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漢語”北師大聽課筆記十三

字號:

第八課《送薛存義序》
    一字:直→值,蚤—早
    二虛詞:1 、若知其職乎:你,(第二人稱代詞)。2 、受若直,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同上)3 、蓋民之役:大概,(語氣副詞)4 、出其十一傭乎吏:“于”(介詞)5 、使司平于我也:我們,這里是以民的口氣說話。6 、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我們,此處是以“吏”的口氣說話。7 、如吾民何:對…怎么辦8 、得不恐而畏乎:能不…呢。9 、吾賤且辱:又(連)10、于其往也,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于”介詞,引進(jìn)動作行為的時(shí)間?!耙浴苯樵~,譯為“用、拿”,介賓結(jié)構(gòu)作補(bǔ)語。11、向使傭夫于家:假使(假設(shè)連詞)
    三、實(shí)詞:1 柳子載肉于俎:古代祭祀或設(shè)宴用的一種木制禮器。2 、有達(dá)于理者:明白、通達(dá)。3 、其為不虛取直也的矣:“為”,動詞,做、干?!暗摹钡拇_、真實(shí)。4 、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前一“役”是名詞,仆役;后“役”是動詞,役使、驅(qū)使。
    四、詞類活用:1 、飲食之:使動用法“使…飲食”,即給(他)吃喝。2 、凡吏于土者:名→動,為吏,做官。
    五、常用字:1 理:形聲字,從玉里聲。(1 )本義:治玉。(2 )引申義:對國家對事物的治理、管理,與“治”同義。——治理獄訟的法官——紋理—條理、情理、道理、規(guī)律—治理得好,井井有條,天下太平(形),與“亂”對。
    2 、達(dá):(1 )基本意義:到達(dá)、通達(dá)(2 )引申義:通達(dá)事理,如本課“有達(dá)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胸襟寬廣、豁達(dá)—特指仕途通達(dá),政治上得志,與“窮”相對?!ㄐ械摹⒐餐?。與“通”意義相近。
    3 、直;(1 )基本意義:不彎曲,與“曲”“枉”相對。(2 )引申義:道德品質(zhì)的正直、忠直—徑直、直接—簡直(副詞)——當(dāng)著、迎對,此意后寫為“值—價(jià)值、工值”。如本課“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僅僅、只不過(副)——特意、故意。
    4 、受:形聲字,從舟省聲。(1 )本義:給予、接納。如本課“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保? )引申義:遭受(是接納義的引申。)(3 )給予義后起分化了,寫成“授”。
    第九課《始得西山宴游記》
    一字:隟= 隙,游—遊,谿= 溪,遯= 遁,志→誌.
    二、虛詞:1 、居是州,恒惴慄:“是”,這(指示代詞)。恒,常常、經(jīng)常。2 、其隙也:那(指示代詞)3 、日與其徒上高山:同上。4 、醉則更相枕以臥:又(副)5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凡”,所有、全部(副)?!笆恰保@,指示代詞。5 、因坐法華西亭:因?yàn)?、由于? 、莫得遯隱:沒有什么,(否定性無定代詞)。7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乎”形容詞尾,相當(dāng)于“然”?!熬恪币黄?,(副)。“莫”,沒有什么,無定代詞。8 、游于是乎始:句中語氣詞。
    三、實(shí)詞:1 、恒惴慄:恐懼不安。2 、施施而行:慢步緩行的樣子。3 、漫漫而游:隨心所欲,不受拘束的樣子。4 、日與其徒上高山:門徒。5 、意有所極:至、向往。6 、覺而起:睡醒。7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奇異非常。8 、箕踞而遨:兩腿伸直岔開坐在地上,形同簸箕狀,這是古人不講禮貌或清單自得、無拘無束的一種坐姿。9 、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土壤”土地、地域?!把G席”,坐墊、席子。10、不與培塿為類:小土丘。11、心凝形釋:散。
    四、詞類活用:1 、日與其徒上高山:名→狀,每日。2 、入深林,窮回溪:形→動,走完。3 、始指異之:形→意動,認(rèn)為…奇異。4 、外與天際:名→動,交接、相連。
    五、句:1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分承修辭方法?!搬弧背小案摺倍??!巴萑弧背小跋隆倍浴!叭糅臁庇殖小搬弧倍裕叭粞ā庇殖小巴萑弧倍?。2 、縈青繞白:指代修辭方法?!扒唷敝复嗌?,“白”指代河流山川。3 、故為之文以志:雙賓語。
    六、常用字:1 、特:形聲字,從牛寺聲。(1 )本義:雄性的馬。(2 )引申義:突出、特別如本文“然后知山之特立”—單獨(dú)、單單—僅僅、只不過(副)。
    2 、徒:形聲字,從辵土聲,(1 )本義:徒步而行。(2 )引申義:步兵—同一學(xué)派同一主張的或同一集團(tuán)、同一類的人—門徒、弟子—同伴、手下人,如本課“日與其徒上高山”—服勞役的人—空、白白地。
    3 、趣:(1 )本義:疾迅地朝著某一方向奔去。(2 )引申義:泛指一切動作行為的疾速、緊迫,即趕快、立即—催促、督促,這種意義寫作“促”—?dú)w向于某一方面,傾向于某種情況—旨趣、意向、情趣、興趣,如本課“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4 、坐:(1 )古義:兩膝接觸于鋪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壓在腳跟上的姿勢,和現(xiàn)在的“坐”有所不同。引申為所坐的位置。此義后來寫作“座”(2 )在古代還用作法律術(shù)語,指因…犯罪、觸犯法律—判罪、定…罪,如“廣漢竟坐要斬”(3 )在中古時(shí)還用為介詞,表示原因。
    第十課鄭伯克段于鄢
    一字:寤—牾,佗- 他,辟→避,厭→饜,暱= 昵,闕—掘,錫—賜,無—毋。
    二、虛詞:1 、亟請于武公:屢次(副)2 、無使滋蔓:不要。3 、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表敬副詞,請?jiān)试S我。4 、公伐諸鄢:“之于”的合音。5 、請以遺之:同3.6 、其誰曰不然:語氣副詞,難道。7 、焉辟害:哪里、怎么(疑問代詞)。8 、爾有母遺,繄我獨(dú)無:“爾”,你?!翱垺?,句首語氣詞,與“唯”相近?!蔼?dú)”,偏偏、唯獨(dú)(副)。
    三實(shí)詞:1 、亟請于武公:請求(動)2 、及莊公即位:等到。3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都”,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城”,城墻?!帮簟?,量詞。長約合古尺三丈?!皣?,指諸侯國家。4 、先王之制:制度。5 、君將不堪:能忍受,能支持。6 、況君之寵弟乎:處于尊榮地位。7 、多行不義必自斃:倒下去。8 、既而大叔命北鄙西鄙貳于己:“鄙”,邊境上的城邑。“貳”分為兩下(動)。9 、無庸,將自及:“庸”,用?!凹啊保竭_(dá),這里指招致。10、不義不昵,厚將崩:領(lǐng)土廣大。11、大叔完聚:修葺城郭。12、具卒乘:“具”,準(zhǔn)備(動)。“乘”,戰(zhàn)車,“卒乘”泛指軍隊(duì)。13、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到達(dá)。14、食舍肉:放置、擱置在一邊。15、愛其母,施及莊公:“施”,延伸?!凹啊保?。16、孝子不匱,永錫爾類:盡。
    四、活用:1 、驚姜氏:使動,使…驚。2 、今京不度:名→動,合限度。3 、無生民心:使動,使…生(二心)。
    五句:1 、謂之京城大叔。(雙賓語)2 、姜氏何厭之有?(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3 、不如早為之所。(雙賓語)4 、敢問何謂也?(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5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雙賓語)6 、君何患焉?(疑代)7 、其是之謂乎?(代詞復(fù)指賓語前置)
    六、常用字:
    1 、都:從邑者聲,(1 )本義:人民聚居的城邑(2 )引申義:泛指邦國的都城—城市—建都(動)——聚集、匯總—總是、完全(副)此義成了現(xiàn)代漢語的常用義。
    2 、所:(1 )處所,如本課“不如早為之所”?!橄蟮奶幩?、場所,即地方—虛化為特殊的代詞(2 )表示約數(shù),后來寫成“許”。(3 )用于表示被動。
    3 、斃:(1 )本義:向前倒下。如本課“多行不義必自斃”(是比喻用法),《鞍之戰(zhàn)》“射其右,斃于車中”。(2 )引申義:死。也是今義。
    4 、羹:(1 )本義:煮熟的帶汁的肉。如本課“未嘗君之羹”。(2 )引申義:煮熟帶汁的蔬菜—湯(后起義)。
    5 、舍:(1 )本義:放置、安放。(2 )引申義:放下—留置待用或棄置不用,如本課“食舍肉”表留置義—留著生命不殺—安身止息—特指軍隊(duì)住下來—住宿的處所—軍隊(duì)每住宿一天所行的路程(約二十里)。
    6 、完:(1 )基本意義:完整、完善、沒有損壞,如本課“大叔完聚”。(2 )引申義:使之完整(動)——修繕、修整。(注意:古時(shí)沒有今天所講的“完了”的意思,“完了”是用“畢”“竟”“盡”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