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單車對專業(yè)課復習的體會和建議1

字號:

被問了太多的關于專業(yè)課復習的問題,我想還是主動整理點東西出來比較合適。而且大部分朋友問的都是專業(yè)課該怎么復習?書該怎么看?請?zhí)峁┙涷灪徒ㄗh?這類很泛泛的問題,真的讓我不知如何作答。其實這種問法本沒有錯,也很自然,但做一個換位思考就知道,這樣的問題太大了,反而找不到落腳點,三言兩語根本就說不清楚。若是長篇大論如滔滔江水般跟你講,可能我打字打到手指僵直,鍵盤投降,你也會覺得不著邊際又無重點,沒什么效果。所以我一直對這樣的問題有逃避之嫌,還請各位多多理解海涵。
     現在我就這樣一個典型的問題來做一個盡可能到位的回答。先說明兩點:1、由于文理科性質的不同,我說的這些對社科類專業(yè)(特別是企業(yè)管理專業(yè))可能更加適用。2、我用的是體會而不是經驗。所以大家要冷靜客觀的對待,結合自己學習的習慣及不同專業(yè)的特點,走自己的復習之路,而不能照搬照抄。如果對大家有什么誤導的地方真是罪過。
     無可否認,對于考研特別是跨??鐚I(yè)考研的朋友來說,信息很重要。由于各個學校自己出題,各個老師出題風格和偏向也不同,及時準確的信息就顯得特別重要,我有好幾個朋友都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折戈沙場,有的是不知道新增加了考試內容,有的是換老師出題導致歷年考題提供的信息不準確,實在可惜。如果有條件能在所報考的學??磿呛貌贿^,不行的話也要找個人了解一些風吹草動,或者自己勤快一點,多上網打電話了解。
     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對專業(yè)知識的悟性。專業(yè)課的題目一般綜合性比較強,不會是太死的題,越是好學校就越是這樣。比較突出的表現就是書上根本找不到答案,還需要將教材中前后不同章節(jié)的內容結合起來回答。那你如何選擇答題的角度和思路以及怎樣將各個知識點有效地銜接起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你的悟性。悟性是建立在比較廣的知識面上的,所以有時間的話要盡量多地看一些與專業(yè)相關的報刊雜志,對專業(yè)知識形成一個比較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當然這一點有比較大的彈性,如果時間較緊,或者其他學科需要更大的精力,那就少在這方面投入些,畢竟悟性這個東西不是兩三天就可以培養(yǎng)起來的。
     在不斷的調整和檢驗中進步,要善于歸納,總結。如果學校提供的參考書目并不對你的胃口,也就是看得很有難度而且效果很差,那你就要尋求一種有效的掌握書中知識的方法,而不是坐以待斃。這時候歸納和總結就顯得特別重要。就我自己來說,哈羅德??状牡摹豆芾韺W》是公認的難看,整本書的結構體系不錯,但是具體的內容讓人看了兩遍都絲毫抓不著重點。在網上也沒找到合適的資料可以參考,我就只好自己動手了。歷時兩個月,參考本系系主任編的《管理學原理》一書(提示:參考書目沒有列的,所報院系出的主要專業(yè)書也是要看的,可以作為答題材料)和其他手頭上的資料,做了一本40頁(雙面哦)的筆記。也就是這本厚厚的筆記以及這個學習的過程讓我有實力拿到了今年專業(yè)課的高分。這本筆記后來有機會曾讓原系主任過目,得到了他的肯定?,F在我已經將它有償提供給一部分后來的考研人,并得到一致好評。另外一本《西方經濟學》倒是挺簡單的,比較好懂,的麻煩就是并列對比的東西比較多,光遞減規(guī)律就好幾個,還有四個不同市場各個特點的分析,成本論和生產論也有內在的聯(lián)系,后面生產資料的供求和需求方面也都是分成幾種情況來討論的。這樣如果你仍然按照書上的體系來做所謂的筆記,就等于沒做,因為你感覺到困難的那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這些零碎的好懂的知識一堆到腦子里,立馬就成了一隊漿糊。所以做西經筆記就是要把那些對比的東西理出來重新整理,抽出整本書的脈絡,用一張大紙用列表或者你認為好的形式歸納出來,然后再看看有沒有漏掉的知識點,將一些概念的東西再整理出來。那你再復習的時候就輕松多啦。我記得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介紹成本論那個綜合圖的特點時,書上是用一段文字來描述的,但是你能把那些特點都掌握并且畫出一個正確的綜合圖嗎?我的建議就是自己對著畫一遍,然后將書上說的特點按照1234列出來,那就很清楚了。西經的圖形很多,要注意對應,比如壟斷競爭市場和壟斷市場達到市場均衡點時的圖形你能完全掌握其中的意思么?特別時給你一個相關的計算題,你能否知道怎么入手?如果不是很清楚,這些就是你要解決和總結的內容。對于一些比較獨立的章節(jié),比如一般均衡論,我覺得就不用做筆記了,看看書就可以,跟前面的沒什么關系。要注意的是,西經教材后面的聯(lián)系確實太簡單,要找其他的題來做和看,特別是計算題,盡量不要丟分,因為計算題屬于客觀題的范疇,得分容易,丟分亦容易。
     說兩個相關的問題。
     1、關于找導師的問題這是我考研成功以后朋友們問我多的問題之一??赡苁堑缆犕菊f得太多了,把很多人都搞得覺得這個問題很神秘。有些師兄師姐就直接說要想上一定要找導師,后面還加上一句駭人聽聞的除非你不想上。我覺得這么說從某種程度上會造成一些誤導,讓聽的人覺得出點血找了導師就萬事大吉,從而無形地放松了自己的主觀努力,盡管他自己也不會承認。起碼如果這樣是很危險的。其實,找與不找,不是核心問題,重要的是你對這個問題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也就是你希望從你和導師的交流中得到什么收獲?如果你的目的很直接,就是為了套一套考試的重點,甚至考題,欲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得高分,然后打上想和導師交流的包裝,那就比較危險。就算你通過某種方法得到你想得到的,我想做老師的也不會從心里欣賞你這個學生。相反,如果誠心誠意,和老師交流交流一些學術和學習上面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比較熱點又沒有定論的問題),從一個側面把你的專業(yè)功底和學習潛力表現出來,對老師充分的尊敬,那么,當老師對你持肯定態(tài)度的時候,那你才真正地被老師從心理上接受了,說不定你還會有意外的收獲呢。肯定了你的實力和才華,在需要擠掉(我說得很委婉的哦)一些不幸者的時候就不會把矛頭指向你了。我的建議是先通過E-MAIL和電話聯(lián)系,提出學習上碰到的一兩個問題,讓老師第一印象就覺得你的學習態(tài)度非常好,以后也就比較好辦了。當然你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有深度,讓老師愿意和你討論。菜鳥級的問題會讓老師反感的,出現了這種情況就是你自己的不對了:)和找導師伴隨的問題就是送禮了,這是個大部分人不愿意拿到桌面上來談但又不亦樂乎的問題。除非你有充分的信息表明你要找的導師有這個嗜好,建議你還是悠著點。老師招的是能干活的學生,重點不要搞錯了。所以要送的話能表達你對他的尊敬之意就OK了。偶覺得好一點的水果是好不過了,呵呵。如果你送的東東讓他覺得你有什么企圖的話,那你才是真正的死定了,起碼他不會真的喜歡這樣的學生,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