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就考了一門審計,我是在大約8月初的時候開始跟著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網校的老師進行第一階段的學習的。因為前面沒有看書,第一階段的學習效率很低,一來是沒有教材,二來新東西實在太多,聽課跟天書一樣,積極性很受打擊。正好奧運會開始了,偶爾看看比賽,也是一種放松!聽不明白的章節(jié),就反復看書,反復聽,換著不同老師的聽。奧運會結束了,8月底就進入了強度比較高的復習階段,每天學習大約十個小時??傊?,我個人覺得,審計還是比較花時間的。有人問我一共要看多少個小時,我覺得這個很難回答,但我建議時間越多越好。
1.考試前的計劃
開始準備前必須制定合理的計劃,先上網看看過來人的經驗,看看這門課程的特點,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合理的計劃,這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計劃這個東西本身不是目的,不過督促自己學習的手段,。另外計劃別訂得太高,以免完不成會給自己挫敗感,學習過程中有時效率高點兒,有時又特別不在狀態(tài),偶爾那么兩三天一點兒都不想翻書,這都是正?,F象,總之,多鼓勵自己,多善待自己,心情放平和重要。
2.選擇輔導課程
再說關于報班,選課的問題。對于有的比較難的章節(jié),我建議多聽幾遍,而且可以換不同的老師。不過這僅限于重難點章節(jié),因為基礎班的課時較長,把所有老師都聽一遍沒有必要而且效果有限。
但第二遍的時候跳過了一些簡單章節(jié)和要求只是了解的章節(jié),我個人建議,零基礎的考生還是應該聽兩遍基礎班的,至于有基礎的,可能一遍也就夠了。至于習題班,我建議至少聽兩個老師的,有時間的話多多益善。但聽的時候我是選著聽的,每道題之前先按個暫停,自己把題做一下,如果能做對,并且非常明確相關的知識點,那么這段兒就可以快進過去,做不出來的或者知識點不清楚的,一定要仔細聽。至于大的綜合題,我建議都聽,而且一定要自己動手寫,并且學習解決問題的思路。至于串講,是很有必要聽一下的,可以聽兩個老師的,因為花不了太多時間,而且可以博采眾家之長,我自己當時聽的是徐老師和楊老師的串講。聽串講的目的是聽完之后以此來指導自己后階段的復習,再看看重難點,千萬別隨便聽一下就不管了,那樣沒有任何作用的。
3.將反復看教材和做適量的習題結合
審計我是不支持題海戰(zhàn)術的,做題的重要性在于讓你明白書上的知識點會以什么樣的形式被考查,以什么樣的方式被串連起來,但歸根到底,書才是根本。一開始學審計的時候,覺得不知所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這種感覺,這時別做題,說難聽點兒,做了也沒用。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的辦法是先看書,至少把那章拉通了看一遍,再聽課,一個老師講的聽不明白,就再換個老師聽。聽完再做題,而且先從客觀題開始入手。
在第一二遍看書的時候,我不贊成做主觀題,因為審計很多主觀題是融會貫通的,才開始接觸時,我們不可能有能力搞定大題,只會自我打擊。先從客觀題入手,基礎扎實了再啃大骨頭。至于題量,我覺得,如果你時間不夠,那么首先把精力放到習題班上,認真聽認真做,再加一些網校配的練習題,差不多也就夠了,如果還有時間,可以多做模擬題。至于有人問做了多少遍題,我就做了一遍。題目不是教材,教材需要反復看,題目沒有必要反復做。做到不會的或者做錯的題時,當時就回到書里或者相關章節(jié)的講課中去,把它解決掉,別把它留在那兒自己繼續(xù)往下做,這樣的話只能是浪費時間,也別說留著所有的錯題考前來看一遍,我個人覺得考前一兩天的寶貴時間還是再看看書,看看正確的題法比較重要,別去記一腦袋錯題上考場。我在做題時覺得,經常犯錯或者覺得很難的題目總會把你帶回到書上的重點章節(jié)中去,這時一定要把這一章節(jié)再過一遍,別怕花時間,因為如此下來,不知不覺中你可能就把重點章節(jié)看了十多遍,自然也就記住了。我覺得這才是做題的意義所在,千萬不要舍本逐末去追求數量和遍數。
晚上成績出來,剛剛60分,好險,畢竟準備時間太短了。把經驗和大家分享一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考試前的計劃
開始準備前必須制定合理的計劃,先上網看看過來人的經驗,看看這門課程的特點,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合理的計劃,這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計劃這個東西本身不是目的,不過督促自己學習的手段,。另外計劃別訂得太高,以免完不成會給自己挫敗感,學習過程中有時效率高點兒,有時又特別不在狀態(tài),偶爾那么兩三天一點兒都不想翻書,這都是正?,F象,總之,多鼓勵自己,多善待自己,心情放平和重要。
2.選擇輔導課程
再說關于報班,選課的問題。對于有的比較難的章節(jié),我建議多聽幾遍,而且可以換不同的老師。不過這僅限于重難點章節(jié),因為基礎班的課時較長,把所有老師都聽一遍沒有必要而且效果有限。
但第二遍的時候跳過了一些簡單章節(jié)和要求只是了解的章節(jié),我個人建議,零基礎的考生還是應該聽兩遍基礎班的,至于有基礎的,可能一遍也就夠了。至于習題班,我建議至少聽兩個老師的,有時間的話多多益善。但聽的時候我是選著聽的,每道題之前先按個暫停,自己把題做一下,如果能做對,并且非常明確相關的知識點,那么這段兒就可以快進過去,做不出來的或者知識點不清楚的,一定要仔細聽。至于大的綜合題,我建議都聽,而且一定要自己動手寫,并且學習解決問題的思路。至于串講,是很有必要聽一下的,可以聽兩個老師的,因為花不了太多時間,而且可以博采眾家之長,我自己當時聽的是徐老師和楊老師的串講。聽串講的目的是聽完之后以此來指導自己后階段的復習,再看看重難點,千萬別隨便聽一下就不管了,那樣沒有任何作用的。
3.將反復看教材和做適量的習題結合
審計我是不支持題海戰(zhàn)術的,做題的重要性在于讓你明白書上的知識點會以什么樣的形式被考查,以什么樣的方式被串連起來,但歸根到底,書才是根本。一開始學審計的時候,覺得不知所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這種感覺,這時別做題,說難聽點兒,做了也沒用。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的辦法是先看書,至少把那章拉通了看一遍,再聽課,一個老師講的聽不明白,就再換個老師聽。聽完再做題,而且先從客觀題開始入手。
在第一二遍看書的時候,我不贊成做主觀題,因為審計很多主觀題是融會貫通的,才開始接觸時,我們不可能有能力搞定大題,只會自我打擊。先從客觀題入手,基礎扎實了再啃大骨頭。至于題量,我覺得,如果你時間不夠,那么首先把精力放到習題班上,認真聽認真做,再加一些網校配的練習題,差不多也就夠了,如果還有時間,可以多做模擬題。至于有人問做了多少遍題,我就做了一遍。題目不是教材,教材需要反復看,題目沒有必要反復做。做到不會的或者做錯的題時,當時就回到書里或者相關章節(jié)的講課中去,把它解決掉,別把它留在那兒自己繼續(xù)往下做,這樣的話只能是浪費時間,也別說留著所有的錯題考前來看一遍,我個人覺得考前一兩天的寶貴時間還是再看看書,看看正確的題法比較重要,別去記一腦袋錯題上考場。我在做題時覺得,經常犯錯或者覺得很難的題目總會把你帶回到書上的重點章節(jié)中去,這時一定要把這一章節(jié)再過一遍,別怕花時間,因為如此下來,不知不覺中你可能就把重點章節(jié)看了十多遍,自然也就記住了。我覺得這才是做題的意義所在,千萬不要舍本逐末去追求數量和遍數。
晚上成績出來,剛剛60分,好險,畢竟準備時間太短了。把經驗和大家分享一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