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簡答題(1)

字號:

一、社會調查研究的3個目的(與意義相同):
    1、建立科學的社會理論,指導社會實踐。<得出科學理論>
    2、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解決社會問題。<制定措施、解決問題>
    3、在實踐中檢驗政策、計劃和理論。<實踐中檢驗理論>
    二、調查研究的3個工作準則:
    1、實際出發(fā),解決中國社會的實際困難。2、堅持事實求是的態(tài)度。3、采取認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三、在現實工作中,作為一名調查研究人員應努力做到(6點):
    1、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2、不畏艱苦,勤奮工作。 3、尊重被調查者的權益、利益和名譽。
    4、主動與被調查者建立關系。5、具備專業(yè)知識和調研能力。6、努力擴充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層次。
    四、西方社會研究方法論4個不同的觀點:——<重點>
    1、關于社會規(guī)律性對立:
    <1>實證主義者強調社會現象有規(guī)律;<2>人為主義者強調社會現象不具有規(guī)律。
    2、社會現象的三大對立:
    <1>實證主義強調宏觀研究,強調整體認識和客觀檢驗(代表人物:孔德),主張在宏觀層次通過對大量樣本的調查和統(tǒng)計來研究社會現象。
    <2>人文主義強調微觀研究,強調個體認識和主觀判斷(代表人物:狄爾德),主張在微觀層次上通過實地調查來直接了解具體的社會生活狀況。
    3、如何分析和解釋社會現象的對立:
    <1>客觀解釋;靜態(tài)分析及定量分析;實證主義者主張對社會現象進行客觀的解釋,這種解釋是象自然科學那樣客觀說明現象產生和變化的外部原因。
    <2>主觀解釋;動態(tài)分析及定性分析;人文主義者則認為影響社會現象的因素除外部原因外,還有內在原因。
    4、在分析方法上的對立:
    <1>實證主義者強調靜態(tài)分析和數量分析;<2>人文主義者強調動態(tài)分析和定性分析。
    五、馬克思方法論4個的基本觀點:
    1、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即“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2、歷史的、發(fā)展的觀點,即“靜態(tài)和動態(tài)相結合”。
    3、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即對任何事物及現象分析都要“一分為二”。
    4、質與量相結合的觀點,即要求“定量和定性、整體與局部相結合”
    六、社會調查分類3個的目的:
    1、從具體調查中歸納類型,通過各種類型優(yōu)、缺點的分析,對調查經驗進行總結。
    2、依據各種類型特點和適用范圍的認識,指導今后調查研究。
    3、通過對各種類型的認識,系統(tǒng)地學習和掌握社會調查研究方法。
    七、理論研究與社會研究的比較<二者的聯(lián)系>
    1、區(qū)別:與應用性調查研究相比,理論性調查研究更注重分析社會現象的一般性和普遍性。
    2、應用性研究與理論研究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聯(lián)系):
    <1>應用性研究能夠為理論研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理論研究的成果又有助于應用性研究。
    <2>在具體的社會調查中,理論性與應用性很難截然分開,因為一項調查研究的任務有可能是雙重的。
    八、個案調查與抽樣調查的區(qū)別:
    1、個案調查是通過深入“解剖麻雀”來描述各個“點”的情況。(典型調查的作用也在于此)
    2、抽樣調查則是要了解“面”上的情況,它試圖詳盡地分析各個“點”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以便從總體上把握社會現象的規(guī)律性。
    九、調查研究的總結階段的4個主要任務:
    1、撰寫調查研究報告;
    2、將調查報告中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實踐或理論領域。
    3、總結調研工作中的優(yōu)缺點,為今后的社會調研提供正反兩面的經驗。
    4、對調查研究報告及其成果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