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層設計
本工程除水平、垂直方向設置剪力墻外,尚有斜方向的墻體,其上下軸線無法對齊 .剪力墻結構的內力只能通過轉換層傳給框支結構。
1 減輕轉換層自重
香港地區(qū)此類建筑物較多,但它們不考慮抗震設防,而注重綜合的效益,對結構經濟指標控制不很嚴格,因此一般均采用厚板為轉換層。
厚板材料耗用量大,結構經濟指標差,因其自身重量大,又帶來地震作用大,使框支內力增大。
本工程設計時從減輕自重出發(fā),盡管上部剪力墻方向復雜,仍優(yōu)先考慮梁系轉換。梁高2 m,梁寬一般為1.2 m、1.5 m及 1.8 m.
2 加強梁的抗扭剛度
計算結果顯示梁的扭矩大,配置縱向抗扭鋼筋及橫向抗扭箍筋均難滿足要求,因此 采用部分封底,形成箱形,轉換層上、下板厚均為200 mm.
3 加強轉換梁與中筒的連接
轉換梁與中筒連接處負彎矩大,鋼筋錨固構造也存在問題,且轉換梁斷面與筒體壁 厚500 mm顯得不很協(xié)調,故采用在轉換層的高度范圍筒體設置鋼筋混凝土箍,以加強此處連接。
與厚板相比,本工程的部分箱形轉換層挖空率約為27%,對節(jié)省混凝土用量和減小 地震力均有較大意義。
本工程除水平、垂直方向設置剪力墻外,尚有斜方向的墻體,其上下軸線無法對齊 .剪力墻結構的內力只能通過轉換層傳給框支結構。
1 減輕轉換層自重
香港地區(qū)此類建筑物較多,但它們不考慮抗震設防,而注重綜合的效益,對結構經濟指標控制不很嚴格,因此一般均采用厚板為轉換層。
厚板材料耗用量大,結構經濟指標差,因其自身重量大,又帶來地震作用大,使框支內力增大。
本工程設計時從減輕自重出發(fā),盡管上部剪力墻方向復雜,仍優(yōu)先考慮梁系轉換。梁高2 m,梁寬一般為1.2 m、1.5 m及 1.8 m.
2 加強梁的抗扭剛度
計算結果顯示梁的扭矩大,配置縱向抗扭鋼筋及橫向抗扭箍筋均難滿足要求,因此 采用部分封底,形成箱形,轉換層上、下板厚均為200 mm.
3 加強轉換梁與中筒的連接
轉換梁與中筒連接處負彎矩大,鋼筋錨固構造也存在問題,且轉換梁斷面與筒體壁 厚500 mm顯得不很協(xié)調,故采用在轉換層的高度范圍筒體設置鋼筋混凝土箍,以加強此處連接。
與厚板相比,本工程的部分箱形轉換層挖空率約為27%,對節(jié)省混凝土用量和減小 地震力均有較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