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現代漢字的字量
漢字的總量為什么越來越多?
第一,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許多舊事物、舊觀念消亡了,他們從活的語言中消失了,那些記錄的語言也不用了,但是這些詞語、文字不可能被“埋葬”,他們還是留存在大量的古籍和字書當中。
第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新事物新概念的不斷產生,為了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需要造新字作為新詞的符號,如為新發(fā)現的化學原素造字就是很好的例子。
高頻字:使用頻率高的字叫高頻字,高頻字的出現率是0.1%.
漢字效用遞減率:字的使用頻率不同,越是常用字的使用頻率越高,越是罕用字,使用頻率越低。
常用字筆畫趨簡率:應用頻率較高的字平均筆畫數較少,應用頻率較低的字平均筆畫數較高。
選取通用字和常用字的標準:統(tǒng)計原則、分布原則、構詞構字原則、常識原則。
第十章 現代漢字的字序
字序:漢字的排列順序,也就是給漢字規(guī)定便于查找的排列方法。
三大檢索方法:形序法、音序法、義序法。
理想的拼音字母查字法是怎樣的?或怎樣給拼音字母排序?
第一,按拼音字母順序檢查漢字。
第二,拼音字母順序,是《漢語拼音方案》字母表的順序。
第三,聲韻母相同的字按照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輕聲的順序排列。
第四,讀音完全相同的字,按照起筆筆形的順序排序。
第五,起筆筆形的順序相同的,則使用人工干預進行排序。
第六,以上查字法是檢查單個漢字的。如排多音字,則以單字的次第為綱,把多音詞分別排在單字的下面。
按照音序法查字,還可用單純的字母序列法,如《漢語拼音詞匯》。
部首法急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要統(tǒng)一部首數目及內容,二是要統(tǒng)一字的歸部。
第十一章 漢字的應用和前途
漢字的應用包括人際界面和人機界面。
識字教學的三種方法是:分散識字、集中識字、注音識字,提前讀寫。
分散識字:是把小學階段應當學會的字有計劃地分配在小學幾個年級的閱讀材料里,隨課文教識字。
集中識字:利用大多數漢字是全體字的特點,選擇造字能力強,表音性能好的字作為基本字,把基本字相同的一批字放在一起集中學習。
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是充分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和讀寫的一種語文教學法。教師首先提高學生運用漢語拼音方案的能力,用漢語拼音閱讀和作文,讓學生的口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然后在閱讀和作文中逐步進入漢字,后達到全部使用漢字閱讀和寫作的目的。
漢字進入計算機的途徑:語音識別、鍵盤輸入、文字識別。
拼音轉變法:直接拼音輸入,輸出的可以是拼音也可以是漢字,這就是拼音轉變法。
中文信息處理雙軌制:即能輸入拼音,輸出拼音,又能輸出拼音,輸出漢字,漢字和漢語拼音兩種法定了文字工具的并存并用,給中文信息處理準備了良好條件。
在計算機上實現“文字雙軌制”既可使用漢字,又可使用拼音。
為什么對漢字簡化應持謹慎態(tài)度?
要使?jié)h字保持相對穩(wěn)定,實現規(guī)范化、標準化、以利于社會應用。
第一,現今我國的文盲沒有那么多了,常用字的簡化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所以,文字的變革需要在穩(wěn)定中求發(fā)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業(yè)。即要變革,又要利于使用,還要符合漢字簡化的要求和標準,更要是合理,適應漢語的發(fā)展。
第二,建國以來我們用簡化后的漢字鮮見印刷的大量書籍,字典,包括計算機的字庫軟件等都是用這套漢字來完成的,如果我們對漢字的簡化處于不斷的變化當中,不僅我們使用不便,而且將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從長遠來看,漢字總是要變的,但是漢字不能總是在變化當中。
第三,港澳臺對漢字的使用與我們多少有些差別,我們如果沒有條件來縮小這種差別,就不要制造新的差別了,所以今后對于漢字的簡化要持謹慎態(tài)度。
第四,漢字通過簡化,常用字的平均筆畫已經降低到10畫左右,其書寫的困難已經大在減輕了,如果再繼續(xù)簡化,會給人們帶來不便,也會對出版物和電子計算機字庫造成很多困難,人們希望文字不要總處于變動之中,好能穩(wěn)定一段時期。
漢字熵值高,信息量大,給漢字的使用帶來了那些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正面影響:不必分詞連寫,信息量大,語素的分辨性能好。
負面影響:從通信技術和漢字信息處理的技術應用角度來看,熵值過大必然會帶來技術上的許多困難。在計算機上實行文字的雙軌制,既可能使用漢字,又可使用拼音,讓計算機上使用的文字與世界上大多數發(fā)達國家一致,提高我國信息通信網絡系統(tǒng)的效能,雙軌制是理想的選擇。
怎樣看待漢字的前途?
漢字永遠不會被廢棄,漢字基本上適應現在漢語。而那些不適應的地方,可以用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方式使其更適應漢語。漢字在現代科技面前,不是毫無作為的。漢字與計算機之間結合,煥發(fā)了新的青春。漢字是前途無量的。漢字總是要適應漢語的發(fā)展,用過去的變化就可以證明,將來總是會變化的。漢字要有改革,但要持謹慎的態(tài)度。
漢字的前途:一是還要不要繼續(xù)簡化漢字,二是還要不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世界上的語言沒有先進、落后之分。文字只要能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沒有必要分出優(yōu)劣。
漢字的優(yōu)點往往是拼音文字的缺點,漢字的缺點又往往是拼音文字的優(yōu)點。
怎樣理解文字語言的多樣性?
我們要正確認識文字,世界上的語言都是平等的,沒有先進落后之后,文字只要能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也沒有必要分出優(yōu)劣。文字是歷史的產物,它不僅決定于語言的特點,而且決定于文化傳播及社會需求。盡管文字的技術性問題是有優(yōu)劣之分的,但是文字不僅在在技術性的問題,而且在在流通性的問題,流通性是一種巨大的慣性,漢字是一種流通了幾千年的自源文字,只要它能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就永遠不會被廢棄。所以脫離歷史,去比較文字的優(yōu)劣是沒有什么積極意義的。語言學家們拋開庸俗進化論的偏見,達成共識,即承認語言的共同性,又承認語言的多樣性。
怎樣對待外語?
第世界大戰(zhàn)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許多國家放棄了原有的舊文字,采用了拉丁字母。這種趨勢有增無減,現在已經席卷了全球。我國的漢語拼音方案采用的也是拉丁字母,這是明智的選擇。
我們中華民族應該有博大的胸襟與平和的文化心態(tài):讓我們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我們!我們要下定決心在努力吸收世界上一切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漢字的總量為什么越來越多?
第一,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許多舊事物、舊觀念消亡了,他們從活的語言中消失了,那些記錄的語言也不用了,但是這些詞語、文字不可能被“埋葬”,他們還是留存在大量的古籍和字書當中。
第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新事物新概念的不斷產生,為了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需要造新字作為新詞的符號,如為新發(fā)現的化學原素造字就是很好的例子。
高頻字:使用頻率高的字叫高頻字,高頻字的出現率是0.1%.
漢字效用遞減率:字的使用頻率不同,越是常用字的使用頻率越高,越是罕用字,使用頻率越低。
常用字筆畫趨簡率:應用頻率較高的字平均筆畫數較少,應用頻率較低的字平均筆畫數較高。
選取通用字和常用字的標準:統(tǒng)計原則、分布原則、構詞構字原則、常識原則。
第十章 現代漢字的字序
字序:漢字的排列順序,也就是給漢字規(guī)定便于查找的排列方法。
三大檢索方法:形序法、音序法、義序法。
理想的拼音字母查字法是怎樣的?或怎樣給拼音字母排序?
第一,按拼音字母順序檢查漢字。
第二,拼音字母順序,是《漢語拼音方案》字母表的順序。
第三,聲韻母相同的字按照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輕聲的順序排列。
第四,讀音完全相同的字,按照起筆筆形的順序排序。
第五,起筆筆形的順序相同的,則使用人工干預進行排序。
第六,以上查字法是檢查單個漢字的。如排多音字,則以單字的次第為綱,把多音詞分別排在單字的下面。
按照音序法查字,還可用單純的字母序列法,如《漢語拼音詞匯》。
部首法急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要統(tǒng)一部首數目及內容,二是要統(tǒng)一字的歸部。
第十一章 漢字的應用和前途
漢字的應用包括人際界面和人機界面。
識字教學的三種方法是:分散識字、集中識字、注音識字,提前讀寫。
分散識字:是把小學階段應當學會的字有計劃地分配在小學幾個年級的閱讀材料里,隨課文教識字。
集中識字:利用大多數漢字是全體字的特點,選擇造字能力強,表音性能好的字作為基本字,把基本字相同的一批字放在一起集中學習。
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是充分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和讀寫的一種語文教學法。教師首先提高學生運用漢語拼音方案的能力,用漢語拼音閱讀和作文,讓學生的口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然后在閱讀和作文中逐步進入漢字,后達到全部使用漢字閱讀和寫作的目的。
漢字進入計算機的途徑:語音識別、鍵盤輸入、文字識別。
拼音轉變法:直接拼音輸入,輸出的可以是拼音也可以是漢字,這就是拼音轉變法。
中文信息處理雙軌制:即能輸入拼音,輸出拼音,又能輸出拼音,輸出漢字,漢字和漢語拼音兩種法定了文字工具的并存并用,給中文信息處理準備了良好條件。
在計算機上實現“文字雙軌制”既可使用漢字,又可使用拼音。
為什么對漢字簡化應持謹慎態(tài)度?
要使?jié)h字保持相對穩(wěn)定,實現規(guī)范化、標準化、以利于社會應用。
第一,現今我國的文盲沒有那么多了,常用字的簡化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所以,文字的變革需要在穩(wěn)定中求發(fā)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業(yè)。即要變革,又要利于使用,還要符合漢字簡化的要求和標準,更要是合理,適應漢語的發(fā)展。
第二,建國以來我們用簡化后的漢字鮮見印刷的大量書籍,字典,包括計算機的字庫軟件等都是用這套漢字來完成的,如果我們對漢字的簡化處于不斷的變化當中,不僅我們使用不便,而且將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從長遠來看,漢字總是要變的,但是漢字不能總是在變化當中。
第三,港澳臺對漢字的使用與我們多少有些差別,我們如果沒有條件來縮小這種差別,就不要制造新的差別了,所以今后對于漢字的簡化要持謹慎態(tài)度。
第四,漢字通過簡化,常用字的平均筆畫已經降低到10畫左右,其書寫的困難已經大在減輕了,如果再繼續(xù)簡化,會給人們帶來不便,也會對出版物和電子計算機字庫造成很多困難,人們希望文字不要總處于變動之中,好能穩(wěn)定一段時期。
漢字熵值高,信息量大,給漢字的使用帶來了那些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正面影響:不必分詞連寫,信息量大,語素的分辨性能好。
負面影響:從通信技術和漢字信息處理的技術應用角度來看,熵值過大必然會帶來技術上的許多困難。在計算機上實行文字的雙軌制,既可能使用漢字,又可使用拼音,讓計算機上使用的文字與世界上大多數發(fā)達國家一致,提高我國信息通信網絡系統(tǒng)的效能,雙軌制是理想的選擇。
怎樣看待漢字的前途?
漢字永遠不會被廢棄,漢字基本上適應現在漢語。而那些不適應的地方,可以用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方式使其更適應漢語。漢字在現代科技面前,不是毫無作為的。漢字與計算機之間結合,煥發(fā)了新的青春。漢字是前途無量的。漢字總是要適應漢語的發(fā)展,用過去的變化就可以證明,將來總是會變化的。漢字要有改革,但要持謹慎的態(tài)度。
漢字的前途:一是還要不要繼續(xù)簡化漢字,二是還要不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世界上的語言沒有先進、落后之分。文字只要能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沒有必要分出優(yōu)劣。
漢字的優(yōu)點往往是拼音文字的缺點,漢字的缺點又往往是拼音文字的優(yōu)點。
怎樣理解文字語言的多樣性?
我們要正確認識文字,世界上的語言都是平等的,沒有先進落后之后,文字只要能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也沒有必要分出優(yōu)劣。文字是歷史的產物,它不僅決定于語言的特點,而且決定于文化傳播及社會需求。盡管文字的技術性問題是有優(yōu)劣之分的,但是文字不僅在在技術性的問題,而且在在流通性的問題,流通性是一種巨大的慣性,漢字是一種流通了幾千年的自源文字,只要它能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就永遠不會被廢棄。所以脫離歷史,去比較文字的優(yōu)劣是沒有什么積極意義的。語言學家們拋開庸俗進化論的偏見,達成共識,即承認語言的共同性,又承認語言的多樣性。
怎樣對待外語?
第世界大戰(zhàn)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許多國家放棄了原有的舊文字,采用了拉丁字母。這種趨勢有增無減,現在已經席卷了全球。我國的漢語拼音方案采用的也是拉丁字母,這是明智的選擇。
我們中華民族應該有博大的胸襟與平和的文化心態(tài):讓我們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我們!我們要下定決心在努力吸收世界上一切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