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子產(chǎn)說范宣子輕幣》(題目后加)——《左傳》
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二月,鄭伯如晉,子產(chǎn)寓書于子西,以告宣子,曰:
“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wù)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BR> 宣子說,乃輕幣。
「譯文」
范宣子(晉卿)當權(quán),諸侯向晉國貢獻的負擔很沉重。鄭國的人把這事看作憂患。二月,鄭國國君往晉國,子產(chǎn)(公孫僑,字子產(chǎn),鄭國大夫)委托書信給子西(子西隨鄭伯如晉),帶給范宣子,信上說:
“您為政于晉國,四鄰諸侯沒聽說(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卻聽說(向諸侯索取的)貢納很重,我呢,對此很不理解。我聽說君子掌管國家的,不是擔憂沒有財物,而是擔憂沒有好名聲。說到那諸侯的財貨,聚集在晉公室,那么諸侯就會離心離德;如果您的私家依賴這些財貨,晉國人就會離心(當時范宣子當權(quán),所以有可能占據(jù)諸侯的貢物,而使晉國其他貴族因不滿于范氏以權(quán)謀私而懷有二心)。諸侯離心離德,晉國受到損害;晉國人離心離德,您的私家就會受到損害。為什么昏昧糊涂呢?那時如何使用貢物?說到那好名聲,是載德以行的車子;德行,是國家的根基。有基礎(chǔ)就不致毀壞,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與大家共同享樂,眾人快樂就能統(tǒng)治長久?!对娊?jīng)·大雅·大明》說:(獲得擁護而)喜樂的統(tǒng)治者(只:句中語氣詞,可譯為”啊“),是國家的基石,是有美德的??!‘上帝監(jiān)護著你(武王),人民就不會對你懷有二心’,是有美名的??!用‘恕’的思想來顯示美德,那么好的聲譽就會載著美德傳播推行,因此遠方諸侯來歸附,近鄰諸侯能安心。難道不應(yīng)該讓各國人都說您‘您確實是我們的養(yǎng)育父母’,卻要讓人們說您‘您榨取我們來養(yǎng)肥自己’嗎?大象有牙齒而使自身遭受圍獵,這是因為象牙珍貴可以作為財物??!”
范宣子很高興,于是減輕了諸侯的進貢。
古代漢語》譯文(上)175——284
14、《邵公諫厲王弭謗》(題幕編者加)——《國語》
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鄙酃唬骸笆钦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典,史獻書,師箴,瞍賦,朦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谥砸?,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 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譯文」
《邵公勸告厲王消除公開指責》
周厲王(周天子,名胡)殘暴,住在國都內(nèi)的人公開指責厲王。邵穆公(名虎,周王的卿士)報告說:“百姓受不住您的支使命令了!”厲王發(fā)怒,尋得衛(wèi)國(周代諸侯國)的巫者,讓他監(jiān)視批評歷王的人。把謗者報告厲王,就殺掉他們。國都里沒有誰敢再說話,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目光示意(指敢怒而不敢言)。
厲王高興了,告訴邵公說:“我能制止謗言了,(大家)就不敢說話了。”邵公說:“這是堵塞百姓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指限制言論),超過在河道上筑堤堵塞水流。河道不暢通而堤壩決口,傷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樣。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河道,使之暢通,治理百姓的人,使百姓發(fā)泄(即讓百姓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讓他們講話。因此天子處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獻詩,樂官(古代以盲人為樂官)獻曲(指反映民心、民情的曲子),史官獻書,少師(樂官的一種)獻箴言(一種用于規(guī)誡的韻文),盲者朗誦詩歌,讓盲人(矇:特指睜眼瞎)背誦規(guī)誡的典籍,各種手藝人進行規(guī)勸,平民百姓通過官吏將自己的意見傳達到朝廷上,近臣盡心規(guī)勸,父母兄弟等彌補過失,糾察是非,樂官用樂曲,史官用典籍教導(dǎo)天子,元老、大臣警戒勸導(dǎo)天子(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五十為艾),然后君王對以上各種意見考慮取舍,所以政事通行而不違背情理。百姓有口,就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樣,財物因而出產(chǎn);如同土地有寬廣而平的地、低而潮濕的地、低而平的地、可以灌溉的地一樣,衣食的資源就因而生長??谟脕戆l(fā)表言論,國家政事的好壞因而體現(xiàn)。實行百姓認為好的,防止百姓認為壞的,這大概才是用來增多財物衣食的辦法吧。百姓在心里考慮,用口發(fā)表考慮好的意見,考慮成熟才發(fā)表言論,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幫助你的人能有幾個?”
厲王不聽,于是國都里的人再不敢講話。三年以后,便將厲王放逐到彘地(當時的邊遠之地)去了。
15、《蘇秦連橫約從》——《戰(zhàn)國策》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zhàn)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BR> 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農(nóng)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歡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桓任戰(zhàn)而霸天下,由此觀之,惡有不戰(zhàn)者乎?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jié),天下為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文士并飭,諸侯惑亂,萬端俱起,不可勝理;科條既備,民多偽態(tài);書策稠濁,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無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戰(zhàn)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舌敝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于是乃廢文任武,厚養(yǎng)死士,綴甲厲兵,效勝于戰(zhàn)場。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zhàn)續(xù)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勝于外,義強于內(nèi);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nèi),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亂于治;迷于言,惑于語,沉于辯,溺于辭,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滕履屩,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蹦艘拱l(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BR> 于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銹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后,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于趙而關(guān)不通。
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quán),皆欲決于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zhàn)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于兄弟。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廟之內(nèi),不式于四境之外?!碑斍刂?,黃金萬鎰為用,轉(zhuǎn)轂連騎,炫熿于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橫厲天下,庭說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
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shè)飲,郊迎三十里。妻側(cè)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碧K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譯文」
(連橫:秦國與六國中的個別國家建立聯(lián)盟,打擊其他國家。橫:東西向為橫,秦在西,六國在東,故以秦為中心的聯(lián)盟叫連橫。與此相反,六國聯(lián)合抗秦為約從,也叫“合從”)
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大王您的國家,在西部,占有巴、蜀、漢中物產(chǎn)豐饒的好處,北部有胡地產(chǎn)的貉(皮毛很珍貴)和代地產(chǎn)的良馬這些可用之物,南面有巫山、黔中作為阻隔,東面有肴山、函谷關(guān)的堅固(指易守難攻)。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戰(zhàn)車(一車四馬為一乘)萬輛,武士百萬,千里沃野上,聚集、儲藏的物資很多,地勢形勝有利,這就是所謂上天的糧倉,天下強有力的國家啊。憑著大王的賢明,士民的眾多,戰(zhàn)車騎兵的作用,兵法的練習(xí),可以兼并諸侯,獨吞天下,稱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對此稍許注意,我請求來陳述此事的功效(指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功效)?!?BR> 秦王回答說:“我(寡人:意為寡德之人)聽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國家的法度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重大(這里指廣泛地施恩于百姓)的不能使用百姓出戰(zhàn),政治、教化不順應(yīng)人心的不能煩勞大臣(這里指讓大臣帶兵出戰(zhàn))?,F(xiàn)在您鄭重地從很遠的地方跑來在朝廷上教導(dǎo)我,希望改日(再接受教導(dǎo))。”
蘇秦說:“我本來就懷疑秦王不能采用連橫之策。過去神農(nóng)討伐補遂,黃帝討伐涿鹿而捉拿蚩尤,堯討伐歡兜,舜討伐三苗(古代少數(shù)民族部落),禹討伐共工,商湯討伐夏桀,周文王討伐崇國,周武王討伐紂王,齊桓公用戰(zhàn)爭的手段而稱霸天下。由此看來,哪里有不打仗的呢?古時候使車輪相碰,往來奔馳(指各諸侯國的使臣頻繁往來),用言語互相結(jié)納(指結(jié)成聯(lián)盟),天下合而為一(指要統(tǒng)一天下),有連橫約從的情況,戰(zhàn)爭就不可避免(以上五句說明自古以來就有戰(zhàn)爭)。文士爭相以巧飾的言辭游說諸侯,諸侯混亂疑惑(指不知該怎樣做);各種各樣的情況都出現(xiàn)了,無法全部治理。法令條文已經(jīng)完備,百姓多虛假的行為(指百姓不堪法律條文之擾,故虛加敷衍);政令、稅冊繁多而混亂,百姓窮困。君臣憂愁(指為上述這種情況憂愁),百姓無所依靠;道理說得清清楚楚,戰(zhàn)亂更加頻繁;游說之士使其言雄辯,使其服華美(意為加繁活動),戰(zhàn)爭不能停止。旁征博引,使言辭華麗,天下不太平。游說之士把舌頭都說破了,聽其游說的人耳朵都聽聾了,不見成功;諸侯國表面上實行道義,并以誠信相約束,天下人不親近。于是放棄華麗的言辭而使用武力,以優(yōu)厚的待遇供養(yǎng)敢于以死相從的人,縫制盔甲,磨利兵器,在戰(zhàn)場爭取勝利。(夫:句首語氣詞,提出話題,引起議論)什么也不做地呆著而獲得好處,安然兀坐得到擴大疆土,即使上古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三王(夏禹、商湯、周武王)、五霸(其說不一,一般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賢明的君主,常想安坐而達到,那種形勢(指上文列舉的種種情況)使他們不能這樣做。所以用戰(zhàn)爭的方式繼續(xù)上述的種種努力。(兩軍)相距較遠的就兩支隊伍相互進攻,迫近的持著武器相互沖擊,然后方可建立大功。因此在對外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在國內(nèi)道義就可以加強;權(quán)利建立在上,人民馴服在下。如今想要想并吞天下,凌駕于大國之上,使敵國屈服,控制天下,使百姓成為子女,使諸侯成為臣子,非發(fā)動戰(zhàn)爭不可!現(xiàn)在繼位之君,忽視最重要的道理,都是對于教化不明了,在治理國家上混亂;被動聽的言論迷惑,沉溺于巧辯的言辭中。據(jù)以上情況判定,大王您一定不會實行(用戰(zhàn)爭手段統(tǒng)一天下的謀略)?!?BR> 勸說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陳述主張不被采納。黑貂皮衣穿破了,一百斤黃金也用完了,錢財耗盡,離開秦國返回。纏著裹腿,穿著草鞋,背著書,扛著口袋,體態(tài)憔悴,面目黑黃,神情帶有慚愧臉色?;氐郊依铮拮硬粡目棛C上下來,嫂子不為他做飯,父母不與他說話。蘇秦嘆氣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子不把我當小叔子,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些都是我的過錯?。 本屯砩夏贸鏊氐臅?,擺出幾十只書箱,找到了姜太公的《陰符》的謀略,埋頭誦讀,選擇《陰符》中適用的東西,用來揣摩世事和人主的心理。讀書到想要坐著打磕睡時,就拿起錐子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說:“哪里有游說君主而不能說服他,讓他拿出金玉錦繡來賞賜,并使自己取得卿相之類高官的呢?”滿一年,研究成功,說:“這下確實可以用來游說當今的國君了!”
于是就走向燕烏集(宮殿名)宮殿前面兩邊的樓臺(也指宮殿),求見并游說趙王在華麗的屋宇之下,高興得拍起手來交談(形容談得融洽、投機),趙王很高興,封蘇秦為武安(趙地,今河北武安市)君,授予相印,兵車一百輛、錦繡一千束(相當于段或匹)、白璧一百對、黃金一萬鎰(二十兩為一鎰)跟在他的后面,用來聯(lián)合六國,使約從離散,抑制強秦。所以蘇秦在趙國為相而函谷關(guān)不通(指秦在六國合縱的壓力下不敢出函谷關(guān))。
在這個時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謀臣的權(quán)術(shù),都取決于蘇秦的計謀。不費一斗糧,不勞煩一個兵,未出戰(zhàn)一個士兵,沒拉斷一根弓弦,未折斷一枝箭,諸侯相互親及,勝過兄弟。賢人在位而天下馴服,一人被用而天下順從,所以說:“用力于政事,不用力于軍事;應(yīng)用于朝廷之內(nèi),不應(yīng)用于國土之外?!痹谔K秦全盛的時候,黃金萬鎰給他使用,車輪滾滾,騎從相連,炫耀輝煌,崤山以東(指楚燕韓魏等國),順著風勢而服從(比喻服從迅速),使趙國大大提高了地位。再說蘇秦不過是個出身寒微的人(窮巷:偏僻的里巷,指平民區(qū)。掘門:以墻洞為門。桑戶:用桑樹柳條編成門扇。棬樞:用彎曲的木頭作門軸),伏身在車前橫木上,走遍天下(這兩句寫蘇秦富貴后出入時的盛大場面),在朝廷上勸說諸侯王,堵塞侯王身邊臣子的嘴巴,天下沒有哪一個能同他抗衡。
(蘇秦)將去游說楚威王,路過洛陽,父母聽到消息,打掃屋子,修整道路,張羅音樂,準備酒宴,到郊外離城三十里之處迎接。妻子斜著眼睛,不敢正視,側(cè)著耳朵(指注意聽);嫂子象蛇一樣爬行趴在地上,四次跪拜謝罪。蘇秦問:“嫂子,為什么過去那么傲慢無禮,而現(xiàn)在又如此卑躬屈節(jié)呢?”嫂子回答說:“因為您(蘇秦字季子)現(xiàn)代的地位高,而且錢財多!”蘇秦嘆道:“唉呀!貧窮的時候父母不把我當兒子,富貴的時候則父母兄弟等家人也畏懼。人活在世上,權(quán)勢地位、榮華富貴,難道是可以忽視的嗎?”
16、 《馮諼客孟嘗君》——《戰(zhàn)國策》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泵蠂L君笑而受之曰:“諾。”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fù)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庇谑浅似滠?,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焙笥许?,復(fù)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于是馮諼不復(fù)歌。
后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xí)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馮諼署曰:“能?!泵蠂L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于事,憒于憂,而性懧愚,沉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馮諼曰:“愿之?!庇谑羌s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BR> 驅(qū)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長驅(qū)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之‘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泵蠂L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悅,曰:“諾,先生休矣!”
后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泵蠂L君就國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BR> 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fù)鑿二窟。”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于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庇谑橇和跆撋衔唬怨氏酁樯蠈④?,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qū),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绷菏谷?,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赍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廟之祟,沉于諂諛之臣,開罪于君。寡人不足為也;愿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tǒng)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愿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于薛?!睆R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BR> 孟嘗君為相數(shù)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譯文」
齊國有位名叫馮諼的人,貧窮不能養(yǎng)活自己,他讓人囑托孟嘗君(姓田名文,齊國貴族,湣王時為相,“孟嘗君”是對他的封號,素以好養(yǎng)士而聞名,與魏信陵君、楚春申君、趙平原君并稱戰(zhàn)國四公子)說愿意到孟嘗君門下充當食客。孟嘗君問:“他愛好什么?”回答說:“他沒什么愛好?!庇謫枺骸八泻尾鸥桑俊被卮鹫f:“他沒什么才能。”孟嘗君笑了笑接受他,說:“好吧?!?BR> 手下辦事的人因孟嘗君認為他卑賤,(所以)給他吃粗劣的飯菜。過了不久,馮諼靠著柱子,用手指彈著他的佩劍,唱道:“長劍(鋏:劍柄,這里指代劍)回去吧?。ㄔ谶@兒)沒魚吃?!笔窒碌娜税堰@事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吃,照門下一般客人看待?!边^了不久,馮諼又靠著柱子彈著劍,唱道:“長劍回去吧?。ㄔ谶@兒)沒有車。”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這話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準備車馬,照門下出門可以乘車的門客對待?!庇谑邱T諼坐著他的車子,高舉寶劍,去拜訪他的朋友說:“孟嘗君把我作門客看待了!”后來又過了不久,馮諼又彈起他的劍,唱道:“長劍(咱們)還是回去吧?。ㄔ谶@兒)無法養(yǎng)家?!笔窒罗k事的人都厭惡他,認為這人貪心不足。孟嘗君知道后就問:“馮先生有親屬嗎?”回(對:多用于下對上的回答或?qū)υ挘┐鹫f:“有位老母?!泵蠂L君就派人供應(yīng)她的飲食、用度,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馮諼就不再唱了。
后來,孟嘗君拿出文告,詢問他的門客:“誰通曉會計、能為我收債于薛呢?”馮諼簽名說:“能?!泵蠂L君以此人為怪,問:“這是誰呀?”左右的人說:“就是唱那個‘長鋏歸來’的人。”孟嘗君笑道:“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對不起他,還從來沒有見過面呢!”立即派人請馮諼來相見,道歉說:“我被事務(wù)搞得很疲勞,心亂于憂愁;而(我)軟弱無能,整天沉溺國家大事,得罪了您。您不以此事為羞恥,竟然想要替(我)往薛地收債嗎?”馮諼回答道:“愿意去?!庇谑翘总?,整理行裝,載上債據(jù)而動身。告辭說:“債收全部收了,用所收的債款買什么動西歸來?”孟嘗君說:“就看我家所缺少的東西?!?BR> 馮諼趕車到薛去,派官吏召集百姓中該還債的人都來合驗債據(jù)。債據(jù)全部合驗完畢,他站起來,假傳(孟嘗君的)命令,把債款賜給眾百姓,就燒掉那些債券,百姓高呼“萬歲”。
馮諼一直趕著車(指毫不耽擱)到達齊都臨淄,早晨就求見孟嘗君。孟嘗君以馮諼的迅速返回為怪,穿好衣服戴好帽子見他,問:“債全都收完了嗎?回怎么這么快?”馮諼說:“全都收了?!薄百I什么回來了?”馮諼說:“您說‘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慮您宮中充實珍寶,獵狗、駿馬充實于外面的馬房,美女充實于堂下陳放財物、站列婢妾的地方;您家里所缺的,是義這種東西罷了!我私自為您買了義?!泵蠂L君道:“怎么買義?”馮諼道:“現(xiàn)在您有小小的薛地,不安撫(百姓),以薛地百姓為己子,憑籍商賈之道取利于薛地的百姓。我私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債款賞賜給眾百姓,順便燒掉了契據(jù),百姓歡呼‘萬歲’。(這)就是我用來為您買義的方式啊?!泵蠂L君不高興,說:“呵,先生算了吧?!?BR> 一周年,齊湣王對孟嘗君說:“我不敢讓先王的臣子作我的臣子?!泵蠂L君(只好)前往他的封地薛去。距離薛地還有百里沒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攜幼,迎接孟嘗君在半路上。孟嘗君回頭看著馮諼:“先生替我買義的道理,今天才見到了?!?BR> 馮諼說:“狡猾機靈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免遭死患;現(xiàn)在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地躺著(指放松戒備)。請讓我再去為您挖兩個洞吧。”孟嘗君應(yīng)允了,就給予五十輛車子,五百斤黃金。馮諼向西去魏國(因遷都大梁,故又稱梁)活動,他對魏惠王說:“齊國放逐他的大臣孟嘗君到所處,哪位諸侯先迎住他,可使其國家富庶而軍事強大?!庇谑腔萃蹩粘錾衔唬ㄖ赶辔唬?,讓原來的相作了上將軍,派使者(帶著)黃金千斤,百輛車子,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先趕車回去,告誡孟嘗君說:“千斤黃金,很重的聘禮了;百輛車子,(這算)顯貴的使臣了。齊國君臣大概聽說這事了吧?!蔽簢氖钩纪盗巳?,孟嘗君堅決推辭而不去。
齊湣王聽說這一消息,君臣上下十分驚恐,派遣太傅(輔佐國君的官,次于太師)攜帶千斤黃金、繪有文采的車子兩輛(駟:配有四匹馬的車子)、佩帶的劍一把,封好書信,向孟嘗君道歉說:“我沒有福氣,遭受了祖宗神靈降下的災(zāi)禍,深信于巴結(jié)迎逢的臣下,得罪了您。我不值得您來輔佐,希望您顧念齊國先王的宗廟,姑且回到國都來,治理全國的百姓吧?!瘪T諼告誡孟嘗君道:“希望(你)向齊王請求賜予先王傳下來的祭祀祖先使用的禮器,在薛地建立宗廟(古典重視宗廟,薛地有了先王的宗廟,齊王就必須加以保護,這樣孟嘗君的地位就更加鞏固了)?!弊趶R成就,馮諼回報孟嘗君:“現(xiàn)在三個洞已經(jīng)營造好,您可以高枕作樂(無后顧之憂)了?!?BR> 孟嘗君當了幾十年相國,沒有遭到絲毫禍患,(這都是)馮諼的計謀(所賜)啊。
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二月,鄭伯如晉,子產(chǎn)寓書于子西,以告宣子,曰:
“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wù)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BR> 宣子說,乃輕幣。
「譯文」
范宣子(晉卿)當權(quán),諸侯向晉國貢獻的負擔很沉重。鄭國的人把這事看作憂患。二月,鄭國國君往晉國,子產(chǎn)(公孫僑,字子產(chǎn),鄭國大夫)委托書信給子西(子西隨鄭伯如晉),帶給范宣子,信上說:
“您為政于晉國,四鄰諸侯沒聽說(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卻聽說(向諸侯索取的)貢納很重,我呢,對此很不理解。我聽說君子掌管國家的,不是擔憂沒有財物,而是擔憂沒有好名聲。說到那諸侯的財貨,聚集在晉公室,那么諸侯就會離心離德;如果您的私家依賴這些財貨,晉國人就會離心(當時范宣子當權(quán),所以有可能占據(jù)諸侯的貢物,而使晉國其他貴族因不滿于范氏以權(quán)謀私而懷有二心)。諸侯離心離德,晉國受到損害;晉國人離心離德,您的私家就會受到損害。為什么昏昧糊涂呢?那時如何使用貢物?說到那好名聲,是載德以行的車子;德行,是國家的根基。有基礎(chǔ)就不致毀壞,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與大家共同享樂,眾人快樂就能統(tǒng)治長久?!对娊?jīng)·大雅·大明》說:(獲得擁護而)喜樂的統(tǒng)治者(只:句中語氣詞,可譯為”啊“),是國家的基石,是有美德的??!‘上帝監(jiān)護著你(武王),人民就不會對你懷有二心’,是有美名的??!用‘恕’的思想來顯示美德,那么好的聲譽就會載著美德傳播推行,因此遠方諸侯來歸附,近鄰諸侯能安心。難道不應(yīng)該讓各國人都說您‘您確實是我們的養(yǎng)育父母’,卻要讓人們說您‘您榨取我們來養(yǎng)肥自己’嗎?大象有牙齒而使自身遭受圍獵,這是因為象牙珍貴可以作為財物??!”
范宣子很高興,于是減輕了諸侯的進貢。
古代漢語》譯文(上)175——284
14、《邵公諫厲王弭謗》(題幕編者加)——《國語》
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鄙酃唬骸笆钦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典,史獻書,師箴,瞍賦,朦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谥砸?,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 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譯文」
《邵公勸告厲王消除公開指責》
周厲王(周天子,名胡)殘暴,住在國都內(nèi)的人公開指責厲王。邵穆公(名虎,周王的卿士)報告說:“百姓受不住您的支使命令了!”厲王發(fā)怒,尋得衛(wèi)國(周代諸侯國)的巫者,讓他監(jiān)視批評歷王的人。把謗者報告厲王,就殺掉他們。國都里沒有誰敢再說話,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目光示意(指敢怒而不敢言)。
厲王高興了,告訴邵公說:“我能制止謗言了,(大家)就不敢說話了。”邵公說:“這是堵塞百姓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指限制言論),超過在河道上筑堤堵塞水流。河道不暢通而堤壩決口,傷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樣。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河道,使之暢通,治理百姓的人,使百姓發(fā)泄(即讓百姓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讓他們講話。因此天子處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獻詩,樂官(古代以盲人為樂官)獻曲(指反映民心、民情的曲子),史官獻書,少師(樂官的一種)獻箴言(一種用于規(guī)誡的韻文),盲者朗誦詩歌,讓盲人(矇:特指睜眼瞎)背誦規(guī)誡的典籍,各種手藝人進行規(guī)勸,平民百姓通過官吏將自己的意見傳達到朝廷上,近臣盡心規(guī)勸,父母兄弟等彌補過失,糾察是非,樂官用樂曲,史官用典籍教導(dǎo)天子,元老、大臣警戒勸導(dǎo)天子(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五十為艾),然后君王對以上各種意見考慮取舍,所以政事通行而不違背情理。百姓有口,就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樣,財物因而出產(chǎn);如同土地有寬廣而平的地、低而潮濕的地、低而平的地、可以灌溉的地一樣,衣食的資源就因而生長??谟脕戆l(fā)表言論,國家政事的好壞因而體現(xiàn)。實行百姓認為好的,防止百姓認為壞的,這大概才是用來增多財物衣食的辦法吧。百姓在心里考慮,用口發(fā)表考慮好的意見,考慮成熟才發(fā)表言論,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幫助你的人能有幾個?”
厲王不聽,于是國都里的人再不敢講話。三年以后,便將厲王放逐到彘地(當時的邊遠之地)去了。
15、《蘇秦連橫約從》——《戰(zhàn)國策》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zhàn)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BR> 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農(nóng)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歡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桓任戰(zhàn)而霸天下,由此觀之,惡有不戰(zhàn)者乎?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jié),天下為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文士并飭,諸侯惑亂,萬端俱起,不可勝理;科條既備,民多偽態(tài);書策稠濁,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無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戰(zhàn)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舌敝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于是乃廢文任武,厚養(yǎng)死士,綴甲厲兵,效勝于戰(zhàn)場。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zhàn)續(xù)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勝于外,義強于內(nèi);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nèi),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亂于治;迷于言,惑于語,沉于辯,溺于辭,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滕履屩,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蹦艘拱l(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BR> 于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銹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后,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于趙而關(guān)不通。
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quán),皆欲決于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zhàn)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于兄弟。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廟之內(nèi),不式于四境之外?!碑斍刂?,黃金萬鎰為用,轉(zhuǎn)轂連騎,炫熿于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橫厲天下,庭說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
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shè)飲,郊迎三十里。妻側(cè)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碧K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譯文」
(連橫:秦國與六國中的個別國家建立聯(lián)盟,打擊其他國家。橫:東西向為橫,秦在西,六國在東,故以秦為中心的聯(lián)盟叫連橫。與此相反,六國聯(lián)合抗秦為約從,也叫“合從”)
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大王您的國家,在西部,占有巴、蜀、漢中物產(chǎn)豐饒的好處,北部有胡地產(chǎn)的貉(皮毛很珍貴)和代地產(chǎn)的良馬這些可用之物,南面有巫山、黔中作為阻隔,東面有肴山、函谷關(guān)的堅固(指易守難攻)。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戰(zhàn)車(一車四馬為一乘)萬輛,武士百萬,千里沃野上,聚集、儲藏的物資很多,地勢形勝有利,這就是所謂上天的糧倉,天下強有力的國家啊。憑著大王的賢明,士民的眾多,戰(zhàn)車騎兵的作用,兵法的練習(xí),可以兼并諸侯,獨吞天下,稱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對此稍許注意,我請求來陳述此事的功效(指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功效)?!?BR> 秦王回答說:“我(寡人:意為寡德之人)聽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國家的法度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重大(這里指廣泛地施恩于百姓)的不能使用百姓出戰(zhàn),政治、教化不順應(yīng)人心的不能煩勞大臣(這里指讓大臣帶兵出戰(zhàn))?,F(xiàn)在您鄭重地從很遠的地方跑來在朝廷上教導(dǎo)我,希望改日(再接受教導(dǎo))。”
蘇秦說:“我本來就懷疑秦王不能采用連橫之策。過去神農(nóng)討伐補遂,黃帝討伐涿鹿而捉拿蚩尤,堯討伐歡兜,舜討伐三苗(古代少數(shù)民族部落),禹討伐共工,商湯討伐夏桀,周文王討伐崇國,周武王討伐紂王,齊桓公用戰(zhàn)爭的手段而稱霸天下。由此看來,哪里有不打仗的呢?古時候使車輪相碰,往來奔馳(指各諸侯國的使臣頻繁往來),用言語互相結(jié)納(指結(jié)成聯(lián)盟),天下合而為一(指要統(tǒng)一天下),有連橫約從的情況,戰(zhàn)爭就不可避免(以上五句說明自古以來就有戰(zhàn)爭)。文士爭相以巧飾的言辭游說諸侯,諸侯混亂疑惑(指不知該怎樣做);各種各樣的情況都出現(xiàn)了,無法全部治理。法令條文已經(jīng)完備,百姓多虛假的行為(指百姓不堪法律條文之擾,故虛加敷衍);政令、稅冊繁多而混亂,百姓窮困。君臣憂愁(指為上述這種情況憂愁),百姓無所依靠;道理說得清清楚楚,戰(zhàn)亂更加頻繁;游說之士使其言雄辯,使其服華美(意為加繁活動),戰(zhàn)爭不能停止。旁征博引,使言辭華麗,天下不太平。游說之士把舌頭都說破了,聽其游說的人耳朵都聽聾了,不見成功;諸侯國表面上實行道義,并以誠信相約束,天下人不親近。于是放棄華麗的言辭而使用武力,以優(yōu)厚的待遇供養(yǎng)敢于以死相從的人,縫制盔甲,磨利兵器,在戰(zhàn)場爭取勝利。(夫:句首語氣詞,提出話題,引起議論)什么也不做地呆著而獲得好處,安然兀坐得到擴大疆土,即使上古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三王(夏禹、商湯、周武王)、五霸(其說不一,一般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賢明的君主,常想安坐而達到,那種形勢(指上文列舉的種種情況)使他們不能這樣做。所以用戰(zhàn)爭的方式繼續(xù)上述的種種努力。(兩軍)相距較遠的就兩支隊伍相互進攻,迫近的持著武器相互沖擊,然后方可建立大功。因此在對外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在國內(nèi)道義就可以加強;權(quán)利建立在上,人民馴服在下。如今想要想并吞天下,凌駕于大國之上,使敵國屈服,控制天下,使百姓成為子女,使諸侯成為臣子,非發(fā)動戰(zhàn)爭不可!現(xiàn)在繼位之君,忽視最重要的道理,都是對于教化不明了,在治理國家上混亂;被動聽的言論迷惑,沉溺于巧辯的言辭中。據(jù)以上情況判定,大王您一定不會實行(用戰(zhàn)爭手段統(tǒng)一天下的謀略)?!?BR> 勸說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陳述主張不被采納。黑貂皮衣穿破了,一百斤黃金也用完了,錢財耗盡,離開秦國返回。纏著裹腿,穿著草鞋,背著書,扛著口袋,體態(tài)憔悴,面目黑黃,神情帶有慚愧臉色?;氐郊依铮拮硬粡目棛C上下來,嫂子不為他做飯,父母不與他說話。蘇秦嘆氣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子不把我當小叔子,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些都是我的過錯?。 本屯砩夏贸鏊氐臅?,擺出幾十只書箱,找到了姜太公的《陰符》的謀略,埋頭誦讀,選擇《陰符》中適用的東西,用來揣摩世事和人主的心理。讀書到想要坐著打磕睡時,就拿起錐子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說:“哪里有游說君主而不能說服他,讓他拿出金玉錦繡來賞賜,并使自己取得卿相之類高官的呢?”滿一年,研究成功,說:“這下確實可以用來游說當今的國君了!”
于是就走向燕烏集(宮殿名)宮殿前面兩邊的樓臺(也指宮殿),求見并游說趙王在華麗的屋宇之下,高興得拍起手來交談(形容談得融洽、投機),趙王很高興,封蘇秦為武安(趙地,今河北武安市)君,授予相印,兵車一百輛、錦繡一千束(相當于段或匹)、白璧一百對、黃金一萬鎰(二十兩為一鎰)跟在他的后面,用來聯(lián)合六國,使約從離散,抑制強秦。所以蘇秦在趙國為相而函谷關(guān)不通(指秦在六國合縱的壓力下不敢出函谷關(guān))。
在這個時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謀臣的權(quán)術(shù),都取決于蘇秦的計謀。不費一斗糧,不勞煩一個兵,未出戰(zhàn)一個士兵,沒拉斷一根弓弦,未折斷一枝箭,諸侯相互親及,勝過兄弟。賢人在位而天下馴服,一人被用而天下順從,所以說:“用力于政事,不用力于軍事;應(yīng)用于朝廷之內(nèi),不應(yīng)用于國土之外?!痹谔K秦全盛的時候,黃金萬鎰給他使用,車輪滾滾,騎從相連,炫耀輝煌,崤山以東(指楚燕韓魏等國),順著風勢而服從(比喻服從迅速),使趙國大大提高了地位。再說蘇秦不過是個出身寒微的人(窮巷:偏僻的里巷,指平民區(qū)。掘門:以墻洞為門。桑戶:用桑樹柳條編成門扇。棬樞:用彎曲的木頭作門軸),伏身在車前橫木上,走遍天下(這兩句寫蘇秦富貴后出入時的盛大場面),在朝廷上勸說諸侯王,堵塞侯王身邊臣子的嘴巴,天下沒有哪一個能同他抗衡。
(蘇秦)將去游說楚威王,路過洛陽,父母聽到消息,打掃屋子,修整道路,張羅音樂,準備酒宴,到郊外離城三十里之處迎接。妻子斜著眼睛,不敢正視,側(cè)著耳朵(指注意聽);嫂子象蛇一樣爬行趴在地上,四次跪拜謝罪。蘇秦問:“嫂子,為什么過去那么傲慢無禮,而現(xiàn)在又如此卑躬屈節(jié)呢?”嫂子回答說:“因為您(蘇秦字季子)現(xiàn)代的地位高,而且錢財多!”蘇秦嘆道:“唉呀!貧窮的時候父母不把我當兒子,富貴的時候則父母兄弟等家人也畏懼。人活在世上,權(quán)勢地位、榮華富貴,難道是可以忽視的嗎?”
16、 《馮諼客孟嘗君》——《戰(zhàn)國策》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泵蠂L君笑而受之曰:“諾。”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fù)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庇谑浅似滠?,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焙笥许?,復(fù)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于是馮諼不復(fù)歌。
后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xí)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馮諼署曰:“能?!泵蠂L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于事,憒于憂,而性懧愚,沉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馮諼曰:“愿之?!庇谑羌s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BR> 驅(qū)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長驅(qū)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之‘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泵蠂L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悅,曰:“諾,先生休矣!”
后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泵蠂L君就國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BR> 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fù)鑿二窟。”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于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庇谑橇和跆撋衔唬怨氏酁樯蠈④?,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qū),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绷菏谷?,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赍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廟之祟,沉于諂諛之臣,開罪于君。寡人不足為也;愿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tǒng)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愿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于薛?!睆R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BR> 孟嘗君為相數(shù)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譯文」
齊國有位名叫馮諼的人,貧窮不能養(yǎng)活自己,他讓人囑托孟嘗君(姓田名文,齊國貴族,湣王時為相,“孟嘗君”是對他的封號,素以好養(yǎng)士而聞名,與魏信陵君、楚春申君、趙平原君并稱戰(zhàn)國四公子)說愿意到孟嘗君門下充當食客。孟嘗君問:“他愛好什么?”回答說:“他沒什么愛好?!庇謫枺骸八泻尾鸥桑俊被卮鹫f:“他沒什么才能。”孟嘗君笑了笑接受他,說:“好吧?!?BR> 手下辦事的人因孟嘗君認為他卑賤,(所以)給他吃粗劣的飯菜。過了不久,馮諼靠著柱子,用手指彈著他的佩劍,唱道:“長劍(鋏:劍柄,這里指代劍)回去吧?。ㄔ谶@兒)沒魚吃?!笔窒碌娜税堰@事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吃,照門下一般客人看待?!边^了不久,馮諼又靠著柱子彈著劍,唱道:“長劍回去吧?。ㄔ谶@兒)沒有車。”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這話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準備車馬,照門下出門可以乘車的門客對待?!庇谑邱T諼坐著他的車子,高舉寶劍,去拜訪他的朋友說:“孟嘗君把我作門客看待了!”后來又過了不久,馮諼又彈起他的劍,唱道:“長劍(咱們)還是回去吧?。ㄔ谶@兒)無法養(yǎng)家?!笔窒罗k事的人都厭惡他,認為這人貪心不足。孟嘗君知道后就問:“馮先生有親屬嗎?”回(對:多用于下對上的回答或?qū)υ挘┐鹫f:“有位老母?!泵蠂L君就派人供應(yīng)她的飲食、用度,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馮諼就不再唱了。
后來,孟嘗君拿出文告,詢問他的門客:“誰通曉會計、能為我收債于薛呢?”馮諼簽名說:“能?!泵蠂L君以此人為怪,問:“這是誰呀?”左右的人說:“就是唱那個‘長鋏歸來’的人。”孟嘗君笑道:“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對不起他,還從來沒有見過面呢!”立即派人請馮諼來相見,道歉說:“我被事務(wù)搞得很疲勞,心亂于憂愁;而(我)軟弱無能,整天沉溺國家大事,得罪了您。您不以此事為羞恥,竟然想要替(我)往薛地收債嗎?”馮諼回答道:“愿意去?!庇谑翘总?,整理行裝,載上債據(jù)而動身。告辭說:“債收全部收了,用所收的債款買什么動西歸來?”孟嘗君說:“就看我家所缺少的東西?!?BR> 馮諼趕車到薛去,派官吏召集百姓中該還債的人都來合驗債據(jù)。債據(jù)全部合驗完畢,他站起來,假傳(孟嘗君的)命令,把債款賜給眾百姓,就燒掉那些債券,百姓高呼“萬歲”。
馮諼一直趕著車(指毫不耽擱)到達齊都臨淄,早晨就求見孟嘗君。孟嘗君以馮諼的迅速返回為怪,穿好衣服戴好帽子見他,問:“債全都收完了嗎?回怎么這么快?”馮諼說:“全都收了?!薄百I什么回來了?”馮諼說:“您說‘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慮您宮中充實珍寶,獵狗、駿馬充實于外面的馬房,美女充實于堂下陳放財物、站列婢妾的地方;您家里所缺的,是義這種東西罷了!我私自為您買了義?!泵蠂L君道:“怎么買義?”馮諼道:“現(xiàn)在您有小小的薛地,不安撫(百姓),以薛地百姓為己子,憑籍商賈之道取利于薛地的百姓。我私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債款賞賜給眾百姓,順便燒掉了契據(jù),百姓歡呼‘萬歲’。(這)就是我用來為您買義的方式啊?!泵蠂L君不高興,說:“呵,先生算了吧?!?BR> 一周年,齊湣王對孟嘗君說:“我不敢讓先王的臣子作我的臣子?!泵蠂L君(只好)前往他的封地薛去。距離薛地還有百里沒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攜幼,迎接孟嘗君在半路上。孟嘗君回頭看著馮諼:“先生替我買義的道理,今天才見到了?!?BR> 馮諼說:“狡猾機靈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免遭死患;現(xiàn)在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地躺著(指放松戒備)。請讓我再去為您挖兩個洞吧。”孟嘗君應(yīng)允了,就給予五十輛車子,五百斤黃金。馮諼向西去魏國(因遷都大梁,故又稱梁)活動,他對魏惠王說:“齊國放逐他的大臣孟嘗君到所處,哪位諸侯先迎住他,可使其國家富庶而軍事強大?!庇谑腔萃蹩粘錾衔唬ㄖ赶辔唬?,讓原來的相作了上將軍,派使者(帶著)黃金千斤,百輛車子,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先趕車回去,告誡孟嘗君說:“千斤黃金,很重的聘禮了;百輛車子,(這算)顯貴的使臣了。齊國君臣大概聽說這事了吧?!蔽簢氖钩纪盗巳?,孟嘗君堅決推辭而不去。
齊湣王聽說這一消息,君臣上下十分驚恐,派遣太傅(輔佐國君的官,次于太師)攜帶千斤黃金、繪有文采的車子兩輛(駟:配有四匹馬的車子)、佩帶的劍一把,封好書信,向孟嘗君道歉說:“我沒有福氣,遭受了祖宗神靈降下的災(zāi)禍,深信于巴結(jié)迎逢的臣下,得罪了您。我不值得您來輔佐,希望您顧念齊國先王的宗廟,姑且回到國都來,治理全國的百姓吧?!瘪T諼告誡孟嘗君道:“希望(你)向齊王請求賜予先王傳下來的祭祀祖先使用的禮器,在薛地建立宗廟(古典重視宗廟,薛地有了先王的宗廟,齊王就必須加以保護,這樣孟嘗君的地位就更加鞏固了)?!弊趶R成就,馮諼回報孟嘗君:“現(xiàn)在三個洞已經(jīng)營造好,您可以高枕作樂(無后顧之憂)了?!?BR> 孟嘗君當了幾十年相國,沒有遭到絲毫禍患,(這都是)馮諼的計謀(所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