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考VS中國高考:到底誰是主角

字號:

6月6號馬上到了,又有千萬孩子趕考去了。
    如果說二十幾年前自己的高考,是人生的出路,那么今日的高考,只能算是人生的選擇。八十年代初,高考剛恢復沒幾年,工作安排、人才選任全由國家,上大學是出路,真應了那句老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眨眼二十年就過去了,人才評價、人才選任也由單一趨向多樣,也由趨向多元。就是上大學,也有多種選擇,最起碼可以出國留洋了。而且留洋,還可以一下子就一步到位,直接留洋到美國——這可是實打?qū)嵉娜蚪逃谝淮髧?BR>    說到美國,就談談美國高考和中國高考。
    實際上,以我們的高考去框美國的大學錄取,還真沒法套,美國還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高考。只是方便與國內(nèi)的對接,人們硬把美國的SAT和ACT稱作美國的高考。
    事實上,美國絕沒有我們大一統(tǒng)的集權(quán)高考,大學錄取也沒有我們這么絕對,沒有這么單刀一切就萬事大吉。這可是一個個鮮活的青春,一個個靚麗的人生,一個個美好的未來啊!怎一個考字就了得?!
    學生始終是美國大學錄取過程中的主角。絕不似我們這般,學生永遠跟著高考指揮棒轉(zhuǎn),處處被動。
    就說美國的高考吧,也不是大一統(tǒng)的,也有兩種之多:SAT和ACT。SAT主要在美國東部,ACT主要在美國的西部,學生有權(quán)進行選擇。SAT和ACT也不是每年就一次,更不是一考定終身,也是學生有權(quán)選擇一次的成績。就是ETS也只是提供考試組織服務,考與不考,選擇什么時候考,都是學生自己的事,學生自己說了算,學生始終是主角。學生即使選擇不考,沒有SAT/ACT成績,也不會實質(zhì)影響到上不了大學。這才是根本!我們沒有參加高考,想上大學是鐵坨蓋窖門——連個縫都沒有,更別提什么門兒了。就是參加了高考,差1分,你也只能望錄取線而興嘆。
    一考就定音,差一分兒也不行。盡管我們大家心里都明白,這一分兒分不出什么真正,卻偏偏被用來分出個真正,分出個所以。美國的大學錄取,SAT/ACT成績要看,但絕不是,也絕沒有高一分兒就分出一個天和地。相反,高一分(或幾分)變成地、差一分(或幾分)卻成了天的,大有人在!美國大學錄取排斥簡單粗暴,充分尊重學生,多角度多方位考核學生,錄取標準多樣且人性。這還是人家美國實事求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特點。
    從錄取來看,學生是主角。再從過程來看,學生也始終是主角。
    美國高中的11年級(也就是我們的高二)也都開始進入升學準備了,諸如完成相應的SAT/ACT考試了。大學也開始向?qū)W生推銷自己了,每名學生都會接到十幾所甚至幾十所大學的推銷介紹。接下來,學生會向一些意向大學遞送申請;再下來,學生會選擇一些大學的OFFER;最終,學生會確定一所大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始終是主角!
    學生是主角,美國教育成功了,高考是主角,我們的教育矛盾重重,積重難返。如果能這么簡單類比的話,我們寄希望于中國的學生成為主角的明天,我們不再看到高考的小棍棍的自我陶醉的揮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