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各腔室簡述

字號:

心內(nèi)腔被房、室間隔分為互不相通的左、右兩半,習(xí)慣上稱為左半心和右半心。右半心內(nèi)容納靜脈血,左半心內(nèi)容納動脈血。每半心各有一個房室口,將心腔分為心房和心室。分隔左、右心房的間隔稱房間隔,分隔左、右心室的間隔稱為室間隔。因此,心內(nèi)腔被分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四個腔。
    心臟位于胸腔中縱膈內(nèi)的上方,兩肺之間,約2/3在身體正中線的偏左側(cè),1/3在右側(cè),并略向左扭轉(zhuǎn),所以右半心偏于前方,左半心偏于后方。心臟外觀可分為心底和心尖,兩面和兩緣。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較寬大,與出入心臟的大血管相連,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臟的前面為胸肋面,大部分被兩肺遮蓋,僅小部分與胸骨和肋軟骨相鄰;后面為膈面,貼在膈上。右緣銳利,左緣鈍圓。打個比方,心臟在人體內(nèi)的自然位置,恰如用右手寫字時的位置相仿,手背相當(dāng)于心底,手指尖端相當(dāng)于心尖。
    心臟表面近心底處有一環(huán)形的冠狀溝,分隔心房和心室。心臟的前后面有前、后室間溝,為左、右心室的分界。
    在心臟內(nèi)部,由上部的房中隔和下部的室間隔將心臟分成互不相通的左、右兩半。左、右兩半又分別被左、右房室口及周圍的瓣膜分為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因此,心臟可分為四個腔,即上部的左、右心房和下部的左、右心室。通過左半心的是動脈血,通過右半心的是靜脈血。
    (1)左心房:在心臟的左心上部,位于主動脈和肺動脈的背側(cè),其一角向右前側(cè)突出,叫左心耳。左心房有四個肺靜脈開口,接受左、右肺兩條靜脈的血液(動脈血);當(dāng)其收縮時通過左房室口將血液壓入左心室。因此,左心房的上面有四個靜脈開口,下面有一個左房室口,由于心耳內(nèi)面有梳狀肌而表面凸凹不平,易使血流產(chǎn)生旋渦和流速減慢,在某些病理情況下 (如風(fēng)濕性心臟?。笮亩鷥?nèi)易形成血栓,脫落后可引起心肌、四肢或腦栓塞等嚴(yán)重后果。
    (2)左心室:在心的左下部,偏后側(cè),接受左心房的血液,收縮時把血液壓入主動脈,推動大循環(huán)。左心室壁最厚,約為右心室壁的3倍,左房室口在左心室上部的左后方,主動脈口的右前方,兩者并列接近。左房室口周圍有傳向心室的兩片呈尖形、表面光滑、柔軟而富于彈性、淡乳白色半透明的薄膜,叫二尖瓣。二尖瓣的游離緣和室面借助細(xì)而有彈性的腱索連接于心室壁的*肌。當(dāng)心室收縮時,心室內(nèi)血液即推動左房室瓣(二尖瓣),將房室口關(guān)閉,同時*肌也收縮,腱索拉緊瓣膜,使房室口閉鎖嚴(yán)密,防止瓣膜向左心房倒開,造成血液逆流。風(fēng)濕性心臟病患者的二尖瓣狹窄和閉鎖不全就常發(fā)生在這里。主動脈口周圍有三個半月形的薄膜,叫半月瓣。三個半月瓣與主動脈壁一起形成三個兜,其凹陷向著主動脈方面。當(dāng)心室舒張時,三個兜被逆流的血流充盈使主動脈瓣把主動脈口閉鎖,防止血液回流至左心室。
    (3)右心房:在心的右上部,接受全身流回心臟的靜脈血,收縮時把血液壓入右心室。其前部突出部分為右心耳。右心房內(nèi)腔的上方和下方,分別為上、下腔靜脈口,是心臟自身血液回流入心之處。心房腔內(nèi)壁房中隔上有一指壓形的卵圓窩,是胚胎時期左、右心房的交通孔 —卵圓孔。出生后逐漸閉合,若出生半年以上卵圓孔不閉合,就形成一種叫卵圓孔未閉的先天性心臟病。
    (4)右心室:在心的右下部,接受右心房的血液,收縮時把血液壓入肺動脈內(nèi)。在房室口周圍有三尖瓣,有防止右心室內(nèi)的血液向右心房逆流的作用。肺動脈口在右房室口的前上方,其周圍有三個半月形的肺動脈瓣。肺動脈瓣的形態(tài)和機能與主動脈瓣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