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10月自考“古代漢語”復(fù)習(xí)(二)

字號:

8〔原文〕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滕履蹺,負(fù)書擔(dān)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狀有歸色。歸至家,妻不下?,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dāng)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綿繡千純,白壁百雙,黃金萬溢,以隨其后,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于趙而關(guān)不通。當(dāng)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quán),皆欲決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張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于兄弟。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廟之內(nèi),不式于四境之外。當(dāng)秦之隆,黃金萬溢為用,轉(zhuǎn)轂連騎,炫于道,山東之國,從風(fēng)而服,使趙大重。且夫蘇秦特窮掘門桑戶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廷說諸侯,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shè)飲,郊迎三十里。妻側(cè)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碧K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翻譯〕
    蘇秦向秦王上書有十次,但他的主張終未被采納,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帶的錢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離秦歸家。他綁裹腿,穿草鞋,背書擔(dān)囊,形容憔悴,臉色黑黃,面帶羞愧。回到家里,妻子見到他,依然織布不睬。嫂子不為他做飯。父母也不與他說話。蘇秦見此情狀,長嘆道:“妻子不把我當(dāng)丈夫,嫂嫂不把我當(dāng)小叔,父母不把我當(dāng)兒子,這都是我的不好?。 庇谑撬B夜清檢書籍,把幾十個書箱打開,找到一部姜太公的兵書《陰符經(jīng)》,立即伏案誦讀,反復(fù)研習(xí)揣摩,深入領(lǐng)會。有時讀書讀得昏昏欲睡,他就取過鐵錐,照著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腳跟,他發(fā)狠說:“哪有游說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錦緞,并以卿相之尊位給我的呢?”一年以后,他捉摸已經(jīng)學(xué)成,便道:“這次真可用所學(xué)的去游說當(dāng)今的君主了?!?于是他出發(fā)了,經(jīng)過趙國的燕烏集闕,在華麗的殿堂進見趙肅侯,和趙肅侯抵掌而談,十分投機。趙王很高興,封蘇秦為武安君,任命他為趙國的相國,并賜給兵車百輛,錦緞千匹,白壁百雙,黃金萬鎰,讓他帶著這些財物去游說各國諸侯,推行合從散橫的計謀,以打擊強大的秦國。因此蘇秦當(dāng)趙的相國時,秦與東方六國的交往被切斷,秦軍不能出函谷關(guān)。在這期間,天下如此廣大,百姓如此眾多,王侯們的威勢、謀臣們的權(quán)力,都取決于蘇秦的策略。沒有花費一斗糧食,沒有用一兵一卒;一仗未打,一弦未斷,一箭未折,而能使諸侯相親,勝于兄弟。賢人在位而天下歸服,一人得用而天下順從,所以說,這是“運用政治的力量而不訴諸武力,用于朝廷之上而不必用兵于四境之外?!碑?dāng)蘇秦得意顯耀之時,黃金萬千為其所用,隨從車騎絡(luò)繹不絕,光耀于道路;山東六國,如草從風(fēng),倒伏于前;從而使趙國在諸侯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而蘇秦只不過是位出身于窮門陋巷,貧寒困苦的士人罷了,但他卻坐車騎馬,行遍天下,在宮廷游說各國諸侯,使國君左右之人杜口不言,天下沒有能與之抗衡的人了! 蘇秦將要往南游說楚王,途經(jīng)洛陽時,他父母聞訊,連忙張羅打掃住處,清潔道路;并且設(shè)置音樂,籌辦酒席,在郊外三十里地迎接。蘇秦來到后,他妻子不敢正視,只是偷偷地察顏觀色,恭敬地聽他講話。他嫂嫂如蛇伏地,匍匐而行,四次跪拜謝罪。蘇秦說:“嫂嫂,為什么你以前那么傲慢,現(xiàn)在又如此卑下呢?”嫂嫂答道:“因為您現(xiàn)在地位顯貴而且金錢很多啊!”蘇秦嘆道:“唉!一個人在貧窮時,連父母也不把他當(dāng)兒子看待;等到他富貴了,就是親戚也都害怕他??磥砣松谑?,對于權(quán)勢富貴,怎么能夠忽視呢?”
    9〔原文〕
    夫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俛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晝游乎茂樹,夕調(diào)乎酸醎,倏忽之間,墜于公子之手。
    〔翻譯〕
    蜻蜓還算小的,黃雀也是如此啊。他俯身啄食白米粒,飛上茂密的樹上?息,不時地拍打著翅膀奮飛,自以為不會有災(zāi)禍,跟誰也沒有爭端。哪知那些公子王孫,左手持著彈弓,右手握著彈丸,正要從七八丈高的天空中捕捉自己,并已瞄準(zhǔn)了自己的脖子。它白天還在茂密的樹枝間嬉戲,晚上已被調(diào)成醬醋制成佳肴了。
    10〔原文〕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
    〔翻譯〕
    雖然有美好的菜肴,不去吃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的大道,不去學(xué)習(xí)它,就不知道它義理的精善。因此,經(jīng)過學(xué)習(xí),然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透過施教,然后才曉得自己困惑的所在。知道自己欠缺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困惑的所在,然后才能奮力求進。所以教與學(xué)是可以互相促進的。書經(jīng)說命篇說:“教是學(xué)的一半?!贝蟾啪褪沁@個意思吧!
    11〔原文〕
    學(xué)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xué)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翻譯〕
    學(xué)生有四種缺點,教師們一定要知道。那就是:學(xué)生在學(xué)習(xí)的時候,有的失之于貪多務(wù)得,有的失之于涉獵不廣,有的失之于把學(xué)習(xí)知識看得很容易,有的失之于固步自封;這四種缺點,是學(xué)生的心理、思想狀態(tài)不同所造成的。要了解學(xué)生的心性,然后才能補就其缺失。教育的工作,就是賠養(yǎng)學(xué)生的優(yōu)點,而補救學(xué)生的缺點。
    12〔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為政于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則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惡,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為政于國家者,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wù),將在于眾賢而已。
    〔翻譯〕
    墨子說:“現(xiàn)在掌握國家政權(quán)的王公大人,都希望國家富,人民多,政治清明。但事實上他們得到的不是國家富而是國家窮,不是人民多而是人民少,不是政治清明而是政治混亂,那就是他們所希望的沒有得到,卻得到了他們所憎惡的。這個原因在哪里呢?”墨先生接著回答說:“這就在于掌握國家政權(quán)的王公大人不能以尊重賢人任用能人的辦法來管理政治。國家擁有的賢良之士多,治理國家的力量就雄厚;賢良之士少,治理國家的力量就薄弱。因此,大人的重要任務(wù),就只在于使賢良之士增多而已?!?BR>    13〔原文〕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痹唬骸叭艄讶苏撸梢员C窈踉??”曰:“可?!痹唬骸昂斡芍峥梢玻俊?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踉唬骸鄙嶂?!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畬υ唬骸叭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蛔R有諸?”曰:“有之?!痹唬骸笆切淖阋酝跻印0傩战砸酝鯙閻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蓖踉唬骸叭?,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痹唬骸巴鯚o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曰:“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BR>    〔翻譯〕
    齊宣王問(孟子):“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你可以講給我)可以聽聽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學(xué)生中沒有談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沒有流傳。我也不曾聽說過。(如果)一定要說,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 (齊宣王)說:“要有什么樣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呢?” (孟子)說:“安撫百姓,而稱王天下,任何人也阻擋不住?!保R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夠安撫老百姓嗎?” (孟子)說:“可以。”(齊宣王)說:“根據(jù)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說:“我聽胡龁說:”您坐在大殿上,有個人牽牛從殿下走過。您看見這個人,問道:“牛(牽)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說:“準(zhǔn)備用它來祭鐘。”大王您說:“放了它!我不忍看它恐懼發(fā)抖的樣子,就這樣沒有罪過而走向受刑的地方?!保侨藛枺┑溃骸澳敲淳蛷U棄祭鐘的儀式嗎?”王說:“哪能廢呢?用羊來代替它吧?!薄恢烙袥]有這件事?“(齊宣王)說:“有這事。”(孟子)說:”這樣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為大王是吝嗇。我確實知道您是出于一種不忍之心。 ”(齊宣王)說:“是的,的確是這樣(對我誤解)的百姓。齊國雖然土地狹小,我何至于吝惜一條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懼發(fā)抖的樣子,毫無罪過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換它。”(孟子)說:“你不要對百姓說您吝嗇而感到奇怪。以小換大,他們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無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齊宣王笑著說:“這到底是一種什么心理呢?(我也說不清楚),我(的確)不是吝惜錢財而以羊換掉牛的,(這么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牧恕!?(孟子)說:“不要緊,您這樣做正體現(xiàn)了仁愛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沒看到羊。君子對于飛禽走獸:看見它們活著,便不忍心看它死;聽到它們(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要離開廚房遠(yuǎn)遠(yuǎn)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