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B-5單義性與互義性:
(1)日常語言單義性,文學語言互義性
(2)日常語言不用在話語中限定含義,而文學語言則不同
17、B-6外指性與內指性:
從單一性與互義性是文學語言與日常生活語言表面區(qū)別……不必符合生活邏輯,只要符合作品本身邏輯就可以了
18、B-7外部言語與內部言語
(1)提出者:
(2)從外部言語到內部言語經過幾個階段:
(3)內部言語的特點:
<1>、功能上的述謂型:
<2>、形態(tài)上的凝縮性:
<3>、可望而不可求:
19、C-1康德如何調整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
從康德將審美功能歸于審美判斷……這樣康德實現(xiàn)了對于兩方面的調和。
20、C-2為什么美學在康德的哲學中有重要地位:
從試圖用主觀唯心主義調和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審美功能的培養(yǎng)是從認識自然到實踐自由過渡的環(huán)節(jié)。
21、C-3什么是純粹鑒賞判斷:
(1)在質的方面。
(2)在量的方面。
(3)在關系方面。
(4)突出了美感的直覺性。
22、C-4康德的美學要義:
從康德的美學要義是要回答美如何可能……因為欲求關系的本質是對立
23、C-5藝術的主要特點:
(1)與純粹自然美不同:
(2)與自然的聯(lián)系
(3)物化的審美意識
(4)自然藝術與手工
24、C-6美的藝術特征:
(1)美的藝術不等于美的科學。
(2)對于美的藝術進行了區(qū)分。
25、C-7天才的三個特點:
(1)內心素質。
(2)心理機能
(3)藝術規(guī)則的提供者。
26、C-8天才的四個特點:
(1)獨創(chuàng)性
(2)示范性
(3)神秘性
(4)只屬于美的藝術。
27、C-9詩辯的理論解讀:
滄浪詩話詩辨的特色是……其目的在于通過詩歌與禪的對比暗示詩歌的本質與禪的本質是相通的。
28、C-10妙悟說與興趣說:
(1)妙悟是嚴羽滄浪詩話的核心范疇……詩歌是審美的創(chuàng)造,應該以藝術直覺為主。
(2)如何才能獲取妙悟。
(3)在寫詩上要達到的目標:入神說。
29、C-11別材說:
(1)對于別材說的兩種理解:一種是才能,另一種是材料。
(2)嚴羽要說詩歌要達到詞理與性義的融合無間。
30、C-12別趣說:
(1)詩與理的關系。
(2)嚴羽認為理想的詩歌要達到虛實相生的生動形象。
31、C-13文學反映的是人與世界的審美關系:
(1)文學作品是文學活動的產物,而文學活動是一種社會實踐,人與世界在藝術實踐中所形成的這種關系,我們稱之為審美關系。
(2)并不是說審美關系與審美價值是一種孤立的存在。
32、C-14文學作品的審美性:
(1)審美性是文學藝術中的特質,但是還離不開其他因素。
(2)格式塔理論。
33、C-15審美價值在審美把握中產生:
(1)文學作品的審美性與審美主體……就必須以審美的態(tài)度對待。
(2)中外藝術的兩種觀點。
(1)日常語言單義性,文學語言互義性
(2)日常語言不用在話語中限定含義,而文學語言則不同
17、B-6外指性與內指性:
從單一性與互義性是文學語言與日常生活語言表面區(qū)別……不必符合生活邏輯,只要符合作品本身邏輯就可以了
18、B-7外部言語與內部言語
(1)提出者:
(2)從外部言語到內部言語經過幾個階段:
(3)內部言語的特點:
<1>、功能上的述謂型:
<2>、形態(tài)上的凝縮性:
<3>、可望而不可求:
19、C-1康德如何調整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
從康德將審美功能歸于審美判斷……這樣康德實現(xiàn)了對于兩方面的調和。
20、C-2為什么美學在康德的哲學中有重要地位:
從試圖用主觀唯心主義調和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審美功能的培養(yǎng)是從認識自然到實踐自由過渡的環(huán)節(jié)。
21、C-3什么是純粹鑒賞判斷:
(1)在質的方面。
(2)在量的方面。
(3)在關系方面。
(4)突出了美感的直覺性。
22、C-4康德的美學要義:
從康德的美學要義是要回答美如何可能……因為欲求關系的本質是對立
23、C-5藝術的主要特點:
(1)與純粹自然美不同:
(2)與自然的聯(lián)系
(3)物化的審美意識
(4)自然藝術與手工
24、C-6美的藝術特征:
(1)美的藝術不等于美的科學。
(2)對于美的藝術進行了區(qū)分。
25、C-7天才的三個特點:
(1)內心素質。
(2)心理機能
(3)藝術規(guī)則的提供者。
26、C-8天才的四個特點:
(1)獨創(chuàng)性
(2)示范性
(3)神秘性
(4)只屬于美的藝術。
27、C-9詩辯的理論解讀:
滄浪詩話詩辨的特色是……其目的在于通過詩歌與禪的對比暗示詩歌的本質與禪的本質是相通的。
28、C-10妙悟說與興趣說:
(1)妙悟是嚴羽滄浪詩話的核心范疇……詩歌是審美的創(chuàng)造,應該以藝術直覺為主。
(2)如何才能獲取妙悟。
(3)在寫詩上要達到的目標:入神說。
29、C-11別材說:
(1)對于別材說的兩種理解:一種是才能,另一種是材料。
(2)嚴羽要說詩歌要達到詞理與性義的融合無間。
30、C-12別趣說:
(1)詩與理的關系。
(2)嚴羽認為理想的詩歌要達到虛實相生的生動形象。
31、C-13文學反映的是人與世界的審美關系:
(1)文學作品是文學活動的產物,而文學活動是一種社會實踐,人與世界在藝術實踐中所形成的這種關系,我們稱之為審美關系。
(2)并不是說審美關系與審美價值是一種孤立的存在。
32、C-14文學作品的審美性:
(1)審美性是文學藝術中的特質,但是還離不開其他因素。
(2)格式塔理論。
33、C-15審美價值在審美把握中產生:
(1)文學作品的審美性與審美主體……就必須以審美的態(tài)度對待。
(2)中外藝術的兩種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