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傳播學概論”歸納總結(1)

字號:

第一章 導論
    學習指導:本章是《傳播學概論》全書的引論,重點在于了解傳播學的關鍵概念、學科概況及學科背景。
    第一節(jié) 根植于人類生活的傳播現(xiàn)象
    一、概念:
    1.1964年,拉扎斯菲爾德在《宣傳、傳播與輿論》一書中第提出了“大眾傳播科學”。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成立了第一個傳播研究所。
    二、問答:
    1.傳播的定義大致分為哪三種類型:
    答:①強調傳播是信息的共享 這是指通過傳播共同享有一則信息、一種思想或態(tài)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間認知的共同性。施拉姆認為:“今天我們可以給傳播下一個簡單的定義,它即是對一組告知性符號采取同一意向?!?②強調傳播是意圖地施加影響 這是指甲方傳遞信息給乙方時,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態(tài)度,而乙方原先并沒有這種意向。美國實驗心理學家霍夫蘭等認為,傳播是“某個人(傳播者)傳遞刺激(通常是語言的)以影響另一些人(接受者)行為的過程”。 ③強調傳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動過程 美國傳播學者貝雷爾森等認為,“運用符號——詞語、畫片、數字、圖表等,來傳遞信息、思想、感情、技術以及其他內容,這種傳遞的行為或過程通常稱作傳播”。 第二節(jié) 傳播學的研究范圍和研究對象 一、概念 1.傳播:傳播是帶有社會性、共同性的人類信息交流的行為和活動。
    2.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答: 第一,按信息傳、受的范圍大小,傳播學可分為五個研究層次,即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
    第二,按傳播學自身的結構可分為三個研究層次:理論,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領域劃分縱向或橫向的研究層次和研究重點??v向研究主要有:古代傳播思想的整理與分析,近現(xiàn)代傳播事業(yè)的演變等。橫向研究有:信息系統(tǒng)——研究與信息處理有關的理論和技術性問題等。
    第四,傳播學研究可分為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兩個層次。
    3.自我傳播:體內傳播或人的內向交流,是每一個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溝通。
    4.人際傳播:狹義指個人與個人之間面對面的信息交流。廣義包括群體傳播和組織傳播在內。
    5.群體傳播:即團體傳播,指人們在“群體”范圍內進行的信息交流活動。
    6.組織傳播:一種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有一定規(guī)模的信息交流活動。
    7.大眾傳播:是指傳播組織通過現(xiàn)代化的傳播媒介——報紙、廣播、電視、電影、雜志、圖書等,對極其廣泛的受眾所進行的信息傳播活動?!按蟊姟?,是指分布廣泛、互不相識的廣大受眾。
    二、問答
    1.簡述西方傳播學的起源、發(fā)展與流派:
    答: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
    傳播學是本世紀40年代以來跨學科研究的產物。傳播學誕于美國,美國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探索傳播規(guī)律,形成了多種傳播模式,運用不同理論分析傳播。在國際范圍內,傳播學研究大體分為兩大學派:以美國為中心的傳統(tǒng)學派,以西歐為中心的批判學派。
    2.大眾傳播具有什么特點:
    答:大眾傳播:是指傳播組織通過現(xiàn)代化的傳播媒介——報紙、廣播、電視、電影、雜志、圖書等,對極其廣泛的受眾所進行的信息傳播活動?!按蟊姟?,是指分布廣泛、互不相識的廣大受眾。 大眾傳播的特點和一般人際傳播不同。
    ①它需要借助特定的傳播媒介傳遞信息,這些媒介的特性不相同,統(tǒng)稱為大眾傳播工具。
    ②大眾傳播所傳遞的信息是公開的、面向社會的;受眾則是大量的、匿名的、各不相干的。
    ③大眾傳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單向流動,受眾是不知其名的,來自受眾的住處反饋也是有限的、滯后的。
    ④現(xiàn)代科學技術特別是電子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大眾傳播的信息傳遞更為快捷與廣泛。
    ⑤大眾傳播的內容多半是由組織(傳播機構)和職業(yè)傳播者所發(fā)布的,而不是由個人發(fā)出的。 此外,大眾傳播還具有強烈的選擇性。
    第三節(jié) 傳播學和大眾傳播學
    1.傳播學和大眾傳播有何聯(lián)系和區(qū)別?
    答: 廣義地說,這是兩門不同的學科;狹義地說,傳播學即是指大眾傳播學。 從理論構架來看,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規(guī)律的學問,它可以有許多分支學科。傳播學是大概念,大眾傳播學是小概念。 傳播學的研究領域要比大眾傳播學更為寬廣。傳播學提供的是總體理論框架;大眾傳播學則是傳播理論的延伸,并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大眾傳播學在整體傳播理論中至今仍然是一枝獨秀,研究工作處于前沿的位置。我們在繼續(xù)研究大眾傳播學的同時,應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拓展傳播學的其他領域。
    2.傳播學和新聞學有何區(qū)別和聯(lián)系?
    答:從兩者關系來看,盡管大眾傳播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報刊、廣播、電視、圖書等大眾傳播媒介,而新聞學研究的也主要是其中的報紙、廣播、電視,但傳播學和新聞各自獨立,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彼此取代。 不同之處: ①傳播學重視理論研究,新聞學重視業(yè)務研究。 ②研究方法上:新聞學沿用傳播人文學科的思辯型定性分析方法;傳播學采用實驗型的宣分析法。 ③研究對象:新聞學研究新聞傳播的內容制作和傳播者;傳播學研究則遍及傳播媒介、受眾和傳播的全過程。 傳播學和新聞學雖有一定的聯(lián)系,但各自獨立。
    第二章 傳播學的興起學術源流
    學習指導:本章是第一章的繼續(xù),主要是了解傳播學的歷史。重點在五個奠基人和兩大派別。
    第一節(jié) 傳播學在西方的產生和發(fā)展
    1.傳播學為什么首先誕生在美國?
    答: 現(xiàn)代西方各國中,美國為發(fā)達。在傳播和傳播研究領域也不例外。理所當然地成為傳播學的誕生地。
    (1)媒介背景
    傳播機構或媒介,初是以報紙的面目出現(xiàn)的。由此實現(xiàn)了新聞性傳播活動的獨立化、職業(yè)化。17世紀末,美國出現(xiàn)報紙;20世紀后,創(chuàng)立了早的廣播電臺。它擁有美聯(lián)社、合眾社等通訊社。對大眾傳播媒介的利用和研究,就成為美國各界的急近而重大的課題。
    從政治角度看,報紙的作用愈來愈大。
    從經濟角度看,媒介的作用主要有:一方面,傳播大量經濟信息,特別是廣告。一方面,為各種企業(yè)服務的媒介本身也變成了一種企業(yè)。
    從社會角度看,媒介一方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充實了人們的余暇。一方面使色情、煽情性信息的大肆泛濫。這就逼迫學術界給出正確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案。
    美國人早、強烈地感受到“傳播”的莫大威力,因而率先萌生了對其追根究底的愿望。
    (2)學科背景
    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的美國,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成為當時世界上適宜開展科學研究的沃土。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人才紛至沓來。這里培育出一大批新思想、新學科。由此奠定了傳播學的學科基礎。
    第二節(jié) 多科性邊緣學科的特色
    1.簡述傳播學的形成和學術淵源
    答:較確切地說,傳播學是19世紀末以來逐步形成的,在20世紀40年代粗具規(guī)模。這克服了其他說法的不足:
    ①新聞學可視作傳播學的前身。引起人們對“傳播”高度重視的契機,是新聞事業(yè)即大眾傳播媒介的發(fā)展。
    ②眾多相關學科為傳播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學術淵源:
    ①行為科學——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政治學、宣傳學、新聞學、人類學、語言學、符號學等。
    ②信息科學——信息論、控制論、系統(tǒng)論、數學、統(tǒng)計學等。
    第三節(jié) 奠基人對傳播學的貢獻
    1.簡述傳播學的四大奠基人及施拉姆對傳播學發(fā)展的主要貢獻是什么?
    答: 傳播學的四大奠基人:哈羅德·拉斯韋爾,庫爾特·盧因,保羅·拉扎斯菲爾德,卡爾·霍夫蘭,韋爾伯·施拉姆。
    施拉姆的主要貢獻是:他是集大成者——將他人的貢獻集中起來,進行整理,使之完善化、系統(tǒng)化、終使其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崛起于“學術的殿堂”。他是第一個具有創(chuàng)建“傳播學”這樣一個獨立學科的明確意識并為之奮斗終生的人。他建立了4個專門傳播研究機構,編輯、出版了近30部著述,其中的《大眾傳播學》、《大眾傳播的過程和效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