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文學概論”復習筆記(2)

字號:

三、什么是實用說?
    1. 強調(diào)作品被讀者所利用的關(guān)系。
    2. 保守的一面,文學成為麻痹人精神,維護統(tǒng)治。
    3. 積極的一面,促進人的解放,推動社會前進。
    四、什么是客觀說?
    1. 將作品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
    2. 切斷作品與作家、讀者的聯(lián)系,把文學作為獨立的存在體。
    五、什么是體驗說?
    1. 強調(diào)讀者對作品的意向性體驗和閱讀作品時的感受與再創(chuàng)造。
    2. 只有讀者參與,文本才成為作品,才完成文學的創(chuàng)造。
    六、文學觀念嬗變的原因?
    1. 時代原因。
    2. 自身發(fā)展的原因?!澳7隆憩F(xiàn)—變形—裝飾”發(fā)展趨勢。
    3. 與人的觀點不同及其變化有關(guān)。
    七、什么是文學,怎么理解文學定義?
    1. 文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樣式,具有社會意識形態(tài),凝結(jié)個體體驗的溝通人際的情感交流的語言藝術(shù)。
    2. 文學是一種文化模式。
    3. 文學是一種審美意識形態(tài)。
    4. 文學是作家個體體驗的凝結(jié)。
    5. 文學是讀者與作家,讀者與讀者溝通情感的渠道。
    6.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shù)。
    八、什么是文學的文化意義?
    1. 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狀況;
    2. 叩問人生的意義;
    3. 溝通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聯(lián)系;
    4. 憧憬人類的未來。
    九、文學的文化意義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
    1. 通過有效的閱讀。
    2. 品質(zhì)閱讀。
    3. 價值閱讀。
    論述題
    一、為什么說文學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1. 文學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2. 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二、什么是審美?審美的實現(xiàn)需要哪些條件?
    1. 審美是處于活躍的主體,在特定的心境、時空中,在有歷史文化滲透下,對客體的美的觀照、感悟、判斷。
    2. 主體心理層。
    3. 客觀對象層。
    4. 心理時空層。
    5. 歷史文化層。
    三、文學審美活動有哪些物點?
    1. 廣泛的包容性。是一種語言,語言包含一切。
    2. 深刻的思想性。思想的深刻性,深刻的思想性。
    四、什么是文學審美的意識形態(tài)性?
    1. 性質(zhì)上,有集團傾向性又有人類共通性。
    2. 主體把握對象上,是認識又是情感。
    3. 目的功能上,是無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4. 反映生活上,有假定性又有真實性。
    五、作家的體驗有哪些物征?
    1. 情感詩意化。
    2. 意義深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