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反應時間
第一節(jié) 反應時間的一般概念和種類
*反應時作用重要:當某個特定刺激出現(xiàn),到對它作出反應之間的時間,為心理家觀察心理操作打開了一個窗口。
*荷蘭生理學家唐德斯受到“人差方程”的啟發(fā),他確定了三種反應時間,被稱為唐德斯A、B和C反應時間。
1、 A反應時間又稱簡單反應時間。簡單反應時間是一個單一簡單刺激與被試作出單一簡單反應之間的最小的延遲時間。簡單反應時間是較復雜反應時間的基礎線,同時也是它們的組成成份之一。
2、 B反應時間又稱選擇反應時間,反應模式從選擇(B)反應時間有兩個(或多于兩個)刺激和兩個(或多于兩個)反應,每個刺激都有自己獨特的反應。選擇反應時間包括了辨認刺激和選擇反應這兩種心理操作過程。
3、 C反應時間又稱辨別反應時間。在辨別(C)反應中,有兩個相互有差別的刺激,要求被試只對其中一個反應,而禁止對另一個刺激反應。
*解釋P114減法反應時示意圖:現(xiàn)在我們來估計確認和選擇的心理操作所需的時間。辨別反應測量了確認加基礎反應時間(簡單反應時間),所以從辨別(C)反應時間中減去簡單(A)反應時間,便可估計出確認所需的時間。類似地,從選擇(B)反應時間中減去辨別(C)反應時間,就可估計出選擇反應時間。因為選擇(B)反應時間包括了確認、選擇和簡單反應時間,而辨別(C)反應時間僅包括確認和簡單反應時間。反應時間A、B、C、的相互關系。三種反應時間之間的減法關系,也稱此圖為唐德斯的減法反應時間的示意圖。
第二節(jié) 影響反應時間的因素
一、反應時間依賴于受刺激的感覺器官
1. 不同感官的反應時間不同。對光的簡單反應時間比對聲音和皮膚觸覺的要長一些,視覺對光的反應時間長于聽覺對聲音的反應時間。
2. 同一感覺通道接受的刺激不同,對它們的反應時間也不同。
3. 刺激相同感覺通道的不同部位,反應時間也有差異。
4. 刺激復合感覺器官,會影響反應速度。當聲音和電擊同時呈現(xiàn)時,比各自單獨呈現(xiàn)的反應時間較快。
二、反應時間依賴于刺激的強度
反應時間隨刺激強度的增加而縮短,但減少量越來越小,強度再增加,反應時間也不會短于110毫秒。此時的反應時間稱為不可減少的“最小值”。因為感覺器官接受刺激,中樞傳入和傳出神經傳導與肌肉收縮都要耗費時間。盡管刺激強度增加時,反應時間均有所減少,但在刺激強度低時,反應時間減少得快,在中等強度和較高強度時,反應時間減少均變慢。
三、反應時間依賴于刺激的時間特性和空間特征
當物理刺激強度本身不變,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時間,造成時間的累積作用,這樣便會增加刺激的心理強度。
如果物理刺激強度不變,刺激時間一定,增加視覺刺激的面積時,由于感受器神經興奮的空間積累作用,也會增加刺激的心理強度。無論是刺激時間的延長還是刺激面積的加大,都是有限度的,只在一定限度內有累積的作用。
四、反應時間依賴于機體的適應狀態(tài):
1. 依賴于機體的適應狀態(tài);
2. 被試的準備狀態(tài)也是影響反應時間的因素之一。預備時間從預備信號發(fā)出到呈現(xiàn)刺激這段時間過短或過長都會使反應時間延長。最有利的預備時間大約是1.5秒。
3. 額外動機會加速反應。
4. 年齡也影響反應時間。在人的整個發(fā)展過程中25歲以前反應時間逐漸變快,從成人階段一直到60歲反應時間都沒有多大變化,趨于穩(wěn)定。60歲以后反應時間逐漸變慢。
5. 練習因素與反應時間的關系最密切。一般說,練習越少,反應越慢;練習次數越多,反應越快。最終達到反應時間的不可減少的最小限度。但練習的次數與反應時間的縮短,并不是一個直線的線性關系,而是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多,反應時間的縮短開始較快,而后逐漸變慢,最后趨于穩(wěn)定狀態(tài)。
6. 個別差異和反應時間。不僅個人之間有差別,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由于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變化,反應時間也有變化。
第三節(jié) 反應時間實驗中注意的問題
*反應時間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tài)是當刺激一呈現(xiàn)時,盡快做出反應。由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而按下電鍵進行反應,這種反應我們稱作是“假反應”。
*為克服假反應現(xiàn)象,①改變每次刺激呈現(xiàn)與預備信號之間的距離。②實驗中插入“偵察試驗”。但在選擇反應時中,不必安插“偵察試驗”,因為對被試的要求不僅是反應要快,而且要準確。若被試單純追求快,會使錯誤反應增加。
*選擇反應的數目和要辨別的刺激數目必須相同。
*反應速度與準確性的互換關系:
1. 在打字時,當速度快時,所出現(xiàn)的錯誤一般說比速度慢時的錯誤多。要想提高準確性必須放慢速度,心理學稱這種相互關系為速度與準確性的互換關系。
2. 由于反應時間部分地依速于錯誤率,所以選擇反應時間作因變量時,既要考慮反應的速度,也要考慮反應的準確性,反應時間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因變量,而是一個多維的變量。只有當錯誤率在自變量的所有水平上都保持恒定時,反應時間才可能是一個單一的因變量。一般說來,必須聯(lián)合考慮反應時間和錯誤率這兩個變量。
第四節(jié) 認知心理學中的反應時間實驗
*波斯納(Posner,1970)通過應用減法反應時間實驗,證明了在短時記憶的短暫時間內,存在著視覺的編碼。這說明短時記憶中,先出現(xiàn)一個短暫的視覺編碼,然后出現(xiàn)聽覺編碼,所以隨著兩個字母相繼呈現(xiàn)時間的加大,視覺編碼效應逐漸消失,聽覺編碼效應增大,其反應時間也加大,從而縮小了與A、a字母對反應時間的差別。這就是應用減法反應時間的方法,證明了某些短時記憶的信息加工,可有視覺與聽覺編碼兩個連續(xù)階段。
第一節(jié) 反應時間的一般概念和種類
*反應時作用重要:當某個特定刺激出現(xiàn),到對它作出反應之間的時間,為心理家觀察心理操作打開了一個窗口。
*荷蘭生理學家唐德斯受到“人差方程”的啟發(fā),他確定了三種反應時間,被稱為唐德斯A、B和C反應時間。
1、 A反應時間又稱簡單反應時間。簡單反應時間是一個單一簡單刺激與被試作出單一簡單反應之間的最小的延遲時間。簡單反應時間是較復雜反應時間的基礎線,同時也是它們的組成成份之一。
2、 B反應時間又稱選擇反應時間,反應模式從選擇(B)反應時間有兩個(或多于兩個)刺激和兩個(或多于兩個)反應,每個刺激都有自己獨特的反應。選擇反應時間包括了辨認刺激和選擇反應這兩種心理操作過程。
3、 C反應時間又稱辨別反應時間。在辨別(C)反應中,有兩個相互有差別的刺激,要求被試只對其中一個反應,而禁止對另一個刺激反應。
*解釋P114減法反應時示意圖:現(xiàn)在我們來估計確認和選擇的心理操作所需的時間。辨別反應測量了確認加基礎反應時間(簡單反應時間),所以從辨別(C)反應時間中減去簡單(A)反應時間,便可估計出確認所需的時間。類似地,從選擇(B)反應時間中減去辨別(C)反應時間,就可估計出選擇反應時間。因為選擇(B)反應時間包括了確認、選擇和簡單反應時間,而辨別(C)反應時間僅包括確認和簡單反應時間。反應時間A、B、C、的相互關系。三種反應時間之間的減法關系,也稱此圖為唐德斯的減法反應時間的示意圖。
第二節(jié) 影響反應時間的因素
一、反應時間依賴于受刺激的感覺器官
1. 不同感官的反應時間不同。對光的簡單反應時間比對聲音和皮膚觸覺的要長一些,視覺對光的反應時間長于聽覺對聲音的反應時間。
2. 同一感覺通道接受的刺激不同,對它們的反應時間也不同。
3. 刺激相同感覺通道的不同部位,反應時間也有差異。
4. 刺激復合感覺器官,會影響反應速度。當聲音和電擊同時呈現(xiàn)時,比各自單獨呈現(xiàn)的反應時間較快。
二、反應時間依賴于刺激的強度
反應時間隨刺激強度的增加而縮短,但減少量越來越小,強度再增加,反應時間也不會短于110毫秒。此時的反應時間稱為不可減少的“最小值”。因為感覺器官接受刺激,中樞傳入和傳出神經傳導與肌肉收縮都要耗費時間。盡管刺激強度增加時,反應時間均有所減少,但在刺激強度低時,反應時間減少得快,在中等強度和較高強度時,反應時間減少均變慢。
三、反應時間依賴于刺激的時間特性和空間特征
當物理刺激強度本身不變,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時間,造成時間的累積作用,這樣便會增加刺激的心理強度。
如果物理刺激強度不變,刺激時間一定,增加視覺刺激的面積時,由于感受器神經興奮的空間積累作用,也會增加刺激的心理強度。無論是刺激時間的延長還是刺激面積的加大,都是有限度的,只在一定限度內有累積的作用。
四、反應時間依賴于機體的適應狀態(tài):
1. 依賴于機體的適應狀態(tài);
2. 被試的準備狀態(tài)也是影響反應時間的因素之一。預備時間從預備信號發(fā)出到呈現(xiàn)刺激這段時間過短或過長都會使反應時間延長。最有利的預備時間大約是1.5秒。
3. 額外動機會加速反應。
4. 年齡也影響反應時間。在人的整個發(fā)展過程中25歲以前反應時間逐漸變快,從成人階段一直到60歲反應時間都沒有多大變化,趨于穩(wěn)定。60歲以后反應時間逐漸變慢。
5. 練習因素與反應時間的關系最密切。一般說,練習越少,反應越慢;練習次數越多,反應越快。最終達到反應時間的不可減少的最小限度。但練習的次數與反應時間的縮短,并不是一個直線的線性關系,而是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多,反應時間的縮短開始較快,而后逐漸變慢,最后趨于穩(wěn)定狀態(tài)。
6. 個別差異和反應時間。不僅個人之間有差別,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由于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變化,反應時間也有變化。
第三節(jié) 反應時間實驗中注意的問題
*反應時間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tài)是當刺激一呈現(xiàn)時,盡快做出反應。由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而按下電鍵進行反應,這種反應我們稱作是“假反應”。
*為克服假反應現(xiàn)象,①改變每次刺激呈現(xiàn)與預備信號之間的距離。②實驗中插入“偵察試驗”。但在選擇反應時中,不必安插“偵察試驗”,因為對被試的要求不僅是反應要快,而且要準確。若被試單純追求快,會使錯誤反應增加。
*選擇反應的數目和要辨別的刺激數目必須相同。
*反應速度與準確性的互換關系:
1. 在打字時,當速度快時,所出現(xiàn)的錯誤一般說比速度慢時的錯誤多。要想提高準確性必須放慢速度,心理學稱這種相互關系為速度與準確性的互換關系。
2. 由于反應時間部分地依速于錯誤率,所以選擇反應時間作因變量時,既要考慮反應的速度,也要考慮反應的準確性,反應時間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因變量,而是一個多維的變量。只有當錯誤率在自變量的所有水平上都保持恒定時,反應時間才可能是一個單一的因變量。一般說來,必須聯(lián)合考慮反應時間和錯誤率這兩個變量。
第四節(jié) 認知心理學中的反應時間實驗
*波斯納(Posner,1970)通過應用減法反應時間實驗,證明了在短時記憶的短暫時間內,存在著視覺的編碼。這說明短時記憶中,先出現(xiàn)一個短暫的視覺編碼,然后出現(xiàn)聽覺編碼,所以隨著兩個字母相繼呈現(xiàn)時間的加大,視覺編碼效應逐漸消失,聽覺編碼效應增大,其反應時間也加大,從而縮小了與A、a字母對反應時間的差別。這就是應用減法反應時間的方法,證明了某些短時記憶的信息加工,可有視覺與聽覺編碼兩個連續(xù)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