申含義的提示也應屬于評論性注文。
    名詞:參見法:編者在注文中指明有關注釋對象的解釋可參見某書、某文、某注,而不再直接寫出注文。
    名詞:文字注釋:亦稱??庇洠喎Q校記,是專門用來提示、說明檔案原文存在的訛、奪、衍、倒、篡、刪、殘、缺、混、特、批、注、印、記等情況、理由的注釋形式。
    名詞:編務注釋:是編者對檔案文獻標題進行修擬,對檔案作者等情況進行考訂,對檔案文獻正文予以標點等情況所作的說明。
    簡答:題解的內容有哪些?
    答:題解亦稱(解題)(題注),是對一篇或一組檔案文獻的(標題)及其所指代的檔案文獻所作的專門解釋和簡短說明。
    與內容注釋不同,題解文字則必須置于檔案文獻標題所在頁的腳注線之下。
    一、對標題成分的補充交代。通過題解補充交代標題上沒標示的成分。
    二、對檔案原標題的特殊說明。檔案上的原標題有一定意義或便于讀者對照認定現(xiàn)出版的某篇檔案文獻即是歷某文件時,可以在題解中加以說明。
    三、對文獻形成過程的必要說明。
    四、對文獻形成歷史背景的簡要介紹。
    五、對文獻價值及其歷史意義的基本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