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自考“傳播學概論”串講資料6

字號:

第五章 傳播的社會功能
    學習建議:這一章的內容相對簡單一些。集中論述了傳播的一般功能,社會功能,以及功能的失調。還介紹了默頓和拉扎斯菲爾德對傳播功能的研究成果。學習這一章更適合于運用歸納法,找出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把復雜的知識歸類,就很容易掌握,很容易記憶了。
    緣起
    傳播功能研究的緣起和概況
    概況
    社交性與自我中心性
    對個人的作用 工具性
    人際傳播,大眾傳播的一般性功能 游戲說
    使用與滿足
    環(huán)境監(jiān)測功能
    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 社會協(xié)調功能
    本章知識脈絡 文化傳遞功能
    娛樂功能
    環(huán)境監(jiān)測功能的失調
    社會協(xié)調功能的失調
    傳播的功能與功能失調 文化傳遞功能的失調
    娛樂功能的失調
    默頓的研究成果
    傳播功能研究的發(fā)展與式微 懷特的研究成果
    麥奎爾的研究成果
    式微的原因
    第一節(jié) 傳播功能的緣起和概況
    一,識記的重點內容
    1,傳播功能研究來源于西方社會學的結構功能主義學派,并吸收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2,結構功能學派主要從理論角度,研究社會結構,及其組成部分之間在功能上的差異和相互關系。代表人物:帕森斯,默頓。
    3,帕森斯《社會學系統(tǒng)理論的現(xiàn)狀和前景》,被稱為“結構功能主義”。其本質是為了謀求資本主義社會的穩(wěn)定,均衡,維持遵循現(xiàn)存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生活方式。
    4,默頓提出“功能分析方法”理論。
    5,傳播功能的研究重點: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
    6,結構功能主義學派興盛于20世紀30年代,70年代式微。
    第二節(jié) 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的一般功能(個體功能)
    重點題
    1, 傳播個人功能有哪些主要觀點?
    觀 點 提出人 主 要 內 容
    社交性,自我中心性 瑞士
    皮亞杰 社交性:談話是試圖影響對方或者是在和對方交換意見。
    自我中心性:談話是在對他自己談話(自言自語);或者為了同別人發(fā)生聯(lián)系而感到高興,用這種談話滿足自己。
    工具性 美國
    托爾曼 傳播是一種人類行為,既有目的性,又有認知性。有許多傳播是屬于工具性行為。
    游戲說 英國
    斯蒂芬森 傳播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各自的滿足和愉悅,有些傳播會產(chǎn)生不愉快,甚至是痛苦。
    使用與滿足 英國
    丹尼斯麥奎爾 傳播的信息功能,發(fā)展個性功能,與社會整合功能(一體化),娛樂功能。
    注:此表的內容十分重要,每一種觀點都既可以出成名詞解釋題,又可出成簡答題。
    二,傳播的個人功能和社會功能有甚么區(qū)別?
    主要區(qū)別在于考察傳播功能的著眼點不同。
    個人功能考察傳播對個體的受傳者有哪些功能或效用。著重從心理學角度去分析,多是人際傳播。
    社會功能以大眾傳播活動為對象,從社會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角度分析傳播對整個社會有甚么功能或效用。
    三,傳播的一般性功能和傳播的個人功能是一回事嗎?
    不是一回事。傳播的一般性功能分為兩個層次:1,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傳播的個人或個體的功能;2,從社會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角度分析傳播的功能。所以,傳播的個人功能是傳播一般性功能的一部分。
    第三節(jié) 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
    一, 拉斯韋爾提出的社會功能。
    拉斯韋爾在《社會中的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一書中,把傳播納入社會系統(tǒng)和社會進程之中。
    功能 定義 對社會 對個人(百姓) 對統(tǒng)治者 對文化
    環(huán)境監(jiān)測功能 通過傳播客觀,準確地反映現(xiàn)實社會的真實情景,了解足以影響社會進程的機遇或威脅,作為人們決策或付之行動的依據(jù)。又稱“雷達功能”。 及時發(fā)出自然災害或戰(zhàn)爭威脅的警告;促成信息交流,鞏固社會規(guī)范; 某些人可以提高社會地位;等等。 維持,鞏固統(tǒng)治地位;等等。 促進不同文化交流。等等。
    社會協(xié)調功能 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對信息的選擇,解釋,評論,把社會各部分聯(lián)系起來,協(xié)調一致,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并對環(huán)境作出有效的回應。 激勵和動員群眾投入到當前的事件中去,提出對策,抵御有礙于社會安定的各種威脅;等等 對個人有助于對信息的攝取和利用。 避免敏感問題和不利事件的擴散。 防止外來文化的入侵。
    文化娛樂功能 大眾傳播能夠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繼續(xù)教育離開學校的成年人,促成社會成員共享同一價值觀,社會規(guī)范,社會文化遺產(chǎn),增加凝聚力。 積極作用 積極作用 也是他們的一種權力擴張。 起到促成該文化體系的一致性,標準化。
    娛樂功能 賴特提出:大眾傳播具有滿足人們精神生活共同需要,使人們產(chǎn)生精神上的愉悅的作用。 使社會得到休養(yǎng)生息。 借助各種娛樂節(jié)目,得到精神的調節(jié)。 有助于把統(tǒng)治擴展到生活領域。使其意志和信念得到充分體現(xiàn)。 形成大眾文化,削弱高雅文化,精英文化。
    注:此表示十分重要的,包括內容十分豐富。要認真掌握。
    二, 大眾傳播的四種社會功能各自的側重點是甚么?
    環(huán)境監(jiān)測 側重:提供和告知信息。
    社會協(xié)調 側重:對信息的選擇,解釋,評說;
    文化傳遞 側重:對社會成員的教育規(guī)范化
    娛樂 側重:最易為人們接受的一面。所有功能中最為顯露的一種。
    第四節(jié) 傳播的功能與功能失調
    一,基本概念
    1,顯功能,隱功能:美國社會學家默頓提出。從結構功能主義出發(fā),主張把某一社會活動的后果與這次活動的目的分開。因為活動的目的和活動產(chǎn)生的后果并不是一回事情。顯露的功能:人們意圖達到的后果,它有助于體系的調整與適應,是體系中的成員所希望和所認識的客觀結果;潛伏功能(隱功能):未能達到的功能,不是行動者所希望的,也不為他們所認識。
    2,傳播功能失調(功能障礙)
    美國社會學家默頓提出。不利于一個特定體系的適應或調整的,可以觀察到的結果。在大眾傳播中,在一定的條件下,某些傳播功能會受到損害而產(chǎn)生消極的負面后果。
    兩種不正確的看法:(1)認為大眾傳播具有“負功能”;(2)把“隱功能”與“負功能”混為一談。
    二,重點題
    1, 大眾傳播功能的特點。
    大眾傳播的功能是縱向的,動態(tài)的,因此具有三個特點:(1)暫時性;(2)適應性;(3)多變性。
    2.傳播功能失調的具體表現(xiàn)。
    失 調 對社會 對個人 對統(tǒng)治者 對文化
    環(huán)境監(jiān)測功能失調 引起社會恐慌 會產(chǎn)生“麻醉”作用 影響,削弱威望 會對本地文化傳播帶來消極影響
    社會協(xié)調功能失調 阻礙社會變革 削弱受眾個人的判斷力,主動精神 妨礙對真實情況的了解, 影響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和借鑒
    文化傳遞功能失調 減少社會的亞文化群,促進大眾社會的形成。 標準化的教育束縛了社會成員的創(chuàng)造力。 傳播內容的大同小異,阻礙文化生長
    娛樂功能失調 限制,削弱公眾的社會性行為 過多過濫的通俗,低俗信息的傳播,降低了大眾的欣賞能力。
    3, 功能與功能失調的不同,顯功能與隱功能的不同。
    (1)“功能”是指那些有助于一個特定的體系的適應或調整的,可以觀察到的結果;
    “功能失調”是指不利于體系適應或調整的,可以觀察的結果。
    區(qū)別的關鍵在于:觀察,分析他們對特定的社會體系是有利還是不利。
    (2)“顯功能”“隱功能”的不同。
    “顯功能”是明顯的,顯露的。
    “隱功能”是隱蔽的,潛伏的。
    4, 對傳播功能失調的錯誤理解。
    錯誤理解是把“傳播功能失調”理解為“負功能”。功能無所謂正負之分,把功能分為正功能,負功能是不合邏輯的。
    第五節(jié) 傳播功能研究的發(fā)展及其式微
    一,基本概念
    1,授予地位的功能
    由拉扎斯菲爾德,默頓提出。任何人,團體,各種社會活動,問題,意見,產(chǎn)品等,只要得到大眾傳播的廣泛報道,就會成為社會大眾所矚目的焦點,獲得很高的知名度與社會地位。
    2, 重申社會準則功能
    拉扎斯菲爾德,默頓提出。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將背離公共道德和偏離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曝光于社會面前,從而喚起普遍的社會譴責,將違反者至于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之下,起到重申社會準則并促使人們共同遵守的作用。
    3, 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調
    拉扎斯維爾德,默頓提出。各種各樣的傳播媒介為人們提供了形形色色地大量信息,人們沉醉在這些信息之中,減少了直接參予社會活動的熱情和可能,結果只會滿足于被動地知識積累,喪失了社會活動能力,與社會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冷漠。
    4, 結構功能
    20世紀30年代興起,70年年代式微。主張從理論角度研究社會,研究重點在探討社會的結構及其組成部分之間在功能上的差異和相互關系。代表人:美國帕森斯,默頓;
    5, 功能分析方法
    美國默頓提出。主張通過把社會與文化現(xiàn)象置于廣闊的背景之中,來研究他們在社會中的功能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6, 懷特提出的報紙功能
    (1) 提供消息素材;(2)分析消息;(3)提供一般的參照物;(4)消遣;(5)傳播百科知識。
    7, 動員功能
    美國麥奎爾提出。在政治,戰(zhàn)爭,經(jīng)濟發(fā)展,工作,和有時在宗教領域內,開展適合社會目標的運動。
    二,重點題
    傳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
    (1) 傳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結構功能主義的理論觀點。這一理論有著先天的局限,限制了傳播功能的進一步研究發(fā)展,20世紀60年代以后,社會沖突理論取代了結構功能主義在社會學研究中的主流地位;
    (2) 傳播學研究自身的發(fā)展決定了傳播功能研究的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