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注——惟:惟獨,只有。邦:國。本:根本。)
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圣——《管子·君臣上》(**注——夫:發(fā)語詞,無實義。別而聽之:分別聽信個人之辭。合而聽之:全面聽取。圣:無所不通。)
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學(xué)為基 ——漢·王符《潛夫論·務(wù)本》(**注——為wéi:治理。正:使正當(dāng)。)
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三國志·吳書·駱統(tǒng)傳》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注——興行:重德行。)
4.民心
民安土重遷,不可卒變,易以順行,難以逆動——《三國志·魏書·袁渙傳》(**注——安土重zhòng遷:安居于本土,不愿輕易遷動。卒cù:同“猝”,突然。順:順其意。逆:背其意。)
可懷以德,難屈以力——《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jì)》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注——懷:懷柔,感化。)
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宋·蘇轍《新論下》(**注——寬:為政寬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
5.愛民
達人無不可,忘己愛蒼生——唐·王維《贈房盧氏琯》(**注——達人:通達事理的人。)
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宋·歐陽修《偃虹堤記》:“~,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注——意謂關(guān)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對各項設(shè)計措施考慮得十分周密。)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宋·蘇軾《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不允詔》(**注——任:承擔(dān)?;迹夯茧y。)
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明·黃宗羲《原君》(**注——釋:解除。)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注——惟:惟獨,只有。邦:國。本:根本。)
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圣——《管子·君臣上》(**注——夫:發(fā)語詞,無實義。別而聽之:分別聽信個人之辭。合而聽之:全面聽取。圣:無所不通。)
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學(xué)為基 ——漢·王符《潛夫論·務(wù)本》(**注——為wéi:治理。正:使正當(dāng)。)
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三國志·吳書·駱統(tǒng)傳》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注——興行:重德行。)
4.民心
民安土重遷,不可卒變,易以順行,難以逆動——《三國志·魏書·袁渙傳》(**注——安土重zhòng遷:安居于本土,不愿輕易遷動。卒cù:同“猝”,突然。順:順其意。逆:背其意。)
可懷以德,難屈以力——《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jì)》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注——懷:懷柔,感化。)
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宋·蘇轍《新論下》(**注——寬:為政寬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
5.愛民
達人無不可,忘己愛蒼生——唐·王維《贈房盧氏琯》(**注——達人:通達事理的人。)
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宋·歐陽修《偃虹堤記》:“~,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注——意謂關(guān)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對各項設(shè)計措施考慮得十分周密。)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宋·蘇軾《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不允詔》(**注——任:承擔(dān)?;迹夯茧y。)
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明·黃宗羲《原君》(**注——釋:解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