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察特點的分析
定義判斷題在命題過程中意在考察兩個方面的知識,一為法律概念,一為對定義外延和內涵的把握。曾經做過類似測試的考生都有這樣的感覺,與其依靠內涵外延的比較去排除定義判斷中的各個選項,不如掌握相關知識來得準確,扎實。因此要在常識部分和定義判斷部分得到理想的分數(shù),對于法律,尤其是行政法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不能不引起考生的充分重視。
二、法律部分備考應掌握的重點內容
(一)行政法和憲法
我國沒有統(tǒng)一的行政法典,行政法的內容分布于《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和《行政訴訟法》等多個部門法當中。憲法是行政法的母法,由于公務員考試的特殊性質,憲法與行政法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其很有可能與行政法合并考察。
通過對歷年試題的分析,我們將行政法部分主要涉及的法條歸納如下:
《行政許可法》的重點法條包括:行政許可的定義(2條)、行政許可的范圍(3條)、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事項(12條)、行政許可的設定權限(14-16條)、行政許可的實施主體(22-24條)、行政許可的聽證(46-47條)、行政許可的撤消(69條)。注意:對行政許可定義、范圍和設定權限要重點把握。
《行政復議法》的重點法條包括:行政復議范圍(2-6條)、行政復議申請人的范圍(第10條)、行政復議申請對象(12、13、15條)、復議決定期限(第31條)。注意:行政復議申請對象曾多次考察。
《行政訴訟法》的重點法條包括:合法性審查原則(第5條)、行政訴訟受案范圍(2、11、12條)、行政訴訟的級別管轄(13-16條)、行政訴訟的管轄(17-18條)、行政訴訟的原告和被告(24-25條)、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37條,并結合《行政復議法》第9條)、行政訴訟的時效(38-39條)、原告撤訴(51條)、法院的審理依據(jù)(52-53條)、行政訴訟上訴(58-59條)。注意:對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級別管轄和一般管轄、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要重點把握。
憲法部分要注意掌握: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省級人民政府組成人員、公民的基本權利、什么是違反憲法的行為(即什么行為能成為違憲審查的對象)、公民的概念,選民的資格、政治協(xié)商會議與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黨與政府的關系。
(二)刑法
刑法部分之所以成為公務員考試的??純热?,主要原因是刑法題目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總則和分則都有考察,一般是各一題,刑法內容龐雜,但并不是說對刑法部分的考察完全沒有規(guī)律可循。首先刑法總則部分只考察基本制度和原理,分則部分主要考察與公務員旅行職責有關的犯罪:行賄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罪、另外有一些罪名要適當注意,如叛逃罪、妨害公務罪、重大責任事故罪。
(三)訴訟法
訴訟法的考察內容不多,也主要停留在對基本制度的考察上,主要有:民事、刑事訴訟管轄,訴訟參加人、文書送達方式、反訴。
(四)民法
民法雖然在國家法律體系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公務員考試的特殊性質,反倒不是考察的重點,考生只要大概了解其重要知識點和基礎概念就可以了,大家要掌握以下內容:不當?shù)美拍?、無因管理概念、什么是無效民事行為、監(jiān)護制度、什么是合伙(特別是個人合伙)、代理制度(什么是代理,代理的種類)、法人的定義和分類。
三、備考建議
在最后的復習備考階段,考生要扎實掌握歷年考試的知識點,因為依據(jù)對歷年題目的分析,相關知識點有可能以不同的形式重復考察,如果考生經過前一階段的復習,對基礎知識已經有所把握,那么接下來要在此基礎上做一做歷年真題,并應進一步著重基礎概念和知識點的把握,掌握各重點法律的主要原則和基本制度以及相互的聯(lián)系;對于還沒有系統(tǒng)復習法律的同學,一定要牢固記憶相關重點法條,即使不能完全記憶也應對主要內容有大致的理解,仍然要堅持做歷年真題,對重復考察的內容要記憶下來。在這個階段同學們一定要切忌盲目練習,搞題海戰(zhàn)術,做題要精,做過后注意總結出題規(guī)律和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公務員考試對于法律知識的考察,在題目的命制上方法性、技巧性不強,主要還是看重對法律條文的掌握,不會出現(xiàn)偏、難、怪的題目,相信只要大家在最后階段保持冷靜,注意將真題和法條結合起來,把握重點,是完全有可能拿到不錯的分數(shù)的。
定義判斷題在命題過程中意在考察兩個方面的知識,一為法律概念,一為對定義外延和內涵的把握。曾經做過類似測試的考生都有這樣的感覺,與其依靠內涵外延的比較去排除定義判斷中的各個選項,不如掌握相關知識來得準確,扎實。因此要在常識部分和定義判斷部分得到理想的分數(shù),對于法律,尤其是行政法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不能不引起考生的充分重視。
二、法律部分備考應掌握的重點內容
(一)行政法和憲法
我國沒有統(tǒng)一的行政法典,行政法的內容分布于《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和《行政訴訟法》等多個部門法當中。憲法是行政法的母法,由于公務員考試的特殊性質,憲法與行政法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其很有可能與行政法合并考察。
通過對歷年試題的分析,我們將行政法部分主要涉及的法條歸納如下:
《行政許可法》的重點法條包括:行政許可的定義(2條)、行政許可的范圍(3條)、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事項(12條)、行政許可的設定權限(14-16條)、行政許可的實施主體(22-24條)、行政許可的聽證(46-47條)、行政許可的撤消(69條)。注意:對行政許可定義、范圍和設定權限要重點把握。
《行政復議法》的重點法條包括:行政復議范圍(2-6條)、行政復議申請人的范圍(第10條)、行政復議申請對象(12、13、15條)、復議決定期限(第31條)。注意:行政復議申請對象曾多次考察。
《行政訴訟法》的重點法條包括:合法性審查原則(第5條)、行政訴訟受案范圍(2、11、12條)、行政訴訟的級別管轄(13-16條)、行政訴訟的管轄(17-18條)、行政訴訟的原告和被告(24-25條)、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37條,并結合《行政復議法》第9條)、行政訴訟的時效(38-39條)、原告撤訴(51條)、法院的審理依據(jù)(52-53條)、行政訴訟上訴(58-59條)。注意:對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級別管轄和一般管轄、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要重點把握。
憲法部分要注意掌握: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省級人民政府組成人員、公民的基本權利、什么是違反憲法的行為(即什么行為能成為違憲審查的對象)、公民的概念,選民的資格、政治協(xié)商會議與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黨與政府的關系。
(二)刑法
刑法部分之所以成為公務員考試的??純热?,主要原因是刑法題目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總則和分則都有考察,一般是各一題,刑法內容龐雜,但并不是說對刑法部分的考察完全沒有規(guī)律可循。首先刑法總則部分只考察基本制度和原理,分則部分主要考察與公務員旅行職責有關的犯罪:行賄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罪、另外有一些罪名要適當注意,如叛逃罪、妨害公務罪、重大責任事故罪。
(三)訴訟法
訴訟法的考察內容不多,也主要停留在對基本制度的考察上,主要有:民事、刑事訴訟管轄,訴訟參加人、文書送達方式、反訴。
(四)民法
民法雖然在國家法律體系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公務員考試的特殊性質,反倒不是考察的重點,考生只要大概了解其重要知識點和基礎概念就可以了,大家要掌握以下內容:不當?shù)美拍?、無因管理概念、什么是無效民事行為、監(jiān)護制度、什么是合伙(特別是個人合伙)、代理制度(什么是代理,代理的種類)、法人的定義和分類。
三、備考建議
在最后的復習備考階段,考生要扎實掌握歷年考試的知識點,因為依據(jù)對歷年題目的分析,相關知識點有可能以不同的形式重復考察,如果考生經過前一階段的復習,對基礎知識已經有所把握,那么接下來要在此基礎上做一做歷年真題,并應進一步著重基礎概念和知識點的把握,掌握各重點法律的主要原則和基本制度以及相互的聯(lián)系;對于還沒有系統(tǒng)復習法律的同學,一定要牢固記憶相關重點法條,即使不能完全記憶也應對主要內容有大致的理解,仍然要堅持做歷年真題,對重復考察的內容要記憶下來。在這個階段同學們一定要切忌盲目練習,搞題海戰(zhàn)術,做題要精,做過后注意總結出題規(guī)律和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公務員考試對于法律知識的考察,在題目的命制上方法性、技巧性不強,主要還是看重對法律條文的掌握,不會出現(xiàn)偏、難、怪的題目,相信只要大家在最后階段保持冷靜,注意將真題和法條結合起來,把握重點,是完全有可能拿到不錯的分數(sh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