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行政權力
第一節(jié)
(一)行政權力的含義
權力的含義:在現實的社會關系中,權力主體能夠對權力客體進行影響或控制的一種力量
權力的幾種類型:
1、按權力特性分:本原性權力、從屬性權力
2、按權力主體及目的分:公共權力、私人權力
3、按權力作用領域分:政治權力、經濟權力、文化權力、社會權力
行政權力的定義:是一種公共性權力、從屬性權力,也是一種政治權力,它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權限的其他社會組織,為有效執(zhí)行國家意志,依法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組織和管理的一種能力或力量。
行政權力的基本特征:
1、行政權力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權限的非政府組織
2、行政權力的客體是一個國家領土范圍內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組成的社會組織
3、行政權力的目的是實現國家意志
4、行政權力的重要基礎是國家強制力
(二)行政權力的產生與發(fā)展
行政權力的產生:起源于人類社會的組織分工,萌芽于原始社會的管理權。
行政權力發(fā)展的歷史階段:傳統(tǒng)行政權力、現代行政權力
(三)行政權力的來源(重點)
行政權力的根本來源:人民作為國家行政權力的來源是由現代民主政治理論所支持,并為一整套政治法律制度所保障。
行政權力的具體來源:
1、強制力
2、誘導力
3、組織制度
4、信息
5、個人因素
第二節(jié)
(一)行政權力的特性(重點)
行政權力的特性:(公共性、執(zhí)行性、有限性)
1、公共性
體現在:
1)行政權力的主體只能是公共機構,而不是個人或私人組織
2)行政權力活動的領域是公共事務,不是私人領域。
3)行政權力的目的是為社會公共利益服務,而不是為私人利益服務。
2、執(zhí)行性、
3、有限性
體現在:
1)行政權力作用范圍是有限的
2)行政權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
3)行政權力是受監(jiān)督和制約的
(二)行政權力的價值取向
行政權力價值取向的含義:是指行政權力應該達到什么目標以及為誰的利益服務,它的核心是回答行政權力的目的以及由目的制約的實現目標的手段問題。
(三)行政權力與行政責任(重點)
行政權力與行政責任的關系:
1、就行政責任的性質而言,由于行政權力的公共性,決定了行政責任是一種公共責任
2、就行政責任的產生而言,行政責任是一種基于行政職權關系而產生的責任,
3、就行政責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責任是一種與行政權力相對等責任。
第三節(jié)
(一) 國外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行政權力的關系的基本類型:
三種分權模式:政治性分權、行政性分權、行政權轉讓
聯邦制主要國家: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巴西、印度。
單一制主要國家:英國、法國、日本。
(二)西方發(fā)達國家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行政權力關系的發(fā)展趨勢
1、以美國為代表的聯邦國家,中英與地方關系經歷了由分權到集權,再由集權到分權。
2、單一制國家,開始向地方自治的準聯邦制轉變。
(三)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權力關系的演變(略)
(四)重構我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行政權力關系的思路(重點)
1、以憲法形式明確規(guī)定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分權范圍,
2、實現中央與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實質上是國家的財政制度問題)
3、實行地方分權和基層自治,
4、健全和完善對地方權力的監(jiān)督。
第一節(jié)
(一)行政權力的含義
權力的含義:在現實的社會關系中,權力主體能夠對權力客體進行影響或控制的一種力量
權力的幾種類型:
1、按權力特性分:本原性權力、從屬性權力
2、按權力主體及目的分:公共權力、私人權力
3、按權力作用領域分:政治權力、經濟權力、文化權力、社會權力
行政權力的定義:是一種公共性權力、從屬性權力,也是一種政治權力,它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權限的其他社會組織,為有效執(zhí)行國家意志,依法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組織和管理的一種能力或力量。
行政權力的基本特征:
1、行政權力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權限的非政府組織
2、行政權力的客體是一個國家領土范圍內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組成的社會組織
3、行政權力的目的是實現國家意志
4、行政權力的重要基礎是國家強制力
(二)行政權力的產生與發(fā)展
行政權力的產生:起源于人類社會的組織分工,萌芽于原始社會的管理權。
行政權力發(fā)展的歷史階段:傳統(tǒng)行政權力、現代行政權力
(三)行政權力的來源(重點)
行政權力的根本來源:人民作為國家行政權力的來源是由現代民主政治理論所支持,并為一整套政治法律制度所保障。
行政權力的具體來源:
1、強制力
2、誘導力
3、組織制度
4、信息
5、個人因素
第二節(jié)
(一)行政權力的特性(重點)
行政權力的特性:(公共性、執(zhí)行性、有限性)
1、公共性
體現在:
1)行政權力的主體只能是公共機構,而不是個人或私人組織
2)行政權力活動的領域是公共事務,不是私人領域。
3)行政權力的目的是為社會公共利益服務,而不是為私人利益服務。
2、執(zhí)行性、
3、有限性
體現在:
1)行政權力作用范圍是有限的
2)行政權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
3)行政權力是受監(jiān)督和制約的
(二)行政權力的價值取向
行政權力價值取向的含義:是指行政權力應該達到什么目標以及為誰的利益服務,它的核心是回答行政權力的目的以及由目的制約的實現目標的手段問題。
(三)行政權力與行政責任(重點)
行政權力與行政責任的關系:
1、就行政責任的性質而言,由于行政權力的公共性,決定了行政責任是一種公共責任
2、就行政責任的產生而言,行政責任是一種基于行政職權關系而產生的責任,
3、就行政責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責任是一種與行政權力相對等責任。
第三節(jié)
(一) 國外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行政權力的關系的基本類型:
三種分權模式:政治性分權、行政性分權、行政權轉讓
聯邦制主要國家: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巴西、印度。
單一制主要國家:英國、法國、日本。
(二)西方發(fā)達國家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行政權力關系的發(fā)展趨勢
1、以美國為代表的聯邦國家,中英與地方關系經歷了由分權到集權,再由集權到分權。
2、單一制國家,開始向地方自治的準聯邦制轉變。
(三)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權力關系的演變(略)
(四)重構我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行政權力關系的思路(重點)
1、以憲法形式明確規(guī)定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分權范圍,
2、實現中央與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實質上是國家的財政制度問題)
3、實行地方分權和基層自治,
4、健全和完善對地方權力的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