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國務院學位辦主任楊玉良院士日前透露,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的博士學位授予國家,和以前博士畢業(yè)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現(xiàn)在博士就業(yè)出現(xiàn)新動向,半數(shù)以上進入政府,當上了公務員。
博士作為高級學術(shù)型人才,一窩蜂地擠進本已擁擠的政界,按理說這對公務員隊伍結(jié)構(gòu)的“優(yōu)化組合”是件好事。但是,筆者從近日媒體上看到,許多人對此深感擔憂,甚至驚呼擁有學歷的博士不去研究科研,而是做了學歷要求并不高的公務員,純屬人才浪費!
憂“士”入“仕”,在我看來這比杞人憂天更可笑。農(nóng)村有句土話,是草都比地皮高,意思是凡是干部,不管官大官小,總比老百姓強。如今,高校畢業(yè)生想找一份讓自己滿意的理想工作比中彩還難,博士“屈才”當公務員,固然有就業(yè)的壓力,但更重要的是公務員的“誘惑”所致。
學而優(yōu)則仕,自古以來就是國人的價值觀。在國人的心里,“仕”就是官,而“士”則是一介平民,做了“仕”,不僅可以享受榮華富貴,還可以對“士”頤指氣使、發(fā)號施令。博士入“仕”后,若是混上了處級,不僅有任其使用的專車,甚至可以毫無顧忌地公款吃喝、公費娛樂、公費旅游、公費出國。如果博士不入“仕”,真的做起了學術(shù)研究,試問,他能有車接車送嗎?能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公費旅游、公費出國嗎?又能心安理得、習以為常的公款消費嗎?如今,連幼兒園的孩子都知道當班干部好,博士們怎么就不知道當官好呢?所以,我很奇怪怎么會有那么多的專家、學者對博士從政“大驚小怪”?又何必“大驚小怪”呢?
其實,真正值得“大驚小怪”的,不是博士爭當公務員,而是時下人們被“官本位”扭曲了的社會價值觀。試想,如果我們真正把博士當作國家難得的資源和人才,把車子、房子、出國考察等諸多的福利首先讓給他們,誰還會去擠那個擁擠不堪的“官道”呢?如果我們的政府官員真正做到了人民的公仆,一上臺就提心吊膽,如履薄冰,生怕做不好事情被“主人”趕下臺,還能有半數(shù)以上的博士放棄所學爭當公務員嗎?
博士作為高級學術(shù)型人才,一窩蜂地擠進本已擁擠的政界,按理說這對公務員隊伍結(jié)構(gòu)的“優(yōu)化組合”是件好事。但是,筆者從近日媒體上看到,許多人對此深感擔憂,甚至驚呼擁有學歷的博士不去研究科研,而是做了學歷要求并不高的公務員,純屬人才浪費!
憂“士”入“仕”,在我看來這比杞人憂天更可笑。農(nóng)村有句土話,是草都比地皮高,意思是凡是干部,不管官大官小,總比老百姓強。如今,高校畢業(yè)生想找一份讓自己滿意的理想工作比中彩還難,博士“屈才”當公務員,固然有就業(yè)的壓力,但更重要的是公務員的“誘惑”所致。
學而優(yōu)則仕,自古以來就是國人的價值觀。在國人的心里,“仕”就是官,而“士”則是一介平民,做了“仕”,不僅可以享受榮華富貴,還可以對“士”頤指氣使、發(fā)號施令。博士入“仕”后,若是混上了處級,不僅有任其使用的專車,甚至可以毫無顧忌地公款吃喝、公費娛樂、公費旅游、公費出國。如果博士不入“仕”,真的做起了學術(shù)研究,試問,他能有車接車送嗎?能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公費旅游、公費出國嗎?又能心安理得、習以為常的公款消費嗎?如今,連幼兒園的孩子都知道當班干部好,博士們怎么就不知道當官好呢?所以,我很奇怪怎么會有那么多的專家、學者對博士從政“大驚小怪”?又何必“大驚小怪”呢?
其實,真正值得“大驚小怪”的,不是博士爭當公務員,而是時下人們被“官本位”扭曲了的社會價值觀。試想,如果我們真正把博士當作國家難得的資源和人才,把車子、房子、出國考察等諸多的福利首先讓給他們,誰還會去擠那個擁擠不堪的“官道”呢?如果我們的政府官員真正做到了人民的公仆,一上臺就提心吊膽,如履薄冰,生怕做不好事情被“主人”趕下臺,還能有半數(shù)以上的博士放棄所學爭當公務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