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筆記(16)

字號:

《獨不見》
    此詩寫閨中少婦因丈夫久戍不歸、音信全無而思念不已、孤寂難耐的愁苦之情。七律。
    《度大庾嶺》
    此詩抒發(fā)了去國遠謫的憂傷和懷土思歸的向往。
    《登幽州臺歌》
    詩歌前兩句縱貫古今,第三句俯仰天地,以廣袤無垠的空闊背景,有力地突現(xiàn)了第四句獨立蒼茫、愴然涕下的詩人自我形象,給人以雄渾博大、沉郁悲壯的藝術美感。
    《感遇》(蘭若生春夏)
    一、 詩中以蘭若自比,隱寓著懷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滅的憂傷。
    二、 托物寓意,純用比興,是這首詩的主要特色。
    三、 五言古詩,于平淡中見精警。
    《春江花月夜》
    一、 這首七言古詩描繪了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恬靜,由此生發(fā)出對宇宙與人生關系的思索和對游子思婦在明月今宵里天各一方的惋惜。
    二、 本詩可分為兩大部分。從開頭到“但見長江送流水”為第一部分,寫明月沐浴下的春江花林景色及詩人由此而生的聯(lián)想和感慨。從“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結束為第二部分,寫明月春宵游子思婦的離愁別恨。
    三、 本詩繪景頗有特色,使畫意、詩情、哲理交相融匯,構成了空靈蘊藉、使人心醉神往的意境。
    四、本詩語言優(yōu)美自然,音韻和諧流蕩,結構也很有特色。
    《過故人莊》
    一、 這是一首的田園詩。全篇以極為親切簡潔的語言和由往訪至辭別的如話家常的結構形式,抒寫并贊美了恬靜優(yōu)美的農村風光和樸實真摯的友情。
    二、 五律,風調卻近古林。渾然天成的藝術美。
    《宿建德江》
    五絕借山水景物寫羈旅愁思。“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是被歷代詩家推許的名句。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文體:五律
    《渭川田家》
    一、 五古,白描手法,描繪了一幅安逸寧和、怡然自樂的田家晚歸圖,流露了詩人厭倦宦游、企盼歸田的心情。
    二、 詩前八句寫景,末兩句揭明旨意。
    《終南山》
    一、 這首詩為終南山傳神寫照,氣象崢嶸,意境開闊。
    二、 王維在把握和表現(xiàn)景物的時候,善于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省儉而準確地形諸筆端。
    《山居秋暝》
    山水詩,描繪了秋日傍晚一場秋雨過后的山間景色。本詩寫景純用白描,輕描淡寫,筆致簡約。中間兩聯(lián)的景物描寫,動靜相襯,視聽結合。
    《觀獵》
    一、 以軍旅生活為題材的五言律詩。塑造了一位威武豪邁、氣度非凡的將軍形象,格調道勁,氣勢壯闊飛動。
    二、 “獵”字關涉全篇。前半寫出獵,后半寫獵歸。
    三、 這首詩起句突兀,不同凡響。
    《送元二使安西》
    一、 這是一首送別詩。
    二、 前兩句布景,后兩句抒情。
    三、 被翻演成《陽關三疊》而極負盛名。
    《鹿柴》
    以空山傳語、林中夕照突出它的幽靜,意境空靈,興會悠長。一絲人語反襯山林的萬籟俱寂;一抹夕照,反襯整個山林的幽暗無光。
    《從軍行》
    文體:七言絕句、邊塞詩
    《出塞》
    此詩極為精練。時間追溯,有空間展示,邊愁懸念,對戍卒的同情,對邊將無能的不滿,對英才良將的企盼,也有詩人自身躍躍欲試、橫槊衛(wèi)邊的渴望。
    《閨怨》
    作者欲擒故縱。四句詩起、承、轉、合,脈胳的分明。第三句為解讀此詩的關節(jié)。
    《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
    此詩亦曾被奉為唐人絕句的壓卷之作。首兩句寫景,取象宏大,境界雄闊蒼涼。后兩句感念塞外艱苦,委婉深刻。
    《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
    對此詩的主旨和情調,歷來存在不同的認識和理解。“詩無達詁”,不同的詮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融匯了看,可使此詩的意蘊更豐富。
    《古從軍行》
    本篇用托古諷今的手法來反映現(xiàn)實,抒寫征戍生活的悲苦,抨擊當時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輕啟戰(zhàn)端、視將士生命如草芥的行徑。本詩多用對偶,語句整練,疊字。
    《燕歌行》
    全詩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寫邊烽突起,奉命出師。第二部分,寫力竭關山,戰(zhàn)斗失利。第三部分,從戰(zhàn)事轉寫征人及妻子的兩地相思,幽怨纏綿,氣氛悲涼。第四部分,通過對漢代名將李廣的懷念,點出題旨。
    《別董大》
    這是一首送別詩。前兩句寫送別時分的愁人景色,后兩句是對遠行者的慰勉。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一、 這是一首白雪歌,也是一篇送別詩。
    二、 第一部分,寫西北邊塞的奇妙雪景和奇特寒冷。第三部分,寫雪中送別?!板j@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兩句為第二部分,在結構上承上啟下,使詩由對雪景的描繪轉入對別情的抒寫。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這首風格奇峻峭拔的邊塞詩,以豪邁樂觀的情懷,頌揚了出征將士不畏艱險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奏捷凱旋的必勝信念。反襯手法。本詩句句押韻,三句一轉,平仄交替更易。
    《蜀道難》
    第一部分,寫開辟道路之難;第二部分,寫跋涉攀登之難;第三部分,定蜀地形勢的險要和環(huán)境的險惡,亦即居留之難。作者主觀感情色彩強烈。將奇特的想象、恣意的夸張與有關神話傳說融為一體進行寫景抒情,本詩句式的靈活多變和語言的奔放恣肆
    《古風》
    這首詩描寫了宦官和斗雞童恃寵驕恣、飛揚跋扈的囂張氣焰,抨擊了是非顛倒、善惡不辨的不合理社會現(xiàn)象。
    《將進酒》
    一、 詩人豪飲高歌,借酒銷愁,抒發(fā)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xiàn)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
    二、 本詩情感色彩的強烈、情緒變化的劇烈及其結構上的大開大闔,充分展現(xiàn)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三、 多用夸張手法,以巨額數(shù)量詞進行修飾。
    《行路難》
    此詩即作于作者被迫離開長安之后,反映了他的思想痛苦與心理矛盾。作者情感活動的起伏不止、變化急遽。作者運用多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來抒寫情懷。細節(jié),比興,用典。
    《夢游天姥吟留別》
    一、 作者以記夢為由,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表現(xiàn)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二、 全詩分為三段。第一段寫天姥山的雄奇壯麗,點出入夢之緣由。第二段寫夢中游歷天姥山的經(jīng)過。第三段,寫夢境破滅,慨嘆述志,歸到“留別”題面,揭明主旨。
    三、 豐富的想象,大膽夸張,強烈的主觀情感。
    《宣城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借餞別以詠懷。抒寫有志難伸、懷才不遇、不屈服于現(xiàn)實和命運、又不知路在何方的思想痛苦。整首詩起止無端,斷續(xù)無跡,思緒跳躍的幅度極大,體現(xiàn)了作者心理活動的急遽。本詩語言自然奔放似脫口而出,全無拘束。
    《望天門山》
    這首詩寫詩人乘舟溯江而上時的遠望景觀。
    《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是一篇久負盛譽的送別名作,表現(xiàn)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末兩句,情寓景中,意余象外,極富意境。
    《望岳》
    現(xiàn)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作品。詩中描繪了泰山雄偉神秀的氣象,抒發(fā)了勇于攀登、積極進取的情懷。
    《麗人行》
    這首詩通過寫楊國忠兄妹的一次曲江游宴,揭露并嘲諷了他們荒*奢侈、驕縱跋扈的丑態(tài),作者意在諷刺,但不作任何抽象的評判,唯寫眼前所見,用形象本身說話。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作者通過敘述個人的身世遭遇及自長安赴奉先途中的所見所聞,抒發(fā)了昔年的抱負,對當前形勢的感嘆和對國計民生的擔憂。
    第一部分,申述平生懷抱和壯志難酬的感慨。第二部分記述赴奉先沿途的所見年感。第三部分寫到家后的情景?!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以鮮明的畫面、強烈的對比,對封建社會的黑暗與不平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使人觸目驚心?!俺劣纛D挫”。
    《春望》
    一、 五言律詩。通過眺望淪陷于敵手后長安的破敗景象,抒發(fā)了感時恨別、憂國思家的感情。
    二、 “望”是貫串全篇的線索。詩從所望垢景色開始,以望者的情態(tài)作結。
    三、 善于將眼前景、胸中情融為一體。
    《新婚別》
    一、 這首詩通過一位送郎出征的新嫁娘自陳心曲,深刻地反映了長年戰(zhàn)亂給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苦難,也真實地揭示出人民為平定叛亂而不惜犧牲的心跡。
    二、 本詩塑造了一位感情豐富細膩、又深明大義的新婦形象。
    三、 詩模擬新娘的口吻而作,語氣生動逼真,語言富有個性。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以奔涌不止的筆調酣暢地表達出作者聽到官軍收復失地及搗毀叛軍老巢的勝利捷報時驚喜欲狂的心情。杜甫“生平第一快詩”。
    《秋興八首》之一
    一、 杜甫此詩,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老之大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充溢著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思,含蘊極為深厚。
    二、 此詩繪景抒情聯(lián)系密洽,渾然一體。
    三、 這首詩是杜甫七律的代表作,章法謹嚴,語言老成,對偶工穩(wěn)精當,句式富于創(chuàng)新變化。
    《登高》
    一、 前四句緊扣秋天的季節(jié)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后四句圍繞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fā)了窮愁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xiāng)的悲哀。
    二、 語言極為精練。宋人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稱此詩眾議員頷聯(lián)“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
    三、 通篇運用對偶。
    唐五代文學作品選(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此詩寫雪夜投宿山中貧寒人家的情景,凝練自然,含蓄親切。
    《滁州西澗》
    此詩寫西澗暮春景色,優(yōu)美如畫,是歷代公認的山水詩名篇。
    《夜上受降城聞笛》
    此詩抒寫久戍邊地的將士思鄉(xiāng)懷親之情。有人曾推崇此詩為中唐邊塞詩的絕唱。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這首小詞,通過描繪清新秀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景色,表露出他悠閑自適,怡情山水、樂在其中的心志?!靶憋L細雨”是全篇景物描寫的“眼目”。
    《游子吟》
    此詩通過母親送別兒子前為其認真細致地縫制衣衫的場景,歌頌了母親對兒子真淳、誠摯、深厚的關愛,抒發(fā)了作者對母愛的由衷感激之情和報答之心?!芭R行密密縫”的細節(ji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形象貼切,情意深長。
    《山石》
    全詩用素描式的散文筆調,敘寫作者從“黃昏到寺”、“夜深靜臥”、到“天明獨去”的所見、所聞、所感。此詩按照行程的順序敘寫山游。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前四句寫左遷原因,五、六句宕開一筆,就景抒情,系念家國,蘊含著英雄失路的血淚。尾聯(lián)從容交代后事,沉痛凄楚。以“文章之法”行于謹嚴的格律之中,有“文”的筆法,更有盎然的詩意。
    《雜說》
    這一篇寓言性雜文,托物寓意,借題發(fā)揮,構思巧妙。
    《師說》
    這篇文章闡明了從師學道的必要性,表現(xiàn)了他反抗流俗、抗顏為師的態(tài)度和勇氣。文章富有邏輯力量和感情力量。綱目清晰、結構嚴謹。
    《祭十二郎文》
    文章感人至深的,是其情意的真摯與深切。本文不拘故常,有其新變。一是內容上多寫家常瑣事,二是行文始終關合叔侄雙方,三是形式上采用了散文筆調和對話形式,話語樸實,如泣如訴。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短而曲折,婉而多諷,是本文最顯著的特點。
    《張中丞傳后敘》
    一、 本文的特色是議論與敘事的緊密結合。前半部分側重議論,后半部分側重敘事,著重記敘南霽云的動人事跡,并補敘了張巡、許遠的一些軼事。
    二、 本文幾個英雄人物形象生動,光彩照人,這主要得力于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
    三、 文章氣勢充沛,激情飽滿,無論敘事抒情,作者的主觀感情色彩均極為濃厚,飽含其對英雄的信任與景仰。
    《進學解》
    一、 本文感嘆不遇,自鳴不平。表面上教誨學生,實際上正借學生之口揭露有司的不明不公。本章構思新奇,不落常套。
    二、 文章關聯(lián)緊密,意脈貫通。文辭則似莊實諧,似諧實莊。
    三、 本文吸收了辭賦體的鋪敘、排偶、藻飾、用韻等形式技巧,又如以革新改造,遣詞造句尤為精粹。
    《秋思》
    本詩的成功在于作者對生活情感的獨特體驗和對生活素材的精心提煉。誠如王安石評張籍詩時所云:“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水夫謠》
    本篇描寫水邊纖夫的辛勞痛苦,語言通俗,也時有凝練精警之處。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一、 這首詩借登樓遠眺,抒發(fā)了詩人迭遭打擊、被貶遐荒的憂憤,同時表達了對同道者的懷念和聚會無期的惆悵。
    二、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賦中之比,不露痕跡”。
    《江雪》
    這首小詩構畫了一幅寒江獨釣圖,寓意深刻、寄興高潔。前兩句是這幅畫的背景。詩人營造的自然環(huán)境,其實是詩人感受到的嚴酷的政治環(huán)境的寫照與象征。后兩句是這幅畫的主體,不懼嚴寒、迎風抗雪、孤舟獨釣的漁翁形象,正是詩人孤傲不屈的精神展現(xiàn)和人格化身。
    《捕蛇者說》
    文章借捕蛇人蔣氏之口,抨擊苛政之害,多處將賦役之害與捕蛇之害作比較,有力地突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的主題。
    《始得西山宴游記》
    記敘了游覽西山的經(jīng)過,更突出了作者在游覽中獲得的精神感悟,作者善于繪景狀物,筆墨簡潔而描述形象。
    《小石潭記》
    本章狀物生動,摹景真切,表露了自己在凄清幽寂的環(huán)境氛圍中的主觀感受。
    《段太尉逸事狀》
    一、 本文是柳宗元人物傳記中的代表作,作者選擇了傳主生平的三件逸事,以突現(xiàn)其剛勇、仁義及氣節(jié)凜然。
    二、 本文所記三件逸事,“勇服郭晞”最為豐贍生動,作者打破事件原有的時間順序,將它提至“仁愧焦令諶”之前,以“先聲奪人”,突出了文章的藝術效果。
    《種樹郭橐駝傳》
    本文兼有傳記文和寓言的特點,將兩種文體熔為一爐。本文說理,采用了類比和對比方法。
    《西塞山懷古》
    一、 這首七律,通過回顧西晉滅亡東吳的歷史場景,生動地表達了“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深刻見識。
    二、 詩歌前四句描述史實,后四句生發(fā)議論。
    三、 作者對史料的擇取融裁精審,繁簡處置得體。
    《石頭城》
    這首小詩通過描寫石頭城周圍環(huán)境的冷寂和氣氛的悲涼,寄托了對歷史興亡變化無常的悠悠沉思。
    《烏衣巷》
    這首詩即表現(xiàn)對世事多變、榮辱無常的感嘆,揭示豪門大族的榮耀不可能持久。以小見大的手法。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詩為酬答白居易而作,對友人的關心和同情既示酬謝,也委婉地表現(xiàn)了自己不同于友輩的低沉情緒與人生態(tài)度?!俺林蹅扰锨Х^,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感傷中透出豁達,以形象包孕哲理,深受后人喜愛。
    《賦得古草原送別》
    這是一首詠物送別之作,“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兩句,寫出了古原春草的生機茂盛,有頑強的生命力。
    《輕肥》
    前十四句以赴宴、席間、宴后為序,描寫“內臣”們的跋扈驕奢;最后二句筆鋒驟轉,推出江南大旱、饑民相食的慘景。在鮮明的對比中有力地揭示出社會的不合理,撼人心魄。
    《長恨歌》
    一、 長篇敘事詩,展現(xiàn)了李、楊悲劇故事的整個過程。
    二、 主題,盡管此詩前半部分的有些描述,對李、楊有所譏刺諷喻,但作者的旨意,顯然還是對悲劇的同情與對真愛的歌頌。
    三、 浪漫的傳奇色彩和濃郁的抒情氣氛。
    四、 情節(jié)生動曲折。
    五、 本詩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
    六、 敘事詳略有致,張弛自如;抒情纏綿細膩,哀婉動人;章法上下貫通,前后鉤連;語言優(yōu)美明麗,典雅流暢,嫻熟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寫景抒情。
    《琵琶行》
    一、 第一部分,點明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第二部分,通過對琵琶女彈奏樂曲的精心描摹,揭示其“幽愁暗恨”的內心世界。第三部分,寫琵琶女自訴身世。第四部分,抒發(fā)作者的感慨。
    二、 這首詩比興相緯,寄托遙深。
    三、 塑造了一位飽經(jīng)風霜、滿懷憂思的風塵女子的形象。
    四、描繪琵琶女演奏樂曲的一段文字,歷來備受推崇。首先,作者以層出不窮的新穎精妙的比喻,其次,作者以“此時無聲勝有聲”,傳導出當樂曲休止、間歇時那種余音裊裊、意味豐富、令人浮想翩翩的藝術審美感受,再次,借助多重比喻,作者還描繪出了樂曲聲情的豐富變化,顯現(xiàn)出琵琶女內心復雜的情感活動。
    《錢塘湖春行》
    一、 此詩詠賞杭州西湖風光。全詩緊扣“春行”二字展開。
    二、 這首詩的妙處,除了成功地描繪了旖旎的早春風光之外,還在于融和著詩人清新明快、駘蕩歡悅的感受。
    《連昌宮詞》
    這首七言歌行體的長篇敘事詩,采用了對話體的形式。是一首針砭時政、有為而發(fā)的諷諫之作。
    《老夫采玉歌》
    本篇以社會現(xiàn)實生活為題材,描寫了采玉老漢勞作之艱辛,處境之悲慘和心境這凄慘。富于想象和聯(lián)想。
    《雁門太守行》
    一、 詩中用暗示烘托的手法、濃艷斑駁的色彩,渲染了悲壯慘烈的戰(zhàn)斗氛圍,表現(xiàn)了誓死報效朝廷的決心。
    二、 “印象聯(lián)綴”式的結構方法通過色彩、視聽將感受最深的事物印象突現(xiàn)出來,造成濃烈的氣氛和顯著的心理效果。
    三、 色彩斑駁艷麗。
    《李憑箜篌引》
    一、 此詩與白居易《琵琶行》、韓愈《聽穎師彈琴》,同為唐詩中描摹音樂的名篇。
    二、 渲染樂曲效果的詩句,由一系列神奇的想象和聯(lián)想構成,且多用神話傳說,摹寫奇,詞語峭麗,頗富浪漫氣息。
    《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
    詩歌前兩句為背景鋪墊,后兩句推出描寫的主體,揭示旨意?!盁o人知”三字故作騰挪以發(fā)人深省,托諷不露,言淺意深。
    《泊秦淮》
    一、這首七絕表現(xiàn)了詩人深沉的憂慮,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晚唐的現(xiàn)實。
    二、前兩句寫夜泊所見之景色,后兩句敘事中有議論。
    三、 語言明白淺顯而意味深遠。
    《早雁》
    詩托物寓意,通篇運用比興象征。表面上句句寫雁,實際上句句關系時事與逃難的人民。
    《阿房宮賦》
    一、 作者寫作本文系針對時弊,有感而發(fā),托古以諷。
    二、 描寫和議論相結合,抒情則寓于描寫和議論之中。
    三、 本文駢散相間,錯落有致,風格俊爽優(yōu)美。
    四、 語言凝練新奇,極富表現(xiàn)力。
    《安定城樓》
    用典精當貼切、靈活自然。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一、 這首七律,熔鑄著刻骨銘心的相思之苦和深沉執(zhí)著的追求之情。
    二、 本詩情思深摯,三、四兩句運用比興手法。
    三、 五、六兩句從對面寫起。
    《馬嵬》
    本篇寫李隆基荒*誤國,終于自作自受,寓譏刺于感嘆。
    《錦瑟》
    一、 意蘊甚為豐富。作者圍繞對自己一生遭遇的回顧,從多個不同的角度抒寫了人生道路中的坎坷曲折和由此產(chǎn)生的哀怨感傷。
    二、 抒情委婉含蓄。
    三、 中間兩聯(lián),將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舉。
    《夢江南》(梳洗罷)
    本篇寫女子的相思之苦。此詞屬“代言體”,作者對女子的情感活動及心理變化把握得真切、細膩。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本篇通過對一個貴族女子晨起梳妝過程的描述,表達了那女子盛年獨處的空虛、孤寂之感。
    《野廟碑》
    這是一篇言辭犀利的諷刺小品。會說話的“土木”比“真土木”為禍更烈。映襯、類比的方法。
    《傷田家》
    這是一首感傷農民苦難的作品。本詩語言質樸凝練,言簡意足。
    《山中寡婦》
    這首七律真實地描寫了一個山中寡婦的悲慘生活,揭露了晚唐時期敲骨吸髓的賦役剝削。通過鮮明形象來剖析現(xiàn)實、抨擊黑暗,再從形象描寫引發(fā)感慨,深化主題。
    《柳毅傳》
    一、 通過柳毅傳書等一系列情節(jié),描寫了柳毅、龍女、龍君等人物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歌頌了龍女對愛情與婚姻幸福的追求和正直、正義等人類美德。
    二、 作品構思奇特,結構宏偉,情節(jié)波瀾曲折。
    三、 人物描寫相當成功。 四、 馳騁想象。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一、 本篇約作于其晚年,為回憶舊游之作,表達了他對江南風物的贊美與懷戀。
    二、 語言清麗自然,直率顯豁。
    《謁金門》(風乍起)
    一、 本篇寫一貴婦人的相思之愁。
    二、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摹寫風起漣漪的景象,新穎,鮮活。還以比興手法象征了女主人公被春風攪動擾亂了的情感世界。
    《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本篇前片寫景,后片寫人。全篇情景交融。純用白描手法,語言清新,真率天然。
    《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無言獨上西樓)
    本篇狀物與抒情,客觀與主觀完美結合。
    本篇悲秋,實是亡國之怨不便明言,而托之于閨怨、離愁。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早期詞的常見格局。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一、 這是一首抒情詞,寫在李煜亡國被俘之后,抒發(fā)了他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
    二、 言淺情深,藝術上極為成功。詞的末兩句,以“一江春水”為喻,使抽象無形的愁緒有了載體,變得形象可感,寫出了胸中憂愁的無邊無際、無窮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