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遺囑與繼承
英美等普通法系國家在國際私法中常在財產權中對繼承加以討論。大陸法系國家往往把繼承放在物權、債權、親屬法之后加以規(guī)定。P.297
為了處理好涉外遺囑繼承問題,國際私法上一般需要分別解決立囑能力、遺囑方式、遺囑的解釋、遺囑的撤銷和遺囑的實質效力等問題應適用的準據法。P.297
一個人是否具備通過遺囑處分其遺產的能力,屬于遺囑有效成立的實質要件。P.297
多數(shù)國家將成立遺囑的能力和為其他法律行為能力的條件區(qū)分開來。P.297
關于立囑能力的法律適用,主要有以下主張:(1)一般認為應適用立囑時立囑人的屬人法解決。(2)也有的國家采取放寬的態(tài)度,對立囑能力適用多種連結因素指引準據法。(3)為了使對位于他國的不動產遺產的處分得到不動產所在地國的承認,關于遺產中不動產的立囑能力一般均只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P.298
遺囑是一種要式法律行為,非依法定方式成立的遺囑無效。P.298
對遺囑方式應適用的法律,目前主要在以下幾方面較有共識:(1)主張區(qū)分動產遺囑和不動產遺囑而分別選擇適用準據法。(2)非不動產的遺囑方式應適用的法律,因1961年海牙《遺囑處分方式法律沖突公約》的通過已普遍放得甚寬。P.299
一般而言,設立遺囑方式的準據法跟撤銷遺囑的方式的準據法,各國沖突法的規(guī)定通常是相同的。P.299
英國學說認為,在肯定立囑人有立囑能力的前提下,他是否還有財產方面的能力,應稱為“遺囑的實質有效性或遺囑的效力”,它只能由決定遺囑實質有效性的準據法來支配,而不受立囑能力的準據法制約。P.299
法國學者巴迪福認為,在有關遺囑的解釋問題上,法國法院主要應探尋立囑人的意思,而不必考慮其應適用的法律。P.299
英國學者莫里斯主張,就英國法而言,動產遺囑的解釋的準據法應是立囑人自主選擇的法律。P.300
巴迪福認為,對于遺囑的解釋,如立囑人未指明應適用的法律,則可依其住所地法。不過更常見的是許多國家在立法上并沒有對遺囑解釋另行規(guī)定準據法,而僅籠統(tǒng)地規(guī)定遺囑成立和效力適用什么法律。在這種情況下,遺囑解釋無疑只能適用繼承本身的準據法了。P.300
對于新遺囑是否能廢除舊遺囑,多主張由決定新遺囑成立的準據法來回答。如立囑人雖未明確表示這種意思,但在新遺囑中使用了“最后遺囑”這樣的字眼,或新遺囑跟舊遺囑明顯抵觸,應受新遺囑設立時立囑人的住所地法支配。P.300
很多國家的立法對遺囑撤銷的準據法,都作了明確規(guī)定。P.300
至于燒毀或撕毀遺囑行為是否構成對遺囑的撤銷,當由繼承準據法決定。而結婚是否能使夫妻任何一方先前所立遺囑無效,當由結婚的準據法決定。P.301
如何解決涉外法定繼承的準據法的選擇,各國的做法并不統(tǒng)一,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制度:(一)單一制。又稱同一制,是指在涉外繼承中,對死者的遺囑不區(qū)分動產和不動產,也不問其所在地,其繼承統(tǒng)一由死者死亡時的屬人法支配。由于住所和國籍是確定屬人法的兩大原則,因而上述沖突規(guī)則又表現(xiàn)為兩種形式,即:(1)繼承依被繼承人死亡時的住所地法。(2)繼承依被繼承人死亡時的本國法。(二)分割制。又稱區(qū)別制,是指在涉外繼承中,將死者的遺產區(qū)分為動產和不動產,分別適用不同沖突規(guī)范所指引的準據法,即動產適用死者的屬人法,不動產適用物之所在地法。在國際私法上,通過統(tǒng)一化運動來協(xié)調二者矛盾的意圖,逐漸強烈起來。P.301~P.302
繼承的準據法一般應適用于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繼承的開始和開始的原因。(二)什么樣的人能成為繼承人。(三)繼承財產的范圍及移轉權。(四)繼承開始的效力。(五)無人繼承的遺產歸屬。(多)P.303~P.304
中國尚無關于遺囑各種問題應適用法律的任何規(guī)定,且亦不見相關司法解釋。P.305
中國立法對涉外財產繼承準據法的選擇是采區(qū)別制的。中國目前還未參加任何有關繼承法律適用的國際公約。P.305
關于無人繼承財產(即所謂絕產)應適用的法律,根據中國1985年《繼承法》第32條的規(guī)定,無人繼承又無人受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的成員的,歸該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P.305
△1961年海牙《遺囑處分方式法律沖突公約》明確規(guī)定:不動產遺囑方式,依財產所在地法;動產遺囑方式,可依下列任一法律:(1)遺囑人立遺囑地法;(2)遺囑人立遺囑時或死亡時的國籍國法;(3)遺囑人立遺囑時或死亡時的住所地法;(4)遺囑人立遺囑時或死亡時的慣常居所地法。最后,公約在遺囑方式應適用的法律上還允許采取公共秩序保留制度。P.306
《死者遺產繼承法律適用公約》于1989年8月1日訂于海牙。公約對不屬于其調整范圍內的事項作了明確規(guī)定,包括遺囑的方式、遺囑人的能力、夫妻財產制以及非依繼承方式獲得的財產權益等。P.307
《死者遺產繼承法律適用公約》明確規(guī)定采用“同一制”。P.307
《死者遺產繼承法律適用公約》規(guī)定了四個可適用的準據法(被繼承人死亡時慣常居所地國家的法律,被繼承人本國法,被繼承人死亡時的本國法和被繼承人死亡時與其有更密切聯(lián)系的其他國家的法律)。但該“慣常居所”或應同時在死者的國籍國內,或于被繼承人臨死前至少已延續(xù)了五年以上的期限。P.308
《死者遺產繼承法律適用公約》在遺產繼承中規(guī)定了意思自治原則。在一定情況下也可以對其遺產中的部分財產采分割制。公約接受轉致。P.308
《死者遺產繼承法律適用公約》明確規(guī)定了被確定的準據法的適用范圍。首先,它不適用于遺囑方式,遺囑能力,與夫妻財產制有關的問題,以及與繼承無直接關系而產生或移轉的權利和財產,包括屬多人所有的共有財產、退休金、保險合同及類似問題。(多)其次,它規(guī)定依該公約確定的準據法不適用于解決繼承中:(1)繼承人和受遺贈人的權利及其繼承份額和應承擔的義務,以及因死亡而產生的其他繼承權利;(2)取消繼承權,喪失繼承資格;(3)計算繼承份額時的比例及數(shù)額;(4)應繼份、保留份和遺囑中的其他限制;(5)遺囑內容的實質效力。(多)P.309
英美等普通法系國家在國際私法中常在財產權中對繼承加以討論。大陸法系國家往往把繼承放在物權、債權、親屬法之后加以規(guī)定。P.297
為了處理好涉外遺囑繼承問題,國際私法上一般需要分別解決立囑能力、遺囑方式、遺囑的解釋、遺囑的撤銷和遺囑的實質效力等問題應適用的準據法。P.297
一個人是否具備通過遺囑處分其遺產的能力,屬于遺囑有效成立的實質要件。P.297
多數(shù)國家將成立遺囑的能力和為其他法律行為能力的條件區(qū)分開來。P.297
關于立囑能力的法律適用,主要有以下主張:(1)一般認為應適用立囑時立囑人的屬人法解決。(2)也有的國家采取放寬的態(tài)度,對立囑能力適用多種連結因素指引準據法。(3)為了使對位于他國的不動產遺產的處分得到不動產所在地國的承認,關于遺產中不動產的立囑能力一般均只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P.298
遺囑是一種要式法律行為,非依法定方式成立的遺囑無效。P.298
對遺囑方式應適用的法律,目前主要在以下幾方面較有共識:(1)主張區(qū)分動產遺囑和不動產遺囑而分別選擇適用準據法。(2)非不動產的遺囑方式應適用的法律,因1961年海牙《遺囑處分方式法律沖突公約》的通過已普遍放得甚寬。P.299
一般而言,設立遺囑方式的準據法跟撤銷遺囑的方式的準據法,各國沖突法的規(guī)定通常是相同的。P.299
英國學說認為,在肯定立囑人有立囑能力的前提下,他是否還有財產方面的能力,應稱為“遺囑的實質有效性或遺囑的效力”,它只能由決定遺囑實質有效性的準據法來支配,而不受立囑能力的準據法制約。P.299
法國學者巴迪福認為,在有關遺囑的解釋問題上,法國法院主要應探尋立囑人的意思,而不必考慮其應適用的法律。P.299
英國學者莫里斯主張,就英國法而言,動產遺囑的解釋的準據法應是立囑人自主選擇的法律。P.300
巴迪福認為,對于遺囑的解釋,如立囑人未指明應適用的法律,則可依其住所地法。不過更常見的是許多國家在立法上并沒有對遺囑解釋另行規(guī)定準據法,而僅籠統(tǒng)地規(guī)定遺囑成立和效力適用什么法律。在這種情況下,遺囑解釋無疑只能適用繼承本身的準據法了。P.300
對于新遺囑是否能廢除舊遺囑,多主張由決定新遺囑成立的準據法來回答。如立囑人雖未明確表示這種意思,但在新遺囑中使用了“最后遺囑”這樣的字眼,或新遺囑跟舊遺囑明顯抵觸,應受新遺囑設立時立囑人的住所地法支配。P.300
很多國家的立法對遺囑撤銷的準據法,都作了明確規(guī)定。P.300
至于燒毀或撕毀遺囑行為是否構成對遺囑的撤銷,當由繼承準據法決定。而結婚是否能使夫妻任何一方先前所立遺囑無效,當由結婚的準據法決定。P.301
如何解決涉外法定繼承的準據法的選擇,各國的做法并不統(tǒng)一,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制度:(一)單一制。又稱同一制,是指在涉外繼承中,對死者的遺囑不區(qū)分動產和不動產,也不問其所在地,其繼承統(tǒng)一由死者死亡時的屬人法支配。由于住所和國籍是確定屬人法的兩大原則,因而上述沖突規(guī)則又表現(xiàn)為兩種形式,即:(1)繼承依被繼承人死亡時的住所地法。(2)繼承依被繼承人死亡時的本國法。(二)分割制。又稱區(qū)別制,是指在涉外繼承中,將死者的遺產區(qū)分為動產和不動產,分別適用不同沖突規(guī)范所指引的準據法,即動產適用死者的屬人法,不動產適用物之所在地法。在國際私法上,通過統(tǒng)一化運動來協(xié)調二者矛盾的意圖,逐漸強烈起來。P.301~P.302
繼承的準據法一般應適用于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繼承的開始和開始的原因。(二)什么樣的人能成為繼承人。(三)繼承財產的范圍及移轉權。(四)繼承開始的效力。(五)無人繼承的遺產歸屬。(多)P.303~P.304
中國尚無關于遺囑各種問題應適用法律的任何規(guī)定,且亦不見相關司法解釋。P.305
中國立法對涉外財產繼承準據法的選擇是采區(qū)別制的。中國目前還未參加任何有關繼承法律適用的國際公約。P.305
關于無人繼承財產(即所謂絕產)應適用的法律,根據中國1985年《繼承法》第32條的規(guī)定,無人繼承又無人受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的成員的,歸該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P.305
△1961年海牙《遺囑處分方式法律沖突公約》明確規(guī)定:不動產遺囑方式,依財產所在地法;動產遺囑方式,可依下列任一法律:(1)遺囑人立遺囑地法;(2)遺囑人立遺囑時或死亡時的國籍國法;(3)遺囑人立遺囑時或死亡時的住所地法;(4)遺囑人立遺囑時或死亡時的慣常居所地法。最后,公約在遺囑方式應適用的法律上還允許采取公共秩序保留制度。P.306
《死者遺產繼承法律適用公約》于1989年8月1日訂于海牙。公約對不屬于其調整范圍內的事項作了明確規(guī)定,包括遺囑的方式、遺囑人的能力、夫妻財產制以及非依繼承方式獲得的財產權益等。P.307
《死者遺產繼承法律適用公約》明確規(guī)定采用“同一制”。P.307
《死者遺產繼承法律適用公約》規(guī)定了四個可適用的準據法(被繼承人死亡時慣常居所地國家的法律,被繼承人本國法,被繼承人死亡時的本國法和被繼承人死亡時與其有更密切聯(lián)系的其他國家的法律)。但該“慣常居所”或應同時在死者的國籍國內,或于被繼承人臨死前至少已延續(xù)了五年以上的期限。P.308
《死者遺產繼承法律適用公約》在遺產繼承中規(guī)定了意思自治原則。在一定情況下也可以對其遺產中的部分財產采分割制。公約接受轉致。P.308
《死者遺產繼承法律適用公約》明確規(guī)定了被確定的準據法的適用范圍。首先,它不適用于遺囑方式,遺囑能力,與夫妻財產制有關的問題,以及與繼承無直接關系而產生或移轉的權利和財產,包括屬多人所有的共有財產、退休金、保險合同及類似問題。(多)其次,它規(guī)定依該公約確定的準據法不適用于解決繼承中:(1)繼承人和受遺贈人的權利及其繼承份額和應承擔的義務,以及因死亡而產生的其他繼承權利;(2)取消繼承權,喪失繼承資格;(3)計算繼承份額時的比例及數(shù)額;(4)應繼份、保留份和遺囑中的其他限制;(5)遺囑內容的實質效力。(多)P.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