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自考“世界市場行情”聽課筆記(14)

字號:

5、對國際貿易及多邊貿易體制的影響
    長期巨額的聯(lián)邦財政赤字導致的巨額貿易赤字加劇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磨擦,促使美國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美國為了扭轉貿易赤字問題,對國內市場采取日趨強硬的保護措施,除設置貿易障礙限制進口外,還試圖通過美元貶值限制國外商品輸入,并著重對下其有較多貿易順差的國家施加匯率壓力。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強化嚴重地損害了國際多邊貿易的框架,阻礙了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
    6、對東亞等國經濟的影響
    對應于美國巨額經常項目赤字,許多國家對美國形成了龐大的貿易盈余,這些盈余主要集中在東亞。對世界各國來說,美國的國債流動性強,利息高,且被視為比較安全的“避風港”,所以為各國投資者所青睞。特別是東亞國家,往往運用手中積累的美元儲備,成為美國國債市場的重要購買者,為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融資,客觀上也助于美國政府解決財政赤字。
    面對美國的“雙赤字”狀況,東亞國家陷入了艱難的選擇:如果繼續(xù)持有美國資產,意味癥這些國家需要承擔美元貶值、美國國債市場下跌的風險,直接結果就是外匯儲備貶值以及本國貨幣升值。首先,弱勢美元肯定會影響東亞各國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根據(jù)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交易幣種,外貿用匯等情況粗略估計,美元約占我國外匯儲備的60%-70%左右。也就是就,目前我國我外匯儲備中,約有2000多億美元正在發(fā)生賬面損失。近來美元對其化貨幣加權平均匯率下降20%的情況下,中國的凈損失估計在100億美元以上。更嚴重的是,美元的貶值便得亞洲一些貨幣面臨升值壓力。2003年亞洲一些貨幣相繼兌美元升值11%不等,韓元和泰銖壓力,日本正面與負面影響均有,即使是實行釘住美元匯率制度的國家,來自美國的貿易壓力也使得它們的貨幣同樣面臨升什的壓力。本幣升值將增加歐盟、亞太、拉美等經濟體的出口成本,對其經濟復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四、美國財政赤字問題的未來走向
    美國巨額的財政赤字以及“雙赤字”問題引起了美國國內以及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美聯(lián)儲主席格林斯潘最近在國會作證時要求國會采取緊急措施,在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口退休之前,解決美國的財政赤字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干事拉托也表示,美國必須開始削減其預算營業(yè)額和經常項目赤字。迫于形勢,美國政府當前也試圖采取措施以削減財政赤字,扭轉當前的“雙赤字”狀況。布什政府在2004年6月的預算提案中承諾從2005年開始逐步削減財政赤字??紤]到國防和安全的重要性,美國政府決定從公共項目入手,布什政府要求國會同意削減128個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有1.49億美元的公共住房計劃和1.71億美元的商業(yè)高科技計劃,也有支持聯(lián)合國抗艾滋病、肺結核和瘧疾的全球基金資助項目,還有美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項目。在15個聯(lián)邦政府內閣機構中,大約有一半的資金被削減,如能源部、農業(yè)部及環(huán)境署等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面對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雙赤字”,美國政府曾采取各種措施加以解決。例如:采取高利率政策,當時美國短期利率曾高達17%,并且多年都高于其他發(fā)達國家,從而吸引了外資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在短期內緩解了財政赤字的壓力;以如美國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通過的“廣場協(xié)議”實現(xiàn)了美元對當時的德國馬克和日元貶值,貶值幅度在55%-56%之間,通過美元的大幅貶值最終解決了貿易赤字問題。相比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此次削減財政赤字有著積極的因素。至少美國當前的經濟潛力和前景要遠遠強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并且美國當前的赤字影響暫還沒有擴展致電世界其他地區(qū)。但是當前削減財政赤字的努力也面臨著巨大的困難。
    首先,美國政府短期內提高利率是做不到的,如果大幅度提高利率,美國可能出現(xiàn)通貨緊縮風險。其次,美國大選在即,加上“反恐”的龐大開銷,減少財政支出也是比較困難的。兩者,2003年,美國儲蓄率只占收入的2%.如果赤字嚴重,停薪減少,那么美國就只剩下兩個選擇了:要么把國內投資降到收入的2%,要么就向外國借債。降低國內投資,會造成美國私人投資減少,破壞未來的生產能力;而向外國借債則又會導致經常項目赤字的惡化,而且外債的持續(xù)上升將導致美國未來在經濟、政治、外貿等領域的各種困境。最后,從心理預期角度分析,在目前美國巨額的“雙赤字”面前,國內外投資者很容易對美國未來的投資前景失去信心,進而導致私人投資的進一步減少,這對美國的經濟無穎是雪上加霜。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如果要解決其面臨的“雙赤字”問題,要捍衛(wèi)自己世界經濟“火車頭”的地位,必須對其宏觀經濟政策進行根本性的調整。當前美國要解決好以下四個問題:如何在財政政策的“乘數(shù)效應”減小的情況下,繼續(xù)保持經濟的穩(wěn)步發(fā)展;如何防止長期利率上升而導致的未來生產力下降的趨勢;如何阻止美元的一再下跌,捍衛(wèi)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如何對金融市場上潛在的風險做反應。為此,美國政府必須對當前的財政政策做出適當?shù)恼{整,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削減赤字,把財政赤字削減到一個可控的水平,同時增加國民儲蓄,減少對外國醬的依賴等。只有這樣才能減輕長期利率上升壓力帶來的“擠出效應”,才能使“乘數(shù)效應”維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保證美國經濟和繁榮與發(fā)展。
    第四章 西方商業(yè)循環(huán)理論評介
    經濟學家介紹——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1883-1946),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1906-1908年在英國財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1908年任劍橋大學皇家學院的經濟學講師,1909年創(chuàng)立政治經濟學俱樂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數(shù)編制方法〉〉而獲“亞當·斯密獎”。1911-1944年任《經濟學雜志》主編,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貨與財政委員會委員,兼任皇家經濟學會秘書,1919年任財政部巴黎和會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國財政經濟顧問委員會工作,1942年被晉封為勛爵,1944年出席布雷頓森林聯(lián)合國貨幣金融會議,并擔任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fā)銀行的董事。1946年猝死于心臟病,時年63歲。凱恩斯一生對經濟學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一度被譽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戰(zhàn)后繁榮之父”等美稱。 凱恩斯出生于薩伊法則被奉為神靈的時代,認同借助于市場供求力量自動地達到充分就業(yè)的狀態(tài)就能維持資本主義的觀點,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貨幣理論。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fā)后,他感覺到傳統(tǒng)的經濟理論不符合現(xiàn)實,必須加以突破,于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以后簡稱《通論》),《通論》在經濟學理論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第一,突破了傳統(tǒng)的就業(yè)均衡理論,建立了一種以存在失業(yè)為特點的經濟均衡理論。
    傳統(tǒng)的新古典經濟學以薩伊法則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業(yè)的假設。認為可以通過價格調節(jié)實現(xiàn)資源的充分利用,從而把研究資源利用的宏觀經濟問題排除在經濟學研究的范圍之外?!锻ㄕ摗放兴_伊法則,承認資本主義社會中非自愿失業(yè)的存在,正式把資源利用的宏觀經濟問題提到日程上來。
    第二,把國民收入作為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問題。
    凱恩斯《通論》的中心是研究總就業(yè)量的決定,進而研究失業(yè)存在的原因。認為總就業(yè)量和總產量關系密切,而這些正是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特點。
    第三,用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來分析國民收入的決定。
    凱恩斯《通論》中認為有效需求決定總產量和總就業(yè)量,又用總供給與總需求函數(shù)來說明有效需求的決定。在此基礎上,他說明了如何將整個經濟的均衡用一組方程式表達出來,如何能通過檢驗方程組參數(shù)的變動對解方程組的影響來說明比較靜態(tài)的結果。即,他總是利用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均衡關系來說明國民收入的決定和其他宏觀經濟問題。
    第四,建立了以總需求為核心的宏觀經濟學體系。
    凱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產設備、資金、技術等是不變的,從而總供給是不變的。在此基礎上來分析總需求如何決定國民收入。把存在失業(yè)的原因歸結為總需求的不足。
    第五,對實物經濟和貨幣進行分析的貨幣理論。
    傳統(tǒng)的經濟學家把經濟分為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兩部分,其中,經濟理論分析實際變量的決定,而貨幣理論分析價格的決定,兩者之間并沒有多大的關系,這就是所謂的二分法。凱恩斯通過總量分析的方法把經濟理論和貨幣理論結合起來,建立了一套生產貨幣理論。用這種方法分析了貨幣、利率的關系及其對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從而把兩個理論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經濟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