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電子商務與金融”復習題庫(2)

字號:

名詞解釋
    1.電子商務環(huán)境:電子商務環(huán)境是完成電子商務活動所依賴的內,外部環(huán)境,要求公共互聯網絡上應該跑信息流,物質和資金流,至少要涉及到用戶,商家和金融機構三個部分。
    2.電子資金傳輸:電子資金傳輸就是電子支票系統(tǒng)。它通過剔除紙面支票。限度地利用了當前銀行系統(tǒng)的自動化潛力。
    3.授權:授權是指持卡人所進行的交易金額超過發(fā)卡公司規(guī)定的特約商號限額或取現限額,或經辦人對持卡人所持信用卡有懷疑時,由特約商號或代辦銀行向代辦銀行向發(fā)卡銀行征求是否可以支付的過程。
    4.信用卡的清算;是指對信用卡的收付交易進行債權債務和損益的處理進程
    5.信息化:從內涵上看,信息化一方面指信息成為社會經濟的最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另一方面指信息技術產業(yè)高度發(fā)展,信息咨詢服務業(yè)高度發(fā)達和完善,從外延上看,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先進的信息技術產業(yè),發(fā)達的信息服務業(yè),發(fā)達的信息服務業(yè),完善的信息咨詢服務體系和健康的信息市場的基礎上建立的信息環(huán)境。
    6.支付:是為清償商品交換和勞務活動以及金融資產交易所引起的債權債務關系,由銀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務業(yè)務。
    7.支付系統(tǒng)參與者:可以通過辦理支付業(yè)務,進行資金清算的銀行和具有辦理支付業(yè)務資格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可分為直接參與者和間接參與者。
    8.清分軋差:收付款銀行交換支付信息,把支付指令按接收行進行分類,并計算其借貸方差額的過程,為最終清算作準備。
    9.清算:清算涉及了三方銀行:收款人開戶行、付款人開戶行和中央銀行,通過各家銀行在中央開設的備付金賬戶,劃轉款項,清償債權債務關系。
    10.自動清算所:處理借記支付工具支票為主體的自動化票據交換所,并按規(guī)定時限軋差結算資金,是批處理支付人系統(tǒng)。
    11.大額支付系統(tǒng):以電子方式實時處理同城每筆金額在規(guī)定起點以上的貸記支付和緊急的金額在規(guī)定起點以下的貸記支付的資金劃撥系統(tǒng)。
    12.借記支付:結算過程先代記收款人賬戶,后借記付款人賬戶的支付方式。
    13.支票截留:在物理憑證第一次進入系統(tǒng)時就截住它,或者在后續(xù)的處理過程中截住它,一般利用電子閱讀清分機,將支票上的信息編碼轉化為數字信息,然后再進行傳遞,也就是銀行之間用電子信息代替支票的物理交換。
    14.貸記支付:結算過程先借記付款人賬戶,后貸記收款人賬戶的支付方式。
    15.電子轉賬系統(tǒng):金融機構通過自己的專用的通信網絡、設備、軟件及一套完整的標準的報文、用戶識別、數據安全驗證等規(guī)范化協(xié)議而進行的信息傳輸和資金清算系統(tǒng)。
    16.中國國家現代化支付系統(tǒng):是集金融服務、金融經營管理和金融宏觀貨幣政策職能于一體,以中國國家金融網絡為支持通信網絡,主要由下層支付服務系統(tǒng)和上層支付資金清算系統(tǒng)組成的綜合性金融服務系統(tǒng)。
    17.中國國家金融網:中國金融系統(tǒng)各部門公用、支持多種金融應用系統(tǒng)的計算機通信網絡,是未來中國金融系統(tǒng)“信息高速公路”,為中國金融系統(tǒng)各部門提供金融信息傳輸服務。
    18.電子貨幣:電子貨幣是以金融電子化網絡為基礎,以商用電子化機具和各類交易卡為媒介,以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手段,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儲在銀行的計算機系統(tǒng)中,并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以電子信息傳遞形式實現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貨幣。
    19.智能卡:是一種集成電路卡,它是一種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對信息的安全性等要求的日益提高應運而生的,是一種將具有微處理及大容量存儲器的集成電路芯片嵌裝于塑料等基片上而制成的卡片。
    20.電資金轉帳:是以各種各樣的電子工具為基礎訪問銀行存款,從銀行存款中取錢和進行銀行存款轉帳。這些存款常常被稱作銀行貨幣,實質上是客戶對其銀行的債權。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存款任何時候都可以轉變成為現金,在法律上來說,它與現金是一樣的。
    21.雙密鑰機制:電子商務活動要求雙密鑰機制,一對密鑰用于對數據加密和解密,稱為加密密鑰對;另一對密鑰用于數字簽名和驗證數字簽名,稱為簽名密鑰對。需要CA備份的只是加密密鑰對中的解密密鑰,用于簽名的私鑰不能由CA備份,而且要在用戶的絕對控制之下,否則將破壞電子商務安全最基本的防抵賴需求。
    22.數字證書:數字證書是各實體(消費者,客戶,企業(yè),銀行等)在網上進行信息交流及商務活動的身份證明,在電子交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交易各方都需驗證對方數字證書的有效性,從而解決相互間的信任問題
    23.認證中心:是電子商務各方都信任的權威機構,專門負責數字證書的發(fā)放和管理,以保證數字證書的真實可*.CA是保證網上電子交易安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產生,發(fā)放并管理所有參與網上交易各方的數字證書
    24.PKI:PKI是利用公鑰理論和技術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務的基礎設施。PKI的基本機制是定義和建立身份,認證和授權技術,然后分發(fā),交換這些技術,在網絡之間解釋和管理這些信息
    25.第三方信任:指在特定的范圍內,即使通信雙方以前并沒有建立過關系,它們也可以毫不保留的信任對方。雙方之所以相互信任,是因為它們和一個共同的第三方建立了信任關系,第三方為通信的雙方提供了信任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