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自考“法學概論”復習資料第十二章

字號:

第十二章 行政訴訟法
    一、行政訴訟具有下列特征:
    1.行政訴訟的被告是行政機關,而不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2.行政訴訟是為了解決行政爭議,而行政爭議是由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的。
    3.行政訴訟的原告是認為行政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4.行政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出,由人民法院受理和審判。
    5.行政訴訟必須是法律、法規(guī)明文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行政爭議案件。
    二、行政訴訟法所特有的基本原則: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
    2.合法性審查原則;
    3.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行政執(zhí)行原則;
    4.不適用調解原則;
    5.行政損害賠償責任原則。
    三、人民法院對刑事案件、民事案件有完全的管轄權,但是行政案件則只有一部分歸人民法院管轄。
    四、確定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是屬于審判權的范圍;而確定具體行政行為是否恰當和合理,是屬于行政權的范圍。除非是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顯失公正,人民法院才可以判決變更。
    五、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68條規(guī)定,由行政機關造成損害的,由該行政機關負責賠償;由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造成損害的,由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在的行政機關負責賠償,在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六、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1.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2.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fā)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3.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4.法律規(guī)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七、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1.確認發(fā)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
    2.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3.本轄區(qū)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八、行政訴訟之所以由被告一方負責舉證責任,是由行政訴訟的性質決定的。
    九、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jù)。
    十、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
    十一、行政訴訟法第60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