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決戰(zhàn)2002之完整篇2

字號:

語文這個東東,就沒什么好說的了,基礎部分高分突破不錯,找錯字錯句就練那本書好了,至于應用文,做一做人大的后十套卷子,就不會有問題。我說一下,語文四十分,二十分我個人認為不能失,尤其是應用文的十分,只要你花點功夫,就沒有不會的。至于基礎的十分,好能拿個8分,因為關于文學史這一題,不太好把握,重在積累,其他那些,做題就可得分。我個人因為語文功底相當好,所以這門課沒花力氣,倒是作文操練了一下,聽聽北大谷衍芬老師講的如何寫“新八股文”,很有用,應試嘛!至于應用文,我個人還主張要動手改改錯,甚至寫幾篇,才會加深印象。所幸同濟的語文輔導老講這方面講得不錯,所以事半功倍。作文找?guī)灼《涛恼艺伊⒁?,這方面我還推薦北大出的那本語文參考書,里面關于作文立意有很多訓練,不錯,做個20個題就思路開闊了。論據(jù)這東西就沒人教你了,平時積累幾個吧。同濟的老師發(fā)了十多張紙的古今中外的論據(jù),我沒看,因為記不住。
    邏輯學一定要聽老師講課,比自己學不知要省多少力氣,如果你沒有思路清晰的老師授課,那就太遺憾了,因為這東西就是靠老師教你一種思維方式。我們輔導班的老師一共授兩次,我只聽了,學時雖少,但他思路清晰,和楊武金老師是兩種類型,兩相對比,很受啟發(fā)。不過我的基礎主要是4月份看了楊武金的八張光盤,足矣!畢竟人家是中國一個邏輯學博士。這門課不必花太多時間啊。北大后的模擬試卷好象押到了一點題,但因為當時我沒有做,所以也就罷了,但試卷一發(fā)下來,看到第一題就悔得腸子都青了——因為看到過,但沒有做!要說押題,這算一個吧!
    后來說說管理和行政,所謂輔導班就是拔高這兩門啊。先說說成就吧,這兩門課我每題都能準確地回想起書上的原文,所以真是意氣風發(fā)!要好好向朋友們推薦我的經(jīng)驗。先說管理學,關海庭老師的授課值得一聽?。?!如果你在北京上輔導班,別的上什么我不介意,但管理一定要上北大的(MPA考試一向是北大出管理,人大出行政,出管理學試題的老師就在關老師周圍,你說你聽誰的課?而且清華人大到后都是請關老師客串的)。所謂管理這東西,自已看絕對也能考60分,但書上的細節(jié)及一些運算你會搞不清楚,我的經(jīng)驗是老師幫你理一遍勝過你看三遍,而且關老師理得很細,基礎班是講課本,結束時每章給押了一些簡答題,強化班則是把每章的重點再講一遍,每章再押五六個題,沖刺班則把一些細節(jié)拎出來,主要應付選擇題,事實證明很有效。后他押了二十個簡答題,命中率我記得是三個,也算不錯了。至于論述題,他一開始就說搞出題的那幾個老師專愛寫“領導”的論文,所以組織和領導這兩章押了題,同時講得也很細,我估計上過他課的人應該沒有問題。至于我本人,主要是跟他的思路,當然也很勤奮,把北大出的那本復習書上的選擇題都做了一遍,很有用,因為很細。人大的高分突破只做了選擇題。在這里我想提一下,關老師說在命題時有一些外地大學的老師到北京去請教他復習的思路對不對,他當時說“太粗了太粗了”,這話一點也假,我上過同濟的輔導班,管理學的老師只上過四次課還嫌課時多,事實上只把大綱上的問題對了一下頁碼,其實我并不想批評這些老師,因為MPA的復習也是剛起步,他們也很難做很多準備,但我認為如果沒有關老師的授課我絕對考不了那么好。而且我也把北大的一些思路和周圍的一些同學分享過,凡是重視的都應有不同程度的受益。(在這里我還要感謝我北大同學及朋友的幫助)。至于有同學在網(wǎng)上說北大的題押得準,我覺得如果你真地上過北大的輔導班,(當然我是指管理學),在考前就無所謂押不押題了,因為一路走來,整本書都可謂爛熟于心了。說句公道話,在這方面人大是有優(yōu)勢的,因為它后的十套模擬卷有原題命中,但這不是師資的較量,更多的是一些內幕吧!所以我建議管理學要上北大的,而人大的題要照做不誤。再說一遍,我認為關老師的授課很樸實,很有風格,如他本人。
    后說說行政學。其實我很不愿說這門課,是因為不想說昧心的話。趙成根老師的課講得很不錯,但我認為不適合應試,因為學術味濃了點,而且有點虎頭蛇尾,我對比了兩年的光盤,都是如此。因為趙老師的師兄弟是命題老師之一,但一直到后他也沒露點東西,我個人認為對選擇他的同學是一種打擊,因為他曾讓大家相信起碼有點思路。當然他每次強調的重點如“行政職能、行政效率”是重點不假,事實上考試也考了這些,但我覺得可能是巧合,這一點,從他兩年所出的模擬試卷中可以體現(xiàn),太偏太難——所謂陽春白雪,不合乎吾輩應試人的口味。在這里,我推崇同濟的周向紅老師,很年輕,但敬業(yè),復習思路緊湊有效,完全符合應試的需要。至于我的體會,請大家對照兩年的考題就會發(fā)現(xiàn),第一年書本后每一章的思考題里就占了60分左右,02年還是占有一定比例,所以我認為大家在復習時不要漏了指南這本“圣經(jīng)”。王樂夫的行政教學及應試的思路,就在那些復習題中。同管理學一樣,第一遍總是很難,我個人認為有幾點會有助于記憶:
    一是找個人考考你。不用解釋了吧,讓人幫你背背書,很有用啊。
    二是合上書本想一想。每天騎車上下班時就想一章嘛,比如行政效率這一章我就是在上下班途中得以反復鞏固。
    三是利用課上的時間記憶,別一上課就打盹,不實惠。行政效率這一章東西少又好記,我就是在課上把它邊聽邊背下來,鞏固幾遍就不會忘了。
    四是在紙上寫一寫。寫一遍才會明白那些倒底是什么屬于“職能改革”還是“組織改革”的東西。寫一遍勝過背兩遍,而且可以用自已的思維方式來為它劃分幾個層次,比如行政技術方法中的甘特圖表的作用,列上幾點就層次很分明了,有助于記憶。
    五是把名詞解釋集中在一起背,這樣不會搞混。12章大概有20來個名詞解釋(我指大的),有些會搞混,一起背能明白它們的差別。
    六是書要一遍比一遍看得細,這樣不會漏選擇題和簡答題。
    至于說到行政學的復習資料,首推人大版的,沒有異議吧?北大的就別看了,有時間頂多看看選擇題。
    全部說完后就再說說時間的安排吧。我個人認為上班時可以做題,比如高數(shù)和邏輯,但不適合背書,效率奇差。回家后每天保證兩個小時背背書,但要排除干擾,有孩子的話就犧牲一下吧,把他(她)送到父母家或是讓愛人全程陪同,實在沒條件的,就逃離。晚上到圖書館或單位甚至大學的自修室,有氣氛??!戰(zhàn)線也別拉得太長,尤其是管理和行政,先看看書,不忙背書。但數(shù)學和邏輯要準備得早一點,以免到八九十月份拖后腿。十一長假過后就別上班了,在家貓著吧!再忙也得把人大后的十套卷子做了,寫兩篇英語作文,后看一眼語文的應用文。還有就是考前提早兩天到賓館住著(如果你是外地考生),好了,就是這些了。
    后真誠地感謝我的先生和女兒,在這半年來所給我的全力支持,雖然孩子只有兩歲不會看得懂我的這篇文章,但等她長大我會給她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