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劉勰喻為“辭剛而義變,文移之首也”的西漢文章是
× 《報(bào)孫會宗書》 × 《答客難》
× 《條災(zāi)異封事》 √ 《移書太常博士》
□ 被明代張溥稱為“司馬遷、楊惲之徒”的兩漢之際的作家是
× 桓譚 √ 馮衍
× 馬援 × 王充
□ 《遺黃瓊書》的作者是
× 馬援 √ 李固
× 王充 × 王符
□ 司馬遷為繼父業(yè)為太史令,是在漢武帝
× 元鼎六年 × 元封元年
√ 元封三年 × 太初元年
□ “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dá)王事而已矣”,這句話出自《史記》的
× 《項(xiàng)羽本紀(jì)》 × 《伯夷列傳》
× 《伍子胥列傳》 √ 《太史公自序》
□ 《吳越春秋》的作者是
× 蔡邕 × 趙壹
× 王符 √ 趙曄
□ 《封禪儀記》的作者是
× 司馬遷 × 司馬相如
× 班固 × 馬第伯
□ 《孔雀東南飛》最早見于
× 《昭明文選》 √ 《玉臺新詠》
× 《樂府詩集》 × 《古文苑》
□ 《行行重行行》一詩最早收錄于
√ 《文選》 × 《玉臺新詠》
× 《樂府詩集》 × 《文章流別集》
□ 我國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詩是
× 韋孟《諷諫》 × 梁鴻《五噫歌》
√ 班固《詠史》 × 秦嘉《贈婦》
□ 下列作家中,不屬于“建安七子”的是
× 孔融 × 劉禎
× 徐干 √ 楊修
□ 建安時期的重要作家,除了“三曹”、“七子”外,還有
× 傅玄 × 何晏
× 王弼 √ 繆襲
□ 魏晉時期,“改造文章的祖師”是指
× 孔融 √ 曹操
× 曹丕 × 曹植
□ 下列作品中,被后人喻為“詩史”的作品是
√ 《蒿里行》 × 《觀滄?!?BR> × 《秋胡行》 × 《精列》
□ 后人以“筆姿輕俊,能轉(zhuǎn)能藏”評價(jià)
√ 曹丕的作品 × 曹植的作品
× 王粲的作品 × 劉禎的作品
□ 曹植詩歌中,被稱為“轆轤體”的作品是
× 《白馬篇》 × 《美女篇》
× 《吁嗟篇》 √ 《贈白馬王彪》
□ 被曹丕評為“體氣高妙”的作家是
√ 孔融 × 徐干
× 王粲 × 陳琳
□ 魏晉之際,開創(chuàng)我國五言古體抒情古詩體例的作家是
× 曹操 × 曹植
√ 阮籍 × 陶淵明
× 《報(bào)孫會宗書》 × 《答客難》
× 《條災(zāi)異封事》 √ 《移書太常博士》
□ 被明代張溥稱為“司馬遷、楊惲之徒”的兩漢之際的作家是
× 桓譚 √ 馮衍
× 馬援 × 王充
□ 《遺黃瓊書》的作者是
× 馬援 √ 李固
× 王充 × 王符
□ 司馬遷為繼父業(yè)為太史令,是在漢武帝
× 元鼎六年 × 元封元年
√ 元封三年 × 太初元年
□ “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dá)王事而已矣”,這句話出自《史記》的
× 《項(xiàng)羽本紀(jì)》 × 《伯夷列傳》
× 《伍子胥列傳》 √ 《太史公自序》
□ 《吳越春秋》的作者是
× 蔡邕 × 趙壹
× 王符 √ 趙曄
□ 《封禪儀記》的作者是
× 司馬遷 × 司馬相如
× 班固 × 馬第伯
□ 《孔雀東南飛》最早見于
× 《昭明文選》 √ 《玉臺新詠》
× 《樂府詩集》 × 《古文苑》
□ 《行行重行行》一詩最早收錄于
√ 《文選》 × 《玉臺新詠》
× 《樂府詩集》 × 《文章流別集》
□ 我國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詩是
× 韋孟《諷諫》 × 梁鴻《五噫歌》
√ 班固《詠史》 × 秦嘉《贈婦》
□ 下列作家中,不屬于“建安七子”的是
× 孔融 × 劉禎
× 徐干 √ 楊修
□ 建安時期的重要作家,除了“三曹”、“七子”外,還有
× 傅玄 × 何晏
× 王弼 √ 繆襲
□ 魏晉時期,“改造文章的祖師”是指
× 孔融 √ 曹操
× 曹丕 × 曹植
□ 下列作品中,被后人喻為“詩史”的作品是
√ 《蒿里行》 × 《觀滄?!?BR> × 《秋胡行》 × 《精列》
□ 后人以“筆姿輕俊,能轉(zhuǎn)能藏”評價(jià)
√ 曹丕的作品 × 曹植的作品
× 王粲的作品 × 劉禎的作品
□ 曹植詩歌中,被稱為“轆轤體”的作品是
× 《白馬篇》 × 《美女篇》
× 《吁嗟篇》 √ 《贈白馬王彪》
□ 被曹丕評為“體氣高妙”的作家是
√ 孔融 × 徐干
× 王粲 × 陳琳
□ 魏晉之際,開創(chuàng)我國五言古體抒情古詩體例的作家是
× 曹操 × 曹植
√ 阮籍 × 陶淵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