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心中那盞燈》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心中那盞燈》是篇對童年往事回憶的文章。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針對父親為作者做一個冰燈這過程,把握課文的內(nèi)涵,通過洞析人物的刻畫,來展現(xiàn)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之情。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心中那盞燈》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心中那盞燈》原文
    在我八歲那年的春節(jié),我執(zhí)(zhí)意要父親給我做一個燈籠。因為在鄉(xiāng)下的老家,孩子們有提著燈籠走街串巷(xiàng)熬年夜的習俗。在我們看來,那就是一種過年的樂趣和享(xiǎng)受。
    父親說:“行。”
    我說:“我不要紙糊的?!备赣H很納悶:“不要紙糊的,要啥樣的?”我說:“要亮的?!逼鋵?,我是想要有玻璃罩的那種。臘(là)月二十五那天,我去東山坡上的大軍家,大軍拿出他的燈籠給我看。他的燈籠真漂亮,木質(zhì)(zhì)的底座上,是四塊玻璃拼制成的菱(líng)形燈罩,上邊似乎還隱約勾(gōu)畫了些細碎(suì)的小花。我知道,父親是農(nóng)民,沒錢買燈籠。但我還是想,父親會給我做一個,只要能透出亮就行。
    父親說:“行。”
    年三十的早上,我醒得很早,正當我迷迷糊糊地想再睡會兒時,突然被一陣“沙沙沙沙”的聲音吸引了過去。我努力睜開眼睛,只見父親在離炕(kàng)沿很遠的地方,一只手托著塊東西,另一只手在里邊打磨著。我發(fā)現(xiàn)父親正在打磨一塊冰,姿勢很像洗碗。父親每打磨一陣后,就停下來在衣襟(jīn)上擦擦手,再把雙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會兒。
    我說:“爹,你干啥呢?”
    父親說:“醒了?天還早呢,再睡一會兒吧?!?BR>    我又說:“爹,你干啥呢?”
    父親把臉扭(niǔ)過來,有點尷尬(gāngà)地說:“我也想給你做個玻璃燈籠,可哪有玻璃呢?后來我就尋思著給你做個冰燈吧。這不,冰凍(dòng)了一晚上,我正給你做著呢!”
    父親笑了笑,說完,又拿起了那塊冰,洗碗似的打磨起來。
    父親又把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取暖。我說:“爹,你冷不冷?來這兒暖和暖和吧!”隨即,我撩(liāo)起了蓋在身上的被子。
    父親急忙走過來,幫我掖(yē)好被子,連連說:“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別凍著你……”
    聽了父親的話,看著他那凍得發(fā)紅的雙手,豆大的淚珠從我的眼里滾了出來。父親剛才給我掖被子的時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涼啊!
    那一年春節(jié),我提著父親做的燈籠,和小伙伴們玩兒得很痛快?;锇閭兌伎洌╧uā)我的冰燈好。沒過幾天,冰燈就化了。但是,我的心里卻一直珍藏著那盞冰燈,那是一盞美的燈。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心中那盞燈》教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激情:
    課件出示各種燈籠圖片:同學們,看看這是什么?(分別出現(xiàn)不同的燈籠圖片)
    在過去的年代里,過春節(jié)的時候,農(nóng)村的孩子們快樂的事就是夜晚打著燈籠在漆黑的小路上行走、玩耍。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關(guān)于燈籠的故事。
    [現(xiàn)在的孩子的生活與課文的時代背景相差甚遠,因此適當進行點撥鋪墊,以拉進學生與課文的距離。]
    課件出現(xiàn)課題:心中的那盞燈
    指名(2~3人)讀課題。
    引導質(zhì)疑:你有什么疑問嗎?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主動思考,帶著問題學習課文]
    學生可能會問:
    1、心中的那盞燈是什么?
    2、為什么說心中的燈?
    3、這盞燈什么樣?
    4、什么留在了心中?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標出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認讀生字。
    2、檢查認字情況。
    (1)課件出示有關(guān)詞語,反復、多種形式認讀。
    (2)課件出示生字:認讀并指導書寫(略)
    重點指導“盞”、“巷”、“夸”
    [重視書寫指導,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3)默讀課文,思考前面提出的問題。
    (4)回答部分問題:心中的燈是什么?
    三、整體感知課文。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建立起文字與心靈的溝通,為下面的品讀打下基礎(chǔ)]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
    1、出示詞語卡片,認讀并提示相關(guān)詞義,區(qū)分同音字。
    2、出示生字卡片,鞏固重要筆畫或易錯筆順。
    二、品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使你感動的是哪些語句?用曲線畫出。
    [抓住重點問題,全文閱讀,尊重學生感受,從情感入手,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2、課件出示學生說到的語句,進行感悟朗讀:
    (1)父親每打磨一陣,就停下來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雙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會兒。
    重點引導學生想像當時的情景,感受父親的感覺:
    “?!?、“擦”、“捂”。說明一直摸著冰,冰在不同地融化,太冷了,擦掉冰水,用脖子的熱度使手暖過來,以便能靈活打磨。
    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爸爸這樣做要干什么?(繼續(xù)打磨冰燈龍。)
    為什么要這樣做?結(jié)合前面的做燈籠的原因理解家境和爸爸的態(tài)度,感受爸爸的愛。
    (2)父親疾步走過來,幫我掖好被子,連連說:“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別凍著你……”
    引導學生通過“疾步”、“連連”、“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別凍著你……”感受爸爸當時的心情。
    (3)父親剛才給我掖被子的時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涼啊!
    此處以讀代講:評議“分明”、“真涼”該如何讀。
    [抓住重點語句,結(jié)合課文中相關(guān)的語句來理解、感悟。在感悟、朗讀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能力。]
    3、品讀課文后一個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在這一段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2)小組討論。
    (3)交流:理解:
    為什么痛快?
    想象:夸獎什么?
    心理珍藏的是什么?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延伸:
    你生活中有這樣的感人事例嗎?說給大家聽一聽。
    [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感受生活,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四、實踐活動:
    1、分角色自愿組合朗讀課文。
    2、對爸爸媽媽進行專題采訪,請父母講一講對自己感人的愛的故事。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心中那盞燈》教學反思
    《心中那盞燈》是篇對童年往事回憶的文章。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針對父親為作者做一個冰燈這過程,把握課文的內(nèi)涵,通過洞析人物的刻畫,來展現(xiàn)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重點把握好課文的第二部分,針對文中所刻畫的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創(chuàng)設(shè)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學習中,理解字里行間所充滿的濃濃的親情,感悟父愛的溫暖。
    我在教學中通過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shè)多種教學情境,來達到教學目的。
    1、把握人物的動作刻畫:學生在第二部分內(nèi)容中,自行對父親做燈過程中,所出現(xiàn)一些動作詞,做出記號,(分別是:“托、打磨、擦、捂、扭、掖”。)讓學生同桌交流、小組討論,揣磨這些動詞,來體會父親做冰燈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兒子的冷暖掛在心上的言行舉止中。
    2、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父子間的對話,從這些簡單樸素的對話中,父子間的親情躍然紙上,憐愛之情溢于言表。體會父子間濃濃親情。
    3、洞析人物的表情變化:課文在人物表情描述中,突出表現(xiàn)是用“尷尬”這個詞。既反映了父親想做玻璃燈籠而又沒有玻璃的無奈,又流露無法滿足孩子想要玻璃燈那種美好愿望時的歉疚。這種表情描述,達到了極致。通過讓學生查字典體會“尷尬”這個詞,來理解父親這時復雜的心情。
    通過以上的教學處理,師生達到了與作者感情間的共鳴,猶如耳聽父親關(guān)心之語;目及父親凍紅之手;身感父親冰涼之軀。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感動,真摯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