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服務型政府
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和改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重大任務,也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把政府職能歸結為四個方面: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出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guī)范、運轉協(xié)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BR> 服務型政府,是一個能夠公正、透明、高效地為公眾和全社會提供優(yōu)質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政府。建設服務型政府是一項比經濟體制改革更為艱巨的任務,要求政府從管理理念、管理職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為方式等方面,實現(xiàn)根本性轉變。服務型政府的內涵至少應包括四個層面。
一是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決定著政府的行為。樹立為人民服務理念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前提條件。各級政府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務活動中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權、尊重民意、關注民生、開發(fā)民智。
二是強化公共服務職能。政府職能問題是政府管理的核心問題。建設服務型政府,必須明確并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向公眾提供優(yōu)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這應成為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職能。
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沒有制度保證,“服務”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要通過制度設計,加快形成政府服務運行機制。嚴格依法行政,維護法律的尊嚴,依法規(guī)范和約束行政行為。建立健全民主決策機制、政務公開機制、群眾監(jiān)督和參與機制。
四是改進政府管理手段和行為方式。政府應成為經濟發(fā)展方向的指引者、經濟關系的協(xié)調者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者,做“精明的導航員”、“公正的裁判員”和“忠實的服務員”。整合行政資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務型政府具有以下六個特征:
民主責任。民主是服務型政府的前提。人民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權力。公民通過法定程序和渠道參與社會管理,表達自己的愿望。民主政治與民主行政在本質上必然是對社會和公眾盡職盡責。責任政府,要求政府在提供服務時必須對服務對象負責。
法治信用。法治是現(xiàn)代行政的基本手段、發(fā)展趨向和根本標志,是建立合理的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公民關系的前提,因而也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實質是秩序,政府既是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秩序的遵守者。權力意味著責任,法治意味著信用。一個法治政府必然是一個信用政府,必須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侵權要賠償。
有限開放?,F(xiàn)代政府是一個權力有限的政府。政府不是“劃槳者”,而是“掌舵者”,它的主要職能在于彌補“市場失靈”。從一定意義上說,“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的政府”。對公民開放,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只有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來保障人民參與政府決策、有效監(jiān)督政府行為,才是真正開放的政府。
協(xié)調精干。協(xié)調,就是要求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上級政府與下級政府、政府與所屬部門之間政令暢通,政府各部門之間協(xié)調一致,整個行政體系目標統(tǒng)一、合理分權、運轉有序。精干,就是要求政府職能界定科學清晰,機構設置合理精干、分工明確、職權責統(tǒng)一。服務型政府應當是馬克思所設想的“廉價政府”,即機構規(guī)模小、行政官員少、運行成本低。
公正透明。公平、正義和平等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政府行政的價值取向。政府公共性的根本體現(xiàn),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保障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型政府應當是“陽光政府”,根據(jù)公眾的需要提供政務信息,落實公民的知情權,給人民群眾以更多的監(jiān)督權,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高效廉潔。服務型政府必須高效行政、廉潔從政。高效,就是要求政府運轉速度快,辦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管理效益好。廉潔,就是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從政,杜絕腐敗現(xiàn)象,做到用權為公、執(zhí)政為民,決不能以權謀私、化公為私。
二、為什么要建設服務型政府
政府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群眾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如馬克思本人就提出“公仆論”。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是“一切權利屬于人民”。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是實現(xiàn)人民主權的工具,其一切活動都圍繞為人民服務而進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立服務型政府,是對我國政府改革和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我們黨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質決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須是也只能是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我國政府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在黨的領導下履行國家政務職能的組織,必須模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有建立服務型政府,以服務人民、服務市場為己任,才能真正體現(xiàn)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客觀需要。在當今充滿競爭的世界中,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效率和質量,直接關系到企業(yè)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哪里政府管理規(guī)范、投資成本低、辦事效率高、服務環(huán)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實現(xiàn)更大的發(fā)展。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要求政府必須履行各項承諾,遵守世貿組織的“規(guī)則”。隨著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要求政府部門精簡機構,轉變職能和管理方式,從“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補位”,從以行政審批、指令計劃為主要特征的管理手段中解脫出來,建立起新的體現(xiàn)服務型政府的管理體系。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職能范圍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須由指揮經濟變?yōu)榉战洕芾砟康脑谟诩m正“市場失靈”,彌補“市場缺陷”。如果政府在市場活動中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就很難保證市場活動的公平、公正。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政府應通過發(fā)揮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的職能,為企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寬松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通過加強社會管理,不斷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yè)、支持人們干成事業(yè)的社會氛圍,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通過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滿足企業(yè)、社會組織和公民需要的質優(yōu)價廉的公共產品,促進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新形勢下政府自身建設的客觀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政府組織結構日益扁平化,中間層級政府的信息傳遞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冗余。隨著社會主義民主進程的加快,公民主體意識日益增強,參與經濟社會事務管理的積極性不斷提升。面對新的形勢,政府應當具有靈活的管理體制,以對公民需求及環(huán)境變化作出及時、準確的回應。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民主政治建設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競爭意識和參政意識不斷增強,對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由于受傳統(tǒng)行政體制的影響,無論政府機關還是公務員,在履行職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嚴重,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行政審批程序煩瑣,推諉扯皮,效率低下;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現(xiàn)象屢禁不止;不作為、亂作為,辦事缺乏透明度,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風和腐敗現(xiàn)象還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等。要通過建設服務型政府,改進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樹立人民政府良好形象。
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和改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重大任務,也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把政府職能歸結為四個方面: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出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guī)范、運轉協(xié)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BR> 服務型政府,是一個能夠公正、透明、高效地為公眾和全社會提供優(yōu)質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政府。建設服務型政府是一項比經濟體制改革更為艱巨的任務,要求政府從管理理念、管理職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為方式等方面,實現(xiàn)根本性轉變。服務型政府的內涵至少應包括四個層面。
一是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決定著政府的行為。樹立為人民服務理念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前提條件。各級政府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務活動中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權、尊重民意、關注民生、開發(fā)民智。
二是強化公共服務職能。政府職能問題是政府管理的核心問題。建設服務型政府,必須明確并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向公眾提供優(yōu)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這應成為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職能。
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沒有制度保證,“服務”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要通過制度設計,加快形成政府服務運行機制。嚴格依法行政,維護法律的尊嚴,依法規(guī)范和約束行政行為。建立健全民主決策機制、政務公開機制、群眾監(jiān)督和參與機制。
四是改進政府管理手段和行為方式。政府應成為經濟發(fā)展方向的指引者、經濟關系的協(xié)調者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者,做“精明的導航員”、“公正的裁判員”和“忠實的服務員”。整合行政資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務型政府具有以下六個特征:
民主責任。民主是服務型政府的前提。人民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權力。公民通過法定程序和渠道參與社會管理,表達自己的愿望。民主政治與民主行政在本質上必然是對社會和公眾盡職盡責。責任政府,要求政府在提供服務時必須對服務對象負責。
法治信用。法治是現(xiàn)代行政的基本手段、發(fā)展趨向和根本標志,是建立合理的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公民關系的前提,因而也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實質是秩序,政府既是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秩序的遵守者。權力意味著責任,法治意味著信用。一個法治政府必然是一個信用政府,必須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侵權要賠償。
有限開放?,F(xiàn)代政府是一個權力有限的政府。政府不是“劃槳者”,而是“掌舵者”,它的主要職能在于彌補“市場失靈”。從一定意義上說,“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的政府”。對公民開放,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只有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來保障人民參與政府決策、有效監(jiān)督政府行為,才是真正開放的政府。
協(xié)調精干。協(xié)調,就是要求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上級政府與下級政府、政府與所屬部門之間政令暢通,政府各部門之間協(xié)調一致,整個行政體系目標統(tǒng)一、合理分權、運轉有序。精干,就是要求政府職能界定科學清晰,機構設置合理精干、分工明確、職權責統(tǒng)一。服務型政府應當是馬克思所設想的“廉價政府”,即機構規(guī)模小、行政官員少、運行成本低。
公正透明。公平、正義和平等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政府行政的價值取向。政府公共性的根本體現(xiàn),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保障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型政府應當是“陽光政府”,根據(jù)公眾的需要提供政務信息,落實公民的知情權,給人民群眾以更多的監(jiān)督權,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高效廉潔。服務型政府必須高效行政、廉潔從政。高效,就是要求政府運轉速度快,辦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管理效益好。廉潔,就是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從政,杜絕腐敗現(xiàn)象,做到用權為公、執(zhí)政為民,決不能以權謀私、化公為私。
二、為什么要建設服務型政府
政府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群眾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如馬克思本人就提出“公仆論”。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是“一切權利屬于人民”。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是實現(xiàn)人民主權的工具,其一切活動都圍繞為人民服務而進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立服務型政府,是對我國政府改革和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我們黨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質決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須是也只能是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我國政府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在黨的領導下履行國家政務職能的組織,必須模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有建立服務型政府,以服務人民、服務市場為己任,才能真正體現(xiàn)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客觀需要。在當今充滿競爭的世界中,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效率和質量,直接關系到企業(yè)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哪里政府管理規(guī)范、投資成本低、辦事效率高、服務環(huán)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實現(xiàn)更大的發(fā)展。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要求政府必須履行各項承諾,遵守世貿組織的“規(guī)則”。隨著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要求政府部門精簡機構,轉變職能和管理方式,從“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補位”,從以行政審批、指令計劃為主要特征的管理手段中解脫出來,建立起新的體現(xiàn)服務型政府的管理體系。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職能范圍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須由指揮經濟變?yōu)榉战洕芾砟康脑谟诩m正“市場失靈”,彌補“市場缺陷”。如果政府在市場活動中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就很難保證市場活動的公平、公正。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政府應通過發(fā)揮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的職能,為企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寬松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通過加強社會管理,不斷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yè)、支持人們干成事業(yè)的社會氛圍,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通過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滿足企業(yè)、社會組織和公民需要的質優(yōu)價廉的公共產品,促進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新形勢下政府自身建設的客觀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政府組織結構日益扁平化,中間層級政府的信息傳遞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冗余。隨著社會主義民主進程的加快,公民主體意識日益增強,參與經濟社會事務管理的積極性不斷提升。面對新的形勢,政府應當具有靈活的管理體制,以對公民需求及環(huán)境變化作出及時、準確的回應。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民主政治建設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競爭意識和參政意識不斷增強,對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由于受傳統(tǒng)行政體制的影響,無論政府機關還是公務員,在履行職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嚴重,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行政審批程序煩瑣,推諉扯皮,效率低下;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現(xiàn)象屢禁不止;不作為、亂作為,辦事缺乏透明度,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風和腐敗現(xiàn)象還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等。要通過建設服務型政府,改進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樹立人民政府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