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體液主要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兩大部分組成,細胞外液又可分血漿、組織間液和淋巴液。細胞內液、血漿、組織間液含有各自的陽離子和陰離子。血漿和組織間液在功能上,可以認為是一個體系,所含的陽離子主要有Na+、K+、Ca2+、Mg2+等,Na+是主要的陽離子。陰離子有HCO3-、Ci-、HPO42-、SO42-、及有機酸和蛋白質,Ci-是主要的陰離子;血漿和組織間液所含的電解質在性質上和數(shù)量上大致相等,主要區(qū)別在于血漿含有較高的蛋白質(7%),而組織間液所含的蛋白質只有0.05-0.35%左右。這是由于蛋白質不易透過毛細血管膜進入組織間液所致。
細胞內液所含的電解質與細胞外液不同,陽離子有Na+、K+、Ca2+、Mg2+.K+是細胞內液的主要陽離子。而Na+遠較細胞外液低;細胞內液的陰離子為HCO3-、Ci-、HPO42-、SO42-和蛋白質,HPO42-、和蛋白質是其中主要組成部分。各體液所含的陽離子和陰離子總數(shù)相等,保持著電中性。任何一種陽(或陰)離子的濃度改變,陰(或陽)離子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下面簡要敘述Na+、K+、Ci-、Ca2+、Mg2+的臨床意義。
1、鈉 是細胞外液中的主要陽離子。人體內的總鈉量為60?100g.其中50%存在于細胞外液,40%存在于骨骼中,約10%以下在細胞內液中。細胞內、外鈉都可以交換。血清鈉多以氯化鈉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細胞外液容量、維持滲透壓及酸堿平衡,并具有維持肌肉、神經(jīng)正常應激性的作用。鈉鹽約95%經(jīng)腎排出體外。正常情況下從食物所攝取的鈉遠遠超過生理需要量,一般不會缺乏,多余者隨尿液排出。
鈉的參考值為,血清鈉:135?145mmol/L.尿鈉:130?260mmol/24h尿。
(1)血清鈉升高,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垂體前葉腫瘤、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腦外傷或腦血管意外、嚴重脫水或過多地輸入含鈉鹽的液體等;(2)血清鈉降低,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腎病綜合癥、尿崩癥、或過多使用利尿劑使機體失鈉過多等。
(3)尿鈉升高: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失鈉性腎炎如慢性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和多囊腎等;(4)尿鈉降低:長期禁鈉鹽或低鈉飲食等。
2、鉀 是細胞內液中的主要陽離子,比細胞外多25-30倍。鉀除組成細胞漿,維持血液的電中性和滲透壓外,尚和細胞的正常代謝,包括能量代謝、細胞生長、酶的效應和糖原合成密切相關。同時細胞內外鉀濃度的改變影響到神經(jīng)的傳導和肌肉的收縮,導致神經(jīng)和肌肉的興奮或抑制等。
鉀的參考值為,血清鉀:3.5?5.5mmol/L.尿鉀:25?100mmol/24h尿。
(1)血清鉀升高: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急性腸梗阻、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溶血、燒傷、靜脈補鉀過多等。
(2)血清鉀降低: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醛固酮增多癥、嚴重腹瀉嘔吐,長期使用排鉀利尿劑未能及時補充鉀以及靜脈輸入大量葡萄糖和胰島素等。
(3)尿鉀升高: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癥、腎動脈狹窄性高血壓等。
(4)尿鉀降低: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選擇性醛固酮缺乏癥等。
3、氯化物 主要來源于飲食中的食鹽,經(jīng)腸道吸收入血液,經(jīng)腎隨尿液排出體外。氯離子在細胞內、外均有分布,但細胞內含量僅為細胞外的一半,是血漿內主要的陰離子。其主要功能有:調節(jié)機體的酸堿平衡、滲透壓及水電平衡、參與胃液中胃酸的生成。血漿中的氯化物主要是氯化鈉,而紅細胞內氯化物以氯化鉀為主。
氯化物的參考值為,血清氯化物:95?106mmol/L.尿氯化物:140?250mmol/24h尿。
腦脊液氯化物:95?130mmol/L.(1)血清氯化物升高: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所致的腎功能衰竭及尿道、輸尿管梗阻或心力衰竭時,腎排泄氯化物減少,使血清氯化物升高;(2)血清氯化物降低:嚴重的嘔吐、腹瀉或胃腸造瘺時,和排尿液過多而丟失大量氯化物等;(3)腦脊液氯化物:病毒性腦炎,氯化物正常;流腦、化腦、結腦患者腦脊液氯化物減低。
4、鈣和無機磷 體內的礦物質以鈣和磷最多,鈣約占體重的1.5-2.2%,總量為700-1400克;磷約占體重的0.8-1.2%,總量為400-800克;體內的鈣約99%、磷約85%儲存于骨胳內,體液與軟組織中,含量甚少,但卻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鈣、磷除作為骨胳和牙齒的成分外,且為多種酶的激活劑和抑制劑,鈣還參予血液的凝固過程,且和心肌、骨胳肌的活動腺體的分泌及神經(jīng)遞質的釋放密切有關。
(1)鈣的參考值為,血清總鈣:2.25?2.58mmol/L,血清離子鈣:1.10?1.34mmol/L;尿鈣:2.5?7.5mmol/24h尿。
①血鈣增高: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腫瘤或使用大量VitD治療等。
②血鈣降低:甲狀旁腺功能低下、VitD缺乏癥、鈣吸收障礙、營養(yǎng)不良癥、腎臟疾病、尿毒癥等。
(2)磷的參考值為,成人血清無機磷:0.97-1.62mmol/L,兒童血清無機磷:1.29-1.94mmol/L.成人尿液無機磷:16-42mmol/24h尿,兒童尿液無機磷:16-48mmol/24h尿。
①血磷增高:甲狀旁腺功能低下、VitD過量、腎功能不全等。
②血磷降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佝僂病或軟骨病、吸收不良和長期腹瀉等。
5、鎂 鎂廣泛分布于動、植物細胞內,為人體細胞內主要的陽離子之一。成人體內鎂的總量為21-28克,僅次于鉀和磷。其分布與鉀相似,約有4/5存在于骨胳和肌肉內,細胞外液鎂的濃度約為體內鎂離子總量的1%.鎂的參考值為,血清鎂:0.6-1.1mmol/L,尿液鎂:3-5mmol/24h尿(1)血清鎂增高:甲狀腺,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艾迪生病、多發(fā)性骨髓瘤、急慢性腎功能不全等。
(2)血清鎂降低:甲亢,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慢性腹瀉、嘔吐、酒精中毒、長期禁食和長期使用利尿劑等
細胞內液所含的電解質與細胞外液不同,陽離子有Na+、K+、Ca2+、Mg2+.K+是細胞內液的主要陽離子。而Na+遠較細胞外液低;細胞內液的陰離子為HCO3-、Ci-、HPO42-、SO42-和蛋白質,HPO42-、和蛋白質是其中主要組成部分。各體液所含的陽離子和陰離子總數(shù)相等,保持著電中性。任何一種陽(或陰)離子的濃度改變,陰(或陽)離子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下面簡要敘述Na+、K+、Ci-、Ca2+、Mg2+的臨床意義。
1、鈉 是細胞外液中的主要陽離子。人體內的總鈉量為60?100g.其中50%存在于細胞外液,40%存在于骨骼中,約10%以下在細胞內液中。細胞內、外鈉都可以交換。血清鈉多以氯化鈉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細胞外液容量、維持滲透壓及酸堿平衡,并具有維持肌肉、神經(jīng)正常應激性的作用。鈉鹽約95%經(jīng)腎排出體外。正常情況下從食物所攝取的鈉遠遠超過生理需要量,一般不會缺乏,多余者隨尿液排出。
鈉的參考值為,血清鈉:135?145mmol/L.尿鈉:130?260mmol/24h尿。
(1)血清鈉升高,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垂體前葉腫瘤、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腦外傷或腦血管意外、嚴重脫水或過多地輸入含鈉鹽的液體等;(2)血清鈉降低,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腎病綜合癥、尿崩癥、或過多使用利尿劑使機體失鈉過多等。
(3)尿鈉升高: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失鈉性腎炎如慢性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和多囊腎等;(4)尿鈉降低:長期禁鈉鹽或低鈉飲食等。
2、鉀 是細胞內液中的主要陽離子,比細胞外多25-30倍。鉀除組成細胞漿,維持血液的電中性和滲透壓外,尚和細胞的正常代謝,包括能量代謝、細胞生長、酶的效應和糖原合成密切相關。同時細胞內外鉀濃度的改變影響到神經(jīng)的傳導和肌肉的收縮,導致神經(jīng)和肌肉的興奮或抑制等。
鉀的參考值為,血清鉀:3.5?5.5mmol/L.尿鉀:25?100mmol/24h尿。
(1)血清鉀升高: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急性腸梗阻、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溶血、燒傷、靜脈補鉀過多等。
(2)血清鉀降低: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醛固酮增多癥、嚴重腹瀉嘔吐,長期使用排鉀利尿劑未能及時補充鉀以及靜脈輸入大量葡萄糖和胰島素等。
(3)尿鉀升高: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癥、腎動脈狹窄性高血壓等。
(4)尿鉀降低: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選擇性醛固酮缺乏癥等。
3、氯化物 主要來源于飲食中的食鹽,經(jīng)腸道吸收入血液,經(jīng)腎隨尿液排出體外。氯離子在細胞內、外均有分布,但細胞內含量僅為細胞外的一半,是血漿內主要的陰離子。其主要功能有:調節(jié)機體的酸堿平衡、滲透壓及水電平衡、參與胃液中胃酸的生成。血漿中的氯化物主要是氯化鈉,而紅細胞內氯化物以氯化鉀為主。
氯化物的參考值為,血清氯化物:95?106mmol/L.尿氯化物:140?250mmol/24h尿。
腦脊液氯化物:95?130mmol/L.(1)血清氯化物升高: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所致的腎功能衰竭及尿道、輸尿管梗阻或心力衰竭時,腎排泄氯化物減少,使血清氯化物升高;(2)血清氯化物降低:嚴重的嘔吐、腹瀉或胃腸造瘺時,和排尿液過多而丟失大量氯化物等;(3)腦脊液氯化物:病毒性腦炎,氯化物正常;流腦、化腦、結腦患者腦脊液氯化物減低。
4、鈣和無機磷 體內的礦物質以鈣和磷最多,鈣約占體重的1.5-2.2%,總量為700-1400克;磷約占體重的0.8-1.2%,總量為400-800克;體內的鈣約99%、磷約85%儲存于骨胳內,體液與軟組織中,含量甚少,但卻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鈣、磷除作為骨胳和牙齒的成分外,且為多種酶的激活劑和抑制劑,鈣還參予血液的凝固過程,且和心肌、骨胳肌的活動腺體的分泌及神經(jīng)遞質的釋放密切有關。
(1)鈣的參考值為,血清總鈣:2.25?2.58mmol/L,血清離子鈣:1.10?1.34mmol/L;尿鈣:2.5?7.5mmol/24h尿。
①血鈣增高: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腫瘤或使用大量VitD治療等。
②血鈣降低:甲狀旁腺功能低下、VitD缺乏癥、鈣吸收障礙、營養(yǎng)不良癥、腎臟疾病、尿毒癥等。
(2)磷的參考值為,成人血清無機磷:0.97-1.62mmol/L,兒童血清無機磷:1.29-1.94mmol/L.成人尿液無機磷:16-42mmol/24h尿,兒童尿液無機磷:16-48mmol/24h尿。
①血磷增高:甲狀旁腺功能低下、VitD過量、腎功能不全等。
②血磷降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佝僂病或軟骨病、吸收不良和長期腹瀉等。
5、鎂 鎂廣泛分布于動、植物細胞內,為人體細胞內主要的陽離子之一。成人體內鎂的總量為21-28克,僅次于鉀和磷。其分布與鉀相似,約有4/5存在于骨胳和肌肉內,細胞外液鎂的濃度約為體內鎂離子總量的1%.鎂的參考值為,血清鎂:0.6-1.1mmol/L,尿液鎂:3-5mmol/24h尿(1)血清鎂增高:甲狀腺,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艾迪生病、多發(fā)性骨髓瘤、急慢性腎功能不全等。
(2)血清鎂降低:甲亢,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慢性腹瀉、嘔吐、酒精中毒、長期禁食和長期使用利尿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