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不懂就問》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不懂就問》這篇課文主要是要讓學生通過了解孫中山小時候?qū)W習的`故事,學習他不懂就問的好習慣。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不懂就問》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不懂就問》原文
    孫中山小的時候在私塾讀書.那時候上課,只是先生念,學生跟著讀,然后把讀的段落背誦下來.至于書里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解。
    一天,孫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天天學的功課。先生在他的書上又圈了一段,他讀了幾遍,很快又背下來了。但是,書里說的是什么意思,他一點也不懂。孫中山想,這樣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么意思?您能講解嗎?”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教室里頓時鴨雀無聲。
    先生拿起戒尺,走到孫中山跟前,厲聲問道:“你會背了?”
    “會背了?!睂O中山說著,就把那段書一字不錯地背了出來。
    先生收起戒尺,擺擺手讓孫中山坐下,說:“學問,學問,不懂就問。我原想,書中的道理,你們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F(xiàn)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
    先生講得很仔細,大家聽得很認真。從此,孫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動的問,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不懂就問》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懂、誦、段、糊、涂、膽、厲、詳”等8個生字。積累“不懂就問、背誦、糊里糊涂、厲聲、詳細、搖頭晃腦、鴉雀無聲、一字不漏”等8個詞語。正確書寫“誦、斷、糊、涂、厲、詳”等6個生字。
    2、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
    3、學習邊讀邊思考:想想為什么孫中山明知會挨打,還要向老師提問題。
    4、知道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習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1、識記生字,能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
    2、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懂得不懂就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小朋友,我們在學校里學到了許多知識。而在古時候,人們把學校稱為“私塾”。
    板書并學習:私塾
    師:以前,孩子們在私塾里是怎樣讀書的呢?
    2、學生輕聲讀讀課文第二小節(jié)。
    (1)分句讀。
    做到字字音準,句句通順。
    (2)知道每句話的意思。
    3、交流讀后的感受。
    學習生字:誦
    音:平舌音
    形:右邊的筆順要書空;復習“言字旁”,課文中,還有一個生字也是“言字旁”,找一找,是哪個字?
    學習生字:詳
    音:三拼音、后鼻音
    形:用加部首的方法來識記。
    4、師小結(jié):那時候的私塾老師一般都比較嚴厲,誰不聽話或不認真讀書的話,還會挨老師戒尺的打。上課時,學生大多不敢向老師提出問題??墒?,孫中山卻敢于不懂就問。
    5、揭示課題。請1個學生讀課題。
    6、學習生字:懂
    音:后鼻音
    形:形聲字,部首表義,右邊表音
    義:查字典(知道、了解)
    “不懂就問”的意思就是:不知道的、不明白的就要問。
    7、齊讀課題。
    8、過渡:這個故事到底講了些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按照要求自學課文,教師巡視。
    2、指名學生讀課文,每人1小節(jié),教師隨機正音。
    重點指導:
    糊涂:“涂”在詞語中念輕聲。
    詳、段:復習三拼音
    理解:糊里糊涂,詳細
    3、開火車讀詞語。
    4、選擇兩句句子指導學生朗讀,知道對話的形式:
    媒體出示:
    于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們背的這段課文是什么意思,請您為我們講講吧!”
    (提示語在前)
    “會背了?!睂O中山說著,就把那段課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提示語在后)
    5、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認真讀好每一小節(jié)。
    指導方法:
    誰在什么時候干什么,結(jié)果怎樣?
    三、復習鞏固
    1、復習字詞:抽讀詞語。
    2、寫字指導:
    (1)分別指導。
    誦: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
    斷:左右結(jié)構(gòu),左右相當。
    涂: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
    厲:半包圍結(jié)構(gòu)。
    詳: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
    (2)重點指導“糊”:注意“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
    (3)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進行描摹、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結(jié)。
    孫中山不懂就問,真是一個愛學習的好孩子。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不懂就問》教學反思
    《不懂就問》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好習慣”這一主題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從單元的主題我們可以看出,這一單元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兩篇課文以及語文天地,養(yǎng)成一些好的習慣。而《不懂就問》這篇課文主要是要讓學生通過了解孫中山小時候?qū)W習的`故事,學習他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課上,為了鼓勵孩子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教學伊始,我和他們親切談話:“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在生活中應該養(yǎng)成哪些好習慣?”孩子們小手如林,個個舉手爭先恐后回答:“主動撿起地上的紙屑是好習慣。”“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是好習慣?!薄霸缢缙?,早晚刷牙是好習慣?!薄懊刻靾猿衷珏憻捠呛昧晳T?!薄安欢膯栴}主動問別人是好習慣”。
    “是呀,不懂就問也是一個好習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的一個故事?!蔽野l(fā)現(xiàn),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都被激發(fā)出來了。課堂上,我們通過抓住“壯著膽子”等詞理解孫中山的質(zhì)疑精神;抓住“嚇呆”“鴉雀無聲”等詞理解同學們面對孫中山對先生的提問的驚訝、害怕心理;抓住“拿著戒尺”“厲聲”體會私塾先生的嚴厲;抓住“很快”“一字不錯”“主動地問”等詞體會孫中山的勤奮好學……并通過朗讀體會孫中山樂與思考、敢于提問的學習態(tài)度,也從中懂得了學習要有“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
    這堂課雖然結(jié)束了,但是我明白,“不懂就問”不止是這一節(jié)課的任務,它還應該是我們每一堂課,每一天,甚至一輩子都應該養(yǎng)成的好習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還要讓學生把“不懂就問”的好習慣一直延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