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一年級觀察物體教學設計篇一
1、通過復習,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現(xiàn)象的認識。
2、進一步讓學生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圖像。
3、切實讓學生掌握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技能。
4、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并整理成簡單條形統(tǒng)計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切實讓學生掌握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技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并整理成簡單條形統(tǒng)計圖的能力。
教學難點: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現(xiàn)象的認識;
一、復習觀察物體和對稱:
打開書本67面第五單元,看看我們在這個單元里學習了那些知識。
1、觀察物體;對稱;
【設計意圖】通過看書回顧,讓引導學生回憶有關觀察物體和對稱的知識。
2、對于觀察物體,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想說的?
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畫面有可能不一樣;要想知道從一個面可以看到什么畫面,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那個面,再去想象自己看到的畫面。
3、練習:連一連,大家分別看到哪個畫面。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連。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的機會,加深對觀察物體方法的理解,再次明確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畫面有可能不一樣的道理,結合具體的觀察場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想象的能力。
4、課本68頁的對稱和69頁的對稱有什么不一樣?
68頁的對稱是沿著一條線對折,兩邊重合,這條線叫對稱軸,我們把好像這樣的對稱現(xiàn)象叫軸對稱。69頁的對稱是相對于鏡子或水面的對稱,是鏡面對稱。
5、練習:下面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的畫出它的對稱軸。
5、和同學做鏡面對稱的游戲:一個同學做動作,另一個同學做出這個同學在鏡子里的動作。說說鏡子里面的影像和鏡子外面的特點。
【設計意圖】軸對稱和鏡面對稱學生是很難準確區(qū)分的,只要學生有區(qū)分的意識就可以了,并不是要求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允許學生結合具體的事例來表達自己對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的理解。通過學生具體的描述,加深學生關于對稱軸和兩種對稱現(xiàn)象的感知;設計兩個練習,目的是訓練進一步掌握對稱軸的畫法,加深學生對鏡面對稱時鏡里的影像和鏡外的物體特點的認知。
二、復習統(tǒng)計;
1、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有關統(tǒng)計的知識?
(1)條形統(tǒng)計圖,一格表示2個單位。
(2)統(tǒng)計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統(tǒng)計一下我們班參加各項興趣活動的人數,并做成條形統(tǒng)計圖。
二( )班學生參加興趣活動的人數統(tǒng)計表
興趣小組音樂美術書法其他
參加人數
(2)看上表完成下面的統(tǒng)計圖,表示出每個興趣小組參加的人數。
單位:人 二( )班學生參加興趣活動的人數統(tǒng)計圖
音樂 美術 書法 其他
(3)
1.參加( )興趣小組的人數最多。
2.參加( )興趣小組的人數最少。
3.一格代表( )人。
4.看著統(tǒng)計表,提出一些問題并解答。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主動回顧有關統(tǒng)計的知識,加深理解。結合具體的統(tǒng)計實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并整理成簡單條形統(tǒng)計圖的能力。
二、完成書本109頁練習。
【設計意圖】數學廣角不做單獨一節(jié)課的復習內容,通過具體的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簡單推理的能力。
板書設計:
復習觀察物體、對稱
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 軸對稱 對稱軸
看到的畫面有可能不一樣
對稱
鏡面對稱(鏡面、水面…)
統(tǒng)計: 一格表示2個單位
一年級觀察物體教學設計篇二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等活動,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選取熟悉的環(huán)境和物體作為觀察對象,聯(lián)系生活經驗,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通過合作交流,養(yǎng)成學生互助、合作的意識,提高數學交流和數學表達能力。
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物體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所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小藥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圓錐體和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小藥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圓錐體
一、看圖導入,板書課題。
(課件2-5出示教學樓的四張圖片。)這是哪里?(4人回答)為什么不一樣?(1-2人回答)
同學們說對了,因為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觀察物體,相信同學們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板書:觀察物體)
二、觀察物體探究新知
(一):觀察小藥箱(教師及學生拿出教具和學具。)
1、請大家拿出小藥箱,和老師一樣擺放。請你說一說這個藥箱有幾個面?分別都是哪些面?(指名回答)(1人回答)
前面又叫做什么面?其他的面怎么稱呼呢?(3人回答)
(教師相機板書:正面、左面、上面)
2、現(xiàn)在請大家任意選一個角度觀察小藥箱,說說你能看到哪幾個面?(3-5人回答)
學生自由觀察,匯報交流。(三種可能性,3-5人回答。能不能看到4個面,5個面呢?大約2人回答。)
3、我這里有一則案例,請你當一次福爾摩斯,判斷一下誰說了謊?(出示課件6,1-2人回答。)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說出結論,再出示課件中的內容)
小結:(課件7展示)不管站在哪一個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4、大家從各個面觀察小藥箱,看一看能觀察到什么樣的平面圖形?并且把自己觀察到的圖形畫在草稿紙上。注意:視線要垂直于觀察的那一面。(課前要求小組內學生分工,一個同學畫一個面,以節(jié)省時間??葱瞧诙脑嚿辖Y果。)
學生自由觀察。(教師巡回指導)
5、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換各自的作品,互相評價一下畫得對不對?
學生匯報、交流。(大約5-6人回答)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正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左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上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右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后面?
6、(課件8出示第38頁下圖)請你判斷這三幅圖分別是小女孩從小藥箱的哪面看到的。(板書“例1”)
7、我這里有小藥箱的三個面,哪位同學幫我貼在黑板對應的位置上?(2人上黑板,先差后優(yōu))。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展示課件9的前半部分。)請大家把第38頁例1下面的兩個括號填好。
如果我們改變一下所站的位置,那么我們觀察到的各個面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2人回答)
這里所說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于觀察者而言的,如果觀察者的位置發(fā)生變化,各個面也會發(fā)生變化。(展示課件9的后半部分。)
8、請同學們翻到第40頁,我們來看一看練習八的第1題,這也是個長方體請大家連一連。(教師巡視指導)(2人回答,先差后優(yōu)。再課件展示)
誰來連一連?
誰再來連一連?
我們一起來連一連。
一年級觀察物體教學設計篇三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積極主動參與觀察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本課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所要觀察的是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在第一冊學過“位置與順序”,已經知道長方體有前后、上下、左右6個面;在第二冊的“觀察物體”中,對“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所看到形狀不一樣”也有所體驗。在這個認知基礎上,本節(jié)課要在觀察長方體的活動中,體驗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個面,發(fā)展空間觀念,同時,會辨認長方體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為今后從正面、側面和上面三個方向觀察物體打基礎。
片段一
師:今天我們來觀察物體,你們猜一猜要觀察什么物體呢?
(有的學生說電視機,有的學生說房子,還有一位學生說外星人。全班同學笑了,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師:同學們學習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上課離不開講臺。今天老師就請大家觀察這張講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師:下面我們分五個小組活動,請第一小組先到前面來觀察這張講臺。
(學生安靜下來)你們各自選擇一個位置觀察,再交換位置觀察,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指導這個小組學生變換觀察的角度,進行有序的觀察,為其他小組的觀察活動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組上來觀察時,班上最調皮的陽志江同學繞過桌子的側面,一下子就鉆進了講臺下層的格欄里躺下了。
師:你在干什么呀?
陽:老師您瞧,我在觀察講臺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見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見了。
(我贊許地對他點點頭,學生觀察的興致更高了。)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講臺,先在小組內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先匯報?請說一說你們是站在哪個位置觀察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們的小手舉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1:我們小組的同學站在這里看(他指了指講臺桌的左側,一位同學插嘴說:這是旁邊。另一位學生又說:這是側面。)
師:你們認為哪種說法好?
生1:我認為左側面好,因為桌子有兩個側面。站在講臺桌的左側,我看到了講臺桌的左側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筆盒。
師:喔,看到了兩個面。
生2:我們組的同學站在講臺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講桌的兩個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講臺桌的一角觀察,可以看到三個面:上面、側面和前面。我們組的結論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講臺桌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師:你們小組真能干,同學們還有補充的嗎?
生4:我們組看到的講臺桌的形狀和生1是一樣的,不過,我站在這邊,
(指了指講臺的右側,又想了想。)就是右側面。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還有不同的嗎?
生2:我們組有的同學是蹲著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個面,蹲在側面就看到側面一個面。我們的結論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講臺桌的面的個數也不一樣。
生3:我們組的同學還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個面。我們覺得最少可以看到一個面,最多看到三個面。
一年級觀察物體教學設計篇四
1.使學生認識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初步滲透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師:同學們,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動物園里都有什么呀?誰來說一說?老師今天也帶大家去動物園看一看,多么漂亮的孔雀呀!快來給它照個像!
教師出示課件“觀察物體”。
師: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誰照的嗎?
學生分組活動,派代表說出答案,教師操作動畫,對答案予以鼓勵。
師:你們說得很對!看!美麗的孔雀都開屏了!
師:生活中,我們在觀察一個物體時,可能由于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對物體的不同角度觀察,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物體。
2.
師: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們看到的車的樣子都是怎樣的呢?
師(拿出一個汽車玩具,走到教室中間):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老師手上的小汽車,然后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
(生通過觀察,在小組內自由述說自己看到的小汽車部位)
師:還有誰看到小汽車得車頭?請舉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車尾。
生:我看到的是車的左側面。
……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屏幕顯示三個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觀察小汽車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這三個小朋友也在觀察小汽車,他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是第幾幅圖呢?
生:(充分討論交流后)連線。
師:如果我們想到高處去看看小汽車,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呢?你能試著畫一畫么?
教師指導學生用玩具汽車做模型!分別觀察汽車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師: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二、練習鞏固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大家都知道了怎樣去觀察物體。
1.下面這些圖都是誰看到的呀?
問:考慮一下,如果只給你一個角度的圖片,你能認出它嗎?
2.老師這里有幾本書,根據你看到的畫面,你能知道老師拿得是什么書嗎?
師:觀察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不然就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
三、教師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四、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前面
后面
側面
一年級觀察物體教學設計篇一
1、通過復習,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現(xiàn)象的認識。
2、進一步讓學生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圖像。
3、切實讓學生掌握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技能。
4、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并整理成簡單條形統(tǒng)計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切實讓學生掌握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技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并整理成簡單條形統(tǒng)計圖的能力。
教學難點: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現(xiàn)象的認識;
一、復習觀察物體和對稱:
打開書本67面第五單元,看看我們在這個單元里學習了那些知識。
1、觀察物體;對稱;
【設計意圖】通過看書回顧,讓引導學生回憶有關觀察物體和對稱的知識。
2、對于觀察物體,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想說的?
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畫面有可能不一樣;要想知道從一個面可以看到什么畫面,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那個面,再去想象自己看到的畫面。
3、練習:連一連,大家分別看到哪個畫面。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連。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的機會,加深對觀察物體方法的理解,再次明確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畫面有可能不一樣的道理,結合具體的觀察場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想象的能力。
4、課本68頁的對稱和69頁的對稱有什么不一樣?
68頁的對稱是沿著一條線對折,兩邊重合,這條線叫對稱軸,我們把好像這樣的對稱現(xiàn)象叫軸對稱。69頁的對稱是相對于鏡子或水面的對稱,是鏡面對稱。
5、練習:下面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的畫出它的對稱軸。
5、和同學做鏡面對稱的游戲:一個同學做動作,另一個同學做出這個同學在鏡子里的動作。說說鏡子里面的影像和鏡子外面的特點。
【設計意圖】軸對稱和鏡面對稱學生是很難準確區(qū)分的,只要學生有區(qū)分的意識就可以了,并不是要求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允許學生結合具體的事例來表達自己對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的理解。通過學生具體的描述,加深學生關于對稱軸和兩種對稱現(xiàn)象的感知;設計兩個練習,目的是訓練進一步掌握對稱軸的畫法,加深學生對鏡面對稱時鏡里的影像和鏡外的物體特點的認知。
二、復習統(tǒng)計;
1、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有關統(tǒng)計的知識?
(1)條形統(tǒng)計圖,一格表示2個單位。
(2)統(tǒng)計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統(tǒng)計一下我們班參加各項興趣活動的人數,并做成條形統(tǒng)計圖。
二( )班學生參加興趣活動的人數統(tǒng)計表
興趣小組音樂美術書法其他
參加人數
(2)看上表完成下面的統(tǒng)計圖,表示出每個興趣小組參加的人數。
單位:人 二( )班學生參加興趣活動的人數統(tǒng)計圖
音樂 美術 書法 其他
(3)
1.參加( )興趣小組的人數最多。
2.參加( )興趣小組的人數最少。
3.一格代表( )人。
4.看著統(tǒng)計表,提出一些問題并解答。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主動回顧有關統(tǒng)計的知識,加深理解。結合具體的統(tǒng)計實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并整理成簡單條形統(tǒng)計圖的能力。
二、完成書本109頁練習。
【設計意圖】數學廣角不做單獨一節(jié)課的復習內容,通過具體的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簡單推理的能力。
板書設計:
復習觀察物體、對稱
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 軸對稱 對稱軸
看到的畫面有可能不一樣
對稱
鏡面對稱(鏡面、水面…)
統(tǒng)計: 一格表示2個單位
一年級觀察物體教學設計篇二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等活動,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選取熟悉的環(huán)境和物體作為觀察對象,聯(lián)系生活經驗,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通過合作交流,養(yǎng)成學生互助、合作的意識,提高數學交流和數學表達能力。
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物體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所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小藥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圓錐體和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小藥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圓錐體
一、看圖導入,板書課題。
(課件2-5出示教學樓的四張圖片。)這是哪里?(4人回答)為什么不一樣?(1-2人回答)
同學們說對了,因為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觀察物體,相信同學們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板書:觀察物體)
二、觀察物體探究新知
(一):觀察小藥箱(教師及學生拿出教具和學具。)
1、請大家拿出小藥箱,和老師一樣擺放。請你說一說這個藥箱有幾個面?分別都是哪些面?(指名回答)(1人回答)
前面又叫做什么面?其他的面怎么稱呼呢?(3人回答)
(教師相機板書:正面、左面、上面)
2、現(xiàn)在請大家任意選一個角度觀察小藥箱,說說你能看到哪幾個面?(3-5人回答)
學生自由觀察,匯報交流。(三種可能性,3-5人回答。能不能看到4個面,5個面呢?大約2人回答。)
3、我這里有一則案例,請你當一次福爾摩斯,判斷一下誰說了謊?(出示課件6,1-2人回答。)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說出結論,再出示課件中的內容)
小結:(課件7展示)不管站在哪一個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4、大家從各個面觀察小藥箱,看一看能觀察到什么樣的平面圖形?并且把自己觀察到的圖形畫在草稿紙上。注意:視線要垂直于觀察的那一面。(課前要求小組內學生分工,一個同學畫一個面,以節(jié)省時間??葱瞧诙脑嚿辖Y果。)
學生自由觀察。(教師巡回指導)
5、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換各自的作品,互相評價一下畫得對不對?
學生匯報、交流。(大約5-6人回答)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正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左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上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右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后面?
6、(課件8出示第38頁下圖)請你判斷這三幅圖分別是小女孩從小藥箱的哪面看到的。(板書“例1”)
7、我這里有小藥箱的三個面,哪位同學幫我貼在黑板對應的位置上?(2人上黑板,先差后優(yōu))。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展示課件9的前半部分。)請大家把第38頁例1下面的兩個括號填好。
如果我們改變一下所站的位置,那么我們觀察到的各個面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2人回答)
這里所說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于觀察者而言的,如果觀察者的位置發(fā)生變化,各個面也會發(fā)生變化。(展示課件9的后半部分。)
8、請同學們翻到第40頁,我們來看一看練習八的第1題,這也是個長方體請大家連一連。(教師巡視指導)(2人回答,先差后優(yōu)。再課件展示)
誰來連一連?
誰再來連一連?
我們一起來連一連。
一年級觀察物體教學設計篇三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積極主動參與觀察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本課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所要觀察的是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在第一冊學過“位置與順序”,已經知道長方體有前后、上下、左右6個面;在第二冊的“觀察物體”中,對“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所看到形狀不一樣”也有所體驗。在這個認知基礎上,本節(jié)課要在觀察長方體的活動中,體驗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個面,發(fā)展空間觀念,同時,會辨認長方體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為今后從正面、側面和上面三個方向觀察物體打基礎。
片段一
師:今天我們來觀察物體,你們猜一猜要觀察什么物體呢?
(有的學生說電視機,有的學生說房子,還有一位學生說外星人。全班同學笑了,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師:同學們學習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上課離不開講臺。今天老師就請大家觀察這張講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師:下面我們分五個小組活動,請第一小組先到前面來觀察這張講臺。
(學生安靜下來)你們各自選擇一個位置觀察,再交換位置觀察,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指導這個小組學生變換觀察的角度,進行有序的觀察,為其他小組的觀察活動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組上來觀察時,班上最調皮的陽志江同學繞過桌子的側面,一下子就鉆進了講臺下層的格欄里躺下了。
師:你在干什么呀?
陽:老師您瞧,我在觀察講臺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見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見了。
(我贊許地對他點點頭,學生觀察的興致更高了。)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講臺,先在小組內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先匯報?請說一說你們是站在哪個位置觀察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們的小手舉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1:我們小組的同學站在這里看(他指了指講臺桌的左側,一位同學插嘴說:這是旁邊。另一位學生又說:這是側面。)
師:你們認為哪種說法好?
生1:我認為左側面好,因為桌子有兩個側面。站在講臺桌的左側,我看到了講臺桌的左側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筆盒。
師:喔,看到了兩個面。
生2:我們組的同學站在講臺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講桌的兩個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講臺桌的一角觀察,可以看到三個面:上面、側面和前面。我們組的結論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講臺桌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師:你們小組真能干,同學們還有補充的嗎?
生4:我們組看到的講臺桌的形狀和生1是一樣的,不過,我站在這邊,
(指了指講臺的右側,又想了想。)就是右側面。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還有不同的嗎?
生2:我們組有的同學是蹲著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個面,蹲在側面就看到側面一個面。我們的結論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講臺桌的面的個數也不一樣。
生3:我們組的同學還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個面。我們覺得最少可以看到一個面,最多看到三個面。
一年級觀察物體教學設計篇四
1.使學生認識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初步滲透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師:同學們,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動物園里都有什么呀?誰來說一說?老師今天也帶大家去動物園看一看,多么漂亮的孔雀呀!快來給它照個像!
教師出示課件“觀察物體”。
師: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誰照的嗎?
學生分組活動,派代表說出答案,教師操作動畫,對答案予以鼓勵。
師:你們說得很對!看!美麗的孔雀都開屏了!
師:生活中,我們在觀察一個物體時,可能由于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對物體的不同角度觀察,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物體。
2.
師: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們看到的車的樣子都是怎樣的呢?
師(拿出一個汽車玩具,走到教室中間):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老師手上的小汽車,然后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
(生通過觀察,在小組內自由述說自己看到的小汽車部位)
師:還有誰看到小汽車得車頭?請舉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車尾。
生:我看到的是車的左側面。
……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屏幕顯示三個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觀察小汽車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這三個小朋友也在觀察小汽車,他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是第幾幅圖呢?
生:(充分討論交流后)連線。
師:如果我們想到高處去看看小汽車,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呢?你能試著畫一畫么?
教師指導學生用玩具汽車做模型!分別觀察汽車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師: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二、練習鞏固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大家都知道了怎樣去觀察物體。
1.下面這些圖都是誰看到的呀?
問:考慮一下,如果只給你一個角度的圖片,你能認出它嗎?
2.老師這里有幾本書,根據你看到的畫面,你能知道老師拿得是什么書嗎?
師:觀察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不然就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
三、教師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四、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前面
后面
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