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某在北京某購物中心買了三百支派克筆,發(fā)票注明是產地是美國。但買回后發(fā)現是三無產品。于是將購物中心告上法院。但北京市第二人民法院認為孫某未能提供證據證明300支派克筆是為生活消費所需,因此屬知假買假,不屬于消法保護范籌,因此不予支持。
這是對打假者的當關一棒,也是對售假者的有力地支持。
奇怪的是法院不是先看商品是不是假貨,而是先審查定購賣人是不是為生活消費所需。其實要查明是否屬生活消費所需,既無必要也無可能。首先,什么是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經濟生活,日常生活,等等,都是生活。廣意上說,人的一切活動都是生活?!拔覀兊纳畛錆M陽光”,不會是單指日常生活吧?當然也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學習,工作,勞動在內。那么為生活消費當然也就包括了生活的所有消費,而不可能僅指日常生活消費。而且為什么而消費實際上是無法界定的。例如自行車,上下班,工作,聽報告,買菜,都要使用,既是生活工具又是生產工具,你說這算是什么消費?再說派克筆,作家用來寫作,學生用來學習,這算不算為生活消費?再說了,商家和法律都無權也沒有必要去界定購賣者如何消費。買刀的人可能去殺人,也可能去自殺;買郵票的人可能不是為了寄信;買筆的人也可能不是用來寫字,因此購買者如何去為生活而消費,完全是購買者的自由或隱私,根本不需用證據來證明。商家只有貨真價實的義務,而沒有任售假的理由;售假被識破后,只能接受懲處,而無權以推測購買者的目的來對抗。法律也沒有必要以購買者購物的數量等來推測購買者的目的(因為可能有的購買者的目的比這要嚴重得多,如殺人),更不能作為購買者不受消法保護的理由。退一步說,即使一定要讓購買者證明是如何為生活而消費的,那你首先要是真貨才行嘛!如果是真貨,我當然可以消費給你看,不就是三百支筆嗎?每支寫一個字行不行?贈送給希望工程行不行?誰能說得清怎么用才算是為生活而消費呢?問題是已經知道是假貨了,證明如何為生活而消費還有什么意義呢?假貨沒有使用因此還不會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如果真的為生活而消費了,造成嚴重后果誰來負責?那可就不是雙賠償的問題了吧?這不是既坑了消費者,又害了商家嗎?
不在如何對付售假者上團結一致下功夫,反而在如何對付打假者上挖空心思,真是叫人沒得說了!
這是對打假者的當關一棒,也是對售假者的有力地支持。
奇怪的是法院不是先看商品是不是假貨,而是先審查定購賣人是不是為生活消費所需。其實要查明是否屬生活消費所需,既無必要也無可能。首先,什么是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經濟生活,日常生活,等等,都是生活。廣意上說,人的一切活動都是生活?!拔覀兊纳畛錆M陽光”,不會是單指日常生活吧?當然也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學習,工作,勞動在內。那么為生活消費當然也就包括了生活的所有消費,而不可能僅指日常生活消費。而且為什么而消費實際上是無法界定的。例如自行車,上下班,工作,聽報告,買菜,都要使用,既是生活工具又是生產工具,你說這算是什么消費?再說派克筆,作家用來寫作,學生用來學習,這算不算為生活消費?再說了,商家和法律都無權也沒有必要去界定購賣者如何消費。買刀的人可能去殺人,也可能去自殺;買郵票的人可能不是為了寄信;買筆的人也可能不是用來寫字,因此購買者如何去為生活而消費,完全是購買者的自由或隱私,根本不需用證據來證明。商家只有貨真價實的義務,而沒有任售假的理由;售假被識破后,只能接受懲處,而無權以推測購買者的目的來對抗。法律也沒有必要以購買者購物的數量等來推測購買者的目的(因為可能有的購買者的目的比這要嚴重得多,如殺人),更不能作為購買者不受消法保護的理由。退一步說,即使一定要讓購買者證明是如何為生活而消費的,那你首先要是真貨才行嘛!如果是真貨,我當然可以消費給你看,不就是三百支筆嗎?每支寫一個字行不行?贈送給希望工程行不行?誰能說得清怎么用才算是為生活而消費呢?問題是已經知道是假貨了,證明如何為生活而消費還有什么意義呢?假貨沒有使用因此還不會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如果真的為生活而消費了,造成嚴重后果誰來負責?那可就不是雙賠償的問題了吧?這不是既坑了消費者,又害了商家嗎?
不在如何對付售假者上團結一致下功夫,反而在如何對付打假者上挖空心思,真是叫人沒得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