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護理健康教育:迅速發(fā)展的學科近年來,護理健康教育正在經歷著一個迅速發(fā)展和崛起的階段,這種十分積極的發(fā)展受到來自兩個方面的激勵和支持:其一,是社會的需要;其二,是專業(yè)自身的發(fā)展。正是由于這兩方面的原因,護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護理學專業(yè)受矚目的學科之一。
社會需要是任何學科發(fā)展的源動力。在即將來臨的21世紀,人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的是自身的健康,各國政府和科學家都在投巨資和精力研究健康問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和臨床應用可能是新世紀先到來的巨大的科學成就。以此為契機,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必將變得更加美好。在這一崇高目標的追求中,護士將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護理學科的發(fā)展也是促進護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整個20世紀,護理學走過了從單純“護病”到全面“護人”的歷史階段。當護理界有識之士倡導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時候,護理健康教育便提到了學科發(fā)展的日程。因為,沒有健康教育的護理,不能稱其為整體護理。
幾乎在轉眼之間,護理健康教育幾乎在全國所有的醫(yī)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展。更可喜的是,一大批護理健康教育專著相繼問世,廣大護理工作者在臨床實踐中總結了豐富的護理健康教育經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護士掌握開展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將猶如掌握注射、穿刺、換藥等基本護理操作技術一樣嫻熟和得心應手。那時,我們就可以說,護士已經接受了21世紀的召喚。
二、護理健康教育:歷史掃描
健康教育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國古代的政治家和醫(yī)學家,不僅非常重視疾病的預防和養(yǎng)生保健,而且還提出許多有關健康教育的思想和論述,撰寫了一些養(yǎng)生保健和醫(yī)藥科普著作,對保護古代勞動人民的健康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本世紀20年代后,健康教育理論開始引進我國。1934年陳志潛編譯的《健康教育原理》一書,是我國早的健康教育專著。
1909年成立的中華護士會以及相繼于1915年成立的中華醫(yī)學會、1930年成立的中華健康教育學會,對推動我國的健康教育發(fā)展,均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1931年成立了中央衛(wèi)生實驗處,內設衛(wèi)生教育科。同年,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設衛(wèi)生教育系,培養(yǎng)四年制健康教育學士。值得注意的是,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我國城鄉(xiāng)和學校建立了若干健康教育實驗區(q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陳志潛在河北省定縣(今定州市)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農村衛(wèi)生實驗區(qū),開展了大量的健康教育工作,實行了一套農村衛(wèi)生保健模式。我國第一位國際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王瑛作為護士曾參與了這一實驗工作。定縣的經驗對當今農村初級衛(wèi)生保健和社區(qū)健康教育仍有借鑒價值。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政府及時提出了“預防為主”的衛(wèi)生工作方針。在全國掀起和開展了“愛國衛(wèi)生運動”,號召全國人民“動員起來,講究衛(wèi)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50年代,全國有條件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相繼成立了健康教育所。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整個健康教育事業(yè)處于低潮時期。1978年以來,我國的健康教育事業(yè)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fā)展。至1997年,全國已有健康教育機構2654所;部分高等醫(yī)學院校和中等衛(wèi)生學校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碩士、學士、大專、中專學歷的健康教育人才;健康教育及相關課程已列為部分大中專醫(yī)學院校的預防、醫(yī)學、婦幼、護理等專業(yè)的必修課和選修課。90年代以來,隨著醫(yī)院工作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的轉變,醫(yī)院健康教育得到廣泛重視和發(fā)展。護理健康教育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列入護理計劃之中。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于衛(wèi)生工作改革和發(fā)展的決定》,提出:“健康教育是全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要十分重視健康教育?!比珖鴲坌l(wèi)會、衛(wèi)生部根據《決定》精神,制定了《中國健康教育2000年工作目標和2010年遠景規(guī)劃》。展望未來,我國健康教育事業(yè)一定會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進步而加快發(fā)展的步伐。
三、護理健康教育:理解與認識
(一)對健康的理解與認識 人的一生中寶貴的是健康。馬克思認為,健康是人的第一權利,是人類生存的第一前提,也是歷史的第一前提。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維護公民健康,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健康不僅是人的基本權利,也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一個人從生到死,整個生命過程都需要健康,并不懈地追求健康。
健康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發(fā)展和提高,人類對健康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在本世紀50年代以前,人們通常認為健康等于沒有疾病。194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在其《憲章》中提出了人類健康的“三維觀”,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適應性良好的完滿狀態(tài)”。這一定義,肯定了傳統(tǒng)健康觀中沒有疾病和不虛弱的觀點,同時把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性良好納入了健康定義。
這是人類對自身健康認識的一個飛躍,也是醫(yī)學發(fā)展的重要成果。正是根據健康的這一定義,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取代了傳統(tǒng)的生物醫(yī)學模式,一系列促進人類健康的理論和學科,如醫(yī)學心理學、醫(yī)學社會學等相繼產生,并得到長足的發(fā)展。人類對健康的研究和認識仍在繼續(xù)。近年來,有人主張把“道德健康”列入健康范疇,即從道德的觀念出發(fā),每個人不僅對個人健康負有責任,同時也應對社會健康承擔義務,如減少吸煙、保護環(huán)境、協(xié)助社會克服危害健康的行為和因素等。對健康內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導和促進健康教育的實踐活動。
(二)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教育是一個終生的概念。
一個人從躁動于母腹中的嬰兒到走向生命的盡頭,永遠在接受著不同的教育。整個20世紀,人類創(chuàng)造的知識和財富比人類產生以來所創(chuàng)造的所有知識和財富還要多。要掌握其中哪怕是相當微少的一部分,也需要接受極嚴格的系統(tǒng)教育和學習。一個人要終生成為受教育者,同時也要擔負起教育別人的責任。21世紀對護士的一個大挑戰(zhàn),就是一個護士不但要成為稱職的操作者,而且要成為稱職的教育者。要能夠像打針、輸液那樣嫻熟地開展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使病人在就醫(yī)過程中不但獲得身體的康復,還要獲得知識上的增加,護士只有完成了對病人的科學的、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工作,才可以說實現(xiàn)了對病人的整體護理。當然,這種教育還包括病人的家屬及社會人員。護士要成為一個稱職的教育者,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
(三)對護理的理解與認識 科學的進步幾乎把“護理”的概念引入了任何社會領域。當你在一個比較有名的Internet網站以“護理”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時,就會發(fā)現(xiàn):護理的范圍是多么廣泛,諸如:疾病護理、生活護理、家庭護理、自我護理,還有美容護理、家俱護理以及汽車護理等等,大約有數(shù)萬個條目。如此眾多的護理領域緣于人們對護理的廣泛認識和理解。在此情形下,護士沒有任何理由不把自己的學科領域進一步擴大。護士只有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只有以更加全面的技術和手段為人類健康服務,才能獲得社會應有的重視和理解。護理學科領域的擴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建立和發(fā)展護理健康教育學科則是當務之急。
正如前所述,這有來自社會的需要和專業(yè)自身發(fā)展兩個方面的激勵與支持的原因。
四、護理健康教育:技術與手段
(一)應用護理程序開展 健康教育護理程序是護理學科發(fā)展的重要成果。幾乎所有的臨床護理問題都可以通過護理程序得到更好地解決。近20年來,中國護理界發(fā)生的大變化,就是廣大護理工作者已經掌握或正在掌握護理程序這一科學的理論和方法。
應用護理程序開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別于以往的衛(wèi)生知識宣教,從而使健康教育不僅作為一種宣傳手段,而且也成為一種護理和治療手段。而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正是由于應用了護理程序。與應用護理程序開展臨床護理一樣,護理健康教育程序也包括了以下5個基本步驟:
1評估:系統(tǒng)地收集受教育者學習需求的資料和信息。
2診斷:對病人及家屬所需健康知識和幫助的判斷。
3計劃:對將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作出安排。
4實施:將計劃中的各項教育措施落到實處的過程。
5評價:對教育效果作出判斷,必要時進行重新評估。
(二)護理健康教育方法 護理健康教育是護理與教育的有機結合。應用教育學的基本方法是開展護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不同的教育方法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而豐富多采的教育方法為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護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佳的教育手段。我們可以把常用的護理健康教育方法歸納為以下20種: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讀書指導法、參觀法、實驗法、實習作業(yè)法、技術操作法、咨詢法、小組法、座談法、勸服法、傳單法、展覽法、標語法、墻報法、美術攝影法、廣播錄音法、幻燈投影法、影視法。
(三)護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 我國醫(yī)院健康教育工作剛剛起步,在進行健康教育實踐過程中,必須注意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并及時將研究成果推廣應用,以加快我國醫(yī)院健康教育工作的進展。黃津芳(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護理部)在《中華護理雜志》1998年第11期發(fā)表《醫(yī)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一文,對此作了較多的闡述。其中,關于當前醫(yī)院健康教育的選題方向,概括為以下7個方面:
1對教育需求的研究。通過大樣本調查,客觀系統(tǒng)地了解我國醫(yī)院病人的健康觀和健康教育需求特點,為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2對教育內容的研究。根據我國病人住院時間長,教育人力資源相對不足的具體情況,研究病人在住院期間必須開展的教育內容,突出醫(yī)院教育的特色。
3對教育形式的研究。通過教育實踐,研究建立適應不同病人的教育方法,并從中篩選佳教育形式4對教育方法的研究。健康教育方法有20余種,究竟哪些適合醫(yī)院教育,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診斷和處理病人的健康問題,對沒有接受能力的病人應采用什么方法達到教育目標。這些問題都有待通過科研手段加以解決。
5對護士作用的研究。護士在醫(yī)院健康教育中應扮演什么角色,具有哪些權力,承擔什么責任,與醫(yī)生應有哪些分工和協(xié)作,如何提高護士的教育能力。
6對教育效果的研究。在醫(yī)院健康教育的管理上應建立哪些評價指標,怎樣實現(xiàn)健康教育與護理工作一體化的管理模式。
7對教育體制的研究。醫(yī)院是否應建立專門的健康教育機構,在行政、管理、資金上對健康教育的實施應給予哪些必要的保證等。
五、護理健康教育:實際情況的分析
也許我們通過一些實際情況的分析能夠更加喚起大家對護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和興趣。
(一)如何告訴病人“壞消息”? 對像確診為癌癥這樣的壞消息,醫(yī)生和護士面對患者都會感到為難。傳統(tǒng)的保護性醫(yī)療觀念也束縛了醫(yī)護人員的手腳。美國聯(lián)邦法律規(guī)定,病人有知情權,醫(yī)護人員不能以任何理由對病人隱瞞,以便病人安排自己剩余的時間,處理好財產遺囑及有關事宜。顯然,這一法律是無可挑剔的。在實際案例中,許多心理健康的病人對壞消息的承受力遠比人們預料的要強。病人在承受病魔對身體折磨的同時,不應該再受隱瞞和欺騙的心理煎熬。當然,對“壞消息”的傳遞,要遵循因人而異、漸進原則——變壓力為動力,同時,要鼓勵病人消除恐懼,面對現(xiàn)實——實現(xiàn)精神解脫。
(二)聊天也是一種治療和護理手段嗎?是的。如果我們把護理健康教育看成一件太嚴肅的事情,恐怕不會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病人有權了解自己的病情,當然也有權選擇治療和護理的手段。醫(yī)護人員必須充分尊重病人的這些權利。護士在可能的情況下,通過聊天可以獲得病人的許多信息和資料,也可以通過聊天給病人一些治療和護理的建議。一般情況下,對醫(yī)護人員的意見和建議,病人及家屬都會特別重視并遵照執(zhí)行。也就是說,在聊天過程中,醫(yī)護人員已經把治療和護理的建議和方法傳遞給了病人,從而獲得應有的治療和護理效果。
(三)怎樣解釋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幾乎每個臨床護士每天都會遇到病人或家屬詢問這方面的問題,一個護士對常用藥物的了解應該不亞于一個藥劑師,因為藥劑師也不見得遇到如此多的詢問。對這些問題的解釋技巧是一個護士知識和藝術的綜合表現(xiàn)。而這些知識和藝術都是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之上,關鍵看你去怎樣解釋這些客觀事實。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四)教育對象不配合教育怎么辦?良好的愿望不一定就會有佳的效果。當教育者或受教育者一方準備不足時,教育過程便可能遇到障礙。因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準備充分,是教育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而這種準備都需要護士來操心。即使護士都準備好了,教育過程也不見得一帆風順。這時請注意:尊重受教育者的權利。
(五)為什么要重視與病人家屬的交流?護士的職責是照護病人,但單靠護士是難以勝任的。在臨床上,病人家屬及其他陪護人可能是護士好的幫手。因此,護士要特別注重與他們的交流,而這種交流應貫穿病人就醫(yī)的始終,包括病人痊愈離開醫(yī)院后。有的醫(yī)院管理者否認陪護人的重要性,似乎一個陪護沒有才是管理到位。這顯然是誤區(qū)。護士有責任對病人陪護者做出安排,包括什么時候來醫(yī)院,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以至于應該關心陪護人的身體、工作、生活和精神狀況。
(六)怎樣理解操作與教育的統(tǒng)一性?有的護士常抱怨工作忙,沒有教育的時間。但又常常有這樣的情況,護士在為病人做護理操作時,總是三緘其口,很少進行交流。實際上,這時是進行病人教育的好時機,其教育效果要遠遠高于專門時間對病人進行說教。因為,病人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統(tǒng)地學習護理知識,他們的學習往往來自于自身病痛的需要。在與病人接觸特別是進行護理操作時,向病人進行必要的講解會使他們感到放心并得到安慰。因此,與病人任何接觸的時間都是進行健康教育的機會。當然,這并不排除安排專門時間實施病人健康教育計劃。
(七)病人及家屬提問你不知道的問題怎么辦?病人及家屬向護士提問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但護士永遠不要以簡單的“不知道”打發(fā)了事。“不懂”不等于“不知道”,回答“不知道”就等于“不負責”,而“不負責”是要“負責的”。對不懂的東西,首先應盡量弄懂,或負責任地告訴病人應該向誰了解情況。事后還要問病人及家屬:“清楚了嗎?”這樣,病人及家屬永遠不會對你有意見。
(八)在教育過程中怎樣與醫(yī)生或其他人合作?健康教育不僅僅是護士的工作,也是醫(yī)生或其他醫(yī)務人員,如藥劑師、檢驗師、影像技術人員等的責任。當然,護士在這一過程扮演著重要角色。護士應該對病人、家屬以及醫(yī)囑、特殊檢查、用藥等等情況有更多的了解,并注意教育內容要盡量與醫(yī)生及其他醫(yī)務人員的目標一致,否則容易造成教育內容或口經不一致,把好事辦的不好。
六、護理健康教育:理論學習的重要性
在對護理健康教育實際情況的分析中,不難發(fā)現(xiàn),任何成功的實踐經驗都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例如,向病人宣布“壞消息”,除了因為有法律賦予病人的“知情權”之外,哲學的“質量互變規(guī)律”也支持我們,當然,還有心理學“應激理論”的肯定。要有效地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實踐,護士必須涉及范圍廣泛的相關學科知識,如預防醫(yī)學、社會醫(yī)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以及其他人文科學領域。任何強理論知識的掌握都會給我們的臨床護理教育實踐以有力的支持。例如,我們可以根據Maslow人的需要層次理論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宜的健康教育計劃。反之,如果不考慮病人的需要層次,在不能滿足病人的生理需要的情況下去追求滿足病人自我實現(xiàn)價值的需要,就會適得其反。因此,堅實的理論基礎是我們做好護理健康教育的保證。
為什么現(xiàn)在的護理健康教育實踐尚不能盡如人意呢?這主要是目前護士的理論水平和整體素質還不能達到實踐的要求。馬克思曾經說過,任何革命的成功只能達到其革命理論所能支撐的高度。同樣,一個人的成功,一項工作的成功,也只能達到其理論水平所能支撐的高度。如同蓋大樓一樣,樓的高度只能達到腳手架或升降機所能達到的高度,而且腳手架和升降機必須堅固可靠,否則就有倒塌的危險。
護士要迎接21世紀的召喚,卓有成效地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作為教育者,要給別人一桶水,自己就要有兩桶水或更多,不然,就難以勝任或遭遇尷尬。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護士,就要不斷地學習。切記:用科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zhàn)勝的。
社會需要是任何學科發(fā)展的源動力。在即將來臨的21世紀,人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的是自身的健康,各國政府和科學家都在投巨資和精力研究健康問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和臨床應用可能是新世紀先到來的巨大的科學成就。以此為契機,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必將變得更加美好。在這一崇高目標的追求中,護士將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護理學科的發(fā)展也是促進護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整個20世紀,護理學走過了從單純“護病”到全面“護人”的歷史階段。當護理界有識之士倡導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時候,護理健康教育便提到了學科發(fā)展的日程。因為,沒有健康教育的護理,不能稱其為整體護理。
幾乎在轉眼之間,護理健康教育幾乎在全國所有的醫(yī)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展。更可喜的是,一大批護理健康教育專著相繼問世,廣大護理工作者在臨床實踐中總結了豐富的護理健康教育經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護士掌握開展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將猶如掌握注射、穿刺、換藥等基本護理操作技術一樣嫻熟和得心應手。那時,我們就可以說,護士已經接受了21世紀的召喚。
二、護理健康教育:歷史掃描
健康教育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國古代的政治家和醫(yī)學家,不僅非常重視疾病的預防和養(yǎng)生保健,而且還提出許多有關健康教育的思想和論述,撰寫了一些養(yǎng)生保健和醫(yī)藥科普著作,對保護古代勞動人民的健康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本世紀20年代后,健康教育理論開始引進我國。1934年陳志潛編譯的《健康教育原理》一書,是我國早的健康教育專著。
1909年成立的中華護士會以及相繼于1915年成立的中華醫(yī)學會、1930年成立的中華健康教育學會,對推動我國的健康教育發(fā)展,均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1931年成立了中央衛(wèi)生實驗處,內設衛(wèi)生教育科。同年,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設衛(wèi)生教育系,培養(yǎng)四年制健康教育學士。值得注意的是,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我國城鄉(xiāng)和學校建立了若干健康教育實驗區(q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陳志潛在河北省定縣(今定州市)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農村衛(wèi)生實驗區(qū),開展了大量的健康教育工作,實行了一套農村衛(wèi)生保健模式。我國第一位國際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王瑛作為護士曾參與了這一實驗工作。定縣的經驗對當今農村初級衛(wèi)生保健和社區(qū)健康教育仍有借鑒價值。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政府及時提出了“預防為主”的衛(wèi)生工作方針。在全國掀起和開展了“愛國衛(wèi)生運動”,號召全國人民“動員起來,講究衛(wèi)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50年代,全國有條件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相繼成立了健康教育所。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整個健康教育事業(yè)處于低潮時期。1978年以來,我國的健康教育事業(yè)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fā)展。至1997年,全國已有健康教育機構2654所;部分高等醫(yī)學院校和中等衛(wèi)生學校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碩士、學士、大專、中專學歷的健康教育人才;健康教育及相關課程已列為部分大中專醫(yī)學院校的預防、醫(yī)學、婦幼、護理等專業(yè)的必修課和選修課。90年代以來,隨著醫(yī)院工作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的轉變,醫(yī)院健康教育得到廣泛重視和發(fā)展。護理健康教育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列入護理計劃之中。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于衛(wèi)生工作改革和發(fā)展的決定》,提出:“健康教育是全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要十分重視健康教育?!比珖鴲坌l(wèi)會、衛(wèi)生部根據《決定》精神,制定了《中國健康教育2000年工作目標和2010年遠景規(guī)劃》。展望未來,我國健康教育事業(yè)一定會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進步而加快發(fā)展的步伐。
三、護理健康教育:理解與認識
(一)對健康的理解與認識 人的一生中寶貴的是健康。馬克思認為,健康是人的第一權利,是人類生存的第一前提,也是歷史的第一前提。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維護公民健康,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健康不僅是人的基本權利,也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一個人從生到死,整個生命過程都需要健康,并不懈地追求健康。
健康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發(fā)展和提高,人類對健康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在本世紀50年代以前,人們通常認為健康等于沒有疾病。194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在其《憲章》中提出了人類健康的“三維觀”,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適應性良好的完滿狀態(tài)”。這一定義,肯定了傳統(tǒng)健康觀中沒有疾病和不虛弱的觀點,同時把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性良好納入了健康定義。
這是人類對自身健康認識的一個飛躍,也是醫(yī)學發(fā)展的重要成果。正是根據健康的這一定義,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取代了傳統(tǒng)的生物醫(yī)學模式,一系列促進人類健康的理論和學科,如醫(yī)學心理學、醫(yī)學社會學等相繼產生,并得到長足的發(fā)展。人類對健康的研究和認識仍在繼續(xù)。近年來,有人主張把“道德健康”列入健康范疇,即從道德的觀念出發(fā),每個人不僅對個人健康負有責任,同時也應對社會健康承擔義務,如減少吸煙、保護環(huán)境、協(xié)助社會克服危害健康的行為和因素等。對健康內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導和促進健康教育的實踐活動。
(二)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教育是一個終生的概念。
一個人從躁動于母腹中的嬰兒到走向生命的盡頭,永遠在接受著不同的教育。整個20世紀,人類創(chuàng)造的知識和財富比人類產生以來所創(chuàng)造的所有知識和財富還要多。要掌握其中哪怕是相當微少的一部分,也需要接受極嚴格的系統(tǒng)教育和學習。一個人要終生成為受教育者,同時也要擔負起教育別人的責任。21世紀對護士的一個大挑戰(zhàn),就是一個護士不但要成為稱職的操作者,而且要成為稱職的教育者。要能夠像打針、輸液那樣嫻熟地開展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使病人在就醫(yī)過程中不但獲得身體的康復,還要獲得知識上的增加,護士只有完成了對病人的科學的、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工作,才可以說實現(xiàn)了對病人的整體護理。當然,這種教育還包括病人的家屬及社會人員。護士要成為一個稱職的教育者,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
(三)對護理的理解與認識 科學的進步幾乎把“護理”的概念引入了任何社會領域。當你在一個比較有名的Internet網站以“護理”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時,就會發(fā)現(xiàn):護理的范圍是多么廣泛,諸如:疾病護理、生活護理、家庭護理、自我護理,還有美容護理、家俱護理以及汽車護理等等,大約有數(shù)萬個條目。如此眾多的護理領域緣于人們對護理的廣泛認識和理解。在此情形下,護士沒有任何理由不把自己的學科領域進一步擴大。護士只有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只有以更加全面的技術和手段為人類健康服務,才能獲得社會應有的重視和理解。護理學科領域的擴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建立和發(fā)展護理健康教育學科則是當務之急。
正如前所述,這有來自社會的需要和專業(yè)自身發(fā)展兩個方面的激勵與支持的原因。
四、護理健康教育:技術與手段
(一)應用護理程序開展 健康教育護理程序是護理學科發(fā)展的重要成果。幾乎所有的臨床護理問題都可以通過護理程序得到更好地解決。近20年來,中國護理界發(fā)生的大變化,就是廣大護理工作者已經掌握或正在掌握護理程序這一科學的理論和方法。
應用護理程序開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別于以往的衛(wèi)生知識宣教,從而使健康教育不僅作為一種宣傳手段,而且也成為一種護理和治療手段。而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正是由于應用了護理程序。與應用護理程序開展臨床護理一樣,護理健康教育程序也包括了以下5個基本步驟:
1評估:系統(tǒng)地收集受教育者學習需求的資料和信息。
2診斷:對病人及家屬所需健康知識和幫助的判斷。
3計劃:對將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作出安排。
4實施:將計劃中的各項教育措施落到實處的過程。
5評價:對教育效果作出判斷,必要時進行重新評估。
(二)護理健康教育方法 護理健康教育是護理與教育的有機結合。應用教育學的基本方法是開展護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不同的教育方法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而豐富多采的教育方法為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護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佳的教育手段。我們可以把常用的護理健康教育方法歸納為以下20種: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讀書指導法、參觀法、實驗法、實習作業(yè)法、技術操作法、咨詢法、小組法、座談法、勸服法、傳單法、展覽法、標語法、墻報法、美術攝影法、廣播錄音法、幻燈投影法、影視法。
(三)護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 我國醫(yī)院健康教育工作剛剛起步,在進行健康教育實踐過程中,必須注意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并及時將研究成果推廣應用,以加快我國醫(yī)院健康教育工作的進展。黃津芳(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護理部)在《中華護理雜志》1998年第11期發(fā)表《醫(yī)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一文,對此作了較多的闡述。其中,關于當前醫(yī)院健康教育的選題方向,概括為以下7個方面:
1對教育需求的研究。通過大樣本調查,客觀系統(tǒng)地了解我國醫(yī)院病人的健康觀和健康教育需求特點,為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2對教育內容的研究。根據我國病人住院時間長,教育人力資源相對不足的具體情況,研究病人在住院期間必須開展的教育內容,突出醫(yī)院教育的特色。
3對教育形式的研究。通過教育實踐,研究建立適應不同病人的教育方法,并從中篩選佳教育形式4對教育方法的研究。健康教育方法有20余種,究竟哪些適合醫(yī)院教育,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診斷和處理病人的健康問題,對沒有接受能力的病人應采用什么方法達到教育目標。這些問題都有待通過科研手段加以解決。
5對護士作用的研究。護士在醫(yī)院健康教育中應扮演什么角色,具有哪些權力,承擔什么責任,與醫(yī)生應有哪些分工和協(xié)作,如何提高護士的教育能力。
6對教育效果的研究。在醫(yī)院健康教育的管理上應建立哪些評價指標,怎樣實現(xiàn)健康教育與護理工作一體化的管理模式。
7對教育體制的研究。醫(yī)院是否應建立專門的健康教育機構,在行政、管理、資金上對健康教育的實施應給予哪些必要的保證等。
五、護理健康教育:實際情況的分析
也許我們通過一些實際情況的分析能夠更加喚起大家對護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和興趣。
(一)如何告訴病人“壞消息”? 對像確診為癌癥這樣的壞消息,醫(yī)生和護士面對患者都會感到為難。傳統(tǒng)的保護性醫(yī)療觀念也束縛了醫(yī)護人員的手腳。美國聯(lián)邦法律規(guī)定,病人有知情權,醫(yī)護人員不能以任何理由對病人隱瞞,以便病人安排自己剩余的時間,處理好財產遺囑及有關事宜。顯然,這一法律是無可挑剔的。在實際案例中,許多心理健康的病人對壞消息的承受力遠比人們預料的要強。病人在承受病魔對身體折磨的同時,不應該再受隱瞞和欺騙的心理煎熬。當然,對“壞消息”的傳遞,要遵循因人而異、漸進原則——變壓力為動力,同時,要鼓勵病人消除恐懼,面對現(xiàn)實——實現(xiàn)精神解脫。
(二)聊天也是一種治療和護理手段嗎?是的。如果我們把護理健康教育看成一件太嚴肅的事情,恐怕不會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病人有權了解自己的病情,當然也有權選擇治療和護理的手段。醫(yī)護人員必須充分尊重病人的這些權利。護士在可能的情況下,通過聊天可以獲得病人的許多信息和資料,也可以通過聊天給病人一些治療和護理的建議。一般情況下,對醫(yī)護人員的意見和建議,病人及家屬都會特別重視并遵照執(zhí)行。也就是說,在聊天過程中,醫(yī)護人員已經把治療和護理的建議和方法傳遞給了病人,從而獲得應有的治療和護理效果。
(三)怎樣解釋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幾乎每個臨床護士每天都會遇到病人或家屬詢問這方面的問題,一個護士對常用藥物的了解應該不亞于一個藥劑師,因為藥劑師也不見得遇到如此多的詢問。對這些問題的解釋技巧是一個護士知識和藝術的綜合表現(xiàn)。而這些知識和藝術都是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之上,關鍵看你去怎樣解釋這些客觀事實。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四)教育對象不配合教育怎么辦?良好的愿望不一定就會有佳的效果。當教育者或受教育者一方準備不足時,教育過程便可能遇到障礙。因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準備充分,是教育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而這種準備都需要護士來操心。即使護士都準備好了,教育過程也不見得一帆風順。這時請注意:尊重受教育者的權利。
(五)為什么要重視與病人家屬的交流?護士的職責是照護病人,但單靠護士是難以勝任的。在臨床上,病人家屬及其他陪護人可能是護士好的幫手。因此,護士要特別注重與他們的交流,而這種交流應貫穿病人就醫(yī)的始終,包括病人痊愈離開醫(yī)院后。有的醫(yī)院管理者否認陪護人的重要性,似乎一個陪護沒有才是管理到位。這顯然是誤區(qū)。護士有責任對病人陪護者做出安排,包括什么時候來醫(yī)院,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以至于應該關心陪護人的身體、工作、生活和精神狀況。
(六)怎樣理解操作與教育的統(tǒng)一性?有的護士常抱怨工作忙,沒有教育的時間。但又常常有這樣的情況,護士在為病人做護理操作時,總是三緘其口,很少進行交流。實際上,這時是進行病人教育的好時機,其教育效果要遠遠高于專門時間對病人進行說教。因為,病人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統(tǒng)地學習護理知識,他們的學習往往來自于自身病痛的需要。在與病人接觸特別是進行護理操作時,向病人進行必要的講解會使他們感到放心并得到安慰。因此,與病人任何接觸的時間都是進行健康教育的機會。當然,這并不排除安排專門時間實施病人健康教育計劃。
(七)病人及家屬提問你不知道的問題怎么辦?病人及家屬向護士提問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但護士永遠不要以簡單的“不知道”打發(fā)了事。“不懂”不等于“不知道”,回答“不知道”就等于“不負責”,而“不負責”是要“負責的”。對不懂的東西,首先應盡量弄懂,或負責任地告訴病人應該向誰了解情況。事后還要問病人及家屬:“清楚了嗎?”這樣,病人及家屬永遠不會對你有意見。
(八)在教育過程中怎樣與醫(yī)生或其他人合作?健康教育不僅僅是護士的工作,也是醫(yī)生或其他醫(yī)務人員,如藥劑師、檢驗師、影像技術人員等的責任。當然,護士在這一過程扮演著重要角色。護士應該對病人、家屬以及醫(yī)囑、特殊檢查、用藥等等情況有更多的了解,并注意教育內容要盡量與醫(yī)生及其他醫(yī)務人員的目標一致,否則容易造成教育內容或口經不一致,把好事辦的不好。
六、護理健康教育:理論學習的重要性
在對護理健康教育實際情況的分析中,不難發(fā)現(xiàn),任何成功的實踐經驗都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例如,向病人宣布“壞消息”,除了因為有法律賦予病人的“知情權”之外,哲學的“質量互變規(guī)律”也支持我們,當然,還有心理學“應激理論”的肯定。要有效地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實踐,護士必須涉及范圍廣泛的相關學科知識,如預防醫(yī)學、社會醫(yī)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以及其他人文科學領域。任何強理論知識的掌握都會給我們的臨床護理教育實踐以有力的支持。例如,我們可以根據Maslow人的需要層次理論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宜的健康教育計劃。反之,如果不考慮病人的需要層次,在不能滿足病人的生理需要的情況下去追求滿足病人自我實現(xiàn)價值的需要,就會適得其反。因此,堅實的理論基礎是我們做好護理健康教育的保證。
為什么現(xiàn)在的護理健康教育實踐尚不能盡如人意呢?這主要是目前護士的理論水平和整體素質還不能達到實踐的要求。馬克思曾經說過,任何革命的成功只能達到其革命理論所能支撐的高度。同樣,一個人的成功,一項工作的成功,也只能達到其理論水平所能支撐的高度。如同蓋大樓一樣,樓的高度只能達到腳手架或升降機所能達到的高度,而且腳手架和升降機必須堅固可靠,否則就有倒塌的危險。
護士要迎接21世紀的召喚,卓有成效地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作為教育者,要給別人一桶水,自己就要有兩桶水或更多,不然,就難以勝任或遭遇尷尬。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護士,就要不斷地學習。切記:用科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zhàn)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