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制度下注冊會計師考試審計第五章

字號:

第五章 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考點】對注冊會計師責任的認定
    責任種類
    通常所指
    針對注冊會計師而言
    1、違約
     合同的一方或幾方未能達到合同條款的要求
     會計師事務所在商定期間內(nèi)未按照業(yè)務約定書履行責任
    2、普通過失
     沒有保持職業(yè)上應有的合理的謹慎
     沒有完全遵循專業(yè)準則的要求
    3、重大過失
     連起碼的職業(yè)謹慎都不保持,對業(yè)務或事務不加考慮,滿不在乎
     根本沒有遵循專業(yè)準則或沒有按專業(yè)準則的基本要求執(zhí)行審計
    4、欺詐
     欺騙坑害他人為目的的一種故意的錯誤行為
     為了達到欺騙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單位的財務報表有重大錯報,卻加以虛偽的陳述,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責任種類
    承擔責任的主體
     行政責任
    (因為違約、過失)
     民事責任
    (因為違約、過失、欺詐)
     刑事責任
    (因為欺詐)
    注冊會計師
     警告、暫停執(zhí)業(yè)、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
     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會計師事務所
     警告、暫停執(zhí)業(yè)、撤消、沒收違法所得、罰款
     賠償受害人損失
     ————
    【考點】《司法解釋》對注冊會計師民事責任的界定
    1.利害關系人(第二條)
    因合理信賴或者使用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不實報告,與被審計單位進行交易或者從事與被審計單位的股票、債券等有關的交易活動而遭受損失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2.不實報告(第二條)
    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法律法規(guī)、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依法擬定并經(jīng)國務院財政部門批準后施行的執(zhí)業(yè)準則和規(guī)則以及誠信公允的原則,出具的具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審計業(yè)務報告。
    3.訴訟當事人列置(第三條)
    (1)基本觀點:在利害關系人僅對會計師事務所提起訴訟時,被審計單位必須參加訴訟。
    (2)利害關系人未對被審計單位提起訴訟而直接對會計師事務所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對會計師事務所和被審計單位一并提起訴訟。
    4.被審計單位的訴訟地位(第三條)
    (1)基本觀點:作為共同被告而不是列為第三人。
    (2)利害關系人拒不起訴被審計單位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審計單位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5.會計師事務所的分支機構提起訴訟(第三條)
    利害關系人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分支機構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將該會計師事務所列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6.出資人列為第三人參加訴訟(第三條)
    (1)基本觀點:利害關系人提出被審計單位的出資人虛假出資或者出資不實、抽逃出資,且事后未補足的,人民法院可以將該出資人列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2)會計師事務所民事責任認定問題的實質(zhì)是如何在侵權行為法邏輯與社會公共政策之間進行權衡的問題,我國《司法解釋》采取在“被審計單位——會計師事務所——利害關系人”的三角關系中公平分配損失的框架。
    7.歸責原則(第四條)
    (1)過錯推定原則下,采取舉證責任倒置模式。(第七章.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的目的)
    (2)會計師事務所因在審計業(yè)務活動中對外出具不實報告給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但其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8.舉證分配(第四條)
    會計師事務所在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交與該案件相關的執(zhí)業(yè)準則、規(guī)則以及審計工作底稿等。
    9.侵權責任的四個要素(第六條)
    (1)民法學界一般采納“四要件說”,即“行為的違法性——過錯——損害事實——因果關系”。
    (2)會計師事務所侵權責任“四要件說”,即“存在不實報告——注冊會計師過失——利害關系人遭受損失——會計師事務所的過失與利害關系人遭受損失存在因果關系”。
    (3)故意與過失區(qū)分決定連帶責任和過失責任。
    10.連帶責任的認定(第五條)
    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業(yè)務活動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出具不實報告并給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認定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計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11.過失責任的認定(第六條)
    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未保持必要的職業(yè)謹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并導致報告不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會計師事務所存在過失:
    12.舉證免除民事責任(第七條)
    會計師事務所能夠證明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13.減責認定(第八條)
    利害關系人明知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報告為不實報告而仍然使用的,人民法院應當酌情減輕會計師事務所的賠償責任。(替罪羊)
    14.無效免責(第九條)
    會計師事務所在報告中注明“本報告僅供年檢使用”、“本報告僅供工商登記使用”等類似內(nèi)容的,不能作為其免責的事由。
    15.賠償順位和限額 (第十條)
    會計師事務所承擔與其過失程度相應的賠償責任時,應按照下列情形處理:
    (1)應先由被審計單位賠償利害關系人的損失
    被審計單位的出資人虛假出資、不實出資或者抽逃出資,事后未補足,且依法強制執(zhí)行被審計單位財產(chǎn)后仍不足以賠償損失的,出資人應在虛假出資、不實出資或者抽逃出資數(shù)額范圍內(nèi)向利害關系人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2)對被審計單位、出資人的財產(chǎn)依法強制執(zhí)行后仍不足以賠償損失的,由會計師事務所在其不實審計金額范圍內(nèi)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3)會計師事務所對一個或者多個利害關系人承擔的賠償責任應以不實審計金額為限。
    16.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分支機構的連帶責任(第十一條)
    會計師事務所與其分支機構作為共同被告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分支機構的責任部分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1.以下關于注冊會計師過失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過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缺少應具有的合理的謹慎
    B、普通過失是指注冊會計師沒有完全遵循執(zhí)業(yè)準則的要求執(zhí)行審計
    C、重大過失是指注冊會計師根本沒有遵循執(zhí)業(yè)準則或沒有按執(zhí)業(yè)準則的基本要求執(zhí)行審計
    D、注冊會計師一旦出現(xiàn)過失就要賠償損失
    【答案】D
    【解析】當過失給他人造成損失時注冊會計師才負過失責任
    2.會計師事務所在違反下列規(guī)定和原則,出具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審計報告將會被認定為不實報告。()
    A.法律法規(guī)
    B.執(zhí)業(yè)準則和規(guī)則
    C.內(nèi)部控制規(guī)范
    D.誠信公允原則
    【答案】ABD
    【解析】《司法解釋》第2條明確規(guī)定選項A、B、D均為不可違反的規(guī)定或原則,選項C的內(nèi)部控制規(guī)范不是專門對注冊會計師行業(yè)的規(guī)范。
    3.利害關系人遭受了損失可能對以下“人員”提起訴訟,其中表達正確的有()。
    A.利害關系人如果未對被審計單位提起訴訟而直接對會計師事務所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將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第一被告
    B.利害關系人如果未對被審計單位提起訴訟而直接對會計師事務所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利害關系人對會計師事務所和被審計單位一并提起訴訟
    C.利害關系人拒不起訴被審計單位的,人民法院不能受理該訴訟
    D.利害關系人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分支機構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將該會計師事務所列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也可以僅對該分支機構提起訴訟
    【答案】BD
    【解析】選項B正確則選項A錯誤,被審計單位應當作為共同被告;選項C中,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審計單位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選項D正確,利害關系人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分支機構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將該會計師事務所列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4.根據(jù)侵權責任法律構成要件,具體到會計師事務所過失侵權責任領域,下列說法恰當?shù)挠校ǎ?BR>    A.只要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不實報告且存在過失就難逃民事侵權賠償責任
    B.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不實報告且存在過失,同時利害關系人遭受了損失,那么會計師事務所就得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
    C.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不實報告且存在過失,同時利害關系人遭受了損失,會計師事務所的過失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那么會計師事務所就得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
    D.盡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不實報告且存在過失,同時利害關系人遭受了損失,但會計師事務所的過失與損害事實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時,會計師事務所不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
    【答案】CD
    【解析】會計師事務所是否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必須同時滿足四個條件:(1)存在不實報告、(2)注冊會計師的過失、(3)利害關系人遭受了損失、(4)會計師事務所的過失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