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時評:現(xiàn)代“科舉”能否成為政改方向

字號:

廣東省面向全國公開選拔100名廳處級干部的考試于9月7日舉行了筆試,筆試內容貼近機關事務,領導班子矛盾、英文晚宴祝酒詞成為考生答題的內容??忌庹Z成績不計入筆試成績,但須達到合格分數線。
    對于這些新穎的考題,有人認為這是“創(chuàng)新了干部選拔方式,拓寬了選人用人的視野”。筆者所在湖北省的公務員選拔考試中,也出現(xiàn)過類似的題目。但在筆者看來,除了考試內容有所變化之外,這種選拔考試,只不過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翻版而已。
    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常識告訴我們,國家公務員不能考試選拔,而應該實行民主選拔。雖然不少國家規(guī)定了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但這些國家都將公務員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政務官必須接受選民的檢驗,而事務官則必須符合公務員錄用的基本條件。因此,各國的公務員考試主要是面向國家機關的專業(yè)崗位,是一種事務官考試,而不是政務官考試。由于我國《公務員法》沒有區(qū)分政務官和事務官,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公務員考試非但無助于推進民主改革,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民主選舉公務員的操作空間。
    事實上,全國各地推行的公務員選拔考試,主要是選拔國家權力機關的副職官員,這樣做既可以巧妙地避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人大代表選舉公務員保留必要的空間,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機關公務員處理事務性工作的能力,進而提高國家機關的辦事效率。
    但是,這種“少數人選少數人”的做法,是否值得推廣,還有進一步討論的必要。過分強調高學歷和外語水平,很可能導致那些長期在基層擔任領導工作、缺乏進修機會的優(yōu)秀公務員失去晉升的機會;而有考試能力的公務員,未必會真正為選民服務,因為從理論上來說,他們不是選民選舉產生,而是由少數官員和專家組織的考試產生。
    所以,我們既要建立科學的公務員考評制度,但同時又要強調民主選官的重要性。從技術角度來看,二者有一定的沖突;但是從價值層面來分析,二者有共同的價值取向。公務員考試制度,是現(xiàn)代民主政治制度的組成部分;現(xiàn)代民主也需要科學的考評制度加以支撐。但是,如果把考試制度當作中國民主發(fā)展的方向,試圖通過考試選拔公務員,提高執(zhí)政效率,那么,有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扭曲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方向,使中國的民主政治重新回到科舉制度的道路上去。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選拔人才的先進制度,相對于舉薦制度、世襲門閥制度,科舉制度不問出身,為所有讀書人提供了進入仕途的通道。但是,科舉制度之所以成為歷史記憶,除了科舉考試的內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這種制度缺乏最起碼的民主性。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的官員,不需要對轄區(qū)的百姓負責,只需要對皇帝負責,這就使得科舉產生的官員,缺乏最起碼的民主意識。盡管封建中央政府建立了一系列考察官員政績的制度,督促各級政府官員履行自己的職責,但是,由于價值取向發(fā)生錯誤,所以,科舉制度下產生的官僚體系,不可能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需要。當西方列強發(fā)動戰(zhàn)爭時,由于無法通過官僚體系及時調配國家資源,整個國家一觸即潰。
    民主選拔國家公務員是現(xiàn)代民主制度的內在要求之一。民主選拔公務員包含三層含義:首先,公務員不應由少數人來確定,而應由選民通過投票作出選擇;其次,公務員不一定必須具備專業(yè)知識,但必須具有服務選民的熱忱和能力;第三,定期的選舉制度,可以確保公務員始終處于流動狀態(tài),一旦公務員玩忽職守,那么,選民可以運用選票重新作出選擇。為了確保國家權力機關事務工作的連續(xù)性,各個國家建立了非??茖W的考試錄用制度,并且以合同的方式,確保國家的事務官員享有各項權利,承擔法定和合同約定的義務。因此,我國要實行公務員考試選拔制度,必須首先修改《公務員法》,推行事務官與政務官區(qū)分制度,在事務官范圍內舉行選拔考試,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政治改革既不會脫離民主化的軌道,同時又能確保國家機關事務工作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
    廣東省的考試內容其實已經觸及到了問題的根本,強調外語能力,無非是把公務員當作國家權力機關的高級翻譯;考察應試者如何處理黨政干部“一把手”的矛盾,無非是要求考試錄用的公務員學會處理機關內部的矛盾,更好地為黨政“一把手”服務。但正如我們所分析的那樣,由于我國沒有實行專門的事務官考評晉升制度,公務員中的“事務官”也有可能按資排輩,擔任國家權力機關的“一把手”,所以,這樣的公務員選拔制度,很難擺脫“少數人選拔少數人”的現(xiàn)象,雖然其中引進了專家考評機制,但歸根結底,仍然是走專家路線,而不是走群眾路線。倒是湖北省的公務員選拔考試更加簡潔明快,在前些年副廳級干部公開選拔考試中,明確寫明是為黨政“一把手”配備副職,所以,除了專家擔任評委之外,黨政“一把手”是最后決定人。這樣的選拔機制既可以避免在國家權力機關領導干部之間出現(xiàn)相互扯皮、互相推諉的現(xiàn)象,同時又明確了責任人,強化了我國現(xiàn)行法律中的首長負責制。
    建議廣東省照抄照搬湖北省的錄用副職的做法,在明確首長負責制的同時,強調所有考生都必須接受黨政“一把手”的考核。當然,從長遠來看,還應該改革我國的公務員制度,建立真正的事務官考評法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