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常用詞:
1 、適:(1 )本義:到(某地)去。如本課“郁郁適茲土”。(2 )與“之”“如”
是同義詞,可能只是方言的不同。與“往”的意義較接近,但用法卻不相同,“往”在上古不帶賓語,而其他三個字都可帶賓語。(3 )與“嫡”“敵”“謫”等字的聲符都是“啻”,上古讀音相同相近,?;ハ嗤?。(4 )古書中“適”與“適”不是一個字,“適”讀,主要用于人名。
2 、舉:是形聲字,從手與聲。(1 )本義:用兩手把東西舉起來(2 )A 捧著、提起—特指鳥抬起翅膀起飛,飛動—抽象意義,舉出、提出—特指把優(yōu)秀人才提拔出來,即推舉。如本課“董生舉進(jìn)士”—特指把壞人壞事揭發(fā)出來,即糾舉、檢舉B 做、舉動、發(fā)動—拔取,即占領(lǐng)。C 整個拿出、全部發(fā)動—包舉、窮盡—整個(形)。
3 、利:(1 )本義:刀劍銳利,刀口快。(2 )引申義:迅速、敏捷—順利、方便—利益、好處—特指財利—特指功名利祿,如“不慕榮利”—重要的、貴重的、要害的(形)。
4 、謝:形聲字,從言射聲。(1 )本義:向人認(rèn)錯道歉。(2 )引申義:A 用言辭委婉地推辭拒絕—告辭—告訴,如本課“為我謝曰‘明天在上,可以出而仕矣?!薄匝赞o相問候B 對別人的贈予或幫助表示感謝。C 衰退、消亡—草木凋謝。
第七課 祭十二郎文
一、字:羞→饈,彊= 強(qiáng),歛→殮,已—以。
二、虛詞:
1 、乃能銜哀致誠:才,(副)。
2 、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孰”,誰?!板帷?,突然、很快地。(副)
3 、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誠”,如果確實(shí)如此,(副)。
“其”,代詞,它?!半m”,即使(假設(shè)連詞)?!耙浴?,表時間(介)。
4 、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然而,(轉(zhuǎn)折連詞)。
5 、其能久存乎:難道,(副詞,表反詰語氣)?!捌湫湃恍??其夢邪?其傳之非真邪?”用法同。
6 、雖然,吾自今年來:兩個詞,雖然如此。
7 、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有的、有些(肯定性無定代詞)。
8 、幾何不從汝而死也:多少,這里指多少時間。
9 、其無知:如果(假設(shè)連詞)。
10、比得軟腳病:近、近來。
11、抑別有疾而至斯乎:或是、還是(選擇連詞)。
12、其然乎?其不然乎?:相當(dāng)于“是…還是…”(用于并列的選擇問句,表示推測語氣)。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同上用法。
13、然后惟其所愿:他們(代詞)。其又何尤:難道(表反詰的語氣副詞)。
14、吾其無意于人世也:大概(表擬測語氣副詞)。
15、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
介詞,引進(jìn)動作行為對象,譯“和”“跟”。
三、實(shí)詞:
1 、乃能銜哀致誠:內(nèi)心的感情。
2 、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孤”,幼年喪父。“及”,等到?!笆 保靼??!扳铩?,依靠?!八铩保阂揽康娜?,指父親。
3 、請歸取其孥:妻室子女的統(tǒng)稱。
4 、而汝抱無涯之戚也:悲痛、悲傷。
5 、強(qiáng)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與上句“存”義近。
6 、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能。
7 、未可以為信也:誠信、真實(shí)。
8 、弔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向死者親屬致以慰問。
9、窆不臨其穴:“窆”把靈柩放入墓穴?!办`”,哭悼死者。
10 、曷其有極:窮盡。
11、其又何尤:責(zé)怪、怨恨。
12、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孩提者”,本指嬰兒和尚須牽抱的幼兒,這里泛指小孩?!凹健保合M⒅竿?BR> 四、詞類活用:
1 、使建中遠(yuǎn)具時羞之奠:動→名,祭奠用的供品。
2 、就成家而致汝:使動,使…來到。
3 、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名→動,繼承家業(yè)。
五、句:
1 、惟兄嫂是依。
2 、何為而在吾側(cè)也?
3 、其又何尤?
六、常用字:
1 、信:會意字,從人從言,(1 )本義:言語真實(shí),不虛偽。(2 )引申義:忠誠、誠實(shí)—真實(shí)、確鑿可信,如本課:“信也,”—表確鑿的情態(tài)語氣,含有果真、的確之意。(副詞)。——實(shí)踐諾言、守信用—相信、信任、信奉,如《黎丘丈人》“其父信之”—信約、盟約—可作憑信的物件、符信—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是傳送信訊書信的人—書信(名詞)(這已是晚起的意思了)(3 )假借為“伸”。
2 、實(shí):(1 )本義:財物糧食充足、富有(2 )引申義:財貨、物資—實(shí)利- 充實(shí)、充滿—果實(shí)及谷物—實(shí)際內(nèi)容、實(shí)際情況—實(shí)心實(shí)意、忠實(shí)—實(shí)在、確實(shí)(副)如本課“吾實(shí)為之,其又何尤”。
3 、誠:(1 )本義:心意誠摯由衷懇摯,如本課“乃能銜哀致誠”(2 )引申義:真實(shí)可信—實(shí)在、的確(副詞)如本課“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BR> 4 、保:象形字,象大人抱(背)孩子的形狀。(1 )本義:護(hù)養(yǎng)幼兒(2 )引申義:保護(hù)、保全—恃、依靠—固守、防守—保有、據(jù)有—安、安定—保育幼兒的婦女,后來寫作“媬”—保護(hù)嬰兒的包裹衣,后來寫作“褓”—護(hù)衛(wèi)用的城堡,后寫作“堡”。
5 、旅:(1 )古指軍隊的編制,五百人為旅(2 )引申義:軍隊—同、俱—在外的人—野生的(這一意義的專用字是“穞”)。
第八課 《送薛存義序》
一、字:直→值,蚤—早
二、虛詞:
1 、若知其職乎:你,(第二人稱代詞)。
2 、受若直,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同上)
3 、蓋民之役:大概,(語氣副詞)
4 、出其十一傭乎吏:“于”(介詞)
5 、使司平于我也:我們,這里是以民的口氣說話。
6 、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我們,此處是以“吏”的口氣說話。
7 、如吾民何:對…怎么辦
8 、得不恐而畏乎:能不…呢。
9 、吾賤且辱:又(連)
10、于其往也,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
“于”介詞,引進(jìn)動作行為的時間?!耙浴苯樵~,譯為“用、拿”,介賓結(jié)構(gòu)作補(bǔ)語。
11、向使傭夫于家:假使(假設(shè)連詞)
三、實(shí)詞:
1 柳子載肉于俎:古代祭祀或設(shè)宴用的一種木制禮器。
2 、有達(dá)于理者:明白、通達(dá)。
3 、其為不虛取直也的矣:“為”,動詞,做、干?!暗摹钡拇_、真實(shí)。
4 、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前一“役”是名詞,仆役;后“役”是動詞,役使、驅(qū)使。
四、詞類活用:
1 、飲食之:使動用法“使…飲食”,即給(他)吃喝。
2 、凡吏于土者:名→動,為吏,做官。
五、常用字:
1 理:形聲字,從玉里聲。(1 )本義:治玉。(2 )引申義:對國家對事物的治理、管理,與“治”同義。-治理獄訟的法官-紋理—條理、情理、道理、規(guī)律—治理得好,井井有條,天下太平(形),與“亂”對。
2 、達(dá):(1 )基本意義:到達(dá)、通達(dá)(2 )引申義:通達(dá)事理,如本課“有達(dá)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胸襟寬廣、豁達(dá)—特指仕途通達(dá),政治上得志,與“窮”相對。-通行的、共同的。與“通”意義相近。
3 、直;(1 )基本意義:不彎曲,與“曲”“枉”相對。(2 )引申義:道德品質(zhì)的正直、忠直—徑直、直接—簡直(副詞)-當(dāng)著、迎對,此意后寫為“值—價值、工值”。如本課“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僅僅、只不過(副)-特意、故意。
4 、受:形聲字,從舟省聲。(1 )本義:給予、接納。如本課“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BR> (2 )引申義:遭受(是接納義的引申。)(3 )給予義后起分化了,寫成“授”。
第九課 《始得西山宴游記》
一、字:隟= 隙,游—遊,谿= 溪,遯= 遁,志→誌.
二、虛詞:
1 、居是州,恒惴慄:“是”,這(指示代詞)。恒,常常、經(jīng)常。
2 、其隙也:那(指示代詞)
3 、日與其徒上高山:同上。
4 、醉則更相枕以臥:又(副)
5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
“凡”,所有、全部(副)?!笆恰?,這,指示代詞。
6 、因坐法華西亭:因為、由于。
7 、莫得遯隱:沒有什么,(否定性無定代詞)。
8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乎”形容詞尾,相當(dāng)于“然”。
“俱”一起,(副)?!澳?,沒有什么,無定代詞。
9 、游于是乎始:句中語氣詞。
三、實(shí)詞:
1 、恒惴慄:恐懼不安。
2 、施施而行:慢步緩行的樣子。
3 、漫漫而游:隨心所欲,不受拘束的樣子。
4 、日與其徒上高山:門徒。
5 、意有所極:至、向往。
6 、覺而起:睡醒。
7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奇異非常。
8 、箕踞而遨:兩腿伸直岔開坐在地上,形同簸箕狀,這是古人不講禮貌或清單自得、無拘無束的一種坐姿。
9 、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土壤”土地、地域?!把G席”,坐墊、席子。
10、不與培塿為類:小土丘。
11、心凝形釋:散。
四、詞類活用:
1 、日與其徒上高山:名→狀,每日。
2 、入深林,窮回溪:形→動,走完。
3 、始指異之:形→意動,認(rèn)為…奇異。
4 、外與天際:名→動,交接、相連。
五、句:
1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分承修辭方法。“岈然”承“高”而言?!巴萑弧?BR> 承“下”而言?!叭糅臁庇殖小搬弧倍?,“若穴”又承“洼然”而言。
2 、縈青繞白:指代修辭方法。
“青”指代青山,“白”指代河流山川。
3 、故為之文以志:雙賓語。
六、常用字:
1 、特:形聲字,從牛寺聲。(1 )本義:雄性的馬。(2 )引申義:突出、特別如本文“然后知山之特立”—單獨(dú)、單單—僅僅、只不過(副)。
2 、徒:形聲字,從辵土聲,(1 )本義:徒步而行。(2 )引申義:步兵—同一學(xué)派同一主張的或同一集團(tuán)、同一類的人—門徒、弟子—同伴、手下人,如本課“日與其徒上高山”—服勞役的人—空、白白地。
3 、趣:(1 )本義:疾迅地朝著某一方向奔去。(2 )引申義:泛指一切動作行為的疾速、緊迫,即趕快、立即—催促、督促,這種意義寫作“促”—?dú)w向于某一方面,傾向于某種情況—旨趣、意向、情趣、興趣,如本課“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4 、坐:(1 )古義:兩膝接觸于鋪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壓在腳跟上的姿勢,和現(xiàn)在的“坐”有所不同。引申為所坐的位置。此義后來寫作“座”(2 )在古代還用作法律術(shù)語,指因…犯罪、觸犯法律—判罪、定…罪,如“廣漢竟坐要斬”(3 )在中古時還用為介詞,表示原因。
1 、適:(1 )本義:到(某地)去。如本課“郁郁適茲土”。(2 )與“之”“如”
是同義詞,可能只是方言的不同。與“往”的意義較接近,但用法卻不相同,“往”在上古不帶賓語,而其他三個字都可帶賓語。(3 )與“嫡”“敵”“謫”等字的聲符都是“啻”,上古讀音相同相近,?;ハ嗤?。(4 )古書中“適”與“適”不是一個字,“適”讀,主要用于人名。
2 、舉:是形聲字,從手與聲。(1 )本義:用兩手把東西舉起來(2 )A 捧著、提起—特指鳥抬起翅膀起飛,飛動—抽象意義,舉出、提出—特指把優(yōu)秀人才提拔出來,即推舉。如本課“董生舉進(jìn)士”—特指把壞人壞事揭發(fā)出來,即糾舉、檢舉B 做、舉動、發(fā)動—拔取,即占領(lǐng)。C 整個拿出、全部發(fā)動—包舉、窮盡—整個(形)。
3 、利:(1 )本義:刀劍銳利,刀口快。(2 )引申義:迅速、敏捷—順利、方便—利益、好處—特指財利—特指功名利祿,如“不慕榮利”—重要的、貴重的、要害的(形)。
4 、謝:形聲字,從言射聲。(1 )本義:向人認(rèn)錯道歉。(2 )引申義:A 用言辭委婉地推辭拒絕—告辭—告訴,如本課“為我謝曰‘明天在上,可以出而仕矣?!薄匝赞o相問候B 對別人的贈予或幫助表示感謝。C 衰退、消亡—草木凋謝。
第七課 祭十二郎文
一、字:羞→饈,彊= 強(qiáng),歛→殮,已—以。
二、虛詞:
1 、乃能銜哀致誠:才,(副)。
2 、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孰”,誰?!板帷?,突然、很快地。(副)
3 、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誠”,如果確實(shí)如此,(副)。
“其”,代詞,它?!半m”,即使(假設(shè)連詞)?!耙浴?,表時間(介)。
4 、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然而,(轉(zhuǎn)折連詞)。
5 、其能久存乎:難道,(副詞,表反詰語氣)?!捌湫湃恍??其夢邪?其傳之非真邪?”用法同。
6 、雖然,吾自今年來:兩個詞,雖然如此。
7 、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有的、有些(肯定性無定代詞)。
8 、幾何不從汝而死也:多少,這里指多少時間。
9 、其無知:如果(假設(shè)連詞)。
10、比得軟腳病:近、近來。
11、抑別有疾而至斯乎:或是、還是(選擇連詞)。
12、其然乎?其不然乎?:相當(dāng)于“是…還是…”(用于并列的選擇問句,表示推測語氣)。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同上用法。
13、然后惟其所愿:他們(代詞)。其又何尤:難道(表反詰的語氣副詞)。
14、吾其無意于人世也:大概(表擬測語氣副詞)。
15、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
介詞,引進(jìn)動作行為對象,譯“和”“跟”。
三、實(shí)詞:
1 、乃能銜哀致誠:內(nèi)心的感情。
2 、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孤”,幼年喪父。“及”,等到?!笆 保靼??!扳铩?,依靠?!八铩保阂揽康娜?,指父親。
3 、請歸取其孥:妻室子女的統(tǒng)稱。
4 、而汝抱無涯之戚也:悲痛、悲傷。
5 、強(qiáng)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與上句“存”義近。
6 、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能。
7 、未可以為信也:誠信、真實(shí)。
8 、弔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向死者親屬致以慰問。
9、窆不臨其穴:“窆”把靈柩放入墓穴?!办`”,哭悼死者。
10 、曷其有極:窮盡。
11、其又何尤:責(zé)怪、怨恨。
12、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孩提者”,本指嬰兒和尚須牽抱的幼兒,這里泛指小孩?!凹健保合M⒅竿?BR> 四、詞類活用:
1 、使建中遠(yuǎn)具時羞之奠:動→名,祭奠用的供品。
2 、就成家而致汝:使動,使…來到。
3 、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名→動,繼承家業(yè)。
五、句:
1 、惟兄嫂是依。
2 、何為而在吾側(cè)也?
3 、其又何尤?
六、常用字:
1 、信:會意字,從人從言,(1 )本義:言語真實(shí),不虛偽。(2 )引申義:忠誠、誠實(shí)—真實(shí)、確鑿可信,如本課:“信也,”—表確鑿的情態(tài)語氣,含有果真、的確之意。(副詞)。——實(shí)踐諾言、守信用—相信、信任、信奉,如《黎丘丈人》“其父信之”—信約、盟約—可作憑信的物件、符信—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是傳送信訊書信的人—書信(名詞)(這已是晚起的意思了)(3 )假借為“伸”。
2 、實(shí):(1 )本義:財物糧食充足、富有(2 )引申義:財貨、物資—實(shí)利- 充實(shí)、充滿—果實(shí)及谷物—實(shí)際內(nèi)容、實(shí)際情況—實(shí)心實(shí)意、忠實(shí)—實(shí)在、確實(shí)(副)如本課“吾實(shí)為之,其又何尤”。
3 、誠:(1 )本義:心意誠摯由衷懇摯,如本課“乃能銜哀致誠”(2 )引申義:真實(shí)可信—實(shí)在、的確(副詞)如本課“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BR> 4 、保:象形字,象大人抱(背)孩子的形狀。(1 )本義:護(hù)養(yǎng)幼兒(2 )引申義:保護(hù)、保全—恃、依靠—固守、防守—保有、據(jù)有—安、安定—保育幼兒的婦女,后來寫作“媬”—保護(hù)嬰兒的包裹衣,后來寫作“褓”—護(hù)衛(wèi)用的城堡,后寫作“堡”。
5 、旅:(1 )古指軍隊的編制,五百人為旅(2 )引申義:軍隊—同、俱—在外的人—野生的(這一意義的專用字是“穞”)。
第八課 《送薛存義序》
一、字:直→值,蚤—早
二、虛詞:
1 、若知其職乎:你,(第二人稱代詞)。
2 、受若直,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同上)
3 、蓋民之役:大概,(語氣副詞)
4 、出其十一傭乎吏:“于”(介詞)
5 、使司平于我也:我們,這里是以民的口氣說話。
6 、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我們,此處是以“吏”的口氣說話。
7 、如吾民何:對…怎么辦
8 、得不恐而畏乎:能不…呢。
9 、吾賤且辱:又(連)
10、于其往也,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
“于”介詞,引進(jìn)動作行為的時間?!耙浴苯樵~,譯為“用、拿”,介賓結(jié)構(gòu)作補(bǔ)語。
11、向使傭夫于家:假使(假設(shè)連詞)
三、實(shí)詞:
1 柳子載肉于俎:古代祭祀或設(shè)宴用的一種木制禮器。
2 、有達(dá)于理者:明白、通達(dá)。
3 、其為不虛取直也的矣:“為”,動詞,做、干?!暗摹钡拇_、真實(shí)。
4 、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前一“役”是名詞,仆役;后“役”是動詞,役使、驅(qū)使。
四、詞類活用:
1 、飲食之:使動用法“使…飲食”,即給(他)吃喝。
2 、凡吏于土者:名→動,為吏,做官。
五、常用字:
1 理:形聲字,從玉里聲。(1 )本義:治玉。(2 )引申義:對國家對事物的治理、管理,與“治”同義。-治理獄訟的法官-紋理—條理、情理、道理、規(guī)律—治理得好,井井有條,天下太平(形),與“亂”對。
2 、達(dá):(1 )基本意義:到達(dá)、通達(dá)(2 )引申義:通達(dá)事理,如本課“有達(dá)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胸襟寬廣、豁達(dá)—特指仕途通達(dá),政治上得志,與“窮”相對。-通行的、共同的。與“通”意義相近。
3 、直;(1 )基本意義:不彎曲,與“曲”“枉”相對。(2 )引申義:道德品質(zhì)的正直、忠直—徑直、直接—簡直(副詞)-當(dāng)著、迎對,此意后寫為“值—價值、工值”。如本課“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僅僅、只不過(副)-特意、故意。
4 、受:形聲字,從舟省聲。(1 )本義:給予、接納。如本課“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BR> (2 )引申義:遭受(是接納義的引申。)(3 )給予義后起分化了,寫成“授”。
第九課 《始得西山宴游記》
一、字:隟= 隙,游—遊,谿= 溪,遯= 遁,志→誌.
二、虛詞:
1 、居是州,恒惴慄:“是”,這(指示代詞)。恒,常常、經(jīng)常。
2 、其隙也:那(指示代詞)
3 、日與其徒上高山:同上。
4 、醉則更相枕以臥:又(副)
5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
“凡”,所有、全部(副)?!笆恰?,這,指示代詞。
6 、因坐法華西亭:因為、由于。
7 、莫得遯隱:沒有什么,(否定性無定代詞)。
8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乎”形容詞尾,相當(dāng)于“然”。
“俱”一起,(副)?!澳?,沒有什么,無定代詞。
9 、游于是乎始:句中語氣詞。
三、實(shí)詞:
1 、恒惴慄:恐懼不安。
2 、施施而行:慢步緩行的樣子。
3 、漫漫而游:隨心所欲,不受拘束的樣子。
4 、日與其徒上高山:門徒。
5 、意有所極:至、向往。
6 、覺而起:睡醒。
7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奇異非常。
8 、箕踞而遨:兩腿伸直岔開坐在地上,形同簸箕狀,這是古人不講禮貌或清單自得、無拘無束的一種坐姿。
9 、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土壤”土地、地域?!把G席”,坐墊、席子。
10、不與培塿為類:小土丘。
11、心凝形釋:散。
四、詞類活用:
1 、日與其徒上高山:名→狀,每日。
2 、入深林,窮回溪:形→動,走完。
3 、始指異之:形→意動,認(rèn)為…奇異。
4 、外與天際:名→動,交接、相連。
五、句:
1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分承修辭方法。“岈然”承“高”而言?!巴萑弧?BR> 承“下”而言?!叭糅臁庇殖小搬弧倍?,“若穴”又承“洼然”而言。
2 、縈青繞白:指代修辭方法。
“青”指代青山,“白”指代河流山川。
3 、故為之文以志:雙賓語。
六、常用字:
1 、特:形聲字,從牛寺聲。(1 )本義:雄性的馬。(2 )引申義:突出、特別如本文“然后知山之特立”—單獨(dú)、單單—僅僅、只不過(副)。
2 、徒:形聲字,從辵土聲,(1 )本義:徒步而行。(2 )引申義:步兵—同一學(xué)派同一主張的或同一集團(tuán)、同一類的人—門徒、弟子—同伴、手下人,如本課“日與其徒上高山”—服勞役的人—空、白白地。
3 、趣:(1 )本義:疾迅地朝著某一方向奔去。(2 )引申義:泛指一切動作行為的疾速、緊迫,即趕快、立即—催促、督促,這種意義寫作“促”—?dú)w向于某一方面,傾向于某種情況—旨趣、意向、情趣、興趣,如本課“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4 、坐:(1 )古義:兩膝接觸于鋪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壓在腳跟上的姿勢,和現(xiàn)在的“坐”有所不同。引申為所坐的位置。此義后來寫作“座”(2 )在古代還用作法律術(shù)語,指因…犯罪、觸犯法律—判罪、定…罪,如“廣漢竟坐要斬”(3 )在中古時還用為介詞,表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