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聞與事實的關系
新聞來自事實,由事實構成,是事實的記錄和再現(xiàn)。事實第一性,新聞第二性,一個是源,一個是流,先有事實后有新聞,再者的關系不容分離,更不容顛倒。
二、新聞采訪與新聞寫作的關系
從本質而言,新聞采訪決定新聞寫作,具體表現(xiàn)在:
1. 只有認識事實,才能反映事實,而對客觀事實的認識,盡管可在貫穿整個采訪寫作過程,但是,認識事實的任務基本上在采訪階段完成;
2. 抓新聞就是抓事實,寫新聞就是寫事實,新聞寫作有賴于對事實的采訪;
3. 采訪的深度和廣度,直接關系到寫作的深度和廣度;
4.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從內容。新聞寫作的基礎在于采訪,采訪決定新聞寫作,這是人們對客觀事實認識的規(guī)律,也是新聞采寫經(jīng)驗的總結。
5. 在事實成為新聞的轉化過程中,新聞寫作是一個必經(jīng)階段和一種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訪活動也要受寫作的制約和檢驗,新聞的寫作對于采訪有能動作用。
總之,按照唯物主義的辯證觀點,采訪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寫作是采訪的表現(xiàn)和結果,既要深入采訪,又要講究寫作,二者不可偏廢。但從采訪寫作關系的實質來看,應該說是采訪決定寫作。
三、采訪寫作的兩個明顯的特點:
一是更加強調實踐性;
二是有鮮明的政治性。
四、新聞采訪和寫作要特別注意的兩個“正確”對待:
一是要正確對待我們黨的新聞工作在采寫方面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
二是要正確對待西方新聞界的采訪寫作經(jīng)驗。
五、新聞采訪藝術:
主要研究如何運用唯物辯證觀點、求實觀點和群眾觀點,正確處理好新聞采訪中的微觀與宏觀、個性與共性、現(xiàn)象與本質的關系,記者和采訪對象的關系,并運用心理分析加以調節(jié)和控制,使采訪逐步深化,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正確地把握事實和報道事實。
六、新聞采訪的概念和性質
采訪——是指記者和其他新聞工作者,為完成報道任務或了解某些情況,圍繞采集新聞事實材料而進的一項特殊的調查究活動。
從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看問題,采訪的性質是主觀認識客觀并把握客觀,是記者向客觀事物“進行調查研究活動”,但與一般的調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訪是以新聞事實為對象、以新聞報道為目的的一種專業(yè)性極強的調查研究。
七、采訪的特點:
采訪是一項特殊的調查研究活動,它與一般的調查研究比較,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表現(xiàn)在:
1. 都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為指導,使主觀認識符合客觀實際;
2. 都以正確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獲得真實的、有說服力的材料,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質與規(guī)律;
3. 都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
不同點表現(xiàn)在:
采訪這種調查研究活動有其特殊性:新聞性、突擊性、廣泛性、靈活性、持續(xù)性
八、采訪的目的、任務與作用:
采訪的目的就在于獲得新聞;
采訪的任務,主要是發(fā)現(xiàn)、了解和選擇新聞,并掌握足以構成新聞的各種事實材料
采訪的作用有:1.發(fā)現(xiàn)和落實線索 2. 獲取第一手材料 3.增加感性認識 4.核對新聞事實
* 增加感性認識的作用有:
1) 捕捉一些生動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
2) 增加真實感,增加知識和見聞,獲得真知灼見
3) 有記者自己的比較深刻的感受,能寫出獨到的見解,能寫的感人
九、記者需要掌握的新聞事實材料,一般包括:1. 全面情況 2. 主要事實 3. 有關背景 4. 典型事例和細節(jié)
十、采訪的指導思想:
我們的采訪活動,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作為根本的指導思想,以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觀察分析問題。
具體來說有以下4個方面:
1. 堅持唯物主義的反映論
2. 講究唯物辯證法
3. 要有歷史發(fā)展觀點
4. 突出人民群眾的作用
由上面四項引申的問題:
* 如何堅持唯物主義反映論?
一是要真正處理好新聞與事實的關系
二是要有實事求是的勇氣
三是要遵紀守法堅持原則
* 怎樣講究唯物辯證法?
1. 正確地選擇事實
2. 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觀察、分析事物
3. 注意事物的相互聯(lián)系
* 怎樣有歷史的發(fā)展觀點?
1. 要作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客觀事物;
2. 要善于從事物發(fā)展中捕捉其特點和新意;
3. 要了解事物發(fā)展的歷史與現(xiàn)狀及其趨勢,發(fā)掘事物深刻的內蘊
* 在突出人民群眾的作用是,要正確外好幾方面的關系:
1. 人民群眾和領導個人活動的關系
2. 先進人物和群眾作用的關系
3. 領導機關活動與人民群眾實踐的關系
新聞來自事實,由事實構成,是事實的記錄和再現(xiàn)。事實第一性,新聞第二性,一個是源,一個是流,先有事實后有新聞,再者的關系不容分離,更不容顛倒。
二、新聞采訪與新聞寫作的關系
從本質而言,新聞采訪決定新聞寫作,具體表現(xiàn)在:
1. 只有認識事實,才能反映事實,而對客觀事實的認識,盡管可在貫穿整個采訪寫作過程,但是,認識事實的任務基本上在采訪階段完成;
2. 抓新聞就是抓事實,寫新聞就是寫事實,新聞寫作有賴于對事實的采訪;
3. 采訪的深度和廣度,直接關系到寫作的深度和廣度;
4.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從內容。新聞寫作的基礎在于采訪,采訪決定新聞寫作,這是人們對客觀事實認識的規(guī)律,也是新聞采寫經(jīng)驗的總結。
5. 在事實成為新聞的轉化過程中,新聞寫作是一個必經(jīng)階段和一種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訪活動也要受寫作的制約和檢驗,新聞的寫作對于采訪有能動作用。
總之,按照唯物主義的辯證觀點,采訪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寫作是采訪的表現(xiàn)和結果,既要深入采訪,又要講究寫作,二者不可偏廢。但從采訪寫作關系的實質來看,應該說是采訪決定寫作。
三、采訪寫作的兩個明顯的特點:
一是更加強調實踐性;
二是有鮮明的政治性。
四、新聞采訪和寫作要特別注意的兩個“正確”對待:
一是要正確對待我們黨的新聞工作在采寫方面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
二是要正確對待西方新聞界的采訪寫作經(jīng)驗。
五、新聞采訪藝術:
主要研究如何運用唯物辯證觀點、求實觀點和群眾觀點,正確處理好新聞采訪中的微觀與宏觀、個性與共性、現(xiàn)象與本質的關系,記者和采訪對象的關系,并運用心理分析加以調節(jié)和控制,使采訪逐步深化,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正確地把握事實和報道事實。
六、新聞采訪的概念和性質
采訪——是指記者和其他新聞工作者,為完成報道任務或了解某些情況,圍繞采集新聞事實材料而進的一項特殊的調查究活動。
從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看問題,采訪的性質是主觀認識客觀并把握客觀,是記者向客觀事物“進行調查研究活動”,但與一般的調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訪是以新聞事實為對象、以新聞報道為目的的一種專業(yè)性極強的調查研究。
七、采訪的特點:
采訪是一項特殊的調查研究活動,它與一般的調查研究比較,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表現(xiàn)在:
1. 都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為指導,使主觀認識符合客觀實際;
2. 都以正確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獲得真實的、有說服力的材料,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質與規(guī)律;
3. 都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
不同點表現(xiàn)在:
采訪這種調查研究活動有其特殊性:新聞性、突擊性、廣泛性、靈活性、持續(xù)性
八、采訪的目的、任務與作用:
采訪的目的就在于獲得新聞;
采訪的任務,主要是發(fā)現(xiàn)、了解和選擇新聞,并掌握足以構成新聞的各種事實材料
采訪的作用有:1.發(fā)現(xiàn)和落實線索 2. 獲取第一手材料 3.增加感性認識 4.核對新聞事實
* 增加感性認識的作用有:
1) 捕捉一些生動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
2) 增加真實感,增加知識和見聞,獲得真知灼見
3) 有記者自己的比較深刻的感受,能寫出獨到的見解,能寫的感人
九、記者需要掌握的新聞事實材料,一般包括:1. 全面情況 2. 主要事實 3. 有關背景 4. 典型事例和細節(jié)
十、采訪的指導思想:
我們的采訪活動,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作為根本的指導思想,以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觀察分析問題。
具體來說有以下4個方面:
1. 堅持唯物主義的反映論
2. 講究唯物辯證法
3. 要有歷史發(fā)展觀點
4. 突出人民群眾的作用
由上面四項引申的問題:
* 如何堅持唯物主義反映論?
一是要真正處理好新聞與事實的關系
二是要有實事求是的勇氣
三是要遵紀守法堅持原則
* 怎樣講究唯物辯證法?
1. 正確地選擇事實
2. 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觀察、分析事物
3. 注意事物的相互聯(lián)系
* 怎樣有歷史的發(fā)展觀點?
1. 要作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客觀事物;
2. 要善于從事物發(fā)展中捕捉其特點和新意;
3. 要了解事物發(fā)展的歷史與現(xiàn)狀及其趨勢,發(fā)掘事物深刻的內蘊
* 在突出人民群眾的作用是,要正確外好幾方面的關系:
1. 人民群眾和領導個人活動的關系
2. 先進人物和群眾作用的關系
3. 領導機關活動與人民群眾實踐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