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上海教師資格考試心理學復習資料匯總13

字號:

第七章
    一、單選題
    1、個體形成某一特定社會所要求的政治信仰、態(tài)度和行為的過程,稱為(A)
    A政治社會化 B.民族社會化(個體形成本民族大多數人所共同具有的社會特性)
    C.法律社會化(個體形成某一特定社會要求的法律觀念和遵守法律行為的過程)
    D.道德社會化(個體形成某一特定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與之相符合的行為的過程)
    E.性別角色社會化(個體根據社會對男女基于不同性別所產生的不同角色要求和期望而形成的相適應的行為過程)
    2、學校教育 入職培訓屬于(B)
    A.早期社會化(兒童掌握語言) B.預期社會化(學校教育、入職培訓)
    C.發(fā)展社會化(職業(yè)教育、成人教育) D.反向社會化(青年人較老年人電腦、開車)
    E.再社會化(罪犯改造、精神病人入院治療)
    3、個體根據外在的信息和線索來對自己或他人的內在狀態(tài)或行為原因進行解釋與推測的過程是(A)
    A.歸因
    B.印象(認知者以自己過去經驗為基礎,對認知對象的屬性進行分析、判斷后對其總體特征做出的主觀理解)
    C.自我認知(主我讀客我的認知與評價)
    D.態(tài)度(個體對人、對事、對周圍世界的一種具有持久性與一致性的反映傾向)
    4、人們對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較籠統、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這種看法作為評價人或事物的依據(D)
    A.首因效應 B.近因效應 C.暈輪效應 D.刻板印象效應
    5、根據維納的兩維成敗歸因理論,屬于穩(wěn)定的內在原因是(A)
    A.能力 B.努力(不穩(wěn)定的,內在原因) C.任務(穩(wěn)定的,外在原因)
    D.運氣(不穩(wěn)定的,外在原因)
    6、在影響人際吸引中"近水樓臺先得月"屬于以下那種因素的作用(A)
    A.熟悉性臨近性 B.形似性與互補性 C.外貌 D.對等性或互惠性
    7、人際關系的發(fā)展過程一般分為(B)
    A.互不相識、雙方的表面接觸、注意到對方存在、雙方建立友誼、形成親密朋友關系
    B.互不相識、注意到對方存在、雙方的表面接觸、雙方建立友誼、形成親密朋友關系
    C.互不相識、注意到對方存在、雙方建立友誼、雙方的表面接觸、形成親密朋友關系
    D.互不相識、注意到對方存在、雙方的表面接觸、形成親密朋友關系、雙方建立友誼
    8、浪漫的愛的組成是(A)
    A.親近和激情 B.親近和(友情的愛)
    C.激情和 D.親近、激情和(圓滿的愛)
    9、在非對抗性態(tài)度的條件下,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他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使之產生一致性,稱為(C)
    A.從眾(個人的觀念與行為在真實或臆想的群體壓力、群體規(guī)范與群體目標的影響下,向與群體中大多數成員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
    B.服從(在外界壓力下,個體改變自己的觀點或行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現象)
    C.暗示
    D.模仿(在無外在控制條件下,個體由于受到他人行為的影響,而使自己的行為與他人行為相同的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