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大學生村官沈李利:小事情解決大問題

字號:

大學生沈李利應聘來到浙江省余姚市后陳村任職,轉眼已有2年多了。提起小沈姑娘,鄉(xiāng)親們總是贊不絕口,而沈李利卻說,我真的沒做什么,我只是做了一些應該做的本分事?!?BR>    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 
    畢業(yè)于浙江工業(yè)大學物流管理專業(yè)的沈李利,是2006年9月參加余姚市首批大學生干部招考,被錄取分配到梁弄鎮(zhèn)后陳村,擔任村黨總支委員。沈李利說,剛剛下村,兩眼一抹黑,不知從何著手,后來想,自己懂電腦會打字,還是從整理檔案材料的小事開始吧?!?BR>    原來農村工作有個習慣,辦完事就把材料丟了,沒有存檔歸案的概念,恰好這時當地派出所要為村民建立戶口檔案資料,利用這個機會,沈李利從派出所、鎮(zhèn)政府找來了一大堆檔案材料?!斑@些材料足有幾十萬字,紙也發(fā)黃了,一不小心就會把紙張翻破?!鄙蚶罾幚硗臧滋焓聞?,利用晚上和雙休日加班加點地干,花了3個多月時間,將全村523戶人家1678口人的基本資料全部輸入電腦存檔,還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分門別類整理了一套文本檔案?!?BR>    沈李利說村電子信息庫建立后,只要鼠標輕輕一點,戶口信息,各類數據資料均可以查閱,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有一對村民夫婦申請信用社貸款,按規(guī)定需拿結婚證作為憑證,卻丟失不見了,他們火急火燎地跑到村辦公室求助,結果不到10分鐘,就把存檔的結婚證資料找到了,兩口子千恩萬謝?!?BR>    還有,村民陳大伯來反映,他的糧食補貼金已上報多日,一直沒有領到,沈李利先到鎮(zhèn)政府農辦查,再去鎮(zhèn)財政所查,都有陳大伯的名字?!斑@差錯會出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呢?”沈李利有些納悶,她就打開資料庫,了解到陳大伯是建水庫時搬遷過來的,另有一個移民卡,一查,果然補貼金已全部打到了移民卡上?!?BR>    小事情解決大問題 
    “農村工作大多是小事瑣碎事,但處理不當也會引發(fā)各種問題?!焙箨惔妩h總支書記陳小弟說,鎮(zhèn)糧管所每年都要根據售糧合同發(fā)放補貼單子,我們稱為“訂單糧票”,憑此單子就可以到糧管所去拿補貼。以前這些“訂單糧票”都集中在村干部手里,誰賣完商品糧就到村里領糧票,有時發(fā)生一些差錯,結果村民們有意見,說村干部把“訂單糧票”拿去換錢了,經管干部很委屈?!?BR>    沈李利到任后,負責“訂單糧票”工作,她根據合同把所有的“訂單糧票”分攤到有關各家農戶,并在村務公開欄上張榜公布,征求大伙意見,不合適的及時調整。沈李利說,這其實也就是按村務公開多做了一些工作,卻將這件撓頭事很快化解了?!?BR>    陳小弟認為,沈李利工作的大特點就是認真細心。一段時間,村里的道路邊上老是出現有村民亂倒垃圾,村干部大會小會批評了好多次,但收效甚微。沈李利就跑去觀察,發(fā)現村里垃圾箱設置有問題,從西邊遠的人家跑到東邊的垃圾箱有200多米的距離,有時候垃圾分量較重,村民拎著費力,就隨手丟在了路邊上。有一個人丟了垃圾,其他村民也跟著學。于是沈李利就向村委會建議,在村道路中間再增設一個垃圾箱?!?BR>    另外,村里有8名衛(wèi)生協管員,以前只有“毛估估”的分工,有時一星期也難得去打掃,沈李利就到村前村后四處察看,畫了一張地形圖,對各位衛(wèi)生協管員從某號到某號地段歸誰管有了明確的分工,并和衛(wèi)生協管員簽了責任狀,此后村里亂倒垃圾的現象就很少發(fā)生了?!?BR>    精細服務取信于民 
    讓沈李利不曾料到的是,村里還讓她分管企業(yè)生產安全。原來村里有十幾家五金燈具配件廠,說是工廠,其實就是吃住、生產、倉庫三合一的小作坊,安全隱患不少?!?BR>    沈李利剛下去檢查生產安全,工廠負責人有些不高興,說以前沒人管也沒什么大事,很不支持配合。沈李利總結農村工作經驗要“口勤、眼勤、手勤、腳勤”。運用“四勤法”,她去工廠調查研究,為企業(yè)出主意想辦法。如,沈李利來到一家紡紗加工廠,發(fā)現食堂和倉庫連在一起,倉庫里堆滿棉紗,很不安全,沈李利就跟廠主說,后門邊上有一間房子空著,與倉庫隔著一段距離,其實用來做廚房挺不錯的,廠主一拍腦瓜說,是呀,這主意不錯,馬上張羅著重新調整布局?!?BR>    小企業(yè)技術力量不足,廠主常常嘆苦,沈李利記在心上與鎮(zhèn)政府工業(yè)辦公室商議,組織村里工廠的電工、電焊工、鈑金工等技術員工分期分批免費到鎮(zhèn)上參加技術培訓,這又使企業(yè)十分高興。以前沈李利下工廠,廠主愛答不理,能躲的就躲開了,現在爭著邀請她去看看,還拿出瓜果點心來招待。沈李利說,2009年的企業(yè)安全責任書,十幾家工廠,我只花了3天時間就完成了任務?!?BR>    我掏出的是一顆真誠的心 
    沈李利到村里上班不久,有一天看到一位腿腳不便的老奶奶在村委會吃力地爬樓梯,她就主動上去攙扶到自己的辦公室休息,端上茶,接著找到分管的村干部把老人家的問題解決了。這件小事過后,沈李利自己也已經忘掉了。過些日子,她去走訪村民家,有一村民說,小沈,我們這里的村民都在夸你呢,那天某某家阿婆上村里辦事,回來就講,你又扶上樓梯,又倒水給喝,夸個沒完。有村民說,小沈姑娘,你大膽干吧,我們都支持你?!?BR>    這事給沈李利很大的觸動,她說,以前大學生當村官老擔心自己沒經驗干不好,其實,關鍵是要有一顆真誠的心,要把鄉(xiāng)親的事當自家事來辦。這兩年多來,凡是鄉(xiāng)親們有事,包括報銷醫(yī)療費、代辦身份證、申請救濟金,還有調解鄰里糾紛什么的,沈李利能幫助的總是盡力而為,從不推卸。村里兩戶人家為爭一口水井鬧起矛盾,沈李利上門做工作,跑了十幾趟,終于將兩家疙瘩解開了?!?BR>    余姚楊梅天下聞名,村里的楊梅林承包戶鄭偉軍說,我們村地處四明山深處,雖然有好的楊梅,卻藏在深山人不知,楊梅時令季節(jié)短,每年6月份上市時,我就擔心銷路。他說,沈李利來了后,我試著去討主意,沒想她滿口就應允下來?!?BR>    原來沈李利發(fā)揮自己的電腦特長,上農民信箱網,上QQ群,發(fā)布村有好楊梅的信息,第一年就來了30多位游客和采購者。接著他們各自回去又帶來了更多的客戶。鄭偉軍說,現在距離楊梅上市還有2個多月,許多老朋友已經來提前預訂了?!?BR>    “小沈姑娘的熱心腸讓我們都很受感動?!贝迕耜惒熟痴f,前些年我和幾位朋友合股,在村里四明湖邊上開了一家“湖畔人家”的農家樂。因為地段偏,客人少,天天愁生意。小沈到村里不久,就拿著相機來拍照片,采寫農家樂的材料,說要放到互聯網上去宣傳推廣,她自己還找了不少同學朋友來捧場。開始我有些將信將疑,沒想生意真的一下火起來了?,F在雙休日來我們湖畔人家,不提前打招呼還訂不著座位呢。(新華社記者鄭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