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心理學”資料-獨特篇(1)

字號:

一、敏感性訓練:P269~406
    (一)敏感性訓練的概念:所謂敏感性訓練是指一種組織變革和發(fā)展的途徑,它通過人們自己由討論和交流意見,提供各自對問題的理解,以便增加彼此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敏感性。
    (二)敏感訓練主要用于:“中、上層管理人員,也適用于一般職工”。
    (三)敏感訓練的目的:
    1、增強自我意識,了解自己對別人的影響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2、增強對別人行為的敏感性。
    3、通過討論活動,更具體地了解別人的思想和情感,善于發(fā)現(xiàn)和聽取別人的不同意見。
    4、理解和認識群體活動和群體之間相互作用過程,了解影響群體效率和功能的各種因素。
    5、提高診斷人際關系及群體間關系中問題的技能,提高人們的滿意感和工作成效。
    (四)敏感性訓練的具體做法是:通常由5~6個訓練小組同時進行,每小組包括10~15位成員,訓練時間一般為3~14天。
    (五)敏感訓練一般分為四個階段:
    1、不規(guī)定正式議題,讓參加者自由討論,相互啟發(fā),增進了解。
    2、訓練者鼓勵參加人員充分發(fā)表看法,認識自己行為,體驗自己對其他認的影響。
    3、充分敞開思想,相互學習,增強新的合作行為。
    4、 進入工作階段,強調(diào)群體活動的作用,重視整個小組解決問題的效率。
    二、組織結構中的目標管理P299
    (一)目標管理的概念:目標管理是美國企業(yè)管理專家德魯克于1954年提出的。所謂目標管理是指一種通過使組織的成員親自參加工作目標的制定來實現(xiàn)“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標的管理制度。
    (二)目標管理的特點:
    1、系統(tǒng)觀念應用。2、參與管理的應用。3、授權管理應用。4、整體觀念的應用。5、自評觀念應用。
    (三)目標管理的完善:
    1、在美國企業(yè)界,對目標管理作用認為有以下三個缺陷:
    <1>未包括在目標內(nèi)的工作,容易被忽視。<2>容易產(chǎn)生只重視個人目標,而忽視工作的相互依靠性。<3>目標管理仍有忽視人的作用的傾向。
    2、針對以上情況,美國哈佛大學萊文森提出三項補充意見:
    <1>建立真誠關系。<2>集體評價辦法。<3>共同完成目標。
    總之,目標管理其目的就是通過目標的激勵,來調(diào)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從而保證總目標的實現(xiàn);其核心就是強調(diào)成果,重視成果評定,提倡個人工作能力的自我提高;其特點就是以“目標”作為各項管理活動的指南,并貫穿于企業(yè)管理整個過程的始終。
    三、“經(jīng)濟人”假設P35
    (一)“經(jīng)濟人”假設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限度地滿足自己的私利。人都要爭取的經(jīng)濟利益,工作是為了獲得經(jīng)濟報酬。<麥格雷戈對“X理論”的反駁>
    (二)X理論的基本觀點:
    1、多數(shù)人生是懶惰的,他們都盡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數(shù)人都沒有雄心大志,不愿負責任,而心甘情愿受別人的指導。
    3、多數(shù)人的個人的目標都與組織的目標相矛盾,必須用強制、懲罰的手段迫使他們達到組織的目標而工作。
    4、多數(shù)人干工作都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只有金錢和地位才能使他們工作。
    5、人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上述設想的人,另一類是能夠鼓勵自己、能夠克制感情沖動的人,這些人應負起管理的責任。
    (三)X理論的管理措施:
    1、重視完成任務,而不考慮人的感情。
    2、管理工作是少數(shù)人的事,與廣大工人群眾無關。
    3、在獎勵制度方面,采用“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