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財務管理”講義(11)

字號:

三、固定資產折舊計劃
    正確編制固定資產折舊計劃,可以保證企業(yè)收回更新固定資產的貨幣準備金,促使企業(yè)有效地利用固定資產,并有利于正確計劃企業(yè)產品成本。固定資產折舊計劃,一般按類別編制。學習時應著重理解:
    (1)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范圍;
    (2)不計提價舊的固定資產范圍;
    (3)投入或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起止時間。
    四、折舊基金問題
    學習這一問題時,應在掌握建國以來固定資產折舊基金管理制度演變的基礎上,著重掌握現(xiàn)行企業(yè)財務制度的規(guī)定。
    第三節(jié)  固定資產投資管理
    一、固定資產投資的特點
    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包括基本建設投資和更新改造兩大部分。學習時應掌握固定資產投資的特點:單項投資額大;施工期長;投資回收期長;決策成敗后果深遠。固定資產投資的特點,決定了進行固定資產投資,除了研究投資項目的必要性,還要分析它們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效益性,以便做出科學的投資決策。
    二、固定資產投資的分類
    固定資產投資的分類,一般有以下幾種:戰(zhàn)術性投資和戰(zhàn)略性投資;相關性投資和獨立性投資;先決性投資和重置性投資。
    三、固定資產需用量的核定
    應該認識核定固定資產需用量的重要意義:能保證企業(yè)有穩(wěn)定的生產經營條件,有利于加強經濟核算,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制;能挖掘財產潛力,提高設備利用率,使企業(yè)合理占有固定資金,提高固定資產利用效果。
    (一)核定固定資產需用量的要求
    1、搞好固定資產的清查;
    2、以企業(yè)確定的計劃生產任務為根據(jù);
    3、要同挖潛、革新、改造和采用新技術相結合;
    4、要充分發(fā)動群眾,有科學的計算依據(jù)。
    在企業(yè)全部固定資產中,生產設備是企業(y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主要物質技術基礎,是決定生產的基本因素,占用資金也最多。因此,要重點理解生產設備需要量的核定工作。
    核定生產設備需要量的基本方法,是將生產設備的生產能力和企業(yè)確定的計劃生產任務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平衡生產設備的需要量。
    從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在計劃生產任務既定的情況下,確定生產設備的生產能力是計算生產設備需要量的前提。生產設備需要量一般可按以下步驟核定。
    (1)計算生產設備的生產能力。
    單臺生產設備的生產能力,決定于計劃期單臺設備的計劃有效工作時數(shù)和單位時間內設備的生產定額兩個因素。
    計劃期單臺設備的計劃有效工作時數(shù),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單臺設備計劃有效工作時數(shù)=(全年制度工作日數(shù)-設備檢修停臺日數(shù))×每日開工班數(shù)×每班工作時數(shù)
    由于生產設備的生產定額有兩種形式,單臺生產設備的生產能力也有兩種計算辦法。
    按產量定額計算的單臺設備的生產能力=單臺設備計劃有效工作時數(shù)×設備產量定額
    按臺時定額計算的單臺設備的生產能力=單臺設備計劃有效工作時數(shù)÷設備臺時定額
    (2)計算完成生產任務需用臺時定額。
    計劃生產任務臺時定額總數(shù)=∑(計劃產量×單位產品臺時定額)×定額改進系數(shù)
    (3)生產能力與計劃生產任務的平衡,是核定生產設備需要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計算平衡,可以了解企業(yè)生產設備能力余缺情況,為調整生產設備,充分利用設備生產能力提供依據(jù)。生產設備生產能力余缺是通過計算設備負荷系數(shù)確定的。計算公式如下:某種設備負荷系數(shù)= (計劃生產任務需要臺時定額總數(shù)÷某種設備全年計劃有效工作臺時數(shù)) × 100%
    結合有關資料即可計算各種設備多余或不足臺數(shù)。
    企業(yè)應對多余的生產能力或生產能力不足的設備,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
    在機器制造企業(yè),鑄造、裝配車間生產能力的大小,一般是由它們的生產面積決定的。生產面積用平方米小時表示,說明每平方米面積使用的小時數(shù)。
    計劃期可提供的生產面積(平方米小時) =現(xiàn)有生產面積(平方米)×計劃期工作天數(shù)×每天工作小時數(shù)
    計劃生產任務需要的生產面積(平方米小時) =計劃產量×單位產品占用面積定額(平方米)×單位產品停留時間定額×定額改進系數(shù)
    負荷系數(shù)接近或達到100%,表時生產能力飽和;負荷系數(shù)小于100%,表明生產能力多余。
    企業(yè)的其他配套性設備,如廠房、動力設備、傳導設備、運輸設備等,可在核定生產設備需要量的基礎上,按照它們在基年與生產設備的比例,結合計劃年度提高設備利用率的要求進行核定。
    至于非生產性固定資產需要量,應按照企業(yè)的實際需要和可能條件研究決定。
    各類固定資產的需要量核定以后,可編制企業(yè)年度的固定資產需要量計劃,計劃中按固定資產類別列示計劃年度的固定資產總值(按原值計算)。
    四、固定資產投資可行性預測
    固定資產投資可行性預測,就是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落實之前,論證投資項目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效益性,進行方案比較,選擇的方案。做好這一工作,有助于實現(xiàn)固定資產投資少、投產快、效益高,提高固定資產利用效果。
    (一)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預測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預測,就是預測計劃(年度、中期或長期計劃)期內需要增加哪些固定資產,增加多少,何時增加。為此,要在核定固定資產需要量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新增固定資產的項目、數(shù)量和時間。在確定新增固定資產的項目、數(shù)量和時間時,要從生產經濟的合理化角度,合理安排投資結構,正確編制固定資產配置計劃,使各類固定資產能配套成龍,形成生產能力。
    (二)擬定固定資產投資方案
    企業(yè)確定新增固定資產的項目和數(shù)量以后,要研究解決的途徑。企業(yè)增加固定資產的生產能力,一般可以通過兩條途徑解決,即外延擴大再生產和內含擴大再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