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MBA中國根基系列講座第三講成功舉辦

字號:

2009年5月6日晚,由清華經(jīng)管學院MBA教育中心主辦、清華MBA中華傳統(tǒng)文化俱樂部承辦的“清華MBA中國根基”系列講座第三講在偉倫樓508室成功舉辦。本期講座主題為《周易的精神與特質(zhì)》,由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廖名春教授講授。廖名春教授任職于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先后承擔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帛書易傳與先秦秦漢學術(shù)史”“書簡周易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科研項目——“出土簡帛易學研究”;85、95國家古籍整理重點項目,中國古籍總目提要《周易卷》的研究工作。廖名春教授的著作包括《周易研究史》、《周易經(jīng)傳與易學史新論》、《周易經(jīng)傳十五講》等。
    《周易》在中國傳統(tǒng)典籍中極具特色,是東方神秘主義的代表作。儒家以它為“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周易》《禮記》《春秋》)之首,道家以它為“三玄”(《老子》《莊子》《周易》)之一。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儒道釋”,而儒家和道家都講《周易》,因此《周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代表作。 “《易》道廣大,無所不包”,無論什么,都可以被周易所囊括。古往今來,周易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影響?廖名春教授從其思想的深邃、表現(xiàn)形式和方法的特殊性、歷史的特殊性這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同時,對于如何學好《周易》這一聽眾普遍關(guān)心的話題,廖名春教授則談到學習《周易》的兩個辦法,其一,要以小學入易學,所謂小學,就是文字、音韻、訓詁,是中國傳統(tǒng)的方式。其二,要從象辭究哲,此乃讀《周易》的特殊方法。
    廖名春教授引經(jīng)據(jù)典、幽默風趣的兩小時講座令在座同學們意猶未盡而又欣喜不已,深感頗受啟發(fā)。課后,同學們紛紛反映中國根基系列講座主題鮮明、選題恰當、組織有方,令同學們獲益匪淺。并期待下講座盡快如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