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漢語”北師大聽課筆記(五)

字號:

第二十課蘇武傳
    一、字:竝==并,毉==醫(yī),蹈—搯,畔——叛,縣→懸,見→現(xiàn),旃—氈,去—弆,伏—服,舩==船,驩—歡,- 霑==沾,衿==襟,決→訣,歐→嘔,鄉(xiāng)→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MO)彊→強,須→鬚.
    二、虛詞:1 、少以父任:因(介)。2 、稍遷:逐漸。3 、數(shù)通使相窺觀:屢次。(副)。4 、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如果。5 、明日復(fù)然:如此(代詞)。6 、君因我降:依靠,憑借。7 、即時誅滅:立刻。8 、羝乳乃得歸:才。9 、信義安所見:哪里(疑代)。`10 、壹聽陵言:一定、務(wù)必要。(副)11、具自陳道:全部。12、令漢且貰陵罪:令,假設(shè)。且,姑且。12、庶幾乎曹柯之盟:庶幾,差不多。乎,句中語氣詞。13、已矣:算了吧。14、凡隨武還者九人:總共。
    三、實詞:1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對年長者的尊稱。“行”,輩份。3 、因厚賂單于:送厚禮。4 、置幣遺單于:泛指用作禮品的玉、馬、皮、帛等物。5 、會武等至匈奴:正遇上。6 、數(shù)通使相窺觀:窺探觀察。7 、欲發(fā)使送武等:派遣。8 、以狀語武:“狀”情況?!罢Z”,告訴。(動)9 、單于使使曉武:前“使”,動詞,派。后“使”,名詞,使者。10、會論虞常:判決罪犯。11、副有罪,當(dāng)相坐:相連坐,一個人犯罪,他的親屬也要連帶一同受罰,稱為“連坐”。12、馬畜彌山:滿。13、即時誅滅:殺。14、白單于:報告。15、羝乳乃得歸:“羝”公羊,“乳”,生育。16、杖漢節(jié)牧羊:“杖”拄。(動)“節(jié)”,使節(jié)。17、掘野鼠,去屮實而食之:“屮”,草。“食”吃。(去,收藏。)18、扶輦下除:臺階。19、宦騎亡:逃走。20、加以老母系保宮:囚禁。21、法令亡常:無。22、因泣下沾襟,與武決去:“泣”,淚?!皼Q”,訣別。23、旦夕臨數(shù)月:哭吊死者。24、如惠語以讓單于:責(zé)備。25、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駑,才能低下。貰,赦免,寬大。
    四、詞類活用:1 、宜皆降之:使動。使…投降。2 、輿歸營:名→狀,用車。3 、單于壯其節(jié):形→意動,認(rèn)為…壯勇。4 、欲因此時降武:使動,使…投降。5 、劍斬虞常已:名→狀,用劍。6 、空以身膏草野:名→動,肥美、滋潤。7 、反欲斗兩主:使動,使…斗。8 、單于愈益降之:使動,使…降。9 、絕不飲食:使動,使…飲食。10、別其官屬常惠等:使動,使…分開。11、王必欲降武:使動,使…降。
    五、句:1 、何以復(fù)加?(疑代)2 、何謂相坐?(同上)3 、何以女為見(同上)。4 、子卿尚復(fù)誰為乎?(同上)5 、皆為陛下所成就:“為所”被動句式。6 、雖欲報恩將安歸:(疑代)
    六、常用字:
    1 、賂:(1 )常用義:(贈送的)財物。(2 )引申義:用財物贈送給別人。如“因厚賂單于?!薄V賂(帶貶義)。上古時“賄賂”用“賕”字來表示。
    2 、闕:(1 )本義:皇宮門前兩邊的樓,中間有通道。如本課“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氨标I”就是皇宮北門兩邊的樓。(2 )引申義:A 一般的城樓—朝廷—宮殿。B 豁口、空隙讀que ,——缺點、缺漏,此義現(xiàn)多寫為“缺”。(3 )又讀jue.通“掘”。
    3 、乳:(1 )本義:人或鳥的生育(動),(2 )引申義:A 其他動物的生育。如本課“羝乳乃得歸”—*或乳汁—初生的、年幼的(形)B 哺乳期間的動物。
    4 、再:用法:作數(shù)詞,兩次或第二次。不同于現(xiàn)在用來指行為的重復(fù)。如本課“愿勿復(fù)再言”。古代表示行為重復(fù)的是“復(fù)”。
    5 、賜:從貝從易,易亦聲,會意兼形聲字。(1 )本義:賞賜、賜給,本課“幸蒙大恩,賜號稱王”。(2 )引申義:賜予的財物或恩惠。
    6 、朝:(1 )本義:早晨。如本課“人生如朝露”。讀zhao(2 )引申義:早晨向父母或君王省視、拜見、問安—拜見—使動,使朝見—朝廷—朝代。以上音讀chao
    第二十一課班超傳
    一字:研→硯,直→值,覩==睹,裁—才,然→燃,鈆==鉛,禽→擒,→勢,卹==恤,——邀,張→帳,萌—氓,縣→懸,蠲——捐,覩,匈→胸。
    二虛詞:1 、而當(dāng)封侯萬里之外:你。2 、后忽更疏懈:改變。3 、具服其狀:全部。4 、愿將本所從三十余人足矣:原本、原先(副)。5 、互抱超馬腳不得行:交錯、交替,這里有紛紛的意思(副)。6 、超因此叵平諸國:完全(副)7 、庶幾張騫棄身曠野:希望。(副)8 、宜因其力:依靠、憑借。9 、盛毀超擁其愛妻:大力、深(程度副詞)。10、莫不賓從:沒有(副)。11、其封超為定遠(yuǎn)侯:語氣副詞,表祈使或命令。
    三實詞:1 、祭酒,布衣諸生耳:“祭酒”,古禮,后因以為官名,這里等于說先生?!安家隆?,平民的代稱。2 、帝乃除超為蘭臺令史:封官。3 、后坐事免官:因犯罪。4 、具服其狀:承認(rèn)。5 、并求更選使使西域:前“使”,名詞,使者,兼語;后“使”,動詞,出使。6 、固欲益其兵:增加。7 、因辭讓之:責(zé)備。8 、逆遣吏田慮先往降之:預(yù)先。9 、下詔征超:招回。10、效命絕域:獻出。11、尚能和輯諸戎:懷柔、團結(jié)。12、將弛弄及義從千人就超:投向。13、盛毀超擁其愛妻:誹謗。14、啖以重利:利誘引誘。15、陰緩所得生口:“陰”,暗中?!吧凇?,俘虜。16、遂去其妻:離開。17、若邑任在外者:勝任。18、便留與從事:辦事。19、可須夜鼓聲而發(fā):等待。20、及臣生在:趁時。
    四、活用:1 、不恥勞辱:用于意動,以…為恥。2 、超手格殺三人:名→狀,用手。3 、帝壯超節(jié):意動,以…為壯,贊許。4 、超既西:方名→動,向西走。5 、因辭讓之:名→狀,用言辭。6 、逆遣吏田慮先往降之:使動,使……投降。7 、終不聽其東:名→動,向東行。8 、寇盜河西:名→動,侵犯。9 、復(fù)沒都護:使動,使…復(fù)沒。即*。10、不動中國,不煩戎士:形→使動:使…苦。11、狐死首丘,代馬依風(fēng):名→動,頭朝向。
    五、句:1 、卿弟安在?(疑代)2 、恐見疑于當(dāng)時矣:被動句。3 、是何言之陋也?。ǜ袊@句)這說的話是多么的淺薄。
    六、常用字:
    1 、除:(1 )本義:宮殿的臺階。如“扶輦下除”(2 )引申義:一般的臺階—去舊生新,除去—每年的后一天—官吏的任命,本課“帝乃除超蘭臺令史。”
    2 、更(1 )本義:改變、更換。如本課“后忽更疏懈”。(2 )引申義:A 舊時夜間報時的單位,如三更、五更。B 另外(副)讀去聲,如本課“并求更選使使西域”—再、又。如“更上一層樓”。(3 )假借為“經(jīng)”,經(jīng)歷。(4 )假借為“庚”,繼續(xù)。
    3 、須:(1 )本義:胡須。(2 )引申義:獸的須。(3 )假借義:等待如本課“可須夜鼓聲而發(fā)”—需要—必要、應(yīng)當(dāng)(助動詞)
    4 、質(zhì):(1 )本義:抵押。如“遂納子為質(zhì)”(2 )引申義:樸實—本質(zhì)、體質(zhì)—質(zhì)地、底子—斬殺犯人時墊底的砧板。此義后造“?!薄拌e”以區(qū)別?!|(zhì)問—對質(zhì)。
    5 、就:(1 )本義:接近、趨向,如“陳力就列”,如本課“廣德乃遣使就超請馬?!保? )引申義:采納、擇取?!删汀⒊晒?,如“三窟已就”
    6 、格:(1 )本義:樹木的長枝條。如“枝格相交”(2 )引申義:柵欄—阻止、阻攔—抵擋、抵御—搏擊,如“超手格殺三人”—方格—格式、規(guī)格、標(biāo)準(zhǔn)。(3 )假借義:常被借為“佫”,表示到達、來到,——通達、感通—窮究、探底。
    第二十二課華佗傳
    一字:→…旉→敷,藏→臟,兒→倪,支→肢,管—脘,欬==咳,煖==暖,利→痢,酢→醋,鬲→膈,反→返,縣→懸,去—弆,已—以,彊→強,頸—經(jīng),猨==猿。
    二、虛詞:1 、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且”,將近(副)?!岸?,然而。(連詞表轉(zhuǎn)折)。2 、病亦行差:將(副)。3 、適至:剛(副)。4 、卒頭眩墮車:突然,同“猝”。(副)5 、卒可得寐:終于。6 、病是也:這,指示代詞。7 、其人盛怒則差:非常,程度深,(副)。8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大都(副)。9 、以醫(yī)見業(yè):用在動詞前,指代自己。10、適值佗見收:“適”,正好?!耙姟?,被。
    三、實詞:1 、太尉黃琬辟,皆不就:“辟”,征如任用?!熬汀?,就任。2 、語其節(jié)度:服藥的禁忌及注意事項。3 、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yīng)除:“壯”,量詞,一灸叫一壯?!皯?yīng)”,應(yīng)手。4 、若當(dāng)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dāng)引某許,若至,語人”:“針”,扎針,中醫(yī)和一種治病方法?!耙保娱L?!霸S”,處?!罢Z”,讀去聲,告訴。5 、病亦行差:病愈。以下同。6 、人亦不自寤:醒,感覺到。7 、藏氣已絕于內(nèi),當(dāng)涕泣而絕:前一“絕”,斷絕。后一“絕”,死。7 、故令不時愈:應(yīng)時。8 、彭城夫人夜之廁:到(動)。9 、呻呼無賴:辦法。10、止親人宿:留宿。11、五日卒:死。12、欲造佗:到去。13、逆見:迎面。14、士大夫不耐痛癢:疼痛難受。(偏義復(fù)詞)。15、此脈故事有胎:(按照)先例。16、必燥箸母脊:附著。17、長可尺所:表示大約的數(shù)量。18、佗恃能厭食事:侍奉,侍侯人。19、考驗首服:拷問審究。20、普依準(zhǔn)佗治:依據(jù)按照。21、人體欲得勞動:運動。22、動搖則谷氣得消:運動。23、熊頸鴟顧:通“經(jīng)”,掛。24、漆葉處所而有:處處。25、朝歌云:句末語氣詞,有“據(jù)說如此”的意思。
    四、活用:1 、縫腹膏摩:名→狀,用藥膏。2 、不汗,后三日死:名→動,出汗。3 、佗脈之:名→動,切脈。4 、以醫(yī)見業(yè):名→動,作為職業(yè)。5 、佗久遠(yuǎn)家思?xì)w:形→動,遠(yuǎn)離。6 、此可以活人:使動用法,使…活。7 、太祖累書呼:名→狀,用書信。8 、熊頸鴟顧:名→狀,像一樣。9 、動諸關(guān)節(jié):使動用法,使…動。10、輕體:形→使動,使…輕。11、于是傳付許獄:名→狀,用傳車。
    五句:1 、車邊病是也:(判斷句)2 、耳目聰明:分承修辭方法,即耳聰目明。
    六、常用字:1 、傳:(1 )本義:古代送信或供使臣往來的一種快車。如本課“于是傳付許獄”(2 )引申義:驛舍或傳舍—一般的傳遞、傳送—流傳—傳記—注釋或解釋經(jīng)義的文字—“經(jīng)”以外的“賢人”著作也稱為傳。
    2 、許:(1 )本義:應(yīng)允、許可,(動)如“公弗許”。(2 )引申義:同意、贊許。(3 )處所(名)如本課“當(dāng)引某許”(4 )用在數(shù)量詞后面,表示不能確定的零數(shù),如本課“吐出三升許蟲”。(5 )如此、這樣(代),如“許多”。
    3 、辟:(1 )本義:刑,刑法。(2 )引申義:法度、法律—制定與執(zhí)行法的君主,音讀為?!蠈ο碌恼髡?,如“太尉黃琬辟”。(3 )假借義:A 避免;B 開辟—消除、排除;C 偏僻—邪僻。
    4 、案:(1 )本義:木制的托盤。(2 )引申義:矮長桌、幾案—案卷、文書—查辦—查訊、審問。(3 )通“按”,用手摁或壓。如本課“案脈,胎未去也?!?BR>    5 、著:(1 )明顯、顯露。讀音zhu ,引申為:著述、寫作。(2 )附著,加于上。如本課“必躁著母脊”,后寫作“著”,讀zhuo—穿(衣),動詞。
    6 、經(jīng):從糸從,亦聲。(1 )本義:機上的縱線,泛指紡織物上的縱線。(2 )引申義:主干—常法、經(jīng)典,如本課“兼通數(shù)經(jīng)”—度量、畫分,如“辨正方位,體(分)國經(jīng)野”—經(jīng)略、經(jīng)營連用,表謀畫、籌畫并管理。
    第二十三課肥水之戰(zhàn)
    一字:已—以,閑→嫻,闕—缺,趣—趨,陳→陣。
    二、虛詞:1 、其以司馬昌明為尚書左仆射:表命令的語氣副詞。2 、茍為諂諛之言:茍且、隨便。3 、仍有后患,悔無及也:更、并。(副)4 、卿其勉之:表祈使的語氣副詞??勺g作“希望”。5 、非汝,誰與成之:“非”,除了?!芭c”,介詞,后省賓語“我”。6 、今大敵垂至:將要、快要。7 、吾其左衽矣:大概。(表推測的語氣副詞)8 、若移陳少卻:稍。9 、秦兵大?。喝ǜ保?0、其走者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其”,那些(代)?!扒摇?,將要。
    三、實詞:1 、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入侵。2 、民每十丁遣一兵:成年男子。3 、勢還不遠(yuǎn),可先為起第:“還”,返回?!暗凇?,府第、住宅。4 、茍為諂諛之言以會陛下之意:逢迎、迎合。5 、安夷然:坦然無事,一點不著急的樣子。6 、已別有旨:“別”,另外?!爸肌泵?。7 、便為敵手而雙不勝:相匹敵。8 、安遂游陟:登山。9 、桓沖深以根本為憂:樹根,比喻事物的關(guān)鍵部分。10、謝安固卻之:“固”,堅決?!皡s”推卻。11、朝廷處分已定:安排、部署。12、西藩宜留以為防:本義為籬,引申為國家的屏障。13、有廟堂之量:宰相的別稱。14、克之,執(zhí)平虜將軍徐元喜等:捉獲。15、融馳使白秦王堅曰:報告。16、兼道就融于壽陽:“兼道”,以加倍的速度趕路?!熬汀保拷?、會合。17、今乘諸軍未集:聚集、集合。18、融馳騎略陳:巡行。19、自相蹈藉而死者:踐踏。20、因與張?zhí)戾a、徐元喜皆來奔:投奔。21、了無喜色:完全沒有。22、徐答曰:慢慢地。23秦兵逼肥水而陳:緊靠。
    四、活用:1 、吾其左衽矣:名→動,穿左衽的衣服,即外族服裝。2 、欲不戰(zhàn)以老秦師:形→使動:使…疲憊。3 、、草行露宿:名→狀,在草野中,在露水中。
    五、句:1 、吾其左衽矣:借代修辭方法。指代晉國將要被符堅滅亡。2 、為晉兵所殺:被動句式。
    六常用字:1 、還:(1 )本義:返回。如本課“勢還不遠(yuǎn)”。(2 )引申義:交還、歸還—交納租稅—仍然、重復(fù)(副)今讀hai ,舊讀huan. ——進一步、更加。
    2 、歸:(1 )本義:女子出門嫁人。(2 )引申義:回家、回國。如本課“今兵斷其歸津”—歸還—歸附。(3 )通“饋”,kui ,贈送。(4 )通“愧”,kui 慚愧。如“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
    3 、集:(1 )本義鳥群停在樹上。(2 )引申義:一般事物的聚合。如“今乘諸軍未集”—事情的成功—詩文的匯集(3 )通“輯”,安定。如“故使軍司馬班超安集于以西。”
    4 、別:(1 )本義:分解、分開。如“別其官屬?;莸取?。(2 )引申義:分別、辨別—離別、告別。(3 )古代“別”代“另”字。
    5 、色:(1 )古義:臉色、氣色。如“作色”多指發(fā)怒。(2 )常指美色—不同的色彩。(3 )“顏色”: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詞組,指臉上的氣色、表情。
    6 、寇:會意字,從從元從攴。(1 )本義:入侵、侵犯。如“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2 )引申義:入侵者、敵人。如本課“豈可復(fù)留此殘寇”。(3 )后起義:強盜。
    第二十四課寡人之于國
    字:頒—斑,涂→途,無—毋。
    二、虛詞:1 、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之”連詞,用于名詞和介詞結(jié)構(gòu)之間,構(gòu)成一個偏正詞組做全句的主語?!把伞钡扔谡f“于是”?!岸钡扔凇岸选?,表限止語氣?!耙印?,表報#自考# #自考“古代漢語”北師大聽課筆記(五)#氣,合用后表示角乎如此的陳述語氣。2 、填然鼓之:形容詞尾。3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無定代詞)4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不過(副)。5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之”取獨用法?!坝凇?,比(介)6 、谷不可勝食也:盡(副詞,讀一聲)。7 、斧斤以時入山林:按(介)8 、然而不王者:兩個詞,“然”,如此,這樣(指示代詞)?!岸?,表轉(zhuǎn)折連詞?!罢摺?,的人。9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無”,通“毋”,不要?!八埂?,則(連)?!把伞?,于是。
    三實詞:1 、移其粟于河內(nèi):泛指糧食。2 、河內(nèi)兇:饑荒。3 、填然鼓之:擊鼓(動)。4 、棄甲曳兵而走:“甲”,盔甲。“曳”,拖、拉?!白摺?,逃奔。5 、數(shù)罟不入洿池:“數(shù)”,cu密,“罟”,網(wǎng)?!皼闯亍保卣?,池塘。6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種(本義)7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豚”,小豬?!板椤?,大豬?!靶蟆?,養(yǎng),飼養(yǎng)?!皶r”,繁殖時機。8 、僅庠序之教,申以孝悌之義:“庠序”,學(xué)校?!吧辍狈磸?fù)進行?!般?,敬愛兄長。9 、途有餓莩而不知發(fā):“餓莩”,餓死的人?!鞍l(fā)”,打開,指開倉濟民。10、非我也,歲也:年成(不好)
    四活用:然而不王者:名→動,稱王。
    五句:1 、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借代修辭方法,指代教育普施,尊老成為社會風(fēng)尚。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六常用字:1 、兵:(1 )本義:兵器、武器。如“非我也,兵也?!保? )引申義:軍事、武力、戰(zhàn)爭—兵法、用兵策略—武裝力量、軍隊。
    2 、甲:(1 )本義:植物果實或動物的硬質(zhì)外殼(2 )引申義:古代軍人穿的皮制護身衣服,如本課“棄甲曳兵而走”—披甲的人,即甲士—天干的第一位—用來紀(jì)年—位居第一,(動)
    3 、歲:(1 )本義:木星。(2 )引申義:年—年齡—時間、光陰—年成、年景。
    4 、時:(1 )本義:季節(jié)、時令。如“瓜時而往”又“百畝之田,勿奪其時。”(2 )引申義:時候、時間、時辰—時代—時機、機會—時運。(3 )用作狀語:按時—那時、當(dāng)時- 時常、經(jīng)常。
    5 、王:(1 )殷周時對帝王、天子的稱呼。(2 )春秋時,吳越等諸侯國君稱王;戰(zhàn)國時諸侯國國君普遍稱王。(3 )秦代開始,王便成了對貴族或功臣的主封爵。(4 )由帝王引申為稱王、做王統(tǒng)治天下(動詞)讀wang.
    第二十五課許行
    一字:偪→逼,振→賑,有—又,倍—背,沒→歿,反→返,暴→曝,尚—上,賈→價,伯—佰。
    二虛詞:1 、雖然,未聞道也:兩個詞,“雖”,雖然(連)?!叭弧?,如此(代)。2 、惡得賢:哪里(疑代)3 、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句中語氣詞,表停頓。4 、何許子之不憚煩:取獨。5 、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然則”,兩個詞,如此,那么?!蔼殹?,難道(反問副詞)。“且”,連詞,一面一面。6 、治人者食于人:被(介)。7 、圣人之憂民如此:取獨用法。8 、亦不用于耕耳:只是,不過。9 、未能或之先也:有的人(肯定性無定代詞)9 、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雖”,即使?!澳?,沒有人(否定性無定代詞)?!盎颉本渲姓Z氣詞,強調(diào)沒有人這樣做。10、夫物之不齊:取獨用法。
    三實詞:1 、自楚之滕:到(動)。2 、愿受一廛而為氓:“廛”一般百姓一戶人家住的地方。“氓”由外地或別國遷來的百姓。3 、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衣”,穿,(動)“褐”,粗毛或粗麻編織成的衣服?!袄Α保幙??!盀槭场?,作為衣食來源。4 、棄其學(xué)而學(xué)焉:前“學(xué)”,學(xué)說(名)。后“學(xué)”,學(xué)習(xí)(動)。5 、則是厲民而以自養(yǎng)也:危害。6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養(yǎng)活,讀si.7、五谷不登,禽獸逼人:“登”,有收成?!氨啤?,威脅。8 、交于中國:中原地帶。9 、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農(nóng)業(yè)上種叫“稼”,收叫“穡”。10、教以人倫:古代社會規(guī)定的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11、惟堯則之:效法。12、民無能名焉:用言語稱贊。13、有天下而不與焉:參與(“焉”,“于是”,在其中。)14、未能或之先也:超過。(動)15、皜皜乎不可尚已:“尚”通“上”,超過。16、非先王之道:責(zé)怪。17、雖使五尺之童適市:“使”,派。“適”,到去。18、以釜甑爨:燒飯。
    四、活用:1 、踵門而告文公曰:名→動,腳后跟→走到。2 、饔飧而治:名→動,早飯、晚飯→做飯。3 、許子冠乎:名→動,戴帽子。4 、益烈山澤而焚之:名→動,大火→放大火燒。4 、勞之來之,匡之直之:使動用法,使…勞,使…歸順,使…正直。(賓語“之”代“民”)。
    五句:1 、公與之處:雙賓語。2 、捆屨織席以為食:修辭上的需要而賓語前置。3 、“奚冠?”、“許子奚為不自織”、“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都是疑問代詞賓語前置。4 、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雙賓語)5 、大哉,堯之為君?。海ㄒ蛐揶o需要而主謂倒置。)6 、君哉,舜也。(同上)7 、未能或之先也(否定句中賓語前置)。8 、彼所謂豪杰之士也(判斷句)。9 、江漢以濯人,秋陽以暴人:“江漢”、“秋陽”都是“以”的前置賓語。(修辭需要)10、戎狄是膺,荊舒是懲:(代詞復(fù)指賓語前置)意思是“痛擊西戎和北狄,懲治荊舒使之知戎止。”11、子是之學(xué)。(復(fù)指前置賓語)。12、莫之或欺: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六、常用字:1 、衣:(1 )本義:上衣(2 )引申義:泛指衣服—穿衣,舊讀yi,如“衣褐”—包、裹、包扎。
    2 、冠:(1 )本義:帽子(2 )引申義:轉(zhuǎn)化為動詞。讀guan. 戴帽子。如“冠素”—古代一種禮儀—居于首位。
    3 、樹:(1 )本義:種植。如“樹之以?!?、“樹藝五谷”。(2 )引申義:培植、培養(yǎng)—豎立、直立、設(shè)置—樹木(名)?!皹洹痹谙惹貢r一般用作動詞?!皹淠尽钡囊馑荚谙惹貢r用:木:字來表示。
    4 、藝(1 )本義:種植。如“樹藝五谷”。(2 )引申義:技藝、才能、本領(lǐng)?!傲嚒敝付Y、樂、射、御、書、數(shù)?!寮业牧拷?jīng)典:詩、書、易、禮、樂、春秋?!薅?、準(zhǔn)則。
    5 、賈:(1 )本義:做買賣。(2 )引申義:招惹—商人(名),以上意義讀為gu—價格。此義后來寫作“價”,讀jia.(3 )商賈連用泛指商人。商特指外出做生意的商人,賈指囤積貨物,坐地販賣的商人。
    第二十六課天論
    一字:彊——強,祅==妖,貣==忒,倍——背,畜——蓄,臧→藏,隊→墜,黨—儻,常—嘗,竝==并,錯—措。
    二虛詞:1 、禹以治,桀以亂:憑借(介)后省略賓語(指代日月星辰瑞曆)。2 、怪星之黨見:“儻”,偶然(副)3 、是無世而不常有之:通“嘗”,曾經(jīng)。4 、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前兩個“之”,取獨用法。中間三個是連定中詞組的,后兩個是代詞。5 、在天者莫于日月:沒有什么(否定性無定代詞)以下三句同。6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何如,哪里比得上。表示反問和比較。
    三實詞:1 、應(yīng)之以治則吉,應(yīng)之以亂則兇:“治”,有條理、合正道的措施?!皝y”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指施。2 、天行有常:恒,規(guī)律。3 、修道而不貳:“貳”應(yīng)是“忒”,差錯。4 、寒暑未薄而疾:迫近。5 、故明于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分”,職分。“至人”,了不起的人。6 、治亂,天邪:治和亂,是天決定的嗎?7 、繁啟蕃長于春夏,畜積收臧于秋冬::繁殖、生長。8 、雩而雨:(動詞)求雨。
    四活用:1 、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強”,使…強,加強。“貧”,使動,使(人)貧窮。2 、則天不能病,則天不能禍:使動。使…得病,使…得禍。3 、風(fēng)雨之不時:名→動,合時節(jié)。4 、雩而雨:名→動,下雨。5 、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君”名→動,統(tǒng)治。“隆”,形→使動,使…興盛?!巴酢?,名→動,稱王?!鞍浴保鷦?,成為盟主。6 、大天而思之:形→意動,認(rèn)為…偉大。7 、孰與物畜而制之:名→狀,像物一樣對待。8 、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使動用法。使…增多,使…變化,使…成為物。
    五、句:日月星辰瑞曆,是禹桀之所同也:判斷句?!笆恰睆?fù)指“日月星辰瑞曆”,做主語。
    六、常用字:1 、治:(1 )本義:治水。(2 )引申義:治理、管理、處理其他事物?;驈氖缕渌虑??!卫淼煤茫从兄刃?、安定、太平,與“亂”相對。
    2 、亂:(1 )基本義:無秩序、不整齊。(2 )引申義:政治不安定、社會不太平。如本課“禹以治,桀以亂”—使之亂,即擾亂、破壞—特指破壞當(dāng)世統(tǒng)治秩序,即造反、作亂—古代樂曲的末章叫“亂”。
    3 、陽:(1 )本義:日光。(2 )引申義:山的南坡和水的北面—溫暖—明亮、鮮亮—明里、表面上、假裝—與“陰”構(gòu)成一對哲學(xué)術(shù)語。
    4 、陰:(1 )本義:云復(fù)日,陰天。(2 )引申義:A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陰暗處、陰影—時間、光陰。B 特指山的北坡,水的南岸。C 暗中、暗地里、秘密地。D 與“陽”構(gòu)成一對哲學(xué)術(shù)語。
    5 、制:(1 )本義:裁、裁剪。(2 )引申義:制定、規(guī)定—規(guī)章、制度(名)——君王的命令。
    6 、錯:(1 )粗磨石,用于琢玉之類。(2 )交錯。(3 )通“措”,安置—放棄。如“故措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薄板e誤”這一意義,上古文獻中極其罕見。
    第二十七課大同
    一字:與—舉,脩—修,矜—鰥,知→智,埶→勢,刑→型
    二虛詞:1 、仲尼之嘆,蓋嘆魯也:大概(語氣副詞)。2 、與三代之英:跟、連同(介)。3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指示代詞,指代“善終的條件”,“用他們的地方”,“使他們成長的條件”,“供養(yǎng)他們的措施”。
    三實詞:1 、出游于觀之上:宗廟門外的高建筑物,也叫“闕”。2 與三代之英:杰出人物,指禹湯文武。3 、丘未之逮也:趕上。4 、男有分,女有歸:“分”,職分?!皻w”,出嫁。5 、盜竊亂賊而不作:“亂”,造反?!百\”,殘害人?!芭d”“作”,同義詞都是興起、產(chǎn)生的意思。6 、貨力為己:財物和出力。7 、大人世及以為禮:“世”父子相傳:“及”兄弟相傳。8 、禮義以為紀(jì):準(zhǔn)則。9 、以考其信:成全。
    四詞類活用:1 、故外戶而不閉:名→動,從外關(guān)(戶,門)。2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名→意動,把(他的父母親)當(dāng)作父母,把(他的兒子)當(dāng)作兒子。3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立田里,以賢勇智,以功為己:“正”“篤”“睦”“和”都是使動用法,使…端正、擺正;使…純厚;使…和睦;使…和諧?!百t”,形→意動,認(rèn)為…賢。“功”名→意動,認(rèn)為…有功,“為己”是它的賓語。“勇智”,形→名,有勇有智的人。4 、由此其選也:動→名,選拔出來的人物,即杰出人物。5 、以著其義:形→使動,使…顯著(表彰)6 、刑仁講讓:名→意動:把…定為法式。
    五句:1 、君子何嘆?(疑代作賓語前置)。2 、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jì):修辭需要,介詞“以”的賓語前置。3 、后未之逮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六、常用字:1 、觀:(本義):觀看。(2 )引申義:A 特指有目的地看—觀賞、觀覽—對人或?qū)κ挛锏挠^察、考察。B 顯示、給人看。(3 )名詞guan- 值得觀賞的景物、景象;guan幾種高大可觀的建筑。A 望樓,如“出游于觀之上。”B 臺榭。C 道觀。
    2 、城:(1 )本義:城墻,如“城郭溝池以為固?!保? )引申義:作動詞時指構(gòu)筑城墻—城鎮(zhèn)、城市。在城、郭對舉時,城指內(nèi)城,郭指外城。
    3 、池:(1 )古義:護城河,如“城郭溝池以為固”。此義今天一般不用。(2 )今義:水塘、池塘。
    4 、貨:(1 )常用義:財物、物資。如“貨惡其棄于地也”(2 )引申義:出賣,如“貨而不售”。(3 )今義:商品。
    第二十八課尚賢
    一字:辟→避,萌—氓,殿—奠,章→彰。
    二、虛詞:1 、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取獨用法。2 、是其何故也:指示代詞連用,作主語,相當(dāng)于“這”。3 、逮至遠(yuǎn)鄙郊外之臣:及。4 、闔其自入而求之,盜其無自出:“自”,介詞,由。“自入”,所由進入的地方,即門:“自出”,逃出的通道。“其”,語氣副詞,加強肯定語氣。5 、古者圣王之為政:取獨用法。6 、欲其事之成:取獨。
    三實詞:1 、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使用有才能的人。2 、逮至遠(yuǎn)鄙郊外之臣:邊邑。3 、國中之眾:國都。4 、有高墻深宮:房屋。5 、故士者所以為輔相承嗣也:輔助。
    四活用:1 、則是本失其所欲:名→狀,從根本上。2 、眾賢之術(shù):形→使動,使增多。3 、眾其國之善御之士者:同上。4 、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之:使動:使…富、使…貴。5 、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使動用法,使…富,使…貴,使…親,使…近。6 、謹(jǐn)上為鑿一門:名→狀,向上。7 、列德而尚賢:使動,使…處于朝廷的位次。8 、任之以事:使動,使…擔(dān)任。
    五句:1 、高予之爵,重予之祿,斷予之令:雙賓語。2 、授之政。(同上)3 、此若言之謂業(yè):復(fù)指代詞賓語前置。
    六、常用字:1 、服:意義較多,有:(1 )作,從事,如本課“以德就列,以官服事”(2 )實行、用(3 )服藥(4 )服從、順從,如本課“授之政,西土服”(5 )適應(yīng)(6 )衣服、服飾,如本課“甘其食,美其服”。
    2 、怨:(1 )常用義:抱怨、埋怨;怨恨、懷恨—仇恨、冤仇(名)如本課“舉公義,辟私怨”。(2 )古代漢語中,“怨”重于“恨”。
    3 、常:(1 )基本義:長久不變。如本課“故官無常貴”(2 )引申義:一定的規(guī)則、規(guī)律,如本課“天性有?!薄?jīng)常(3 )通“嘗”,曾經(jīng)。
    4 、眾:(1 )常用義:多數(shù)人,許多人。(2 )引申義:特指軍隊,如“患其眾之不足也”—一般的—多(形)——使動,使增多,如本課“眾賢之術(shù)”。
    5 、鄙:(1 )常用義:邊邑,如“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郊野—鄙陋、淺陋—貪鄙、鄙俗。(2 )謙稱。(3 )古代沒有惡劣不道德之義。
    第二十九課逍遙游
    一、字:飡==餐,反→返,知→智,辯—辨。
    二虛詞:1 、鯤之大:取獨用法。2 、鵬之徙于南冥也。取獨用法。3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前二“也”,是句中語氣詞,表停頓語氣。4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用在選擇句中,加強揣測語氣,“是還是”。5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且、夫”二個語氣詞,合用表示進一步發(fā)議論譯為“再說”?!爸比—??!耙病?,句中語氣詞。6 、則風(fēng)斯在下矣:則、就。7 、而后乃今培風(fēng):“而后”然后,“乃今”,就。8 、之二蟲雙何知:這,(指示代詞)作定語。9 、眾人匹之,不亦悲乎:豈不…嗎。(表反問的習(xí)慣說法)。10、且適南冥也:將要。11、彼且奚適:將。12、定乎內(nèi)外之分:于(介)。
    三實詞:1 、怒而飛:奮發(fā)。2 、天之蒼蒼:深藍(lán)色。3 、而后乃今培風(fēng):憑、乘著(動)。4 、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夭閼”雙聲連綿詞,阻隔、阻擋。“圖”,計劃、打算。5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決”迅速的樣子?!皳尅保|、碰。6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到。7 、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到去?!懊n”,疊韻連綿詞,郊野的顏色,這里代郊野。“果然”充實飽滿的樣子,這里形容腹飽。(形)。8 、小年不及大年:壽命。9 、朝菌不知晦朔:“晦”陰歷每月后一天?!八贰?,月歷每月初一。10、眾人匹之:相比。11、絕云氣:穿過。12、此大小之辯也:通“辨”,區(qū)別。13、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取信。14、宋榮子猶然笑之:神態(tài)輕松的樣子。15、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譽”,稱贊?!凹觿瘛?,更加奮勉,更受鼓勵。16、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非”,責(zé)難?!熬凇卑脝?。17、非數(shù)數(shù)然也:拼命追求的樣子?!皵?shù)”讀shuo.17 、泠然善也:輕妙的樣子。
    四活用:1 、水擊三千里:名→狀,在水面上。2 、而后乃今將圖南:名→動,向南飛。3 、奚以九萬里而南為:(同上)4 、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名→動,向上飛。5 、彼于致福者:使到,即招致
    五、句:1 、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2 、則芥為之舟。(雙賓語)3 、莫之夭閼:(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4 、奚以九萬里而南為:(疑代)5 、之二蟲又何知:(同上)6 、奚以知其然也:(同上)。6 、以五百歲為春,以五百歲為秋:修辭上的互文見義。指五百年為一春秋,,即為一年。7 、彼且奚適:(疑代)。8 、彼且惡乎待哉:(疑代)(“且”,還要。“待”,依靠)。
    六、常用字:1 、志:(1 )常用義:A 志向、志愿。B 記載下來,如“《齊諧》者,志怪者也”。此義保存在現(xiàn)代漢語的“雜志”中。——記住。(2 )“志”與“意”的意義有時可以相通。但“志”偏重于外向的思想活動?!耙狻逼貎?nèi)心想法。(3 )是“識”的古文形體。
    2 、圖:(1 )常用義:A 計慮、謀取,如要課“而后乃今將圖南”—設(shè)法對付。B 圖畫、畫像—繪畫(動)
    3 、絕:(1 )本義:斷絲。(2 )引申義:A 弄斷—斷絕—盡B 橫越、穿過,如本課“絕云氣”—到了極點(形)
    4 、勸:(1 )古義:勉力、奮力,如本課“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2 )引申義:勉勵、鼓勵如“以勸事君者”—勸說。(3 )古代“勸”不用于消極的勸阻。都用于積極的鼓勵。
    5 、年:從禾千聲。(1 )本義:谷熟,即谷物豐收。(2 )引申義:年月的年—歲數(shù)、年齡。如本課“小年不及大年”。
    6 、負(fù):會意字,從人從貝。(1 )本義:恃,即依恃、憑仗。(2 )引申義:背倚、背靠著—背負(fù)—受載、承受,如本課“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蒙受—抱持—內(nèi)心抱有、餐有—失敗—背棄、違背—辜負(fù)、對不起人—欠缺、缺少、虧欠—賠償、補償。
    第三十課秋水
    一字:辯—辨,鼃==蛙,比—庇,卒—萃,豪—毫。
    二虛詞:1 、吾非至于子之門:如果不是(假設(shè)否定連詞)。2 、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取獨。
    三實詞:1 、望洋向若而嘆曰:“望洋”,疊韻連綿詞,迷惘直視的樣子?!叭簟?,海神名。2 、我嘗聞少仲尼之聞:前“聞”聽說(動),后“聞”,見聞、學(xué)說(名)。3 、吾非至于子之站,則殆矣:危險。4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語”,談?wù)??!疤摗保〉亍? 、不知何時已,而不虛:空、盡。6 、乃知爾丑:淺陋。
    四活用:1 、順流而東行:名→狀,向東。2 、東面而視:同上。3 、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形→意動,“認(rèn)為少”,“認(rèn)為輕”。4 、此其自多也:形→意動,認(rèn)為多,引申稱贊、夸耀。5 、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同上。
    五句:1 、以為莫己若。(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2 、我之謂也:代詞復(fù)指賓語前置。3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見”,助動詞,表被動。(被動句)4 、又奚以自多(疑代)
    六、常用字:1 、虛:(本義):大土山。(2 )引申義:所在地、住地。如本課“拘于虛也”—都邑舊址—廢墟。以上各義舊讀QU,也寫作“墟”。(3 )還有一個常用義:空虛,(與“盈”“實”相對)——A 不真實—敞開、打開。B 枉然、白白地。
    2 、語:(1 )常用義:告訴(動)如“公語之故,且告之悔”,讀YU—交談、談?wù)摚纭盃枌⒖膳c語大理矣?!保? )作名詞時,常用義是話、言論—諺語。(3 )“語”和“言”都有說話和言論意思?!把浴笔亲詣痈苏f話,“語”偏重于回答問話或交談。
    3 、比:(1 )本義:并列、并排。如“子比而同之”(2 )引申義:A 連接、接近—及、等到B 偏袒。以上各義舊讀bi.C比較,如“此其比萬物也”—比照。(3 )通“庇”,寄托。如本課“自以比形于天地”。
    4 、形:(1 )本義:形象、形狀。如本課“自以比形于天地”(2 )引申義:形跡—形成,成為某種形象(動)——使動,使之現(xiàn)形、顯露—形勢。
    5 、方:與道、理有同義的地方。都指學(xué)問、道理、規(guī)律、儒家倫理道德和學(xué)問。但有區(qū)別:“方”重在技巧的方式和方法。還可以指行為品質(zhì)的正直,作表正在、方才、將要等意義的副詞。
    三十一五蠹
    一字:蜯==蚌,說→悅,脩——修,翦—剪,采→棌,竇—瀆,饟==餉,士→仕,橐——托,庸→傭,有—又,上—尚。
    二虛詞:1 、堯天下也:取獨。2 、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用來的辦法。
    三實詞:1 、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承受得起。讀sheng.2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期望、要求。“修”學(xué)習(xí)?!胺ā保Х?。3 、而民自治:自然治理得好。4 、饑歲:荒年,五谷不收叫饑。5 、穰歲之秋,疏客必食:“穰歲”,豐年?!笆场蹦檬澄锝o吃。6 、是以古之易財:輕視。7 、地方百里:兩個詞,土地、見方。8 、執(zhí)干戚舞:“干”,盾。“戚”,斧。9 、中世逐于智謀:競爭。10、子言非不辯也:言辭動聽。
    四活用:1 、使王天下:名→動,作王,統(tǒng)治。2 、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于當(dāng)今之世者:形→意動,以…為美,贊美、稱道。3 、禽獸之皮足衣也:名→動,穿。4 、堯天下也:名→動,統(tǒng)治。5 、故傳天下不足多也:形→動,稱贊。6 、故人重之:形→意動,認(rèn)為…重,看重。7 、夫山居而谷汲者:名→狀,在山上,到山谷里,表處所。8 、澤居苦水者:“澤”,名→狀,在沼澤地區(qū),“苦”,形→意動,以…為苦。9 、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使動,使…歸附?!巴酢蓖?。
    五句:1 、論世之事,因為之備:雙賓語。2 、而身為宋國笑:被動句。3 、為之政:雙賓語。
    六常用字:1 、備:(1 )常用義是防備。如“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啊邆?、準(zhǔn)備?!R備——設(shè)施,措施,如本課”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啊?、盡。如”備遭艱厄“。
    2 、臣:(1 )本義是奴隸。如“雖臣虜之勞不苦于此矣”(2 )引申:君王身邊的官吏——動詞,臣服——對君王的謙稱。
    3 、身:(1 )本義是指懷孕。后寫作娠。(2 )另一常用義是指身體的軀干部分——泛指身體——自身。如“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親自,如“禹天下也,身執(zhí)耒臿以為民先”——生命。(3 )身、體的區(qū)別:身指軀干,體指身體的各個部分
    4 、法:(1 )基本義是法則,法度。A 法令、制度、規(guī)章。B 特指法律、刑法。(2 )方法,措施。(3 )取法、效法。如“不法??伞?。(4 )動詞,依法處治?!皩⒎ㄌ印薄?BR>    5 、遂:(1 )常用義:順利完成,成功。如“四者無一遂”。 2)引申義:形容詞,順利。如“可遂破也”——副詞,竟然——副詞,于是、便。如“遂田于貝丘”。
    遂、竟的區(qū)別:在“完成”這個意義上同義,但前者強調(diào)目的的完成,后者則是過程的終結(jié),如未遂政變,未竟事業(yè)。
    6 、伐:甲骨文象用戈砍人的頭,(1 )本義:砍殺。(2 )引申義:砍伐(樹木)。如“伐木丁丁”——討伐、進攻,如“司馬錯欲伐蜀”——批評、責(zé)備。如“伐孔子之說”——功勞,如“自矜功伐”。
    征、伐、侵、襲、攻的區(qū)別:是一組近義詞,征帶有褒義,初用于天子攻諸侯,攻無道者。侵和襲帶有貶義。伐是中性的,后來由于常同征連用,也帶有褒義了“征伐以討其不然”。征和伐是公開的、大張旗鼓的軍事行動;侵和襲是不宣而戰(zhàn)的秘密軍事行動,襲比侵更富于隱藏性和突然性,是偷襲。攻是攻打,多指具體攻打某個地區(qū)或城市。
    第三十二課論貴粟疏
    一字:畜—蓄,臧→藏,畮==畝,政—征,賈→價,亡—無,仟—阡,佰—陌,文→紋,責(zé)→債,敖→遨,
    二虛詞:1 、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兩次。2 、明主知其然也:如此,這樣(代)。3 、故民可得而有之:表順接的連詞。4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用來的方法。5 、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如今(假設(shè)將要發(fā)生的事情。)
    三、實詞:1 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防備的措施。2 、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不讓、不亞于。3 、不農(nóng)則不地著:土著定居一地。4 、雖有高城深池:護城河。5 、不待甘旨:味美的食物。6 、雖慈母不能保其子:保有。7 、實倉廩:充實。8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養(yǎng)、治理。9 、盜賊有所勸:勉勵、鼓勵。10、中人弗勝:“中人”,一般人。“勝”,勝任。11、尚復(fù)被水之災(zāi):遭受。12、當(dāng)具:被攤派上。13、交通王侯:交結(jié)往來。14、衣必文采:錦繡衣服。15、有仟伯之得:本指田間小道,這里指代田畝。16、方今之務(wù),莫若使民務(wù)農(nóng)而已矣::前“務(wù)”要務(wù)(名)。后“務(wù)”致力于(動)17、粟有所渫:流通。18、三曰勸農(nóng)功:“勸”鼓勵?!肮Α?,事。19、湯池百步;貯有熱水的城壕。20、爵者。,上之所擅:專有。
    四活用:1 、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使動,使…吃,使…穿。2 、而國亡捐瘠者:用作名詞,指被遺棄的和瘦得不成樣子的人。3 、不地著則離鄉(xiāng)輕家:形→意動,把看得輕。4 、故務(wù)民于農(nóng)桑:使動,使盡力地去做。5 、薄賦斂,廣畜積:使動,使…輕;使…廣。6 、在于把握:動→名,握起來的手掌。7 、然而眾貴之者:形→意動,把…看得很貴重。8 、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形→意動,把…看得貴重;把…看得輕賤。9 、乘堅策肥:“堅”“肥”形→名,堅車肥馬?!安摺保鷦?,用鞭子趕馬。10、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寶貴矣;尊農(nóng)夫,農(nóng)夫已貧賤矣:形→意動,把…看得卑賤;把…看得尊貴。11、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形→意動,認(rèn)為…低賤,認(rèn)為…尊貴。13、欲民務(wù)農(nóng),在于貴粟:形→使動,使…貴重起來。
    五句:此商人所以兼并農(nóng)人,農(nóng)人所以流亡者也:判斷句。“所以者”就是“導(dǎo)致的原因”。
    六、常用詞:
    1 、貧(窮):(1 )貧的基本含義:寡少,一般是日常生活中衣食錢財?shù)娜狈?。窮的基本含義是“困迫”,一般指處境困頓惡劣,走投無路。常用來指仕途中的不得志。貧乏連文,義相近。貧賤連文,義相關(guān)。貧與富相對為文。窮困義相近,連文。窮的對立面是達或通。(2 )引申義:極、盡、尋究。
    2 、文(字):(1 )本義:指在人的身體上刺繡花紋。(2 )引申義:泛指花紋、紋理。后造“紋”字——泛指一切漢字——文教如“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文章,如“故為之文以志”——法律條文——華麗、有文采,如“其旨遠(yuǎn),其辭文”具體的錦繡服裝、花紋- ,如“衣必文采”。(3 )文章。指才華、文字寫成的文章——修飾,文飾。成語“文過飾非”。
    字:(1 )本義:生孩子,生育。(2 )引申:撫養(yǎng)、撫育——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合體字——泛指文字。
    3 、走:(1 )本義:跑。如“夸父與日逐走”。(2 )引申義:特指逃跑、逃奔,如“城壞,齊人走”。亡走連文,奔走連義——奔向某地。
    走、行的區(qū)別:行,是現(xiàn)代的走;走,是現(xiàn)代的跑。緩慢而行叫步: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煨卸薪汹?。入而徐趨。比趨的速度還要快,步伐還要大,是走;比走的速度還要快是奔。走是跑,奔是飛跑,狂跑。
    4 、策:(1 )本義:馬鞭。如“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2 )引申義:鞭策、趕,如“乘堅策肥”—計數(shù)的小籌—卜筮用的蓍草——謀劃、策劃——策略。不足。(3 )通“冊”,簡冊。
    5 、亡:(1 )常用基本義:逃匿,逃跑。如“桓楚亡”。亡逃連文,義近……亡匿連文。流亡連文。亡走連文。奔亡連文。亡失變文同義。存亡相對為文。(2 )引申:滅亡、衰亡。亡興相對為文。(3 )亡與“無”音義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