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經濟法概論一模擬試卷(一)

字號:

一、名詞解釋
    1.保險利益
    2.集體商標
    3.勞動法上的醫(yī)療期
    4.留置
    5.商業(yè)誹謗行為
    標準答案:1.保險利益:是投保人對保險標的的具有法律上承認的利益,如財產所有人對自己的財產具有保險利益,投保人對本人、配偶、子女、父母、與其有撫養(yǎng)、贍養(yǎng)或者撫養(yǎng)關系的家庭其他成員、近親屬具有保險利益。
    2.集體商標:指由一個集體組織或行會享有權利、由該組織成員使用于商品(包括產品和服務)上以便使其商品與非成員的商品區(qū)分開來的標記。
    3.勞動法上的醫(yī)療期:是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時,用人單位應允許勞動者停止工作、休息治病并依法給予相應待遇而不得同勞動者解除勞動的期間。
    4.留置:是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占有債務人的財產,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留置該項財產,以該財產的變價款優(yōu)先受償。
    5.商業(yè)誹謗行為:經營者利用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yè)信譽、商品聲譽的行為。
    二、簡述法律文書的撰寫要求。
    標準答案:1、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2、敘事清楚,語言得體。
    3、論理充分透徹,法律適用準確。
    4、格式規(guī)范,制作及時。
    三、簡述我國排污費的使用。
    標準答案:排污費必須納入財政預算,列入環(huán)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管理,主要用于下列項目的撥款補助或貸款貼息:(1)重點污染源防治;(2)區(qū)域性污染防治;(3)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fā)、示范和應用;(4)國務院規(guī)定的其它污染防治項目。
    解析:
    四、簡述經濟法調整的經濟管理關系。
    標準答案:經濟管理關系指國民經濟管理關系,即國家在實施組織管理職能過程中所發(fā)生的各類關系。
    包括:1、綜合機關對社會組織的經濟管理關系。
    2、專業(yè)機關對企業(yè)組織的經濟管理關系。
    3、行業(yè)經濟管理關系。
    4、區(qū)域經濟管理關系。
    5、經濟監(jiān)督關系
    五、簡述商標侵權行為的各種形式。
    標準答案:1、未經商標權人同意,擅自在同種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受法律保護的商標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標。
    2、偽造、擅自制造其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受法律保護的商標標識。
    3、銷售侵犯商標權的商品。
    4、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行為。
    六、簡述《合同法》中撤銷權的成立要件。
    標準答案:1、債權人須以自己的名義行使撤銷權。即以自己為原告,以債務人為被告。
    2、債權人對債務人存在有效債權
    3、債務人實施了減少財產的處分行為,該處分行為有害于債權人實現債權。
    七、試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原則。
    標準答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原則
    (一)實質公正原則
    實質公正,是指立法中的公正原則和規(guī)則在社會現實中得到真實、客觀的落實。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進行交易。堅持實質公正原則,有利于切實貫徹立法精神,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二)弱者利益優(yōu)先保護原則
    弱者利益優(yōu)先保護,是指消費者作為交易的弱勢群體,國家要優(yōu)先保護其利益。國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費者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弱者利益優(yōu)先保護原則是實質公正原則的具體表現。
    (三)全社會共同保護原則
    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鼓勵、支持一切組織和個人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社會監(jiān)督。大眾傳播媒介應當做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jiān)督。
    八、A、B、C三家國有企業(yè)于2002年8月末擬共同出資組建甲有限責任公司時,三方約定A以廠房、設備出資;B以其商標權出資,但不辦理商標權過戶登記;C以現金出資;公司董事會由5名董事組成,分別由三方指派。后經依法調整該約定甲公司于2002年10月正式成立。2004年5月C股東將其持有的25%的股權轉讓給乙公司,但該轉讓未經A、B兩位股東同意。
    根據以上內容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甲公司成立前ABC三方的約定有無不合法之處?如有,請指出,并說明理由。
    (2)C股東轉讓股權是否有效?說明理由。
    標準答案:(1)有兩處:一、B出資不辦理過戶登記不合法,理由是如不辦理過戶不能成為公司財產,B則出資不成立。二、公司董事有三方指派不合法,理由是依法應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
    (2)無效。理由:根據《公司法》規(guī)定,公司股東向股東外第三人出售股份須經公司股東過半數同意,因此其轉讓行為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