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詞語
一.豐富詞匯和辨析詞義
1.豐富詞匯的入手點:一方面是熟悉人民群眾的口語。一方面是從書本上,從閱讀中學習。
2.辨析詞義的方法:一種是把詞放到具體的句子里或者詞組里,從他同相關詞語的搭配關系,或者從上下文來了解他的含義。另一種辨析詞義的方法是把意義相通或相近的詞放在一起比較。
二.同義詞的選擇和運用
1.同義詞:意義絕對相通的詞。包括語言詞匯里核心意義相通或者基本相通但有各種各樣細微差別的同義詞,和在一定的上下文和語言環(huán)境里構成同義關系的詞,前者是語言里約定俗成的同義詞,不以語言環(huán)境為專一,可以稱為語言同義詞。后者離開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就不一定有同義關系,可以稱為言語同義詞。
2.同義詞特點:同中有異,大同小異。
3.同義詞有的三種差別:意義,情味和用法。
1.意義上的差別:表現(xiàn)在概念,內涵只有細微的差別,寶貨適用情景,詞義輕重,范圍寬窄有所不同。如:領略,領會。逐步,逐漸。
2.情味上的差別:
1.主要表現(xiàn)在次的附加意義說帶的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語體風格上。例如:偏向指示正確的傾向,有貶意。傾向,泛指事物的發(fā)展趨向,是中性詞。
2.由單純表示概念意義的詞跟相應的帶有形象色彩的詞所構成。同義詞之間的差別在于,前者表示抽象的概括和概念意義作用于人的理性。后者表示概念意義之外,還有關于那個概念的形象感覺,作用于人的感官。如少先隊員和紅領巾;再如:祖國和江山。
3.同義詞在語體風格上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口頭語體和書面語體,具有個子的同義詞語表達手段,他們既又共同的核心意義,又有不同的附加情味色彩,適用在不同的場合:如母親和媽媽。
3.同義詞在用法上的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此行,構詞能力和語法功能上。如,領導,引導都是動詞,但領導卻有名詞的意義。如生命,性命,生命可以擴充為生命線等詞匯,性命卻不能。
4.同義詞的修辭作用:就是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能力。
1.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里,著意推敲同義詞細致的同中之異,挑選最適合的詞匯來應用,是常用的詞匯錘煉的修辭方式。語言的精確性和表現(xiàn)力,往往借助這種微妙而難以察覺的同中之異來表現(xiàn)。
2.古今文章都避諱詞語“重出”,在一個句子或句群里,重復用同一個詞指稱同一事物或者表達同一個概念就會顯得呆板,單調,讓人厭煩。如果在上下文里交替適用變換選用的合適的同義詞,不僅可以避免文章單調重復,而且也可以使得意思的表達更加精密圓滿。
3.由并列的同義詞語形成的聯(lián)合結構,有下述修辭作用a利用同義詞意義上的同中之異,互相補充,使得內容表達更加周密,更充分,更圓滿。B利用同義聯(lián)合形成對偶,排比的結構形式。C利用同義聯(lián)合使得語句音節(jié)勻稱平衡。
三.反義詞的選擇和運用
1.反義詞:一種是:成對的意義相反,互相對應的詞。如真假,對錯,這種反義詞表達的概念意義相互排斥,是客觀事物矛盾對立現(xiàn)象的反應。另一種是:成對的經常處于并舉對立位置的詞,有鮮明的對比特點。如,黑白,春秋。
2.反義詞的特點:
1.組成反義詞的一對詞屬于同一個意義范疇。
2.只有矛盾對立或者對立現(xiàn)象的事物才有成對的反義詞,以形容詞最多,其次是動詞。
3.多義詞可以有幾個跟不同意項相對的反義詞,如快慢,快,鈍。
3.語言反義詞:概念意義表示對立關系的反義詞和經常用來對舉的反義詞是約定俗稱的不受語境或者上下文為專一,稱之為語言反義詞。
4.言語反義詞:概念意義并沒有對立裹著對待關系,作者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臨時用來表示對立或對待的現(xiàn)象,離開上下文就失去這種對立或對比關系的反義詞是一種用詞上的變異,是言語反義詞。
5.如何選用反義詞?
1.表對比關系的反義詞跟同一個詞相配的詞可以布置一個,對舉時有一定的靈活性,要根據(jù)語境和上下文來選用,入老對少,幼,小。
2.在構詞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許多雙音合成詞是由一對反義詞構成的,如日夜,買賣,方圓,天地。
3.現(xiàn)代口語詞匯和文言詞匯里的反義詞不盡相同。如,現(xiàn)代說真假,原來說真?zhèn)巍?BR> 6.反義詞的修辭作用:每一對反義詞本身都是一會特殊大宗詞匯統(tǒng)一體,他把互相對立互相對待,互相依存的兩種概念并列了起來,揭示出事物之間的對立或對待的關系,口語鮮明有力的突出事物的特點,使之在對比和映襯中互相映發(fā),取得強調突出效果。反義詞還是形成對偶,反語,警策等修辭方式的重要語言手段。
四.詞語的搭配
1.影響詞語搭配的三個因素:
1.詞義上的選擇。詞匯意義上搭配不當,一般在事理邏輯上也說不通。
2.語法上的選擇。往往和詞性,作為述語的動詞及物不及物,不同的動詞要求不同的賓語有關。
3.約定俗成的語言習慣。如果不合習慣,會讓人感到生硬別扭。
五.詞語的規(guī)范化
1.詞語的規(guī)范化包括哪幾個方面?方言詞,文言詞,新詞和生造詞。
1.現(xiàn)代書面語里適用的文言詞匯有兩種。一種是現(xiàn)代漢語里有概念或語法功能上能與之向對應的詞語。另一種是,沒有對應的詞語。
2.適用文言詞要先看有沒有必要,其次要注意語言風格上協(xié)調一致。
3.創(chuàng)造新詞除了在結構上不能違反漢語構詞規(guī)律之外,還要符合以下的條件:一要有必要,二要十分明確。
六.詞語的色彩
1.感情色彩:及其作用
1.人的感情從語音語調上和詞語的選擇上體現(xiàn)出來就是語言的感情色彩。
2.語言里大部分的詞語不帶有感情色彩。
3.準確的選用含義有褒貶之分的詞語不僅可以鮮明的表現(xiàn)出愛憎好惡的感情還可以突出強調事物的特點。
4.適用意含褒貶的詞語要仔細分清詞義和感情色彩。
5.有時候詞義的褒貶并不是直白的表達出來,要仔細的辨別。
6.形容詞和動詞可以通過重疊和兒化等方法變成有感情色彩的詞匯。
7.有些代詞可以傳達比較細微的感情色彩。
8.書面語的雙音節(jié)詞更大氣文雅,口語里的單音節(jié)詞更親切自然。
2.詞語的形象色彩及其作用:有關那個概念的一種形象的感覺是細雨的形象色彩。
1.詞語的形象色彩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有感知的人對于代表感知過的對象的詞語都會有共同的形象感。
2.通過錘煉變異讓詞語產生形象色彩能達到強調和突出的作用。
3.詞語的形象色彩可以增強語言的鮮明性,生動性,是很有效的強調手段。
4.要注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詞語的不同形象色彩。
七.詞語的聲音:
1.漢語的音樂性美感包括:音節(jié)勻整平穩(wěn),聲調鏗鏘和諧。
八.駢立四字格和成語:
1.四字格:四音節(jié)的格式叫做四字格。
2.駢立四字格:四字格里有一種代表漢語駢體性的駢立格式,在四音節(jié)熟語,成語和四音節(jié)復合詞里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叫做駢立四字格。包括駢立的四音節(jié)熟語,成語和復合詞。
3.駢立四字格的結構:
1.偏正式:青山綠水,三長兩短。
2.述賓式:拖泥帶水,標新立異。
3.述補式:掰開揉碎,跌倒爬起。
4.主謂式:眉開眼笑,風平浪靜。
5.聯(lián)合式:抑揚頓挫,艱難險阻。
4.駢立四字格前后兩節(jié)的關系:
1.同義聯(lián)合:胡思亂想,心滿意足。
2.互相映襯:口蜜腹劍,人面獸心。
3.前后相承:種瓜得瓜,否極泰來。
4.因果關系:唇亡齒寒,綱舉目張。
5.目的關系:拋磚引玉,救亡圖存。
四音節(jié)重疊式駢立復合詞也是一種分前后兩節(jié)的駢立四字格:
1.AABB:口口聲聲,斷斷續(xù)續(xù)。
2.ABAC:沒日沒夜,有聲有色。
3.ABCB:張口閉口,好說歹說。
6.四音節(jié)重疊式駢立復合詞的特點:
1.前后兩節(jié)的意思渾然一體。
2.這種駢立格的語法功能跟他所組成的前后兩節(jié)都不一致。
7.可以套用的駢立格:千~萬~,一~二~。
8.駢立格的作用:讓漢語的音樂性明顯,精煉性。
9.成語的定型性:是指每個成語表示的是一個特定的整體意義,不管原來他表示什么含義,在成語里的意思由這個成語的主體意思來決定。特別要了解成語里的典故,以免錯義。
10.運用成語要注意的兩點:1.確切掌握成語的整體意義和用法,對含有典故或者貶意的成語要慎用。2.注意成語的定型性,不隨便改動成語,也不生造成語。
11.詞語的錘煉和變異:
1.煉字:包括對詞語的選擇錘煉和變異創(chuàng)新。
2.準確貼切的選詞煉字。
3.準確是指選用的詞語完全切合所指稱事物的名稱,情狀或者動作。貼切是說所造的詞語在情味,語氣,風格上要貼切,恰當。
12.煉字都包括那些?
1.名詞的改動。2.形容詞和動詞的改動。3.虛詞的改動等。
12……煉字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為了讓概念更加準確。為了讓描述的范圍和描述的角度更準確,為了傳遞更精確的感情色彩。
12.創(chuàng)造性的選用詞語的方法:
1.選用有象征意義的事物或者意向,寄情托興,解體發(fā)揮。
2.用表現(xiàn)動態(tài)的詞語來描寫靜態(tài)事物,寓靜于動,把靜態(tài)的東西寫活。
3.暗用比喻,比擬,借代,映襯等辭格,富余尋常詞語以辭格所形成的新鮮豐富的意象或者意境,詞義和詞性沒有變化,但是諸如了主觀想像或者情感,開闊了詞的內涵或者外延,給讀者豐富的想像。
14.詞語的變異形式有哪些?突破一般的搭配習慣,突破用詞的常規(guī),或者突破詞匯規(guī)范。包括:相關詞語的反常搭配,臨時改變詞性。臨時仿造詞語。
15.成語的活用:是根據(jù)題旨情景的需要,對成語的內容或者形式靈活運用,包括利用舊的形式,賦予新的內容和用新的形式來表達固有的內容,兩者都是成語的變異應用。
16.成語的翻造:是利用成語的框架,抽換其中一輛個語素,注入嶄新的內容,表達跟原來成語相反或者不相同的意思,是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的變異。
一.豐富詞匯和辨析詞義
1.豐富詞匯的入手點:一方面是熟悉人民群眾的口語。一方面是從書本上,從閱讀中學習。
2.辨析詞義的方法:一種是把詞放到具體的句子里或者詞組里,從他同相關詞語的搭配關系,或者從上下文來了解他的含義。另一種辨析詞義的方法是把意義相通或相近的詞放在一起比較。
二.同義詞的選擇和運用
1.同義詞:意義絕對相通的詞。包括語言詞匯里核心意義相通或者基本相通但有各種各樣細微差別的同義詞,和在一定的上下文和語言環(huán)境里構成同義關系的詞,前者是語言里約定俗成的同義詞,不以語言環(huán)境為專一,可以稱為語言同義詞。后者離開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就不一定有同義關系,可以稱為言語同義詞。
2.同義詞特點:同中有異,大同小異。
3.同義詞有的三種差別:意義,情味和用法。
1.意義上的差別:表現(xiàn)在概念,內涵只有細微的差別,寶貨適用情景,詞義輕重,范圍寬窄有所不同。如:領略,領會。逐步,逐漸。
2.情味上的差別:
1.主要表現(xiàn)在次的附加意義說帶的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語體風格上。例如:偏向指示正確的傾向,有貶意。傾向,泛指事物的發(fā)展趨向,是中性詞。
2.由單純表示概念意義的詞跟相應的帶有形象色彩的詞所構成。同義詞之間的差別在于,前者表示抽象的概括和概念意義作用于人的理性。后者表示概念意義之外,還有關于那個概念的形象感覺,作用于人的感官。如少先隊員和紅領巾;再如:祖國和江山。
3.同義詞在語體風格上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口頭語體和書面語體,具有個子的同義詞語表達手段,他們既又共同的核心意義,又有不同的附加情味色彩,適用在不同的場合:如母親和媽媽。
3.同義詞在用法上的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此行,構詞能力和語法功能上。如,領導,引導都是動詞,但領導卻有名詞的意義。如生命,性命,生命可以擴充為生命線等詞匯,性命卻不能。
4.同義詞的修辭作用:就是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能力。
1.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里,著意推敲同義詞細致的同中之異,挑選最適合的詞匯來應用,是常用的詞匯錘煉的修辭方式。語言的精確性和表現(xiàn)力,往往借助這種微妙而難以察覺的同中之異來表現(xiàn)。
2.古今文章都避諱詞語“重出”,在一個句子或句群里,重復用同一個詞指稱同一事物或者表達同一個概念就會顯得呆板,單調,讓人厭煩。如果在上下文里交替適用變換選用的合適的同義詞,不僅可以避免文章單調重復,而且也可以使得意思的表達更加精密圓滿。
3.由并列的同義詞語形成的聯(lián)合結構,有下述修辭作用a利用同義詞意義上的同中之異,互相補充,使得內容表達更加周密,更充分,更圓滿。B利用同義聯(lián)合形成對偶,排比的結構形式。C利用同義聯(lián)合使得語句音節(jié)勻稱平衡。
三.反義詞的選擇和運用
1.反義詞:一種是:成對的意義相反,互相對應的詞。如真假,對錯,這種反義詞表達的概念意義相互排斥,是客觀事物矛盾對立現(xiàn)象的反應。另一種是:成對的經常處于并舉對立位置的詞,有鮮明的對比特點。如,黑白,春秋。
2.反義詞的特點:
1.組成反義詞的一對詞屬于同一個意義范疇。
2.只有矛盾對立或者對立現(xiàn)象的事物才有成對的反義詞,以形容詞最多,其次是動詞。
3.多義詞可以有幾個跟不同意項相對的反義詞,如快慢,快,鈍。
3.語言反義詞:概念意義表示對立關系的反義詞和經常用來對舉的反義詞是約定俗稱的不受語境或者上下文為專一,稱之為語言反義詞。
4.言語反義詞:概念意義并沒有對立裹著對待關系,作者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臨時用來表示對立或對待的現(xiàn)象,離開上下文就失去這種對立或對比關系的反義詞是一種用詞上的變異,是言語反義詞。
5.如何選用反義詞?
1.表對比關系的反義詞跟同一個詞相配的詞可以布置一個,對舉時有一定的靈活性,要根據(jù)語境和上下文來選用,入老對少,幼,小。
2.在構詞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許多雙音合成詞是由一對反義詞構成的,如日夜,買賣,方圓,天地。
3.現(xiàn)代口語詞匯和文言詞匯里的反義詞不盡相同。如,現(xiàn)代說真假,原來說真?zhèn)巍?BR> 6.反義詞的修辭作用:每一對反義詞本身都是一會特殊大宗詞匯統(tǒng)一體,他把互相對立互相對待,互相依存的兩種概念并列了起來,揭示出事物之間的對立或對待的關系,口語鮮明有力的突出事物的特點,使之在對比和映襯中互相映發(fā),取得強調突出效果。反義詞還是形成對偶,反語,警策等修辭方式的重要語言手段。
四.詞語的搭配
1.影響詞語搭配的三個因素:
1.詞義上的選擇。詞匯意義上搭配不當,一般在事理邏輯上也說不通。
2.語法上的選擇。往往和詞性,作為述語的動詞及物不及物,不同的動詞要求不同的賓語有關。
3.約定俗成的語言習慣。如果不合習慣,會讓人感到生硬別扭。
五.詞語的規(guī)范化
1.詞語的規(guī)范化包括哪幾個方面?方言詞,文言詞,新詞和生造詞。
1.現(xiàn)代書面語里適用的文言詞匯有兩種。一種是現(xiàn)代漢語里有概念或語法功能上能與之向對應的詞語。另一種是,沒有對應的詞語。
2.適用文言詞要先看有沒有必要,其次要注意語言風格上協(xié)調一致。
3.創(chuàng)造新詞除了在結構上不能違反漢語構詞規(guī)律之外,還要符合以下的條件:一要有必要,二要十分明確。
六.詞語的色彩
1.感情色彩:及其作用
1.人的感情從語音語調上和詞語的選擇上體現(xiàn)出來就是語言的感情色彩。
2.語言里大部分的詞語不帶有感情色彩。
3.準確的選用含義有褒貶之分的詞語不僅可以鮮明的表現(xiàn)出愛憎好惡的感情還可以突出強調事物的特點。
4.適用意含褒貶的詞語要仔細分清詞義和感情色彩。
5.有時候詞義的褒貶并不是直白的表達出來,要仔細的辨別。
6.形容詞和動詞可以通過重疊和兒化等方法變成有感情色彩的詞匯。
7.有些代詞可以傳達比較細微的感情色彩。
8.書面語的雙音節(jié)詞更大氣文雅,口語里的單音節(jié)詞更親切自然。
2.詞語的形象色彩及其作用:有關那個概念的一種形象的感覺是細雨的形象色彩。
1.詞語的形象色彩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有感知的人對于代表感知過的對象的詞語都會有共同的形象感。
2.通過錘煉變異讓詞語產生形象色彩能達到強調和突出的作用。
3.詞語的形象色彩可以增強語言的鮮明性,生動性,是很有效的強調手段。
4.要注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詞語的不同形象色彩。
七.詞語的聲音:
1.漢語的音樂性美感包括:音節(jié)勻整平穩(wěn),聲調鏗鏘和諧。
八.駢立四字格和成語:
1.四字格:四音節(jié)的格式叫做四字格。
2.駢立四字格:四字格里有一種代表漢語駢體性的駢立格式,在四音節(jié)熟語,成語和四音節(jié)復合詞里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叫做駢立四字格。包括駢立的四音節(jié)熟語,成語和復合詞。
3.駢立四字格的結構:
1.偏正式:青山綠水,三長兩短。
2.述賓式:拖泥帶水,標新立異。
3.述補式:掰開揉碎,跌倒爬起。
4.主謂式:眉開眼笑,風平浪靜。
5.聯(lián)合式:抑揚頓挫,艱難險阻。
4.駢立四字格前后兩節(jié)的關系:
1.同義聯(lián)合:胡思亂想,心滿意足。
2.互相映襯:口蜜腹劍,人面獸心。
3.前后相承:種瓜得瓜,否極泰來。
4.因果關系:唇亡齒寒,綱舉目張。
5.目的關系:拋磚引玉,救亡圖存。
四音節(jié)重疊式駢立復合詞也是一種分前后兩節(jié)的駢立四字格:
1.AABB:口口聲聲,斷斷續(xù)續(xù)。
2.ABAC:沒日沒夜,有聲有色。
3.ABCB:張口閉口,好說歹說。
6.四音節(jié)重疊式駢立復合詞的特點:
1.前后兩節(jié)的意思渾然一體。
2.這種駢立格的語法功能跟他所組成的前后兩節(jié)都不一致。
7.可以套用的駢立格:千~萬~,一~二~。
8.駢立格的作用:讓漢語的音樂性明顯,精煉性。
9.成語的定型性:是指每個成語表示的是一個特定的整體意義,不管原來他表示什么含義,在成語里的意思由這個成語的主體意思來決定。特別要了解成語里的典故,以免錯義。
10.運用成語要注意的兩點:1.確切掌握成語的整體意義和用法,對含有典故或者貶意的成語要慎用。2.注意成語的定型性,不隨便改動成語,也不生造成語。
11.詞語的錘煉和變異:
1.煉字:包括對詞語的選擇錘煉和變異創(chuàng)新。
2.準確貼切的選詞煉字。
3.準確是指選用的詞語完全切合所指稱事物的名稱,情狀或者動作。貼切是說所造的詞語在情味,語氣,風格上要貼切,恰當。
12.煉字都包括那些?
1.名詞的改動。2.形容詞和動詞的改動。3.虛詞的改動等。
12……煉字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為了讓概念更加準確。為了讓描述的范圍和描述的角度更準確,為了傳遞更精確的感情色彩。
12.創(chuàng)造性的選用詞語的方法:
1.選用有象征意義的事物或者意向,寄情托興,解體發(fā)揮。
2.用表現(xiàn)動態(tài)的詞語來描寫靜態(tài)事物,寓靜于動,把靜態(tài)的東西寫活。
3.暗用比喻,比擬,借代,映襯等辭格,富余尋常詞語以辭格所形成的新鮮豐富的意象或者意境,詞義和詞性沒有變化,但是諸如了主觀想像或者情感,開闊了詞的內涵或者外延,給讀者豐富的想像。
14.詞語的變異形式有哪些?突破一般的搭配習慣,突破用詞的常規(guī),或者突破詞匯規(guī)范。包括:相關詞語的反常搭配,臨時改變詞性。臨時仿造詞語。
15.成語的活用:是根據(jù)題旨情景的需要,對成語的內容或者形式靈活運用,包括利用舊的形式,賦予新的內容和用新的形式來表達固有的內容,兩者都是成語的變異應用。
16.成語的翻造:是利用成語的框架,抽換其中一輛個語素,注入嶄新的內容,表達跟原來成語相反或者不相同的意思,是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的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