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課秋水
一字:辯—辨,鼃==蛙,比—庇,卒—萃,豪—毫。
二虛詞:1 、吾非至于子之門:如果不是(假設(shè)否定連詞)。2 、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取獨。
三實詞:1 、望洋向若而嘆曰:“望洋”,疊韻連綿詞,迷惘直視的樣子?!叭簟保I衩?。2 、我嘗聞少仲尼之聞:前“聞”聽說(動),后“聞”,見聞、學(xué)說(名)。3 、吾非至于子之站,則殆矣:危險。4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語”,談?wù)摗!疤摗保〉亍? 、不知何時已,而不虛:空、盡。6 、乃知爾丑:淺陋。
四活用:1 、順流而東行:名→狀,向東。2 、東面而視:同上。3 、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形→意動,“認(rèn)為少”,“認(rèn)為輕”。4 、此其自多也:形→意動,認(rèn)為多,引申稱贊、夸耀。5 、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同上。
五句:1 、以為莫己若。(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2 、我之謂也:代詞復(fù)指賓語前置。3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見”,助動詞,表被動。(被動句)4 、又奚以自多(疑代)
六、常用字:1 、虛:(本義):大土山。(2 )引申義:所在地、住地。如本課“拘于虛也”—都邑舊址—廢墟。以上各義舊讀QU,也寫作“墟”。(3 )還有一個常用義:空虛,(與“盈”“實”相對)——A 不真實—敞開、打開。B 枉然、白白地。
2 、語:(1 )常用義:告訴(動)如“公語之故,且告之悔”,讀YU—交談、談?wù)?,如“爾將可與語大理矣?!保? )作名詞時,常用義是話、言論—諺語。(3 )“語”和“言”都有說話和言論意思?!把浴笔亲詣痈苏f話,“語”偏重于回答問話或交談。
3 、比:(1 )本義:并列、并排。如“子比而同之”(2 )引申義:A 連接、接近—及、等到B 偏袒。以上各義舊讀bi.C比較,如“此其比萬物也”—比照。(3 )通“庇”,寄托。如本課“自以比形于天地”。
4 、形:(1 )本義:形象、形狀。如本課“自以比形于天地”(2 )引申義:形跡—形成,成為某種形象(動)——使動,使之現(xiàn)形、顯露—形勢。
5 、方:與道、理有同義的地方。都指學(xué)問、道理、規(guī)律、儒家倫理道德和學(xué)問。但有區(qū)別:“方”重在技巧的方式和方法。還可以指行為品質(zhì)的正直,作表正在、方才、將要等意義的副詞。
三十一五課
一字:蜯==蚌,說→悅,脩——修,翦—剪,采→棌,竇—瀆,饟==餉,士→仕,橐——托,庸→傭,有—又,上—尚。
二虛詞:1 、堯天下也:取獨。2 、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用來的辦法。
三實詞:1 、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承受得起。讀sheng.2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桑骸捌凇?,期望、要求。“修”學(xué)習(xí)?!胺ā保Х?。3 、而民自治:自然治理得好。4 、饑歲:荒年,五谷不收叫饑。5 、穰歲之秋,疏客必食:“穰歲”,豐年?!笆场蹦檬澄锝o吃。6 、是以古之易財:輕視。7 、地方百里:兩個詞,土地、見方。8 、執(zhí)干戚舞:“干”,盾。“戚”,斧。9 、中世逐于智謀:競爭。10、子言非不辯也:言辭動聽。
四活用:1 、使王天下:名→動,作王,統(tǒng)治。2 、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于當(dāng)今之世者:形→意動,以…為美,贊美、稱道。3 、禽獸之皮足衣也:名→動,穿。4 、堯天下也:名→動,統(tǒng)治。5 、故傳天下不足多也:形→動,稱贊。6 、故人重之:形→意動,認(rèn)為…重,看重。7 、夫山居而谷汲者:名→狀,在山上,到山谷里,表處所。8 、澤居苦水者:“澤”,名→狀,在沼澤地區(qū),“苦”,形→意動,以…為苦。9 、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使動,使…歸附?!巴酢蓖稀?BR> 五句:1 、論世之事,因為之備:雙賓語。2 、而身為宋國笑:被動句。3 、為之政:雙賓語。
六常用字:1 、備:(1 )常用義是防備。如“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啊邆?、準(zhǔn)備?!R備——設(shè)施,措施,如本課”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啊?、盡。如”備遭艱厄“。
2 、臣:(1 )本義是奴隸。如“雖臣虜之勞不苦于此矣”(2 )引申:君王身邊的官吏——動詞,臣服——對君王的謙稱。
3 、身:(1 )本義是指懷孕。后寫作娠。(2 )另一常用義是指身體的軀干部分——泛指身體——自身。如“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親自,如“禹天下也,身執(zhí)耒臿以為民先”——生命。(3 )身、體的區(qū)別:身指軀干,體指身體的各個部分
4 、法:(1 )基本義是法則,法度。A 法令、制度、規(guī)章。B 特指法律、刑法。(2 )方法,措施。(3 )取法、效法。如“不法??伞?。(4 )動詞,依法處治?!皩⒎ㄌ印?。
5 、遂:(1 )常用義:順利完成,成功。如“四者無一遂”。 2)引申義:形容詞,順利。如“可遂破也”——副詞,竟然——副詞,于是、便。如“遂田于貝丘”。
遂、竟的區(qū)別:在“完成”這個意義上同義,但前者強(qiáng)調(diào)目的的完成,后者則是過程的終結(jié),如未遂政變,未竟事業(yè)。
6 、伐:甲骨文象用戈砍人的頭,(1 )本義:砍殺。(2 )引申義:砍伐(樹木)。如“伐木丁丁”——討伐、進(jìn)攻,如“司馬錯欲伐蜀”——批評、責(zé)備。如“伐孔子之說”——功勞,如“自矜功伐”。
征、伐、侵、襲、攻的區(qū)別:是一組近義詞,征帶有褒義,初用于天子攻諸侯,攻無道者。侵和襲帶有貶義。伐是中性的,后來由于常同征連用,也帶有褒義了“征伐以討其不然”。征和伐是公開的、大張旗鼓的軍事行動;侵和襲是不宣而戰(zhàn)的秘密軍事行動,襲比侵更富于隱藏性和突然性,是偷襲。攻是攻打,多指具體攻打某個地區(qū)或城市。
第三十二課論貴粟疏
一字:畜—蓄,臧→藏,畮==畝,政—征,賈→價,亡—無,仟—阡,佰—陌,文→紋,責(zé)→債,敖→遨,
二虛詞:1 、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兩次。2 、明主知其然也:如此,這樣(代)。3 、故民可得而有之:表順接的連詞。4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用來的方法。5 、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如今(假設(shè)將要發(fā)生的事情。)
三、實詞:1 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防備的措施。2 、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不讓、不亞于。3 、不農(nóng)則不地著:土著定居一地。4 、雖有高城深池:護(hù)城河。5 、不待甘旨:味美的食物。6 、雖慈母不能保其子:保有。7 、實倉廩:充實。8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養(yǎng)、治理。9 、盜賊有所勸:勉勵、鼓勵。10、中人弗勝:“中人”,一般人?!皠佟?,勝任。11、尚復(fù)被水之災(zāi):遭受。12、當(dāng)具:被攤派上。13、交通王侯:交結(jié)往來。14、衣必文采:錦繡衣服。15、有仟伯之得:本指田間小道,這里指代田畝。16、方今之務(wù),莫若使民務(wù)農(nóng)而已矣::前“務(wù)”要務(wù)(名)。后“務(wù)”致力于(動)17、粟有所渫:流通。18、三曰勸農(nóng)功:“勸”鼓勵?!肮Α?,事。19、湯池百步;貯有熱水的城壕。20、爵者。,上之所擅:專有。
四活用:1 、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使動,使…吃,使…穿。2 、而國亡捐瘠者:用作名詞,指被遺棄的和瘦得不成樣子的人。3 、不地著則離鄉(xiāng)輕家:形→意動,把看得輕。4 、故務(wù)民于農(nóng)桑:使動,使盡力地去做。5 、薄賦斂,廣畜積:使動,使…輕;使…廣。6 、在于把握:動→名,握起來的手掌。7 、然而眾貴之者:形→意動,把…看得很貴重。8 、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形→意動,把…看得貴重;把…看得輕賤。9 、乘堅策肥:“堅”“肥”形→名,堅車肥馬。“策”,名→動,用鞭子趕馬。10、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寶貴矣;尊農(nóng)夫,農(nóng)夫已貧賤矣:形→意動,把…看得卑賤;把…看得尊貴。11、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形→意動,認(rèn)為…低賤,認(rèn)為…尊貴。13、欲民務(wù)農(nóng),在于貴粟:形→使動,使…貴重起來。
五句:此商人所以兼并農(nóng)人,農(nóng)人所以流亡者也:判斷句?!八哉摺本褪恰皩?dǎo)致的原因”。
六、常用詞:
1 、貧(窮):(1 )貧的基本含義:寡少,一般是日常生活中衣食錢財?shù)娜狈?。窮的基本含義是“困迫”,一般指處境困頓惡劣,走投無路。常用來指仕途中的不得志。貧乏連文,義相近。貧賤連文,義相關(guān)。貧與富相對為文。窮困義相近,連文。窮的對立面是達(dá)或通。(2 )引申義:極、盡、尋究。
2 、文(字):(1 )本義:指在人的身體上刺繡花紋。(2 )引申義:泛指花紋、紋理。后造“紋”字——泛指一切漢字——文教如“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文章,如“故為之文以志”——法律條文——華麗、有文采,如“其旨遠(yuǎn),其辭文”具體的錦繡服裝、花紋- ,如“衣必文采”。(3 )文章。指才華、文字寫成的文章——修飾,文飾。成語“文過飾非”。
字:(1 )本義:生孩子,生育。(2 )引申:撫養(yǎng)、撫育——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合體字——泛指文字。
3 、走:(1 )本義:跑。如“夸父與日逐走”。(2 )引申義:特指逃跑、逃奔,如“城壞,齊人走”。亡走連文,奔走連義——奔向某地。
走、行的區(qū)別:行,是現(xiàn)代的走;走,是現(xiàn)代的跑。緩慢而行叫步: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qiáng)步??煨卸薪汹?。入而徐趨。比趨的速度還要快,步伐還要大,是走;比走的速度還要快是奔。走是跑,奔是飛跑,狂跑。
4 、策:(1 )本義:馬鞭。如“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2 )引申義:鞭策、趕,如“乘堅策肥”—計數(shù)的小籌—卜筮用的蓍草——謀劃、策劃——策略。不足。(3 )通“冊”,簡冊。
5 、亡:(1 )常用基本義:逃匿,逃跑。如“桓楚亡”。亡逃連文,義近……亡匿連文。流亡連文。亡走連文。奔亡連文。亡失變文同義。存亡相對為文。(2 )引申:滅亡、衰亡。亡興相對為文。(3 )亡與“無”音義相通。
一字:辯—辨,鼃==蛙,比—庇,卒—萃,豪—毫。
二虛詞:1 、吾非至于子之門:如果不是(假設(shè)否定連詞)。2 、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取獨。
三實詞:1 、望洋向若而嘆曰:“望洋”,疊韻連綿詞,迷惘直視的樣子?!叭簟保I衩?。2 、我嘗聞少仲尼之聞:前“聞”聽說(動),后“聞”,見聞、學(xué)說(名)。3 、吾非至于子之站,則殆矣:危險。4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語”,談?wù)摗!疤摗保〉亍? 、不知何時已,而不虛:空、盡。6 、乃知爾丑:淺陋。
四活用:1 、順流而東行:名→狀,向東。2 、東面而視:同上。3 、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形→意動,“認(rèn)為少”,“認(rèn)為輕”。4 、此其自多也:形→意動,認(rèn)為多,引申稱贊、夸耀。5 、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同上。
五句:1 、以為莫己若。(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2 、我之謂也:代詞復(fù)指賓語前置。3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見”,助動詞,表被動。(被動句)4 、又奚以自多(疑代)
六、常用字:1 、虛:(本義):大土山。(2 )引申義:所在地、住地。如本課“拘于虛也”—都邑舊址—廢墟。以上各義舊讀QU,也寫作“墟”。(3 )還有一個常用義:空虛,(與“盈”“實”相對)——A 不真實—敞開、打開。B 枉然、白白地。
2 、語:(1 )常用義:告訴(動)如“公語之故,且告之悔”,讀YU—交談、談?wù)?,如“爾將可與語大理矣?!保? )作名詞時,常用義是話、言論—諺語。(3 )“語”和“言”都有說話和言論意思?!把浴笔亲詣痈苏f話,“語”偏重于回答問話或交談。
3 、比:(1 )本義:并列、并排。如“子比而同之”(2 )引申義:A 連接、接近—及、等到B 偏袒。以上各義舊讀bi.C比較,如“此其比萬物也”—比照。(3 )通“庇”,寄托。如本課“自以比形于天地”。
4 、形:(1 )本義:形象、形狀。如本課“自以比形于天地”(2 )引申義:形跡—形成,成為某種形象(動)——使動,使之現(xiàn)形、顯露—形勢。
5 、方:與道、理有同義的地方。都指學(xué)問、道理、規(guī)律、儒家倫理道德和學(xué)問。但有區(qū)別:“方”重在技巧的方式和方法。還可以指行為品質(zhì)的正直,作表正在、方才、將要等意義的副詞。
三十一五課
一字:蜯==蚌,說→悅,脩——修,翦—剪,采→棌,竇—瀆,饟==餉,士→仕,橐——托,庸→傭,有—又,上—尚。
二虛詞:1 、堯天下也:取獨。2 、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用來的辦法。
三實詞:1 、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承受得起。讀sheng.2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桑骸捌凇?,期望、要求。“修”學(xué)習(xí)?!胺ā保Х?。3 、而民自治:自然治理得好。4 、饑歲:荒年,五谷不收叫饑。5 、穰歲之秋,疏客必食:“穰歲”,豐年?!笆场蹦檬澄锝o吃。6 、是以古之易財:輕視。7 、地方百里:兩個詞,土地、見方。8 、執(zhí)干戚舞:“干”,盾。“戚”,斧。9 、中世逐于智謀:競爭。10、子言非不辯也:言辭動聽。
四活用:1 、使王天下:名→動,作王,統(tǒng)治。2 、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于當(dāng)今之世者:形→意動,以…為美,贊美、稱道。3 、禽獸之皮足衣也:名→動,穿。4 、堯天下也:名→動,統(tǒng)治。5 、故傳天下不足多也:形→動,稱贊。6 、故人重之:形→意動,認(rèn)為…重,看重。7 、夫山居而谷汲者:名→狀,在山上,到山谷里,表處所。8 、澤居苦水者:“澤”,名→狀,在沼澤地區(qū),“苦”,形→意動,以…為苦。9 、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使動,使…歸附?!巴酢蓖稀?BR> 五句:1 、論世之事,因為之備:雙賓語。2 、而身為宋國笑:被動句。3 、為之政:雙賓語。
六常用字:1 、備:(1 )常用義是防備。如“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啊邆?、準(zhǔn)備?!R備——設(shè)施,措施,如本課”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啊?、盡。如”備遭艱厄“。
2 、臣:(1 )本義是奴隸。如“雖臣虜之勞不苦于此矣”(2 )引申:君王身邊的官吏——動詞,臣服——對君王的謙稱。
3 、身:(1 )本義是指懷孕。后寫作娠。(2 )另一常用義是指身體的軀干部分——泛指身體——自身。如“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親自,如“禹天下也,身執(zhí)耒臿以為民先”——生命。(3 )身、體的區(qū)別:身指軀干,體指身體的各個部分
4 、法:(1 )基本義是法則,法度。A 法令、制度、規(guī)章。B 特指法律、刑法。(2 )方法,措施。(3 )取法、效法。如“不法??伞?。(4 )動詞,依法處治?!皩⒎ㄌ印?。
5 、遂:(1 )常用義:順利完成,成功。如“四者無一遂”。 2)引申義:形容詞,順利。如“可遂破也”——副詞,竟然——副詞,于是、便。如“遂田于貝丘”。
遂、竟的區(qū)別:在“完成”這個意義上同義,但前者強(qiáng)調(diào)目的的完成,后者則是過程的終結(jié),如未遂政變,未竟事業(yè)。
6 、伐:甲骨文象用戈砍人的頭,(1 )本義:砍殺。(2 )引申義:砍伐(樹木)。如“伐木丁丁”——討伐、進(jìn)攻,如“司馬錯欲伐蜀”——批評、責(zé)備。如“伐孔子之說”——功勞,如“自矜功伐”。
征、伐、侵、襲、攻的區(qū)別:是一組近義詞,征帶有褒義,初用于天子攻諸侯,攻無道者。侵和襲帶有貶義。伐是中性的,后來由于常同征連用,也帶有褒義了“征伐以討其不然”。征和伐是公開的、大張旗鼓的軍事行動;侵和襲是不宣而戰(zhàn)的秘密軍事行動,襲比侵更富于隱藏性和突然性,是偷襲。攻是攻打,多指具體攻打某個地區(qū)或城市。
第三十二課論貴粟疏
一字:畜—蓄,臧→藏,畮==畝,政—征,賈→價,亡—無,仟—阡,佰—陌,文→紋,責(zé)→債,敖→遨,
二虛詞:1 、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兩次。2 、明主知其然也:如此,這樣(代)。3 、故民可得而有之:表順接的連詞。4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用來的方法。5 、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如今(假設(shè)將要發(fā)生的事情。)
三、實詞:1 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防備的措施。2 、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不讓、不亞于。3 、不農(nóng)則不地著:土著定居一地。4 、雖有高城深池:護(hù)城河。5 、不待甘旨:味美的食物。6 、雖慈母不能保其子:保有。7 、實倉廩:充實。8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養(yǎng)、治理。9 、盜賊有所勸:勉勵、鼓勵。10、中人弗勝:“中人”,一般人?!皠佟?,勝任。11、尚復(fù)被水之災(zāi):遭受。12、當(dāng)具:被攤派上。13、交通王侯:交結(jié)往來。14、衣必文采:錦繡衣服。15、有仟伯之得:本指田間小道,這里指代田畝。16、方今之務(wù),莫若使民務(wù)農(nóng)而已矣::前“務(wù)”要務(wù)(名)。后“務(wù)”致力于(動)17、粟有所渫:流通。18、三曰勸農(nóng)功:“勸”鼓勵?!肮Α?,事。19、湯池百步;貯有熱水的城壕。20、爵者。,上之所擅:專有。
四活用:1 、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使動,使…吃,使…穿。2 、而國亡捐瘠者:用作名詞,指被遺棄的和瘦得不成樣子的人。3 、不地著則離鄉(xiāng)輕家:形→意動,把看得輕。4 、故務(wù)民于農(nóng)桑:使動,使盡力地去做。5 、薄賦斂,廣畜積:使動,使…輕;使…廣。6 、在于把握:動→名,握起來的手掌。7 、然而眾貴之者:形→意動,把…看得很貴重。8 、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形→意動,把…看得貴重;把…看得輕賤。9 、乘堅策肥:“堅”“肥”形→名,堅車肥馬。“策”,名→動,用鞭子趕馬。10、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寶貴矣;尊農(nóng)夫,農(nóng)夫已貧賤矣:形→意動,把…看得卑賤;把…看得尊貴。11、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形→意動,認(rèn)為…低賤,認(rèn)為…尊貴。13、欲民務(wù)農(nóng),在于貴粟:形→使動,使…貴重起來。
五句:此商人所以兼并農(nóng)人,農(nóng)人所以流亡者也:判斷句?!八哉摺本褪恰皩?dǎo)致的原因”。
六、常用詞:
1 、貧(窮):(1 )貧的基本含義:寡少,一般是日常生活中衣食錢財?shù)娜狈?。窮的基本含義是“困迫”,一般指處境困頓惡劣,走投無路。常用來指仕途中的不得志。貧乏連文,義相近。貧賤連文,義相關(guān)。貧與富相對為文。窮困義相近,連文。窮的對立面是達(dá)或通。(2 )引申義:極、盡、尋究。
2 、文(字):(1 )本義:指在人的身體上刺繡花紋。(2 )引申義:泛指花紋、紋理。后造“紋”字——泛指一切漢字——文教如“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文章,如“故為之文以志”——法律條文——華麗、有文采,如“其旨遠(yuǎn),其辭文”具體的錦繡服裝、花紋- ,如“衣必文采”。(3 )文章。指才華、文字寫成的文章——修飾,文飾。成語“文過飾非”。
字:(1 )本義:生孩子,生育。(2 )引申:撫養(yǎng)、撫育——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合體字——泛指文字。
3 、走:(1 )本義:跑。如“夸父與日逐走”。(2 )引申義:特指逃跑、逃奔,如“城壞,齊人走”。亡走連文,奔走連義——奔向某地。
走、行的區(qū)別:行,是現(xiàn)代的走;走,是現(xiàn)代的跑。緩慢而行叫步: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qiáng)步??煨卸薪汹?。入而徐趨。比趨的速度還要快,步伐還要大,是走;比走的速度還要快是奔。走是跑,奔是飛跑,狂跑。
4 、策:(1 )本義:馬鞭。如“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2 )引申義:鞭策、趕,如“乘堅策肥”—計數(shù)的小籌—卜筮用的蓍草——謀劃、策劃——策略。不足。(3 )通“冊”,簡冊。
5 、亡:(1 )常用基本義:逃匿,逃跑。如“桓楚亡”。亡逃連文,義近……亡匿連文。流亡連文。亡走連文。奔亡連文。亡失變文同義。存亡相對為文。(2 )引申:滅亡、衰亡。亡興相對為文。(3 )亡與“無”音義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